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曝光中国三处核潜艇基地:称是美国忌惮原因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中国不是日本美国”。
日本曝光中国三处核潜艇基地:称是美国忌惮原因
日本曾报道中国核潜艇基地,文章提到,中国的核潜艇基地目前共有三处,分别是青岛的沙子口、海南的亚龙湾,以及大连的小平岛。它们或是新建,或是为使用新型核潜艇进行了改建。
文章指出,海南亚龙湾基地是亚洲最大的核潜艇基地,附近有航母基地,设4条潜艇用栈桥,共计可靠泊16艘各型潜艇。
选择成为基地原因是亚龙湾对出的南海平均水深超过1,000米,最大水深超过,000米,适合核潜艇活动。另外,亚龙湾距日美较远,日美反潜机不易侦察,战略核潜艇也可利用这一带的深水及商船噪音作掩护,进入太平洋执行巡航任务。
另外,小平岛是中国最早的核潜艇基地。潜艇出航后可迅速进入附近的外辽东湾海域巡航。
据悉,位于黄海北部的外辽东湾水域,适合战略核潜艇隐蔽,也有多处地点可选为弹道导弹发射阵地。这里外国船只不易进入,是最适合战略核潜艇出没的要塞区域。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中国核潜艇基地
辽东可射导弹至纽约
据称,中国已在该处海底部署严密声呐系统作侦测之用。
文章也指出,若中国从外辽东湾海域发射巨浪2型导弹,射程覆盖包括纽约、华盛顿和佛州在内的美国东岸地区,而从三亚附近海域发射导弹,则只能攻击美国西海岸目标。
小平岛应该是潜艇试验基地,或者是试验训练两用基地。094停在那儿应该是测试和训练,不是部署……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小平岛应该是潜艇试验基地
1、除了停有两艘094型潜艇外,另三艘是常规潜艇,除了200艇之外,还有两艘元级潜。
2、小平岛应该不是核潜艇基地,北海舰队已经有了青岛核潜艇基地了,应该不会再有第二个,北海舰队也不可能有两个核潜艇支队。
3、小平岛应该是潜艇试验基地,或者是试验训练两用基地。094停在那儿应该是测试和训练,不是部署。
4、200艇就不用多说了,说说那元级,元级停在小平岛应该也是用于测试或训练,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要把元级放那儿测试?
小平岛是中国最早的核潜艇基地,该基地的潜艇出航后可以迅速进入附近的外辽东湾海域巡航。文章认为,外辽东湾的一个好处是:如果“巨浪”-2导弹射程为1.2万公里,则从这里发射的导弹可以攻击包括纽约、华盛顿和佛罗里达州在内的美国全境。而从三亚附近海域发射的导弹则只能攻击美国西海岸目标。
解放军全亚洲最大“基地”:先进堪比美国
朱日和位于内蒙古草原深处锡林郭勒盟,这里拥有全计算机化C4ISR仿真装备和5个师以上进驻的营房、医院、后勤等,是全亚洲最大、解放军最先进的训练基地,可与位于美国加州的欧文堡“国家训练中心”媲美,因此也被称为“中国欧文堡”。
文章说,从北京市区向北驱车数百公里,走进内蒙古草原深处,也就来到了北京军区朱日和训练基地。这里曾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当年在报纸上“朱日和”三个字都不能提,报道这里的军事活动,只能说是在“华北某地”,外军也只能在侦察卫星图片上略知其样貌。
直到近几年,这个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朱日和镇的亚洲最大的军事训练基地,才逐渐对外揭开了神秘面纱。
复杂电磁环境大型练兵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北京军区朱日和训练基地
