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工程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
赣州市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工程 2010年实施方案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农用化学物质的投入和畜禽废弃物所产生的污染物质,从非特定区域通过地表径流和农田渗漏,进入受纳水体,形成的水环境污染。切实做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战略基础,是实施节能减排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赣州市生态文明的区域经济体系建设决策部署的重要行动。现按照《赣州市生态文明的区域经济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要求,制定赣州市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工程2010年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循环经济为指导,以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核心,以集成组装配套技术为手段,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开展环境治理、保护自然生态三大任务,着力推行农业清洁生产,推动循环农业发展,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二、主要内容及目标
1、规范生产行为,从生产源头上防治农业面源污染。
严格执行农田消纳畜禽粪便的环境安全标准(15头猪/公顷耕地),严格控制水产养殖污染。按畜禽、水产养殖规模与土地承载“消化”粪尿能力相平衡,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畜禽养殖场(区)、水产养殖规模,并划分禁养区、控养区和可养区。规模畜禽养殖场废弃物基本达到畜牧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1)实施生猪养殖“双百”工程。生猪养殖“双百”工程,即:2010年,全市新增100个标准化猪场,新建100个生态养殖小区。新建规模化畜牧养殖场(区)必须实行“三同时”制度,做到主体工程与环保处理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达到标准化、规范化生产。对2010年以前,已建但未达标的规模化生猪养殖场要进行改造,完善其养殖标准化、规范化设施建设。对今后末按要求实施“三同时”的养殖场,减少或取消政府有关扶助(包括有关政策优惠),其排放废弃物超标的,则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2)实施水产健康养殖工程。为了减少渔业污染,大力开展水产健康养殖,计划全市2010年推广水产健康养殖面积20万亩,达到养殖总面积的30%。推广水产健康养殖技术和模式,促进水体生态修复。科学规划全市水功能区和水资源区,实行水产养殖证制度,合理确定“三网”(网箱、网栏、网围)养殖规模和放养密度,维持大中水面水体生态平衡。严格按照有关养殖标准来规范养殖行为,在湖泊水库等大中型水体全面禁止使用化肥、渔用复合肥及未经处理的畜禽粪便养鱼,池塘也要测水施肥,力争水产养殖水体达到国家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
2、推广清洁生产,在生产过程中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1)实施规模化畜禽养殖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工程。积极推广干式清粪法、节水饮水技术、雨污分流,改进饲料营养配方等新工艺、新技术,实现污染物的减量化;利用固液分离、污水收集与调节、高效厌氧发酵等技术系统,实现粪污的无害化;固态粪采用脱水、烘干制粒等技术,使之成为有机肥料、鱼用饲料、汽化炉的燃料、食用菌的基料,或采用强制通风静态垛堆制成初级有机肥;污水经厌氧发酵、氧化净化,供农作物灌溉利用,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贯彻执行2009年9月4日市政府办《关于印发〈赣州市规模猪场养殖污染集中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重点推广已示范成功的三种粪污处理及综合利用模式:“猪-沼-果”生态畜牧小区模式、“自然养猪法”生物发酵床模式和工业污水处理模式。2010年6月底前完成年出栏万头以上(含万头)的规模养猪场(户)的集中整治,全面完成50%年出栏1000头-9999头规模养猪场(户)整治。全市推广“自然养猪法”生物发酵床50万平方米,比09年增加20万平方米。(2)实施沃土工程。积极推广节约型农业技术和测土配方施肥,扩大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区。积极发展绿肥种植,抓好优质绿肥留种。扩大秸秆还田、种植食用菌和农业有机废弃物综合利用。积极推广商品有机肥料和生物肥料,重点发展红花草,增加有机肥的比重,提高土壤有机质,改善耕地质量。全年推广应用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面积680万亩,项目区肥料利用率提高3个百分点;果园测土配方施肥面积20万亩。
(3)实施绿色植保工程。积极推广绿色植保技术,综合应用生态、农业、物理、生物和化学方法治理病虫害。推广应用灯光和性诱剂诱杀害虫、巴氏钝绥螨等天敌防治农作物害虫害螨和生物农药替代化学防治等技术;使用低毒高效低残留农药,引导农民科学用药;使用先进施药机械,提高防治效果和农药利用率;建立水稻、果树、蔬菜、茶叶、瓜类、花卉等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安全用药示范区。全市绿色防控农作物面积600万亩,防控率比09年提高10个百分点;绿色防控果园面积60万亩。
(4)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工程。积极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加快农业标准化生产实施进程。建立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规范农产品生产行为,推广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3、推行节能减排,从生产终端治理农业面源污染。(1)加快农村沼气建设。户用沼气池实行“一池三改”,即每户建一个沼气池、结合改造畜禽栏舍、厕所和厨房,规模畜禽养殖场和农村公厕要兴建大中型沼气工程和净化池等环保设施,积极推广以沼气池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模式,同时做好“三沼(沼气、沼液、沼渣)”的综合利用,从而实现家居用能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的目标。全市新建户用沼气池2万座以上,沼气工程200处;全市应用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模式面积达到100万亩。
(2)实施乡村清洁工程。以自然村为基本单元,按照“减量化、无害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理念,利用工程和生物手段,推广变废为宝的有机肥源等清洁生产方式,使生活污水、人畜粪便、生活垃圾和农作物秸秆向肥料、饲料和原料转化;集成配套节水、节肥、减药技术,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配备农村生活污水、人畜粪便、生活垃圾和农作物秸秆等有机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设施;实行垃圾分类、建设田间垃圾收集池和回收农膜、集中处理农药瓶;通过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积极推广农村节能新技术;依照村民自治的有关规定,引导农民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建立行之有效的长效管理机制,实现农村家园清洁、水源清洁和田园清洁。
