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连云港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策略与建议_农业面源污染整治方法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9 01:33:45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浅谈连云港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策略与建议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农业面源污染整治方法”。

浅谈连云港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策略与建议

2009年6月10日,《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获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江苏沿海地区发展,八项重点工作之一就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连云港是江苏沿海农业大市,在沿海大开发中,将着力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建设农产品加工产业基地,推动全市生态、高效、外向型农业发展迈上新台阶,促进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实施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建立监督管理体系,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已刻不容缓。农村面源污染问题的本质和成因

农业面源污染的环境问题,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是中国社会长期存在的二元社会结构的产物。所谓“二元社会结构”,是指在整个社会结构体系里,明显并存着比较现代化的和相对非现代化的两种社会形态,这是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一般特征。在中国,由于长期存在的分割城乡的户籍制度以及“剪刀差”经济发展战略,二元社会结构的表现更为突出。在二元社会结构下,农村的环境保护长期受到忽视,环保政策、环保机构、环保人员以及环保基础设施均供给不足。现代化进程中污染问题的加重,一方面是由于发展方式不当:过于注重经济目标,因此在农业集约化生产、乡镇企业发展之初基本不考虑环境约束;另一方面是由于经济与社会未能协调发展,社会发展落后于经济增长,而农村包括基础设施、管理体系等在内的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供给制度缺失,导致农村极易“小污成大污”和“小污成大害”,导致农村面源污染问题日益严重[1]。连云港市农业面源污染的来源与污染现状

2.1 化肥污染

根据2007年农业普查情况测算,全市种植业共使用肥料82257.83t,分别是氮肥58696.42t、磷肥23561.4t。肥料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淋溶流失的氮、磷肥量分别是总氮4005.92t、氨氮159.17t、总磷166.82t。

化肥污染是在农业生产中因施用大量化学肥料而引起土壤、水体和大气的污染。研究表

[2]明,氮肥的利用率为30%~40%,磷肥的利用率仅10%~15%,钾肥的利用率为40%~60%。化肥的大量使用,特别是氮肥用量过高,使部分化肥随降雨、灌溉和地表径流进入河、湖、库、塘,污染了水体,造成了水体富营养化。从“九五”开始,连云港市大部分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年平均下降1.9%;除土壤速效磷含量有所回升外,土壤速效钾含量、毛管隙度、耕作层厚度等均呈现下降态势。这是由于近年来大量使用化学肥料,有机肥料用量减少,造成土壤耕层变浅,土壤板结,酸度增加,岗岭坡地水土流失严重,沙性增强,影响到耕地保水保肥性能。东部的低洼土壤,由于排灌系统不配套,洗盐效率低,地下水位不能降低到安全返盐水位以下,土体盐分随水位上升而聚于表层,造成次生盐渍化的大面积发生。化肥使用结构不合理,造成土壤养分失衡,农田土壤氮、磷、钾含量比例失调。农作物生长吸收所需要的氮、磷、钾(N:P2O5:K2O)的比例一般为0.4:0.18:0.24,目前三种肥料的施用比例为1:0.22:0.06,说明连云港市氮、磷、钾的使用比例失调较重,氮磷肥的使用比例,特别是氮肥的使用比例明显偏高,这种比例失调限制了农作物的生长,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长期不合理过量施用化肥,造成土壤结构变差,土壤板结,地力下降,农作物减产。氮肥浅施、撒施后往往造成氮的逸失,不仅对大气造成污染,且对臭氧层起到破坏作用,同时

也会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强温室效应。不合理使用化肥,导致农产品的生物污染和化学污染,尤以化学污染为重。特别是过量施氮,造成农产品硝酸盐含量过高和重金属含量超标,对人类的食物安全和健康造成威胁。2.2 农药污染

根据2007年农业普查情况测算,全市常用农药的施用量,分别是:毒死蜱施用量41518.48kg;阿特拉津施用量12768.98 kg;2,4-D丁脂施用量12316.82 kg;丁草胺施用量25905.95 kg;乙草胺施用量284320.23 kg;涕灭威施用量725.88 kg;氟虫腈施用量860.61 kg;克百威施用量6249.63 kg;吡虫啉施用量12072.98 kg。据对农药的施用及污染情况调查,当前农药施用品种较多、乱、杂,约有30个品种,许多被禁止的农药依然在施用,不仅对环境造成损害,而且导致了在食品中的有害残留。