朱日和训练基地地形复杂,由沙漠、草原、山地、壕沟等组成,占地1,066平方公里,与香港面积差不多,具有独特练兵地理优势。内地官方军网等媒体的报道显示,该基地是解放军唯一可展开集团军规模诸军兵种复杂电磁环境下训练的现代化大型演兵场,主要担负的任务是组织师、旅、团级部队完成合同战术演练,协同装甲兵和其他兵种部队进行技术、战术演练,可展开军师规模的实兵演习,并为陆军装备的各种武器进行实弹、实爆作业和航空兵实施对地面部队攻击演练提供保障。
该文称,进入基地导演大厅,巨大电子屏幕呈现在眼前,红蓝两军在千里战场上的角逐实况,尽收眼底。近年来,基地先后投资数亿元,在建成具有导调监控、辅助评估、战场仿真等“五大系统”基础上,又在全军首家建成了复杂电磁环境应用系统,并与新研发升级的激光仿真交战、导调控制评估、训练综合保障系统融为一体,形成了全新大型现代化训练基地,其先进的设施和设备堪称全军一流。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北京军区朱日和训练基地
78场演练数十万官兵参与
分析表示,一位曾亲临朱日和观摩的美军高级军官,将其与美国欧文堡“国家训练中心”相提并论。据称,朱日和基地和其蓝军部队,为各军兵种进行联合战役和合同战术训练,提供了全时空的舞台和强劲的战场对手。在朱日和训练基地,逾千项科技练兵成果得到检验论证,数百个新战法、训法得以产生,数十万部队得到磨练。
据报道,近年该基地已先后导调、保障了78场大型实兵和网上对抗演习以及全军重大演练活动,上千名军师旅团指挥员率98个师(旅)数十万名官兵,在这里练指挥和谋略,经受“战火”洗礼,走向“战场”;复杂电磁环境下“火力打节点、电磁破网络”等数百个新战法训法诞生。
复杂电磁环境主要是指:在一定的作战时空内,人为电磁发射和多种电磁现象的总合。构成复杂电磁环境的主要因素有敌、我双方的电子对抗,各种武器装备所释放的高密度、高强度、多频谱的电磁波,民用电磁设备的辐射和自然界产生的电磁波等。信息化战争多是从电磁场拉开序幕。实施宽带域、多样式、多层次的电子干扰,是夺取制电磁权的基本手段。复杂电磁环境会致使作战信息获取渠道不畅,指挥控制困难,火力拦截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从而导致作战效能的降低。
中国打造信息化武器部队 是未来战争的关键
中国巡航导弹数量众多、且日益先进,但相比该国的弹道导弹,受到的关注要少得多——但它们对地区安全、威慑力和潜在军事行动的影响可能不相上下。而美国海军对自己的反舰巡航导弹的种类和数量有着严格限制。
对这种强大武器的公开分析如此少,着实令人惊讶。实际上,这可能正是吸引中国的部分。
中国军事现代化,着重于打造能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现代化陆海空和导弹部队。
这将需要阻止或击败美国的干预。而中国发展反介入能力的关键因素,是研发大量高度精确的反舰巡航导弹和对地攻击巡航导弹,并部署于广泛的陆空海平台。消息人士称,对地攻击巡航导弹可令解放军打击远至关岛(美国)和达尔文(澳大利亚)的目标。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中国巡航导弹数量众多
与别国一样,中国把反舰巡航导弹视为一种可改变战局的日益有力的手段。北京研发了本土的高性能反舰巡航导弹,同时引入了俄罗斯的超音速反舰巡航导弹。
解放军能从陆地、飞机、舰船和潜艇发射反舰巡航导弹——实际上,中国几乎每一艘新的水面舰只和常规动力潜艇都能发射。
对美国及其地区伙伴来说,北京日益扩大的巡航导弹武器库和发射平台,对其防御系统构成紧迫挑战。
近年来,随着对巡航导弹作战的愈加重视,中国海军的训练也变得更加多样化和实际。
北京改进了反舰巡航导弹的导航,并开始使用卫星。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反舰巡航导弹的导航
不过,超视距目标定位仍是个难题,中国人正研究如何最好地克服“宙斯盾”防御及对准敌人的软肋。
中国能否充分利用其日益扩大的巡航导弹武库,取决于一些挑战,其中三点特别值得强调:
一,关键是中国能否拥有充分利用反舰巡航导弹的C4ISR系统。北京必须要知道移动目标的位置,并将信息及时地传递给负责发射的部队。