(3)实施循环、生态农业工程。积极推广“猪-沼-果(菜等)”、稻鸭共栖、立体套种、免耕少耕、稻田养鱼、水旱轮作、生态果园、庭院经济等生态农业模式(技术);推广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技术;进行保护性耕作,改革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做到用地养地和精耕细作相结合,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改善和提高耕地质量。积极推广乡村清洁、农村可再生能源、生物质能、能源高效转化利用、节约型农业、农业资源保护以及农民素质提升、乡村物业服务网络等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技术)支撑体系,初步形成各地区域主导产业特色明显的循环农业产业链和循环农业经济链。
三、组织领导与保障措施
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工作涉及农业的多行业、多部门,而且是一项政策性和专业技术性极强的工作,必须强化统一组织领导和分工负责,明确责任,通力合作,并切实做好全程技术跟踪服务等工作,以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取得应有的效果。
1、成立工程领导小组,加强统一组织领导。市局工程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局长任组长,计财、畜牧、粮油、农技、水产、科教、经作、法规、植保、土肥、农村能源、农业环保和果业等相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市农村环保能源站为牵头单位。各县(市、区)农业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明确牵头单位。领导小组负责工程的统一组织领导,确定发展目标、规划及实施工作方案,明确和协调相关部门的职责,检查督促工作的进展,及时研究解决工作进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和突发事件。要建立联席会议工作制度,联席会议一般每季度召开一次,必要时也可召开临时会议,全面、及时和准确地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协商和落实下一阶段的工作。
2、层层建立责任制,把工作落到实处。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当地农业部门统一组织各有关业务部门分工负责,层层建立领导与工作责任制,把工作落到实处。各有关业务部门全面负责本行业内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规划、实施和指导、督促等工作。各有关部门间,既要各司其职,又要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必要时应联合组织开展整治农业面源污染的专项行动。
3、因地制宜,做好规划布局与分类指导。根据各地各业农业面源污染的状况,进行规划分类,划分出敏感区(入河口、大中型畜禽养殖场、保护地等)、重点区、潜在区、普通区等区域类型,结合我市“十二五”农业发展、生态建设规划,以小流域为单元,对各类区域种、养、加等产业的面源污染防治实行统筹安排,作出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做好分类指导实施。
4、依法行政,加大监管力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认真履职,依法行政,加大对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的监管力度。
5、建立健全监测体系,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监测工作。当前,农业面源污染监测还没有统一的国标,对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进行分类监测只是世界的共识。因此,通过此次工程实施,建立健全涵盖农业环境信息统计、田间监测、流域监测、水质监测及风险评价等为主要内容的监测体系,以便及时、准确监测农业面源污染的负荷量和贡献率。全市农业环保部门要建立农业面源污染监控、评估和预报体系及农业重点污染源档案和污染源信息数据库,为制定有关政策和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6、突出宣传指导,加强技术服务。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是一项较新、面广、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全市各级农业部门在实施中,要依靠科技进步,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宣传工具,宣传有关政策、法规和技术知识及先进典型,提高广大群众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意识与技能。尤其重要的是要切实搞好全程技术服务,广泛开展印发有关技术资料、送科技下乡和实地指导等活动,使广大农民和农业从业人员了解掌握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基本知识。同时在科技服务中要注重科技创新,如结合生态农业建设、“菜篮子”工程、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畜禽养殖场、标准化建设、节能减排等工作,及时总结,推广成熟可行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实用技术,并积极引进、推广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新技术、新工艺。
7、统筹安排专项经费。必要的资金投入是保证防治工程顺利实施的基本条件。各地应根据工作目标要求,争取政府和财政的支持,解决相关项目和工作经费,并做到专款专用,确保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顺利进行。
8、继续推进项目开发。在市生态文明的区域经济体系领导小组办公室的部署下,09年针对性地开发了20个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项目,涉及全市18个县(市、区),总投资近2亿元。国家重视农村、农业环境和生态问题,2010年,我市要加大力度争取中央项目资金。一要在第一季度完成项目建议书和申报;二要做好跟踪,争取早立项,尽早完成可行性研究;三要做好项目的准备和实施工作。
控制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的政策建议农业面源污染正在成为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是确立和认真落......
黔西南州农业委员会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工作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特别是乡村振兴战略及“黔西南州中央环保督查问题整改暨环保重点工作调度推进会”要求,坚......
水源地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摘要:农业面源污染是目前导致水源地污染的主要原因,通过对农业面源污染影响因素的分析,回顾了模型研究进展,总结了通过调整景观格局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理......
2015年安徽省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一系列部署要求,坚决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进农业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提升农业可持续......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建设宜居美丽乡村阜新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张巾农业面源污染是指由沉积物、农药、废料、致病菌等分散污染源引起的对水层、湖泊、河岸、大气等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