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课程论文浅谈中国风水文化详解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马克思主义课程论文”。
浅谈中国风水文化
摘要:本文从风水的起源说起,探讨了风水学成因以及发展历程,肯定风水作为传统民俗文化存在的现实意义。风水也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文化信仰,对传统世俗民众来说具有人文主义关怀功能。风水固然有封建迷信思想,但也有其科学的成分,故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风水本身不是科学,但对于风水的认识与研究,却必须遵循科学的方法。在新时代下,中国风水文化需要得到重新的认识。关键词:风水,文化,信仰,科学认识
1.引言
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风水对人们的生活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它已经根植于中国社会心理结构的深处,凝结为广大民众的“一种集体无意识”。讲究风水宜忌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广大民众日常家居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五四”运动后,风水和其他中国传统文化如中医、气功等一起被视作“迷信”,而饱受批判。然而,近年来“风水热”又开始席卷全国,官场、商场,乃至家居布置都与风水挂上了钩。不仅可以在书店中买到各种关于风水的书籍,而且常有关于风水文化的会议和论坛召开,甚至还有在大学设置“风水学”课程的报道。这使得风水再次成为人们争议的焦点。著名的清华大学西方建筑史专家陈志华教授和华东师大科技思想史专家李申教授曾发文对“风水”全盘否定。[1]中南大学科技哲学教授张功耀是国内学界全面否定中医药和风水的知名人士,于2008年初在长沙电视台播放了全盘否定风水的讲座,近来又据以出版了《张功耀教授说风水》一书,一口咬定风水所据“天人合一”境界只是动物本能,甚至说风水只是“伪科学掩盖下的迷信”[2]。关于风水学的争论一直甚嚣尘上,而我们又需要采用怎样的方法和态度来科学看待风水文化?
2.风水的起源
“风水”定名最早见于晋代郭璞所著的《葬书》:“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3]
“风水”是一种传统文化,古称堪舆,是人们对居住环境进行理性选择的行为规范,体现着一种哲学意义上的精神追求。汉代刘熙《释名》曰:“宅,择也,择吉处而营之也。”而“择”、“吉”的实现,则意味着对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认同。作为一门古老的环境文化,它源于先民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虽然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其中不乏一些迷信的成分,但就整体而言,古代风水文化更多的是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蕴涵着丰富的哲学、美学、地理、历史、人类学、民俗学等方面的文化,其本质就是“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4]
先民们在漫长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深受传统农耕文明的影响,逐步认识到天时、地利等自然环境条件与人的生产、生活乃至社会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制约关系。在“万物皆有灵”的社会意识的导引下,天地、日月、山川、河流等等都成了人们崇拜的对象,人们逐渐认识到人与自然关系融洽的重要性,也逐步确立了牢固的环境文化意识。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宅居基址的选择。《宅经》如此说:“人之居处宜以大地山河为主,其来龙气势最大,关系人们祸福最为紧要。”《相宅经纂》则称:“四正四隅,八方之中,各有其气,气之阳者,从风而行,气之阴者,从水而行,理寓于气,气囿于形。”这实际是古代中国农耕文化长期封闭发展的结果,农耕文化滋生的小农意识与《易经》中的天道观均导致对居住环境的超值渴望,由此形成了“藏风聚气”的共同心理需求。
3.风水信仰
类似于宗教信仰,风水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信仰。风水信仰是一种精神现象和一种心理行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解读世俗民众的风水信仰,可以窥探出风水对传统世俗民众来说具有人文主义关怀功能。[5]
