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教学调查与分析(讲义一)_事故调查与分析讲义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9 01:59:08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汉语教学调查与分析(讲义一)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事故调查与分析讲义”。

汉语教学调查与分析

课程说明

一、课程目标

1.培养学习者既是教师又是研究者的专业素养,主要增强对汉语课堂教学实践的理解力、思考能力和论证能力,同时为完成学位论文积累资料,提供选题思路和立题角度。

2.在课程的学习与实践中,结合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与研究的理论与知识,对课堂教学进行初步的调查实践。

二、课程特点

汉语课堂教学调查属实证研究方法,是教育科学研究中普遍运用并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

汉语课堂教学调查是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通过运用观察、列表、问卷、访谈、个案研究以及测验等科学方式,搜集有关汉语教学问题的资料,从而对课堂教学现状作出科学的分析认识并提出具体工作建议的一整套实践活动。

区别于一般的社会调查,它是以当前的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是为了认识某种教育现象、过程或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实地考察活动。它有一套研究的方法和工作程序,有一套搜集、处理资料的技术手段,并以教学调研报告作为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

三、教学方式

1.讲授,文献学习,合作调研,报告并讨论。通过学习有关文献,以小组为单位,就某一具体问题展开调查实践学习,并提交口头和书面报告。2.汉语课堂教学调查可采用课堂教学观察、召开座谈会、个别访问、问卷或资料调查等多种方法,也可以是上述几种方法综合进行使用。

3.学习要求:(1)认真研读文献;(2)严格制定实践计划;

(3)观察客观细致,材料搜集完整;

(4)报告时,做到观点明确、表述条理清晰、方法得当、语言规范。

四、学习时间:五周

五、考试。

1.小组提交报告评价。(40%)2.教学调查与分析论文设计。(60%)

导言 汉语教学调查与分析的体系与主要范围

一、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学科认识。

(一)教什么?如何学?如何教?

(二)教什么?本体论——语言学;

如何学?认识论——心理学;

如何教?方法论、工具论——教育学、计算语言学、现在教育技术。(赵金铭,2005)

二、汉语教学研究体系的三个层次。

(一)基础研究:哲学、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宏观理 论;

(二)中观研究:宏观理论基础与微观教材、教法微观研究之间的联系和沟通。

(三)微观研究:汉语教材、教法。

三、微观研究与中观层次的沟通关系表述。

(一)汉语课堂教学研究处于汉语教学中的微观研究层次。

(二)汉语课堂教学研究与中观层次的沟通关系表述。1.课程论。

为什么教?教什么?包括:教学大纲设计,目标和教学内容,教材编写;

2.学习论。学生怎么学?包括:学习的过程和教学方法; 3.情景。

在什么场合中教?包括: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社会言语情景、场合等; 4.评价理论。教和学得怎样?包括:评价学生达标的体系等; 5.科学理论。什么经验和什么教训?

包括: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采用严密方法去探求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规律。

三、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全过程的四大环节。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全过程的四大环节为: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测试。在四大环节中,课堂教学是中心环节。(吕必松,2007)

(一)总体设计。

教学对象、课程方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

(二)教材编写。

教材类型(语言技能、学习水平、国别、教学模式)、编写原则、练习类型。

(三)课堂教学。

1.教学内容:语言知识、语用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交际技能。

2.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全面掌握教学内容。3.教学结构:(1)教学过程;(2)教学单位;(3)教学环节:

开头——组织教学、复习旧课重点内容、引出新课主要内容。展开——展示与感知、示范与朗读(模仿)、解释与替换(记忆)、练习与讨论(扩展),交际练习,等。

总结——教学单位的教学重点内容;布置作业。4.教学步骤:每个教学环节分为若干个步骤。

(四)语言测试。1.测试类型。

水平测试、成绩测试、诊断测试、潜能测试。2.质量控制。试题设计、反馈分析。

四、国外的汉语教学调查与分析。

教材、课程;学生学习状况,教师教学方法及现代教育技术使用情况,课堂管理状况,也可就当地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问题,如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学生辍学情况及原因等问题进行调查。

