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论文_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论文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23:43:50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论文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论文”。

浅谈风景园林学与生态文明建设

摘要: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和民族前途的长远大计。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成为我们新的社会发展目标。而在生态文明建设中,风景园林学是其中重要的建设发展内容,是将人与自然、生态紧密联系的桥梁,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本文简要分析了风景园林学的学科内涵,探讨了风景园林学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以及发展现代风景园林学科,积极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风景园林学;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人居环境

党的十八大创造性地提出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模式:“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形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目前,进一步探索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学科“融入”的具体路径,在学科“融入”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学界关注的重点。作为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主要学科,风景园林学是与建筑学、城乡规划学具有同等学科地位的人居环境建设“三位一体”学科之一,是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我国风景园林学从创立之初,就秉承“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把尊重自然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居环境优美健康,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如成都的都江堰工程和川西林盘。前者是水利景观,后者是居住景观,但都反映出古人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中所表现的高度智慧,是古代美丽中国建设的典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现代风景园林学也与时俱进,尤其将生态学作为学科发展的重要支撑系统,对于改善人居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生态文明建设这一政策方针提出之后,风景园林学更受到政府、社会和百姓的重视,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探讨风景园林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对于更好地使风景园林学为建设美丽中国服务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风景园林学学科内涵

风景园林学是一门古老而年轻的学科。现代风景园林学英文名为Landscape Architecture,起源于美国,可追溯至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其中文译名至今存在争议,在我国农林院校一般译为“风景园林学”,建筑院校一般译为“景观建筑学”,综合类院校一般译为“景观设计学”等。2011年风景园林学成为110个一级学科之一,2012年全国具有风景园林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的19所院校正式招收博士生。风景园林学是规划、设计、保护、建设和管理户外自然和人工场所的学科。其核心内容是土地的规划设计,根本使命是协调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2010年出版的《风景园林学科发展报告2009-2010》给风景园林的定义是:保护、规划、设计和可持续地管理人文与自然环境的应用型学科和行业。它综合运用科学、技术和艺术手段来保护、利用和再造自然,创造功能健全、生态友好、景观优美、文化丰富、具有防灾避险功能的、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从而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满足人对自然的需要,并协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风景园林学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

查阅有关“生态文明”的资料得知,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明形态。作为一种文明形态,生态文明也有着

实体、精神、行为等若干层面的特征和要求。

从概念上看,尤其是为人类提供生存、生活和居住环境,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来看,风景园林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和重要载体。风景园林是有生命的绿色基础设施,同时又在不同尺度上为人民提供美丽、生态、健康的生产、生活场所,保障人民的健康、安全、生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且还体现出生态文明的精神意识,这都与生态文明的实体、精神、行为等方面相契合。

生态是风景园林学的重要特征和外在属性。在长达2 0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古典园林受到佛教、道教、哲学等影响,但始终具有朴素的生态思想,包括天人合一、因地制宜、尊重自然等,对自然进行合理开发利用,这些观念和思想都影响了造园理论和实践。如川西林盘指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川西的农村地区形成了星罗棋布的乡村院落,这些院落和周边高大乔木、竹林、河流及外围耕地等自然环境有机融合,形成一个个优美和谐、形如田间绿岛的农村居住环境形态,是具有几千年历史川西农居生活的实例,也是古代美丽家园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实例。又如现代风景园林学积极吸收了西方工业革命后面对工业文明所导致的众多环境和生态问题所采取的一系列经验和教训,如“设计结合自然”、“生态系统设计”等,又如区域性生态规划、河湖环境治理、工业废弃地生态修复、采矿区生态修复等经验,是新时期探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促使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体现。可以说,生态已经是现代风景园林学的一条重要脉络和内在特征。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发展风景园林学就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需求,对于提高人们的生态保护思想也有重要作用。3 发展现代风景园林学科,积极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

3.1促进学科发展,发挥学科的优势

根据以上分析,风景园林学作为有生命的绿色基础设施,是生态文明空间的重要载体。通过风景园林师的努力,给我们提供了不同尺度的生态、美观、宜居的各种生产、生活场所。风景园林师既是一个引领者,也是美丽家园的建设者。风景园林师从规划设计、组织施工再到后期管理维护都是在认真履行建设美丽中国的使命。但是生态文明建设内涵丰富,与其他专业也有很大的密切关系,如环境保护行业、林业等,这就必然形成了激烈的竞争,从而客观上也为风景园林学科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动力。

3.2改善人居环境,全面建设美丽中国

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现代风景园林学科的内涵和外延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学科理论基础上将生态学、景观美学、社会心理学作为学科的三大支撑系统,符合现代社会发展和大众需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践范围上,更是从小尺度的花园、街头绿地到中尺度的公园、居住区绿地、滨河绿地再到大尺度的国土绿化、风景名胜区资源保护等,几乎涵盖所有的城乡建设环境。很显然,只要认真科学的发展风景园林学科,对于全面建设美丽中国,在这个意义上说是完全必要而且可行的。

3.3间接促进其他学科和行业发展,从而实现协同发展

现代风景园林学科是一个边缘和交叉学科,包括心理学、生态学、美学、土地学、环境学、文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其学科发展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也和其他学科的发展有密切关系,因此发展好风景园林学科,也会客观上促进对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从而实现各学科

之间协同发展,形成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良好局面。而这些相关学科和建设美丽中国,都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关系。结语

总之,正如陈其兵老师所说,风景园林师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引领者和实践者。我们应勇于承担和勇于开拓,建设绿色基础设施,增强生态产品,提高生态承载力,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生态文明建设对于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更好地建设美丽中国,做好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全社会、各行各业的共同努力。本文仅从风景园林学科角度探讨了其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密切联系,对于如何更好地将风景园林学学科融入到美丽中国建设实践中,在融入中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开展更多的风景园林理论和实践研究。

参考文献

[1]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杨锐.风景园林学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园林,2011(5).

[3]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4]陈其兵等.川西林盘景观资源保护与发展模式研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

[5]王向荣,林箐.自然的含义[J].中国园林,2007(01).

[6]王向荣,林箐.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和实践[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

[7]苏征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生态文明建设[J].世纪行,2008(01).

[8]荣开明.论生态文明建设的三个基本问题[J].武汉学刊,2010(06).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课程论文

姓名:xx专业:风景园林学 学号:

学院:xx大学风景园林学院 指导老师:教授等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论文Research i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姓名:崔孝强学号:11314051专业:环境修复与资源再生指导教师:宇正香马......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学习心得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学习心得通过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这门课的学习,我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当代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从根本上讲,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指引人类社会朝着......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心得体会

学习《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心得体会 科学对我们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有人曾说“科学是一把双刃剑,在人们享受科学成果的同时也要承担科学发展带来的弊端。”这样的说......

复旦大学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2018年复旦大学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fist课程)考题考试形式:开卷;论述题(4选三,3*3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1.请结合具体事例分析中国进入新时代后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中国的发展转型......

学习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感想

中 国 马 克 思 主 义 与 当 代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价值 与对于当代中国青年大学生的现实意义l9世纪时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位伟人在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分析的基础上......

下载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