由于农药的利用较率低,导致大量的农药散失于环境之中,严重影响农业生态环境。大多数农药以喷雾剂的形式喷洒于农作物上,其中只有10%左右药剂附着在作物体上,而大部分喷洒于空气中,施药时部分农药落入土中,附着在作物上的农药也因风吹雨打渗入土中,大气中农药又降至土壤中,使土壤中农药残留量及衍生物含量增加,严重污染土壤。土壤中农药被灌溉水、雨水冲刷到江河湖海中,污染了水源。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在一定时间内或多或少都有部分残留或超量残留在农作物上,导致农产品农药残留量增加,严重影响了人民的身体健康和出口贸易。2.3 农膜污染

近年来,塑料地膜的使用量不断增加,农膜污染已成为农田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据统计,连云港市2007年农膜使用量高达2597.97t,残留农膜465.53t,近20%的农膜残留在土壤中,农膜的推广使用给农田土壤带来“白色污染”。农膜属高分子有机化学聚合物,在土壤中不易降解,即使降解之后产生有害物质,逐年积累,污染土壤生态环境。农膜中所含的联苯酚、邻苯二甲酸酯等还会对农产品带来污染,危害人类健康。由于绝大部分使用不可降解地膜,在地膜残留严重的地方,农作物减产20%~30%,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来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隐患。残存的农膜碎片日益积累,在田头、地角、房前、屋后、溪边、树上,随处可见,影响村容村貌,严重污染农村环境。

一般情况下,地膜的使用寿命为1-2年。废弃的聚氯乙烯地膜在农田土壤里不易分解,大量的地膜碎片长期残留在土壤里,对土壤的理化性状影响较大,直接影响植物根系的生长和吸水、吸肥能力,污染农田土壤环境。近年来,连云港市大力推广使用可降解农膜,目前可降解农膜使用量已达到地膜使用总量的30%以上。2.4 畜禽粪便污染

近几年,我国畜禽养殖业迅速发展,每年畜禽粪便及粪水的排放量逐年增加,畜禽粪便污染问题成为当前农业面源的主要污染源之一。连云港市2007年畜禽粪便产生量为63.68万t,尿液产生量29.02万t;各种污染物产排量分别为:COD产生量124818.16t、排放量26563.88t,削减量98254.278t;总氮产生量5887.88t、排放量1984.3t,削减量3903.5737t;氨氮产生量424.19t、排放量228.32t,削减量195.87t;总磷产生量1684.43t、排放量325.89t,削减量1358.55t;铜产生量25430.87kg、排放量5137.38 kg,削减量20293.5 kg;锌产生量63988.85 kg、排放量13884.09 kg,削减量50104.76 kg。

近五年来,连云港市农业生产发展较快,粮食持续增产,连云港市的养殖业也得到快速发展。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也造成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影响:

一是大量畜禽粪便进入农村水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发生,水质变劣。经测算,畜禽粪便的流失率按系数0.121计算(家禽量按1600万只),2007年全市农村养殖业流入水体的化学需氧量为26563.88t,总氮为1984.3t,总磷为1684.43t,导致水体氮磷超标

较严重。畜禽粪便未经处理直接进入地表水,大量致病菌给农村饮用水源带来安全隐患,村民饮用受污染的水,肝炎、肠道传染病和人畜共患病发病率将大为增加。

二是水产养殖带来的污染。养殖户向水体中投放大量的饵料、粪便和化肥用以提高水产品的产量,其中约有30%的投放物无法被利用,使得水体中氨氮、硫化氰含量大增,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并因水体交换进一步污染河流、湖泊,特别是网箱养殖污染尤为严重。此外,养殖品种自身的排泄物,经过大量沉积,也易引发各种养殖病害。由于养殖塘是连片共用同一进出水道,当其中一个养殖塘发生病害时,极易使其他养殖塘产生连锁病害反应,不仅污染了整片水域,也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国外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策略的经济分析