第一节 教学调查与分析的过程

一、教学调查与分析的四个环节。

(一)计划。

根据提出的问题,制定总体设想,把问题具体化。设想的出发点:改善汉语课堂教学不理想的方面。设想的注意力集中在解决问题上,先要收集前人对这个问题研究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做进一步的探索,预料解决问题的制约因素以及可能获得的效果,进而选择行动的策略,在诸多假想中计划选择一项进行实践。

(二)行动。

有了设想就要采取行动,决定从何入手,进行汉语教学的实践和实验或调查的行动。

这种实验是尝试性、能动性的。只是因为这种实践和实验经常带有控制、对比的特征。由于这种时间和实验室在真实的汉语教学环节中进行的,并随时遇到预想不到的制约因素,需要做适当的改变和新的决定。

行动的结果是在汉语教学实践、认识和环境三个方面获得新体验和重现。

(三)观察。

在汉语教学实践、实验或调查过程中多视角地观察和积累全部有关资料。

观察可以通过表格、座谈会、课堂教学实录、拍照、录像、现象和轶事记录、个案资料、日记、注释、学生考核成绩等方式进行资料收集。观察视为思考提供客观的可靠的原始资料。由于诸多制约因素是隐暗的,并且是不断出现的,这就要求观察认真、仔细、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灵活性,随时记录,特别是记录那些预料不到的制约因素。

观察的内容包括:实践和实验的过程、条件、制约因素、效果和存在的问题等各个方面。

(四)思考。

整理、分析、综合、比较、观察、记录和积累的所有资料,力求都实践和实验的过程、条件、制约因素、效果和存在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思考,从而概括出科学的结论并加以验证。重要措施:参与实践和实验人员认真讨论、总结,把实践经验升华到理论。不同观点的争论往往能够构画推理出一幅更为生动、有效的假设理论的图景。

二、汉语教学研究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认识过程。

汉语教学研究的计划→行动→观察→思考”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往复循环螺旋式地发展的过程。

经过教学实践和实验,获得新的数据、资料,它的过程、条件、制约因素和效果等取得了描述和评价。为了进一步验证时间和实验的理论的科学性、有效性,有需要进一步修订计划,设想新的步骤和措施,进行再实践、实践,再观察,再思考。

三、汉语教学调查与分析的主要方法

观察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第三节 汉语教学的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观察法

一、观察法(observation method)

1.观察法是从事汉语教学工作者对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现象 及学生的外在行为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观察,从而直接感知和记录对研究有用的事实和客观的第一手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观察法在汉语教学过程中被广泛使用,也是最为便利的一种研究方法。

观察法一般在上课、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的自然情境中进行,观察者对这种情景不施加任何主观的影响。

2.课堂观察

课堂教学是汉语教育的基本单位,是研究教与学的最合适场所。它蕴含着丰富的、有价值的研究要素。

作为一种科学的观察,课堂观察就是指研究者或者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二、观察法的过程

1.准备阶段:明确研究目的,制定观察计划,有的放矢。2.观察阶段:善于在复杂现象中选择需要观察的事实,掌握最重要事例,及时对观察到的现象作详实的记录。

3.整理材料:对观察过程中获得的事实、数据要及时加以 整理、统计,概括观察的结果,作出评价或建议。如果发现某些问题,还得采取其他方法做进一步的了解。案例一

课堂观察的角度和内容

案例讨论:徐继霞老师

A强化班

组织课堂 复习方式

教学环节、步骤的时间分配 新课教学内容导入方式 教学环节衔接情况 提问语状况 教学指令语 教师评价语 教师体态语

学生注意力状况(细分多种)

学生对教师教学指令、提问等的反应状况(细分多种)学生活动形式(按照教学内容、步骤分类型)学生课堂练习方式与效果

句型教学过程 词语教学方式 语音纠音状况

教学工具与辅助手段 板书设计 图片的效用 电脑手段的配合三、教育观察法的实施 教育观察法的事实是一个具有目的性、计划性、系统系特征的观察、分析、研究的过程。

主要包括:教育观察的设计、实施、资料整理与分析、撰写研究报告等几个环节。

(一)教育观察的设计 1.明确观察目的和中心

(1)首先试探性观察,初步掌握研究课题及研究对象的基 本情况;

(2)根据课题的任务、要求,确定观察的目的、观察的中 心。(应围绕一个中心。)

2.确定观察对象

(1)确定拟观察对象的总体范围;