二,周密策划一场复杂、多面的空袭和导弹攻击,能否成功取决于人和技术因素——训练有素的军事人员、具有多种方式执行这些任务的多年经验,以及处理复杂的各兵种联合作战的指挥控制系统。北京是否能成功策划此类复杂联合作战,目前不得而知。
三,一般认为,信息技术革命加之卫星技术进步,可令远距离精确发射轻易实现。但真正熟练运用,不只是拥有技术那么简单。
中国投入巨资以获取外国导弹技术和本土研发产品。
这些努力正结出果实,表现在部署于多种新旧空陆水面舰船和水下平台的日益先进的反舰巡航导弹和对地攻击巡航导弹上。
二者大大提高了解放军的作战能力,是北京打造拒止能力(增加美军在中国附近活动的代价和风险)的关键组成。
中国反导提升攻击导弹潜力 让美国不安
中国已能进行近、中段反导拦截,这里指的是摧毁敌方战术导弹弹头的普通反导系统,俄罗斯专家在评论中国再次成功进行路基中段反导试验时作出了这样的推测。
试验是在7月23日进行的。据专家们称,并没有提出摧毁弹道导弹的任务,因为中国没有这方面的技术。
这已是自2010年以来中国进行的第三次路基反导试验。俄罗斯科学院美国与加拿大研究所副所长佐洛塔廖夫认为,此次试验旨在测试反导系统的部件。
他说:“这里完全有可能利用了不仅是俄罗斯的技术。对中国来说拦截近中程导弹当然比拦截战略导弹更迫切。
原因是,美国提出了重返亚太的任务,首先是依靠自己的航母攻击群。一方面,中国不断提升应对这些攻击群的导弹潜力。
这让美国特别不安,于是怂恿包括日本在内的本地区盟国发展反导系统。另一方面,中国也在提高应对美国海基导弹威胁的能力。”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我国已能进行近、中段反导拦截
军事科学博士、海军上校西夫科夫认为,中国试验了摧毁战术、甚至战役战术导弹的技术。
他说:“中国还不能解决拦截射程达数千公里的战略弹道导弹的任务。它们的弹头的飞行速度可达每秒3-5公里。中国反导系统无法对付这种速度。每秒2公里的导弹,中国人还可以击落。而这正是战役战术导弹。它们的射程不大,不到300公里。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进行近、中段反导拦截实验
在这个范围内,中国能够摧毁美国和印度的导弹。超出这个范围,就无能为力了。也就是说,中国反导系统主要是用来保护具体设施。”
美国在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亚太国家部署反导系统。作为回答,俄罗斯和中国正在加强在这一领域的磋商。
佐洛塔廖夫在谈到两国可能合作的领域时指出:“首先,或许在情报交流方面。俄罗斯拥有现代导弹袭击预警系统。在阿尔马维尔、加里宁格勒研发最新型雷达系统,把它们部署在远东。在像朝鲜导弹试验带来的许多不确定的条件下,除了所有其他因素,情报交流有利于俄罗斯和中国。”
中国是在美国声称可能在韩国部署反导系统THAAD后进行的这次反导试验。莫斯科对此感到不安,呼吁首尔要三思而后行。因为它不可避免地将对本地区的战略局势产生负面影响,导致东北亚出现新一轮军备竞赛。
中国最新中段反导拦截试验震撼猛料曝光
新华网北京1月27日电(记者钱彤)记者27日晚从国防部新闻事务局获悉,2013年1月27日,中国在境内再次进行了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试验达到了预期目的。这一试验是防御性的,不针对任何国家。
这条消息立刻成为中文网络世界的头条新闻,大家都感到非常振奋,我们这些军迷更是感到格外的惊喜。喜的是不凡的成就,惊的是少有的透明度。然而由于新华社没有提供任何关于此次试验的进一步的内容,各大媒体尚未给出深入报导。下面,我以一个军事爱好者的角度试图给出一个分析。草草而成,讹误难免,仅供参考。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新疆实拍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图片
一,为什么要搞反导?
