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三难”改善民生,夯实保障促进和谐_加强和保障改善民生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9 00:09:5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突破“三难”改善民生,夯实保障促进和谐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加强和保障改善民生”。

突破“三难”改善民生,夯实保障促进和谐

国以民为本,民以生为先。关注民生、造福民众,既是治国理政之根本,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之要务。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改善和保障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这一精辟论述,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解决民生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和主要任务。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全面启动实施民生八大工程,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实施民生八大工程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我们凤县要立足县情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及省市改善民生的部署要求,创新举措,加大投入,积极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加快推进城乡社会事业及公共服务一体化,务求在为民排忧解难上取得新进展,在处理和化解热点难点问题上取得新突破,推动社会的良性运转与和谐发展。

一、始终关注教育发展,努力实现学有所教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围绕解决学生“上学难”的问题,双管齐下,纲目并举,切实把教育这一关乎千家万户的民生大事处置好。一是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按照科学布局、优化结构、整合资源、分步实施、总结提高的原则,深入开展撤点并校和创建寄宿制学校工作,全面推进“双高普九”,实现城乡师资、教学仪器设施等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和效益的最大化。扎实推进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经费投入保障机制改革,在经费投入上、师资配备上重点向农村学校倾斜,不断加强城乡学校间的交流与合作,努力消除校际差距,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二是建立健全支教、惠教与奖学、助学制度。积极探索实施教师基层服务制度与名师巡回示教制度,及时为农村学校注入新活力。认真落实国家“两免一补”政策,对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学生补贴交通费、生活费并实施蛋奶供应计划,切实保障困难家庭子女入校安心就读。建立健全奖学、助学制度,对高中、大学阶段贫困家庭学生每年人均分别补贴500元和5000元,对高考二本、一本上线学生每人分别奖励1000元和2000元,对中考高分学生免收学费。取消县城学校借读费,积极、稳妥地接纳、安排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就读,保障其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二、始终关注社会就业,努力实现劳有所得

坚持把扩大就业、解决城乡富余劳动力“就业难”的问题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着力点,加快经济发展,拓展就业门路,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3.5%以下,农村富余劳动力及时转移安置。一是实施项目带动就业战略。以园区为平台,项目为支撑,增强县域经济的发展后劲,繁荣和活跃我县劳动力市场。依托5.5万吨铅冶炼、10万吨锌冶炼技扩改、10吨黄金冶炼及深加工、1.2万吨碱式碳酸锌等一

批大项目落地建设,以企业扩大再生产带动就业。乘借旅游盛大开园的东风,激活各类生产要素参与我县旅游三产开发,放手发展以“一江两岸”为主体的文化产业,加快发展以幼教为重点的民办教育事业,突破发展信息、保险、科技服务等新兴产业,提速提升商贸流通、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发展水平,以全民创业拉动再就业。二是实施积极的毕业生就业政策。按照 “精减、效能、统一”的原则,清理县乡机关事业单位中长期不在岗、借调及临时人员,择优选调和招录工作人员,加强和充实招商、花椒产业发展、工业园区管理、旅游开发建设及城市综合管理力量,加快工业强县、旅游兴县、花椒富民进程。认真实施“十一五”农村基层人才振兴计划,每年为农业、教育、卫生等系统选聘一定数量的专业技术苗子,逐步缓解凤县籍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问题。三是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大城乡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培训力度,对中考、高考落榜生按每人每年1800元标准补贴两到三年,鼓励其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以短平快的方式把学生送到生产第一线。加快建设凤县创业就业培训中心,瞄准全县铅锌、黄金、水泥、大理石等产业集群,为工业经济输送以本土子弟为主的产业大军;围绕花椒、苹果、中药材、蔬菜、家畜养殖等特色产业,为农业经济培育种养、营销及深加工方面的技术力量。积极为新型农民构建与江苏海安等地用人单位之间的对接平台,为供求双方提供全方位、多样化的就业服务,并极力推介传统型农民到重点建设项目及灾