面源污染是环境问题中一个具有很大挑战性的难点问题,甚至在发达国家,与对于点源

[4]污染控制的政策措施研究相比,面源污染问题研究还是相当有限和薄弱的(DECD,1991),这是因为面源污染的特征使得应对面源的经济政策措施变得复杂化。在欧盟各国家的地表水体中,农业排磷所占的污染负荷比约为24%~71%,硝态氮超标现象十分严重,农业生态系统的养分流失是水体硝酸盐的主要来源。农业集约化程度高的西欧国家(欧盟成员国)自80年代末以来,各国流域逐步实施农业投入氮、磷总量控制,氮、磷化肥用量分别下降了大约30%和50%。连续20年氮、磷化肥用量的大幅度下降使得农业面源污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使农业农药、化肥及畜禽废水等排污量大大减少,农田环境及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同时,由于欧盟成员国在大幅度减少氮、磷化肥用量的同时,通过农业政策的落实,提升农业科技水平,提高氮、磷化肥和农业系统中有机氮、磷资源的利用率,促进高产水平下物质投入在生产系统内部的良性循环,因此,虽然耕地面积和化肥投入量不断下降,但其耕地产出率和作物产量逐年上升,粮食总产和单产分别比90年代初期增加了57% 和80%。欧盟的主要措施有以下几点:

一是政策措施。欧盟形成以来,不断在政策中增加支持农村发展的内容,致力于改善农业环境,促进农业持续发展,并将农业政策与欧盟的总政策结合在一起发展农村地区,确保其社会和经济的生命力。1992年6月,欧盟部长会议正式采纳了共同农业政策。共同农业政策中支持的农业和土地利用的有关措施,包括环境保护措施的引进、农业用地中的造林项目和农民早期退休计划等。1993年欧盟出台了结构政策的环境标准。在化肥和农药的管理上,一些欧盟国家根据农药和化肥的毒性、用量和使用方法对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可能造成的危害,加强管理并建立严格的登记制度。2000年以来,欧盟水体系指令、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硝酸盐指令(91/676)、控制杀虫剂最大使用量的杀虫剂法(91/414/EEC)、限制水中杀虫剂残留的措施及为保护鱼种、贝类安全而制定的水清洁的共同体措施等,已成为了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措施。同时,欧盟各成员国还制定了合理的经济政策,鼓励生态农业的开展,惩罚违反农业环境法规的情况。

二是技术措施。欧洲国家(政府每年对每公顷农田实施的环境政策补贴可达50~1 000欧元),如在20世纪60年代推出的农田养分收支平衡记录单模型法,自80年代末以来经过科研部门的不断摸索、改进,目前在欧盟国家已经成为农户进行农田养分管理的一项实用技术被广泛采用。在欧洲通常规定生态农业不允许使用氮素化肥和农药,对磷素化肥的种类和用量也有严格的限制,因而生态农业是水源保护地允许采用的主要农田利用类型之一。

三是采用其他措施来治理。在财政支持方面,欧盟不断加大用于减少农田氮、磷养分总用量、提高农田养分利用率的费用,进行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财政预算和投入。近年来相关投资每年已达1 700亿欧元,为欧盟财政预算总支出的80%以上,各欧盟国家联邦政府、地方政府还有各自的相应投入。

在加强机构管理方面,许多国家和地方政府在原来的农业部的基础上,设立了农业与环

境保护部,将减少污染、维护生态环境作为农业部门的职能之一,农业环境法规的监督和执行主要由各级政府部门委托地方农科院、地方农协等相应机构进行,赋予现代农业以新的内涵。从研究和政府推动两个层面双管齐下,加大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力度。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意见与建议

随着连云港市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预计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将进一步加剧,如不引起足够的重视,势必影响工农业的继续发展,有可能形成城市污染转嫁农村,农村污染又反馈城市,最终出现农村、城市共同受害的局面,因此对于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连云港市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4.1 发展清洁能源沼气工程

到2010年,连云港市已累计建成农村户用沼气池14万余户,大中型沼气综合利用工程300处,每年可直接为近14万农户提供80%以上的生活用能。每年不但处理10余万多户所产生的人畜粪便,而且可为30多万亩耕地提供优质沼肥,直接为农户节支增收1.5亿元以上。清洁能源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效应。沼气工程的建设有效地减少了病虫害和农业面源污染,保证了流域的生态环境安全。沼肥代替化肥还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沼气发酵积造的有机肥的养分含量远高于一般堆沤方法制取的有机肥。沼液和沼渣是发展生态农业不可缺少的有机肥料,其中氮、磷、钾的回收率高达90%以上。沼气发酵是在厌氧条件下进行的,虽然微生物代谢过程也需要消耗一定的养分,但其数量很少,而且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还能分解一些植物不易吸收利用的养分,吸收固定游离氮,合成富含多种养分的可溶性活性物质。长期施用沼肥不仅可节约大量的农业投入,还有利于活化土壤,增加土壤的团粒结构和保水保肥。