当然是为了国家安全。我们当年搞两弹,为的是打破美苏的核垄断和核讹诈,以免遭受核打击。今天这个世界,导弹和核武器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已经严重扩散,而且还将进一步扩散。我们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其他国家对我进行核打击,但存在三个严重的问题:
1,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有可能被“流氓国家”、非理性政权或恐怖分子等非国家组织掌握,以核反击遏制核打击的理性判断可能失效。如果敌人采取孤注一掷的手段,我方即使采取核反击,也将遭受重大损失。
2,无法有效阻止别的国家对我进行非核导弹打击。即使是常规弹头,也可能对我造成严重杀伤,如果使用生化弹头,杀伤力将更大(我国目前核政策尚未允许对敌生化武器一类的非核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采取核反击)。
3,敌人有可能采用常规武器(包括带常规弹头的弹道导弹)精确打击我战略核力量(如导弹发射井、核武器贮存洞库),对我核反击能力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我们必须发展自己的战略性防御武器──反导系统。反导分为反巡航导弹和反弹道导弹。前者是90年代新“三打三防”的内容之一,相对也比较容易,用低空、超低空地空导弹就可以解决。难的是反弹道导弹,下面所说的反导系统也就专指反弹道导弹。之所以难是因为弹道导弹速度快,可达十几、二十几倍因素,从发射到命中最多不超过半小时,发现难,拦截难,给防御方的反应时间短。因此,世界上掌握反导技术的国家屈指可数。
分析我国可能遭受的弹道导弹威胁,可分为四类: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核大国对我的大规模核打击,以陆基和潜射远程、洲际弹道导弹为主。主要指美俄,尤其是美国。由于核大国有大量的进攻性导弹核武器,我们若想全面拦截在技术上难以做到,经济上也难以支持。不如采用核反击的策略来遏制。
2,中小核国家对我的小规模核打击,以陆基中程、近程导弹为主,数量较少(不超过几十枚),如印度。1998年5月,印度核试验,随后印度总理给克林顿写信,不点名的说这是针对中国的。近年来,每次印度进行烈火III中程导弹试验,印度媒体都要鼓吹说该导弹能携带核武器,而且能打到北京,说该导弹主要的打击对象就是中国。对此,我们不能不加以防范。
3,局部战争中敌方对我的常规导弹袭击。如台湾正在研发中程导弹,台独分子曾叫嚣用中近程导弹打击大陆的城市(如上海、广州),甚至攻击三峡大坝。
4,核大国采用常规导弹(或战术核武器)对我战略目标(如核力量、战略指挥系统等)的突袭。美国曾明确提出用潜射导弹打击我洲际导弹地下发射井,还提出用非核或战术核武器深钻地弹打击地面几十米以下的地下指挥所。
可见,我们急需拥有对射程3500km(如烈火III)以内的中程、近程弹道导弹的防御能力。这是一种类似于美国TMD的反导能力,但对中国来说包含了中国的NMD和TMD,不好简单类比。美国的NMD是为了对付俄罗斯、中国的洲际导弹,我们目前还不急需这个。从技术上来说,也是循序渐进,从防御近程导弹(速度慢)到防御远程、洲际导弹(速度快)。未来我们将根据需要来决定发展对洲际导弹的防御能力。
二、什么是“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60年代以来美苏的大量研究表明,有效的反导系统应该是一个多层系统,可以提供不同高度的拦截能力,通过多层次拦截提高反导成功的概率和应对不同类型的导弹。粗略来说,分为大气层内反导(低层)和大气层外反导(高层)。早期的拦截弹采用核战斗部,主要针对核弹头,高层用核爆X射线杀伤(如美国的Spatan),低层用核爆中子流杀伤(如美国的Sprint)。由于核武器对导弹防御也有相当大的损害,美国从80年代开始采用常规战斗部。随着制导控制精度的提高,战斗部也就可以越做越小,有利于反导弹的小型化、机动能力和反应速度。当脱靶量小到目标的尺寸时,就可以不用破片杀伤等传统战斗部,改用动能杀伤(hit-to-kill)方式,不需要额外的战斗部,进一步有利于反导弹的小型化。