(2)确定拟观察对象的个案。(课题需要、代表性。)(3)明确观察的时间、地点。3.规划观察的步骤、进程

包括观察的类型、次数、密度、每次观察持续的时间长短等。4.编制观察提纲

(1)观察目的、任务:搜集什么资料?增强针对性,提高 观察的实效。

(2)根据每次观察的要求逐次提出或者分阶段提出。(几次 同一内容、要求的合为一个阶段。)(3)按照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补充,不断完善。5.确定观察和记录方式

这是观察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观察设计的基本内容之 一。

(1)传统的基本方式:感官观察、手记辑录;

(2)辅助工具:录像机、摄影机、录音机、计算机终端装 置等。

(二)教育观察法的实施

1.获准进入

(1)证明;(2)了解观察对象的有关资料;(3)与观察对象建立友善关系;(4)检查观察工具的功能和配置。

2.实施观察

(1)严格按照计划;

(2)选择适当的观察位置;

(3)采取适当的观察方式。(应减低被观察对象的注意力,避免对现场教学活动的干扰等。)

(4)对现象的观察应反复进行;

(5)选择适当的途径和方法:

A.听课。可对课堂教学及其有关课题进行研究,例如教学方法、教学技能、学生学习状况、教学情境中师生的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等问题。B.列席学校会议。可对学校的办学思想、管理水平、教师的教研状况和业务水平等问题进行研究。例如校长办公会议、校务会议、教师备课会议等。C.参加学校的集体活动。可对学生的有关素质发展、纪律观念、协作精神等多种问题进行研究,如参加学校的课外文体活动、科技活动、兴趣小组活动等。D.参观。可对学校的办学状况、教育的区域发展状况、校园文化建设等问题进行研究。如参观学校、了解地方教育情况等。

F.日常活动观察。在日常生活中对有关问题进行观察研究。如学生校外学习状况等问题。

3.材料的记录

(1)记录的类型:现场笔记和观察卡片。A.对教学对象的概括描述;

B.对某些现象、材料的分析意见和初步推论; C.个人的初步印象和感觉; D.下一步应搜集的资料和信息。(2)记录的方法: A.评定等级法;

预先设计好表格。例如喜欢、较喜欢、一般、不太喜欢、不喜欢;很积极、较积极、一般、不积极等等。B.呈现频率法。

把观察项目预先编制好表格,表示某种行为出现的位置作出符号标记即可。

C.连续记录法。录像机、录音机等。

(三)材料的整理与分析

1.目的:整理材料的过程,也是分析、思考的过程。其中包括了对材料的重点、非重点、本质、非本质的价值判断和取舍,是形成研究报告的基础。

2.要求:及时处理;分类归档。

(四)撰写研究报告

【练习】

观察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行为,试说明你的看法。

【作业】

1.学习相关文献;

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制定课堂观察计划:(1)目的明确;

(2)采用有效的观察方法与工具; 3.进入课堂进行观察实践; 4.材料收集及整理。

5.小组报告计划过程及观察结果(口头和书面报告)。

土耳其汉语师资现状调查与分析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www.daodoc.com)摘要本文指出了土耳其汉语教学在飞速发展的同时,还存在的一些制约因素。师资问题是目前国际汉语推广中面临的首要难题,土耳其汉语教学也不例外......

汉语语法学讲义

汉语语法学讲义第一讲语法概述 零、语法溯源一、语法规则二、语法意义三、语法类别(规范语法、教学语法)四、语法的定义 第二讲语法范畴 零、形式范畴与语义范畴一、基本范畴(......

调查与分析

消费者行为学 第一章 绪论1.消费者行为 2.消费者 3.经济人理论 4.信息的搜寻 5.购买 险 25.物理风险1.2.简述感觉义和意义。 简述决定知觉选择性的机制。 1.消费者需要 2.消......

《国际汉语教学案例与分析》读后感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国际汉语教学案例与分析》读后感,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国际汉语教学案例与分析》读后感

《国际汉语教学案例与分析》读后感原创: 李芊芊对于朱勇老师的《国际汉语教学案例与分析》(以下简称《案例》)一书,我可以说得上非常"熟悉"了。从备考重庆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

下载汉语教学调查与分析(讲义一)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汉语教学调查与分析(讲义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