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经典选择读图分析3_七年级地理读图分析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9 01:50:3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高三地理经典选择读图分析3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七年级地理读图分析”。

高考地理经典选择读图分析综合题解析80例(三)

一、如图是某半岛图。读图,回答1~3题:

1.2009年3月24日,P地日出和日落的北京时间分别为l2点30分和0点50分。P地在理论上属于

()A.东一区

B.东二区

C.西一区

D.西二区

2.该半岛森林火险等级最高的时期应该是

()A.

1、2月份

B.

4、5月份

C.

7、8月份

D、12月份

3.P地降水最多的季节

()A.华北地区正值雨季

B.天山雪线位置为全年最低

C.塔里木河进入汛期

D.澳大利亚北部盛行东南风

(分析:拖挂式第1题由P地日出和日落的北京时刻推算理论时区是关键:昼长=日落-日出=24点50分-12点30分=12点20分;P点经度=(120°-12点30分-12点)15°=20°E;时区=20°15°=1.5,即东一区;由此推断该区在地中海气候区,再进行知识迁移做23题)二二.如图是30°N纬线上部分地区的降水分布图。读图,回答4~5题:

4.图示地区降水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高低

B.大气环流

C.距海远近

D.洋流性质

5.图示纬线段穿过的板块数目是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分析:该曲线图反映的降水量的沿北纬30°的东西经度变化规律,其降水变化主要受到大气环流背景的影响;北纬30°纬线自西向东穿过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属于无图考图:六大板块分布图)二三.如图为世界某地区图。读图,回答6~7题:

6.M自然带在此处分布的最高纬度低于45°,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洋流

B.降水条件

C.地形

D.陆地的纬度分布 7.关于该地区地理事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处洋流自南向北流

B.②处全年高温多雨 C.④处为荒漠景观

D.③处全年盛行西北风

(分析:该区域为澳大利亚东部,考查塔斯马尼亚岛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成因东澳大利亚暖流流向气候自然带北部季风.识图是关键)二四.右下图是不同地点6月22日的日出时刻与日照时数之间的关系。读图,回答8~10题:

8.下列地点位于南半球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9.造成①地日照时数少于②地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因素

B.大气环流

C.地面起伏

D.天气状况

10.6月22日①②两地同时日出。9月23日当①地日落时,②地的地方时为

()

A.15:OO

B.16:30

C.19:30

D.21:00(分析:此图为日照时数与日出时刻对应曲线图.图中6点对应地点③为昼夜等长,6点后④为昼短夜长,6点前为① ②昼长夜短分析结论是关键;结合日期6月22日判断南半球很容易(应为昼短夜长);此图反映的日照时数和日出地方时关系,出现①地日照时数少于②地自然天气或者地形高低因素因素;6月22日①②同时日出,可以推出①地在②地西时差1小时:30分地方(即经差22.5°西部),而9月23秋分全球昼夜等长,18点日落,昼长为12,可算②地日落时刻=18+1:30=19:30,注意这是气候或地形影响,天文理论上还是18点)二五.如图为我国东部气温随纬度变化曲线。读图,回答11~12题:

11.图中能正确反映我国东部1、7月气温随纬度变化的曲线分别是

()A.③和①

B.③和②

C.④和②

D.④和①

12.我国东部地区冬季气温分布特点的成因主要有

()

①太阳辐射差异

②大气环流影响

③距海远近不同

④地形差异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②(分析:该题关键须知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和成因并在图中提取有效信息)二六.甲图中OM、OL分别是北半球某地树木OO1一年中正午日影最短和最长的影子,ML与河流PQ段正好垂直;乙图为P、Q两水文站测得河流流量的年变化曲线。据此回答13~14题.

13.该地纬度为

()A.23°26′N

B.46°52′N

C.43°08′N

D.66°34′N 14.甲图中河流PQ段的流向是

()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西南向东北

D.自南向北

(分析:综合分析甲乙两图,乙图反映为夏季,结合题干OM为夏至影子OL为冬至影子;分别带入公式:当地地理纬度=90°+23°26-太阳高度90°-23°26-太阳高度联立求解即可;第二问利用好“ML与河流PQ段正好垂直”的关系)二七.“中国南方喀斯特”是我国在2008年惟一申请世界自然遗产的项目,其独特的地质地貌景观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据此回答15--16题:

15.如图为喀斯特地貌示意图,关于图示各部位地质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5为地下河,因断层面被侵蚀而成 B.6和7两个小地貌均为侵蚀作用而成 C.1和4两个小地貌均为流水侵蚀而成D.2和3之间是断层,为地壳运动而成16.在地质年代较老的褶皱构造地区常出现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地形倒置”现象。如图为地形倒置形成过程示意图,按地形倒置形成的时间顺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③②④①

D.①④③②

(分析:考查卡斯特地貌及地貌发育过程,理解“地形倒置”即向斜成岭和背斜成谷)二八.如图为山东丘陵某区域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7~18题:

17.优质苹果树多种植在山腰而少在山谷,原因是山腰果树开花早。如图中能正确反映这一现象的是()