4.2 合理利用农药、化肥,秸秆综合利用

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科学合理地施用肥料,提高肥料利用率,切实减少化肥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鼓励多施用有机肥,推广应用长效缓释肥;采用平衡施肥和化肥深施技术;要根据作物不同生育期,科学确定使用肥料的品种和数量。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有效减少农药使用的次数和数量;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掌握最佳防治时期,用最少的农药争取最大的防治效果;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提倡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应用抗病、抗虫农作物新品种,减少农药使用量。推广秸秆气化集中供气技术及利用秸秆沼气技术,利用农作物秸秆和牲畜粪便等废弃物作发酵原料制取优质洁净能源沼气,供农户使用。在秸秆过腹还田方面,开发利用农作物秸秆发展牛、羊等食草家畜,促进食草家畜的发展,提高秸秆处理利用率。在秸秆直接还田方面,推广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秸秆留茬还田技术和覆盖还田技术,利用秸秆发展食用菌实行废料还田等技术。大力开展农业秸秆收储运体系,目前连云港市已建设收储点30余处,年秸秆收集量达60余万吨,在减少秸秆污染的同时,增加了农民收入,已初见成效。

4.3 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树立科学发展观

在加强先进农业技术推广的同时,还要提高广大农民对科学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认识,及时更新他们的知识和技能,只有广大农民群众的认识提高了,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和治理才能有更好的效果。由于农业面源污染涉及面广,治理难度大,只有实行多学科、全方位的综合治理,才能对其进行有效控制。提高村民环保意识,将农村环境教育作为主要内容,是防治污染的重要措施。群众只有先了解、认识环保,才能积极地投身于环保,只有得到人民的支持,依靠人民、社会的力量,才能做好这项民心工程。而群众从无意识到有意识地保护环境,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也是一个环境宣传教育的过程。通过新闻媒体对群众进行环保政策、知识的宣传教育,在电视、电台节目中设立环保专题节目,在互联网上开辟农业环境

保护网站,并通过这些媒体对地方环境违法行为予以曝光,剖析这些环境违法行为导致的严重后果,让公众能够亲眼看见、亲耳听见,从而自觉地用行动去保护环境。农村环境问题从根源上可认为是环境意识薄弱的问题,因此,提高村民环保意识,是防治污染的有效措施。4.4 发展生态农业,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监控体系建设

生态农业是利用生态学原理,依据生态系统内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基本规律建立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它强调施用有机肥和豆科植物轮作,化肥只作为辅助能源;强调利用生物控制技术和综合控制技术防治农作物病虫害,尽量减少使用化学农药。在全市范围内大力推广有机肥加工生产技术,从根本上解决秸秆、畜禽粪便、农村生活垃圾等环境污染问题。农业面源污染监控体系建设,是农业面源污染减控的基础和手段。连云港市可按照布局区域化、检测现代化、管理规范化的要求,强化农业面源污染监控体系建设。同时,积极研发、引进农业生产新技术,引导农民发展生态农业和绿色产业。多年的实践证明,这是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途径。

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建议

贯彻环保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专题协商建议材料之二 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发展生态产业的建议近年来,随着我县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益加重。农药、化肥尤其是氮肥......

农业面源污染

控制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的政策建议农业面源污染正在成为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是确立和认真落......

黔西南州农业会防治农业面源污染

黔西南州农业委员会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工作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特别是乡村振兴战略及“黔西南州中央环保督查问题整改暨环保重点工作调度推进会”要求,坚......

水源地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荐)

水源地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摘要:农业面源污染是目前导致水源地污染的主要原因,通过对农业面源污染影响因素的分析,回顾了模型研究进展,总结了通过调整景观格局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理......

安徽省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2015年安徽省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一系列部署要求,坚决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进农业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提升农业可持续......

下载浅谈连云港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策略与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连云港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策略与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