第三单元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优秀)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第三单元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一,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
1、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及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和职权
(1)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权力机关。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并对它负责,受他的监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在全国人大闭幕期间,由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行使部分权力。
(3)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
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是本行政区域内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本行政区域内的重大问题都由它讨论决定。并由它监督实施。
(4)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A、立法权:即制订法律的权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立法权。省、直辖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制订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B、决定权:宪法和法律赋予各级人大和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依照法定的程序决定国家和社会或本行政区域内重大事项的权力。
C、任免权: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对相关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及其他组成的人员进行选举、任命、罢免、撤职等权力。
D、监督权: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监督政府、法院和检察院的权力。
2、了解人大代表的产生和职权
我国各级人民代表是由民主选举产生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地方各级人民代表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每届任期五年。
产生:人大代表的产生有两种方式: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出-----间接产生;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直接选举。
职权: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2、了解民主集中制的含义及表现:
含义:民主集中制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表现: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代表代表人民执行权力。对不称职的代表可依照法律程序罢免。
人民代表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司法机关都由人大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中央统一领导,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3、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国家的一切权力归人民;人民在普选的基础上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活动原则。
4、说明人民大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
(2)人民代表大会制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的政体,是中国人民奋斗的结果和历史的选择,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
第六课:我国的政党制度
1、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执政党。
(2)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由它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它的宗旨。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2、理解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含义
A、科学执政含义:
是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B、民主执政含义:
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C、依法执政含义:
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法制化、规范化。
小知识点:依法执政是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要靠依法政治来保证实现。有利于保证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领导核心作用。
2、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小知识点:A邓小平理论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 “三个代表”的主题: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本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C科学反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主题: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D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他决不为少数人谋利益,也没有自身的特殊利益。
党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三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基本政治制度
1、了解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
(1)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二者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
义事业的亲密友党。
(2)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
(4)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了解人民政协的性质和职能
性质:(1)它是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2)它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3)它是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
职能: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第一框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1、我国形成了怎样的民族关系?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2、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其相互关系?
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关系:(1)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三原则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2)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3)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4)各民族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的发展,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3、如何珍惜、巩固、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继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3)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4)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5)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6)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7)作为当代青年学生,要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责任付诸行动。第二框 民族区域自治: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2、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地位: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2)原因:第一,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
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第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3)优越性:第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第二,有利于保障
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第三,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第四,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3、小知识点:(1)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2)民族区域自治以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的。
第三框:我国的宗教政策
1、我国宗教政策的内容?
(1)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3)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2、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内容?
(1)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2)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
(3)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
(4)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综合探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
1、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
(1)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3)民主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2、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的关系?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3、为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我国建立了一系列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第三单元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__________。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它国家机关都由它......
k第三单元 政治生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一框题: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一、人民代表大会的产生、分类、体系、性质、权利(其中全国人大的......
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体讲,政治文明指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和政治发展取得的成果,主要包括政治制度和政治观念两个层面的内容。从现代意义上理解政治文明,可有以下......
与时俱进,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2010届法学专业何水常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任何一个社会的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大体上可为经济、政治、文化三基本方面。与此相联系,人类文明也......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2003年2月26日在党的十六届二中全会上讲话的第一部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