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现代的文学史上[1]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中国现代文学史一”。
在中国现代的文学史上, 老舍小说堪称城市庶民文学高峰。他的作品在中国现代小说艺术发展史中有十分突出的地位, 老舍的贡献不在于长篇小说的结构方面, 而在于其独特的文体风格, 他的作品的幽默风、北京味儿
在现代作家中独具一格。
一、幽默的风格
在现代文学史上, 老舍称得上是一位最有成就的幽默大师。幽默作为他感受生活的一种才能, 作为其作品的一种显著特征, 构成了他艺术风格的重要方面。老舍自幼生活在北平市井社会, 较早地接触了北平下层平民的生活;同时, 少年时期的老舍又生性好学, 既爱读书, 又喜欢观摩生活中种种语言的艺术形式。他没有一般旗人那种玩鸟、养鸽子、放风筝、斗蛐蛐的习惯, 而是专爱看书、听故事。他经常随着一些有钱的小伙伴去茶馆听书、赶庙会, 一切都在老舍童年心灵里映上了一幅生动鲜活的北京民间风情画。语言中最生动的成分往往产生于这种风情浓郁的场合, 老舍自幼就熏陶在这种风格别异的北京语言氛围里。
小说语言的洗练、平易、机智、俏皮、风趣与地方风味成为老舍创作追求的目标。他尤其欣赏狄更斯等英国小说的幽默讽刺。老舍幽默的形成, 同他曾较长期生活于英国文化氛围中,受英格兰文化影响有关。老舍所受的平民社会市井气息, 皇城帝都文化氛围的熏陶以及狄更斯等人影响, 结合在一起, 为他的文化批判找到了一种最为适宜的, 而又蕴含丰富独具一格的老舍式的幽默感。老舍的作品不是一味的取笑或调侃, 他的喜剧色彩是通过许多方面, 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的, 诸如比喻、联想、变形、夸张等, 常令人忍俊不禁、回味无穷。在老舍早期的作品里, 也有夸张有失节制,为幽默而幽默的缺憾。如《老张的哲学》 中, 描写中华民族的古劲而勇敢
一段的阔侃的确有点流于油滑, 流于贫俗:
一进饭馆, 迎面火焰三尺, 油星乱溅。肥如判官, 恶似煞神的厨役, 持着直径尺二, 柄长三尺的大铁杓, 酱醋油盐,鸡鱼鸭肉, 与唾星烟灰蝇屎猪毛, 一视同仁地下手。《二马》 则有所控制, 是透出了灵气的幽默, 标示出老舍的幽默风格趋于成熟。《二马》 发表后, 他曾一度故意禁止幽默, 却又发现艺术个性有可能失落, 乃立意
返归幽默,但已不再追求表面的笑料, 而使幽默出自事实本身的可笑, 这便有了标志着老舍幽默风格成熟的《离婚》,《离婚》 中的幽默既保持了先前作品中的优点, 又避免了先前作品中失之于油滑, 追求笑料的缺点, 讽刺尖锐而又不流于戏笑
和
溢恶, 达到了含蕴深厚耐人寻味的艺术境地。如小说中对吴太太的描写: 吴太太的模样确是难以为情: 虎背熊腰, 似乎也是个练家子, 可是一对该组脚,又好像不能打一套大洪拳。大概连太极都得费事。驼祥子
和《四世同堂》中幽默已不是随处可见了, 在庄与谐的尺度上, 老舍把握得更为严谨, 幽默虽有, 却不是为了调笑, 而是作为一种武器, 增加了作品的力度。如驼祥子 里已几乎没有了讽刺式的幽默, 而是饱含着辛酸:穷人的命, 他似乎看明白了, 是枣核两头尖: 幼小的时候能不饿死, 万幸;到了老了能不饿死, 很难;只有中间的一段, 年轻力壮, 不怕饥饱劳碌, 还能象个人似的,在这一段里, 该快活快活的时候还不敢去干, 地道的傻子;过了这村便没有这店!这里已没有半点油腔滑调, 真个是含泪的笑了。到了这时, 老舍的幽默已不是什么无意义的小噱头,而是作家对社会, 对人生, 对所反映的事物, 有了由表及里深入本质的独到认识之后, 举重若轻, 深入浅出的一种可贵才能, 作家对生活的理解与认识到了这等火候, 才能寓庄于谐, 笑泪结合地写出他的真知灼见。老舍的幽默背后是严肃, 微笑下面是眼泪, 轻松愉快中蕴藏着肯定或批判的自信力。茅盾曾说过: 在老舍先生嘻笑怒骂的笔墨后边, 我感到了他对于生活的态度的严肃, 他的正义感和温暖的心以及对于祖国的热爱和热望。
二、“京味儿”
“京味儿”是老舍作品艺术的又一特征。吴祖光在《苏叔阳剧本选>序中这样说,京味儿是指用平实, 流畅的北京语言, 用素描的手法来表现老北京各种阶层, 特别是中下层老住户、大杂院里那些小人物的悲欢喜怒的日常生活。老舍生于北京, 长于市民阶层, 北京的社会生活这部大书, 被老舍真正读熟了, 读透了, 直至感到那里的人、事、风景、味道, 和卖酸梅汤、杏儿茶的吆喝的声音, 我全熟悉。一闭眼我的北平就完整的, 像一张彩色鲜明的图画浮立在我的心中。我敢放胆的描写它。它是条清溪, 我每一挥手, 就摸上条活泼泼的鱼儿来.在老舍笔下,人物是地地道道的北京气质、北京性格;环境是地地道道的北京风物、北京习俗;语言是地地道道的北京话、北京腔。北京长期作为皇都, 形成了帝辇之下特有的传统生活方式和文化心理、习惯, 以及与之相应的审美追求, 迥异于有更浓厚的商业气息的上海文化。老舍用官样一语来概括北京文化特征, 包括讲究体面、排场、气派,追求精巧的生活艺术;讲究礼仪, 固守养老抚幼的老规矩;性格的懒散、苟安、谦和、温厚与懦弱等等。这类北京文化的精魂渗透于老舍作品的人物刻画、习俗的描绘、气氛的渲染之中。老舍作品处处写到礼仪,礼仪既是北京人的风习, 亦是北京人的气质, 连走卒小贩全另有风度
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意义鲁迅(1881—1936)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鲁迅的思想和创作不仅显示了五四新文化革命的重要成就,而且在中国现代......
巴金的《家》奠定了巴金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这意味着中国的新文学作家开始学会把先锋意识与“五四”精神,通过通俗的方式传播到大众当中去。换言之,是巴金为新文学培养了第一批市......
“中国现代文学”是大学中文系的必修课,一般在本科低年级开设。因为内容比较多, 刚踏进大学校园不久的年轻的学生,还没有文学理论及相关学科的知识的准备,学习这门课有诸多困难......
作业(四)一、填空(每小空1分,共10分)1.在巴金塑造的众多人物形象中,__高觉慧_______ 是一个新人的典型,__高觉新________ 是中 国文学史上“多余人”的代表。 2.__夏衍_____ 是继......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新文化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