风水是以天文、地理、八卦、阴阳五行为基础,杂糅儒道佛思想,并融合部分巫术而形成的方术,其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宣扬社会与人事的变化和发展具有可预测性,并认为个人命运前程和家族盛衰沉浮由居址环境主宰。这种思想广泛散布于以往的风水理论著作之中。《黄帝宅经》开篇就写到:“夫宅者,乃是阴阳之枢纽,人伦之轨模……凡人所居,无不在宅……故宅者入之本,人以宅为家,居家安,即家代昌吉,若不安,则家族衰微。”《三元经》亦称:“地善即苗茂,宅吉即人荣。”《阳宅十书》也指出:“宅东流水势无穷,宅西大道主亨通。”所有这些论说无不使世俗民众感到宅址与个人和家族关系非同小可,这首先给他们信奉风水的心理天平加上了一个重重的砝码。
众所周知,传统社会胼手胝足于土中求食的世俗民众的生命力是比较脆弱的。以赣南客家为例,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赣闽粤客家地区显,这里不但“深山穷谷,时有瘴气染”,而且野兽虫蛇时常隐现。客家先民迁徙到此,既要避开瘴气疾疫的侵害,又要对付野兽虫蛇的袭击,宅址的选择极其重要,用于相宅的风水理论就不可或缺。宅址确定之后,就要开发山区建设家园,可是这里“山大谷长,荒翳险阻。”风水又成了客家民众开发山区的一种重要手段。我们可窥探出这其中隐含着客家民众在深山巨谷之中开发山区的艰难与无奈,以及祈求超自然力量来协助自己摆脱生活困厄的心境,而风水就成了他们化解对自然的认知困惑和解除生存困境的一种有效手段。
风水既然是一种信仰文化,其很大部分是作用于人的心理层次上。按照马斯洛的划分,人的需求心理分为五种层次,分别为:生存需求、安全需求、交流需求、尊重需求与成功需求。
马斯洛在《动机与人格》中称:安全需要是人继生理需要之后的最基本心理需要,而且是不可或缺的基本需要之一。客家先民主要聚居于赣闽粤山区,生活环境相对比较恶劣。然而,相对于远古时代古猿人的生存环境,客家先民的生活环境已有很大改善,可是安全需要依然是最基本的。实质上,客家民众层层设置种类繁多的辟邪物件,正是为了建构一个心灵或精神的防范体系,一旦在他们与周围的环境不相协调时,这些辟邪的镇物就将发挥作用,使他们不安全的、骚动的心理世界重新建立起秩序来。
马斯洛认为:低层次需要是高层次需要的基础,高层次需要是低层次需要满足之后的必然要求。同样,在传统社会中,人们吃、穿、住等基本需要稍微得以满足之后,高层次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就会凸显。”依现代的眼光来看,世俗民众不惜物力财力去寻求“风水宝地”来达到昌文运、振科举的行为显得有点荒唐,因为个人能否顺利登科入仕是由个人才智、社会教育制度等多方面的原因决定的。然而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客家世俗民众通过风水补救法兴科举、昌文运,是因为他们的自我实现需要——科举入仕因社会历史条件所限而陷入两难的境地。于是,他们就借助于风水的“神秘力量”使自我实现需要从主观心理上得到补偿。
任何社会行为都是行为者心理行为的外化。同样,客家民众的上述行为也是他们风水信仰心理的产物,这与马斯洛的由低层到高层的心理发展需要理论也是相吻合的。当我们再仔细深究一下,就可以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如果从风水能够满足客家民众择居、开发山区等实际生活需要这一角度来解释他们崇信风水的话,那显然是顺理成章之事。然而,问题在于他们把风水解决不了的实际生活问题也用风水来加以解决。比如用威严的狮子来解决他们的实际生活安全需要,修建大量的文峰塔昌文运、振科举。这表明风水对客家民众还蕴涵特殊的价值和意义,即客家世俗民众在现实社会生活中自身需要无法得到满足时,他们就借助风水的“超自然神秘力量”从主观心理上得到某种补偿。
在此,风水以其特有的功效使客家民众找到了精神的寄托、灵魂的家园,抚慰了他们焦虑、骚动、不安的心灵。在此意义上,文化人类学大师马凌诺斯基所言极是:“无论有多少知识和科学能帮助人满足他的需要,它们总是有限度的。人事中有一片广大的领域,非科学所能用武之地。它不能消除疾病和朽腐,它不能抵抗死亡,它不能有效的增加人和环境的和谐,它更不能确立人与人间的良好关系。这个领域永久是在科学支配之外,它是属于宗教的范围。”风水对客家世俗民众确实具有类似于宗教性质的人文主义关怀功能,它有效的化解了客家世俗民众所面临的人生困厄,满足了他们祈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4.风水是否科学