18.关于M、N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M地由于地形阻挡.不受夏季风影响

B.M地位于来自海洋的冬季风迎风坡,冬季降水多于N地

C.N地位于夏季风迎风坡,全年降水以地形雨为主

D.M、N两地降水的季节变化不同

(分析:大气逆温成因及曲线表达;MN两地分别位于山地半岛山地南坡和北坡的地理背景,降水多少原因实际分析即可)二九.如图是由Google Earth提供的我国某地的地表形态图。读图.回答第19题:

19.图中所示地形区的形成原因及其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分别是

()A.岩浆活动冰川侵蚀作用

B.地壳抬升

风力侵蚀作用

C.风力沉积流水侵蚀作用

D.流水沉积流水侵蚀作用

(分析:对遥感影像图的判读和考查;沟壑纵横的黄土地貌成因解读,图中tianzhuang可能是田庄,地名)三十.读“亚寒带针叶林、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矿质养分循环模式图”,回答20~21题:

20.与乙森林系统相比,甲森林系统的()A.生物体储存的养分少 B.落叶层储存的养分少 C.土壤中储存的养分少 D.系统整体的物流量大

21.全球的乙森林系统主要分布在()A.非洲大陆

B.大洋洲

C.亚欧大陆

D.南美洲(分析:两种森林生态系统比较考查)三一.读“喜马拉雅山南坡自然带示意图”,回答22~23题:

22.自然带A、B、C的名称分别是

()5 A.常绿阔叶林带

高山针叶林带

高山草甸

B.高山针叶林带高山针阔混交林带高山草甸

C.热带雨林带

常绿阔叶林带落叶阔叶林带 D.常绿阔叶林带高山针叶林带

高山灌木林带

23.该山坡最大降水量的海拔高度和最低雪线附近的海拔分别约为

()

A.1500米

5500米

B.2000米

5500米

C.3000米

4000米

D.2000米

6500米(分析:喜马拉雅山南麓垂直自然带考查,最大降水量和雪线高度只要提取图中曲线信息即可)三二.读图,回答24~25题:

24.③所在的岛屿多火山和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A.常年受海浪的猛烈冲击

B.位于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线附近

C.位于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线附近 D.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附近

25.①、②纬度相近,但自然带却有明显的差异,②所反映出的自然带分布规律是

()A.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B.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C.垂直地带性

D.非地带性(分析:为南美洲南端区域地图,考查东西两侧自然带分布规律、火地岛上火山地震成因等内容)三三.26.如图是我国某省地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该省地势特征和降水空间分布的特点。

(2)判断水利枢纽P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说出解决该问题的根本对策。(分析:地图分析是河南省、由水系河流流向判地势、三门峡水利枢纽泥沙问题评价等内容)三四.27.读“我国某地区农业用地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A所在省的地形、地势特点。

(2)请分析说明A—B—C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的大致特点,并分析原因。

(分析:由水系河流流向判地势特点、受地形雨迎风和背风坡影响降水空间分布)

三五.28.读“我国某区域等温线图”和“世界某海域等深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图此时等温线分布特点。图中气温最高处应在32℃以上,简述该地气温最高的原因。

(2)A图中有一处地区等温线特别稠密,请简要说明原因。

(3)B图中甲、乙两地的海底地形的成因有何不同。

(分析:此图考查等值线等温线等高线地图判读;考查气温与地形地势关系;此图为新疆天山周边区域图;气温分布大致与等高线分布一致;A图气温最高处应在夏季吐鲁番盆地;B图中甲乙两处分布处在太平洋海沟和大西洋海岭,其海底地形成因不同:板块碰撞和张裂不同)

高考地理经典选择读图分析综合题解析80例(三)解析: 1.A

由P地日出、日落的北京时间可计算出该地正午时刻为北京时间18时40分,从而可求出该地经度为20°E,属东一区。

2.C

该半岛为地中海气候,7、8月份炎热干燥。

3.B P地降水最多季节为冬季,题中只有B选项符合。

4.B 图示地区西侧受副热带高压带、西风带控制,南亚受热带季风影响,东亚为亚热带季风。

5.C

依次应为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

6.D M自然带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可分布在40°~60°之间,但此处45°~60°之间为海洋,无陆地分布。7.B

①处洋流为东澳大利亚暖流,自北向南;②处位于信风迎风地带,加之沿岸暖流影响,终年高温多雨;④处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③处在南半球,夏季盛行西北风,冬季为东南风。

8.D 6月22日,南半球昼短夜长,只有④处日出在6:00之后,昼短夜长。

9.D

日照时数取决于昼长与天气状况,①地昼长长于②地,但日照时数少于②地,只能是天气状况影响所致。

10.C 6月22日两地同时日出,由图可知,日出时①地为1:30,②地为3:00,可得①地在②地之西22.5°;则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①地日落时,②地的地方时为19:30。11.C

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气温总体上是南高北低。同时,冬季南北温差大,近40℃,而夏季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图中曲线③若为夏季气温曲线,则温度过低,若为冬季则温度过高。

12.A

我国东部地区由于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北方比南方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小;同时北方昼长比南方短,还接近冬季风源地,受冬季风影响大。