后重建工地务工。全面落实贴息贷款、税费减免、社保补贴等就业扶助政策,加快建设凤县残疾人就业培训中心,鼓励、帮助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人员自强自立、自主创业。

三、始终关注群众健康,努力实现病有所医

围绕解决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加强农村卫生服务和医疗救助体系建设,规范服务行为,尽快告别城乡群众“小病扛、大病拖”的历史,努力实现病有所医。一是加大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抢抓中央和省市实施“民生八大工程”的有利时机,积极争资金、跑项目,加快实施乡镇卫生院改扩建工程,分批添置、更新医疗设施设备,切实改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条件。加大乡村医护人员专业技能培训,择优招聘卫生专业高校毕业生到县乡医疗单位工作。把全县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工资及“三金”全额纳入财政支付范围,逐步提高社区、村卫生室工作人员补助标准,实现农村医疗工作重心由注重经济效益、保医生工资向注重社会效益、保患者健康转变。二是不断完善各项就医保健惠民政策。深入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参合农民大病救助二次报销制度、城镇居民和青少年儿童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全面推行家庭医疗帐户报销凭证制度,在全县各类公立医院设置扶贫病床,实行“三免六减”政策,竭力消除贫困患者入不了院的现象。开展全县生育关怀活动,对农村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年满60周岁的老人实行定额补助,对放弃生育二胎的家庭给予一次性奖励,对计划生育家庭实行医疗补助,进一步巩

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创建成果。三是着力规范药品和医疗服务定价行为。致力于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价廉的医疗服务,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服务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在乡镇卫生院全面推行药品统一配送制度,在县医院继续实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办法。努力寻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最佳结合点,有效发挥药监、医保部门职能作用,加强医德医风整治,引导医院多开平价药、放心药,坚决杜绝小病大医的现象,切实解决群众看病贵的问题。

四、始终关注弱势群体和社会热点问题,不断夯实社会和谐基础

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方针和“保基本、多层次、无缝隙”的原则,逐年扩大公共财政覆盖面和投入力度,不断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深入推进企事业单位基本养老制度改革,完善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坚持从严把关与应保尽保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保障金标准。深入推进“三告别”(告别土窑洞、告别茅草房、告别单家独户)特困安居工程,使一期439户1813名搬迁对象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使二期1106户农村无房户、危房户和独居户群众搬迁到相对集中、交通便利的新居入住。积极实施“三集中”阳光温暖(凤县社会福利园)二期工程,加快建设残疾人康复院、儿童福利院,使全县痴、呆、傻、残群体入院集中接受康复治疗、生活管

护、生产劳动,让农村“五保户”入院颐养天年。设立危困当事人救助基金,及时救助交通肇事、劳动争议等法院判决案件执行中的危困群体,在落实扶贫济困、就医、入学等惠民政策时,优先考虑、保障残疾人。同时,以创建全国生态示范县、国家园林城市、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平安县为载体,积极实施民生八大工程,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环境建设,不断拓展便民、惠民、安民内容,切实解决群众住房难、用气难、冬季取暖难、社会治安防范难、休闲健身难等问题,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县人民,让大家都能感受到公共财政阳光的温暖。

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社会发展

文章标题: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社会发展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需要,必须坚......

着力突破“五难”困境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破解“五难”困境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共烟台市委党校 刘中兴 “上学难”、“就业难”、“看病难”、“养老难”及“住房难”被称为民生“五难”。坚定不移的推进社会......

保障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

保障改善民生 促进社会公平特约撰稿人 泉州外国语中学 余慧华【热点聚焦】1.2014年10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社会扶贫工作电视电话会上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全体......

关注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

关注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提 要: 随着社会进一步地发展进步,如何更好地解决民生问题,满足不同阶层群众的生活需要,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忧民之忧......

发展家政 改善民生 促进和谐

家政服务经验做法 品牌 越乡嫂 发展家政 改善民生 促进和谐同志们: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家政服务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商务部作为家政服务业主......

下载突破“三难”改善民生,夯实保障促进和谐word格式文档
下载突破“三难”改善民生,夯实保障促进和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