长期以来,批判者们认为风水是非理性、非科学的,是需要破除的迷信、陋俗,因而也是无价值的。也就是说,我们主要是以“科学”作为标准来判断对象的学术价值。于是,许多急于为风水正名的学者为了替风水寻找一个“合法性”的依据,想方设法把风水纳入大科学范畴之中加以阐释,或者认为风水是强调人居和谐的生态学,或者认为风水是一种地理科学、环境科学、建筑科学等等。但是,证明了风水中含有科学因素并不证明风水就是科学。风水一旦被贴上了具体科学的门类标签,风水就成了这一学科门类的附属品,成了学者们抢夺话语权的文化资源,而风水本身,却被学者们的科学概念阉割得面目全非。
风水显然不是科学。
风水研究的合法性的问题在于,有必要将风水和科学挂上钩吗?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可以迂回的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神话是科学吗?回答显然是否定的。那为什么神话不是科学却可以研究,而风水不是科学却不能研究?因为神话的合法性地位来自于西方话语。为什么西方把神话当成科学对象,却没有吧风水当成科学对象呢?因为西方没有风水。用陈进国的话说[6],风水习俗是“中国乡土社会的一种文化体系和民众的生活方式”。那么为什么我们自己的文化系统和生活方式不能成为学术研究的对象呢?因为我们没有“自信”,只有“他信”。说到底,我们的学术还是在西方话语的指挥棒下。西方有的,我们又要有;西方没有的,我们也不能有。
但是一个谁也无法否认的事实是,风水习俗在中国民间社会传播了上千年,风水观念存在着广泛的民间信任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不理解风水,就无法理解中国传统的乡土社会。
也就是说,风水本身不是科学,但对于风水的认识与研究,却比必须遵循科学的方法。在新时代下,中国风水文化需要得到重新的科学认识。
5.结语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长河中,风水历经沉浮起落,对中国文明产生了不容小觑的影响。风水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汇集而成的。任何文化,作为时代精神的体现,必然带有强烈的时代色彩,其内容也纷繁庞杂,精华和糟粕混杂其间。对于我国风水文化,不应简单判断它是否科学,或者迷信的。而应以科学的方法和理性的态度去对待,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探索和发展适合于现代社会的风水文化才是我们应该关注的。
参考文献:
[1] 陈志华.社会科学报.2006年3月16日第5版.
[2] 张功耀.张功耀教授说风水[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 [3] 王玉德.神秘的风水[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1. [4] 任重.古代风水辨[J].周易研究,2006,4:85-87.
[5] 罗勇,王院成.民间风水信仰的心理解读——以赣闽粤客家地区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26(12):65-67.
[6] 施爱东.理性策略,非理性表达——《信仰、仪式与乡土社会》中的风水现象与风水功能[J].民俗研究,2007,1:263-267.
博士□兽医硕士专业学位□硕士□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同等学力在职申请学位□中职教师攻读硕士学位□工程硕士专业学位□高校教师攻读硕士学位□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西......
浅谈风景园林学与生态文明建设摘要: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和民族前途的长远大计。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
中国古建筑与风水文/楼庆西澎湖锁港石敢当中国风水讲究背山面水诸葛八卦村在1980年出版的《辞海》中对“风水”有如下的定义:“风水,也叫堪舆,旧中国的一种迷信。认为住宅基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论文Research i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姓名:崔孝强学号:11314051专业:环境修复与资源再生指导教师:宇正香马......
三正易经网|http://中国风水文化在世界中国风水文化是我国传统神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安居乐业与孝老葬死问题,历来深受重视,可谓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几千年来一直对上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