13.C 由图及题意可知,该地一年中最大与最小正午太阳高度分别为3a与a,由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联立方程组:

14.A

位于河流中游的湖泊对河流径流有调节作用,P与Q相比洪峰流量小,应该位于湖泊下游方向,即河流由Q流向P,据题意此为自西向东。

15.C 5为地下河,但并不是断层面而是流水沿裂隙不断侵蚀扩大而成;6为石钟乳,7是石笋,都是流水的化学沉积作用而成;1为石芽,4为溶洞,皆为流水化学溶蚀作用而成;

2、3之间为落水洞,属流水溶蚀而成。

16.B

褶皱形成初期,背斜成山,向斜成谷,为①;背斜顶部因受张力,首先开始被侵蚀,为④;一定时间之后,背斜因易被侵蚀,而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层坚硬不易被侵蚀,而使地表趋于平坦,为②;随着侵蚀的进一步进行,向斜槽部反而高于背斜顶部,出现地形倒置,为③。

17.A

山腰果树开花早是由于山谷常成为较冷空气的集聚地而出现逆温现象。

18.B M、N两地都受夏季风影响.降水集中于夏季.M地位于北侧.冬季来自西北的冬季风经过相对温暖的海面带来水汽.遇到地形阻挡,形成降水,而N地处于冬季风背风坡,降水较少;N地位于夏季风迎风坡.但降水不是以地形雨为主。

19.C

由图可以看出该地呈现为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应为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高原是由风力沉积而成.其地表形态由流水侵蚀而成。

20.D

箭头的粗细代表物流量的大小.与乙森林系统相比较.甲森林系统整体的物流量大,应为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乙应为亚寒带针叶林生态系统。

21.C 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北部.其次是北美大陆北部。22.A 23.B

第22题,读图可知.喜马拉雅山南坡山麓地带海拔在1 000米左右.此处年降水量在1 000毫米以上.为常绿阔叶林带.高山针叶林带分布的海拔比高山灌木林带低.在高山灌木林带和高山荒漠带之间的应该是高山草甸。第23题,喜马拉雅山南坡最大降水量的海拔高度约为2 000米.最低雪线附近的海拔约为5 500米。24.C 25.D

第24题.从图中大陆的轮廓及经纬度可以判定③为南美洲的火地岛.位于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线附近.多火山、地震,所以选项C正确。第25题,由于安第斯山脉的阻挡,②地处于雨影区.气候干燥,形成温带荒漠带,是非地带性因素地形引起的.所以选项D正确。

26.解析:第(1)题.由河流流向可推断地势特征;1月份0℃等温线穿过中部.为秦岭淮河一线,降水量为南多北少。第(2)题.P水利枢纽为三门峡,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泥沙淤积严 8 重.所以,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就成为关键。答案:(1)地势特征是西高东低。降水空间分布特点是南多北少(2)淤积严重。黄土高原(黄河中游)的水土保持。

27.解析:第(1)题.A所在省位于浙闽丘陵地区.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狭小。由河流流向可判断地势特征为西高东低(或西北高.东南低)。第(2)题.A--B--C受夏季风影响.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沿海向内陆)递减.但由于武夷山东南侧为迎风坡,多地形雨,所以A→B降水增加,而B→C降水量减少。答案:(1)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狭小。地势西高东低(西北高、东南低)。(2)A→B降水量增加.B→C降水量减少。

28.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该地为我国新疆天山周边地区,气温变化与地形起伏关系密切。第(2)题,由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特点.一般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由等温线特点,等温线越密集,说明单位距离温差越大。第(3)题.海岭与海沟是不同的板块边界,海岭位于生长边界,是板块张裂处.而海沟位于消亡边界.是板块挤压碰撞处。答案:(1)与等高线平行。①夏季气温高.日照时间长;②深居内陆.降水稀少.对太阳辐射削弱少;③盆地地形,不易散热。(2)等温线稠密处是天山山地.海拔高,气温随高度变化大。(3)甲是海沟,板块碰撞形成的.乙是海岭.在大洋中由板块张裂形成的。

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分析论文

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分析论文在初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资源,对学生进行有利的辅导和教学。地图在地理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培养......

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分析论文

在初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资源,对学生进行有利的辅导和教学。地图在地理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充分发挥地图的作......

地理试卷分析高三试卷

地理试卷分析高三试卷(锦集9篇)由网友“东亚美学研究”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地理试卷分析高三试卷,希望对大家带来帮助,欢迎大家分享。篇1:地理试卷分析高三试卷 一......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读图题

初中地理总复习读图题专项训练1.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把下列各地理事物的名称与其相对应的位置,用线连接起来。A 岛屿B 海峡C 半岛D 大洋E 大陆(2)有一艘轮船,急着要把船上......

培养高中生的地理读图能力

培养高中生的地理读图能力地图是地理知识最有效地载体之一,被称为地理的“第二语言”。学生一旦掌握了读取地图信息的方法也就等于拿到了打开地理知识宝库的一把“金钥匙”。......

下载高三地理经典选择读图分析3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三地理经典选择读图分析3.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