导弹从起飞到命中目标,大致分为三段:助推段、中段、再入段。对于有末助推级(用以释放弹头和诱饵)的洲际导弹,还可以加上末助推段。中段还可以细分为上升段和狭义的中段。大气层内反导针对再入段,常用于拦截中近程导弹,如射程300km以内的近程导弹全程都在大气层中飞行。大气层内拦截的特点是:
1,拦截范围近。因此即使拦截成功,仍可能造成一定的杀伤(尤其是生化弹头)。
2,可采用气动力控制反导弹机动。
3,气动加热对导弹的红外制导有一定影响,以前普遍采用雷达制导,现在也开始采用红外制导,但对红外制导窗防热和气动光学等有较高的技术要求。
目前世界上主要的大气层内拦截弹有美国的PAC-
3、俄罗斯的S-300PMU2和S-400,以色列的箭-2,印度发展中的PAD和中国的HQ-9。
这里简单评论几句被印度吹的神乎其神的PAD反导弹: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该系统的警戒与火控雷达是从以色列购买的“箭”式反导系统中的EL/M-2080“绿松”雷达。显然,受制于人。整个导弹系统的研发得到了以色列IAI公司的协助(当然不是无偿的)。
2,PAD反导弹改自大地2地地导弹,其第一级发动机采用液体燃料,导弹的反应速度、安全性和可靠性令人严重怀疑。总不能等对方的导弹已经落地,印度的导弹还没加注完吧。
3,战斗部采用传统的破片杀伤,大气层内拦截。PAD有较大的弹翼,这说明其在飞行中主要利用空气动力实现机动,无法实现高速拦截,技术水平低于以色列的“箭-2”系统,跟美国和中国的kkv杀伤技术上更不是一个等级的。
4,已经进行的两次试验,第一次拦截弹和靶弹仅相距83千米──这在现实战场上几乎完全不可能。第二次拦截弹和靶弹同样距离很近。这两次试验里面有什么更多的猫腻我们还不清楚,但以DRDO的恶劣名声和印度人一贯的弄虚作假,很难说PAD到底有什么样的战斗力。
印度烈火系列导弹射程覆盖范围
大气层外拦截弹技术目前基本为美国垄断(俄罗斯的核反导系统除外),包括已部署的THAAD、SM-
3、GBI和已暂停研发的KEI。这几种导弹都可以拦截从中程到远程、洲际导弹的中段,其中未来的SM-3II和KEI还可以拦截上升段。SM-3已出售给了日本,美日还将联合研发改进型。但日本并不具有完整的反导能力,离不开美国的支持。法国EADS公司也提出要发展大气层外反导系统Exoguard,但尚未得到政府的批准。
大气层外拦截的特点是:
1,拦截距离远,控制范围大,可达几百上千公里,一个反导阵地就可以保护一大片目标。若靠前部署甚至可以“御敌(弹)于国门之外”,这对于拦截核弹头是特别有利的。
2,大气层外有利于采用红外导引头,对目标的捕捉、跟踪距离远。而且不受大气中的天气影响,全天候拦截。
3,若能实现上升段拦截甚至助推段拦截,有利于识别诱饵或在释放诱饵前击毁导弹。
4,目前一些战术导弹采用再入机动突防,一些较老式的导弹头体不分离,再入时可能解体,使目标复杂化。大气层外反导就不存在这些问题。拦截后造成的碎片残骸大部分会在再入大气的过程中烧毁,对地面的可能残余杀伤比大气层内拦截小得多。
大气层外拦截弹的关键是动能拦截技术,采用kkv(kinetickillvehicle)战斗部。具体作战过程为:由助推器根据地面导引系统的信息将kkv送入大气层外的指定区域,并具有特定的速度,随后kkv自身的红外导引头工作,寻找目标。锁定目标后,姿/轨控发动机控制kkv飞向目标,控制脱靶量,直到完成碰撞杀伤。一般而言,从侧面撞击杀伤效果最佳,但这对制导控制系统要求较高。(某些反导弹是沿来袭导弹弹道反向飞行拦截。)
大气层外反导比大气层内反导的技术难度高得多,也因此该技术一直为美国人所垄断。我们这次进行“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说明我们已经在世界上第二个掌握了大气层外反导的关键技术。这样我们就初步建立起一个多层反导系统。
三,动能拦截武器的关键技术
(1)动能拦截器/天基动能拦截弹技术。包括动能拦截器/拦截弹总体设计与试验技术、直接侧向力控制与精确制导技术、快速响应姿/轨控发动机及动力系统、轻小光纤陀螺惯性测量与复合导航系统等关键技术。姿/轨控发动机的发展方向是全固体燃气控制。光纤陀螺已经达到传统高精度惯性平台水平。
(2)精确探测跟踪与末制导技术。红外凝视成像技术(有利于在远距离识别跟踪目标,区分弹头诱饵)、高帧频(实时)成像导引头和射频被动导引头技术是实现“零脱靶量”制导控制的技术基础,可直接用于kkv的高精度制导控制。
(3)空间作战平台总体技术与平台战时测控技术。导弹拦截要求高响应能力的测试和发射技术,发射参数要快速装订,发射平台向机动化、野战化方向发展。一般采用高可靠性的固体助推器,采用高压强固体发动机,有利于导弹加速,并具有高过载能力,有利于快速转向、轨道机动。双脉冲发动机,以便于kkv弹头在接近目标时有较大的机动过载。
反导武器系统远远不是一个拦截弹+地基相控阵雷达那么简单,还需要一套庞大的C4ISR系统支持。
首先是反导作战的指挥控制。空间攻防作战是一种战略为主的作战行为,因此需要建立多级空间作战指挥控制作战系统,包括国家空间作战司令部、空间作战任务控制中心和武器系统指挥控制中心等,需要先进的作战指挥控制系统。空军提出空天一体,防天反导是题中之意。具体如何构建指挥体系还值得好好研究。
其次是导弹预警和探测跟踪系统。地基的导弹预警系统主要包括远程预警雷达,精密跟踪火控雷达。早在640工程中我们就研制了7010和110两种反导雷达。30年过去,我们的技术又有了很大的进展。前不久在GE上曝光的位于库尔勒附近的大型相控阵雷达可能就与反导试验有关。未来的实战部署需要在国土四周设置若干座大型远程预警雷达,就如同美俄所做的那样:
空基的导弹预警系统包括位于高轨的红外预警卫星,用于发现导弹发射的尾焰(如美国的DSP和SBIRS-HEO);和位于低轨道的红外预警卫星(如美国的STSS)和天基雷达系统(SBSS),用于中段跟踪、识别。此外,还需要数据中继、遥感侦察、宽带通信卫星的支持,构成一个庞大的天基信息系统。所有这些,我国都已经在研制中。
中国令日恐惧的原因曝光 十九项尖端技术碾压日本总有人爱吹捧日本贬低中国:说中国的装备制造业就是“渣”;日本军工实力亚洲第一;要不是美限制日本,日本军工早就“逆天”了。事......
■金融市场化一直是中国政府的一项重要目标。伴随着利率的更加市场化,中国就可以建立起一个更加健全的、具有完整期限结构的国内债券市场,并将发展出一个更具活力的外汇远期......
日本不敢驻兵中国钓鱼岛的真正原因! 日本近日有声音提出要驻军钓鱼岛,显然这是日本右翼趁美国近期对中国的频频动作,也想浑水摸鱼。然而,这不过是几声噪音而已,不但目前的执政民......
曝光以色列偷送中国顶尖技术的真正原因二战期间,纳粹德国迫害、并欲图灭绝犹太民族。逃出欧洲的犹太人痛苦地发现,畏惧于希特勒威之下的整个世界均冷酷地对他们关上了大门;唯有......
浅析二战后期美国对日本使用原子弹的原因学生姓名:李富侠 学号:200602020004政法系 历史学指导教师:苗杨 职称:讲师摘 要: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分别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掷了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