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应怎样布局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中小学布局”。
中小学应怎样布局
2012-01-02 第06版:文化教育
作者:汪明 来源:学习时报 字数:21
51发生在江苏丰县的重大校车事故,包括最近在甘肃、云南、广东发生的一连串校车事故,引发了全社会对校车安全问题的关注,也引发了人们对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的反思。为何要推进布局调整工作?怎样的调整才是科学的?什么样的布局才是合理的?这一连串的问题我们的职能部门和干部有责任认真分析和解决。
其一,为何要推进布局调整工作?为了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目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广大农村兴办了大量中小学校,满足了学龄人口高峰期间的“普九”之需,但布点多、分布散、规模小、质量低的问题始终制约着农村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进入新世纪,随着“普九”目标的基本实现,人民群众对义务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随着学龄人口高峰回落,农村劳动力流动导致的大量学龄人口外流,中小学布局调整成为顺应教育内外部环境变化的一种必然选择,整合资源、提升质量也将会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历经 10多年的布局调整,在中小学办学条件的改善、师资配置水平的提升、教育质量和效益的提高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对此我们应当有一个客观清醒的认识。
从今后30年的人口变化趋势看,我国义务教育学龄人口规 1
模及各阶段学龄人口规模都将有所下降,但中间伴有波动,小学、初中学龄人口规模减少的过程并不同步,城镇和乡村学龄人口规模的变动方向也不相同。因此,在规划中小学整体布局时,既要针对义务教育不同阶段学龄人口下降的特点、城镇化进程,调整教育资源,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学龄人口的波动。可以预见,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仍将会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但同时也应当是一个推进有序的过程。
其二,怎样的调整才是科学的?从2001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直至后续的一系列与布局调整有关的政策文件,都强调了“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有些地方确实存在“简单化”和“一刀切”的问题。“简单化”突出表现为:一是把推进布局调整的目标简单化。事实上,布局调整是一个资源重新配置的过程,并非只是简单的“撤”与“并”。二是把推进布局调整的标准简单化。不顾地方实际,对于达不到一定规模的学校一律视作撤并对象。三是把推进布局调整的手段简单化。缺乏必要的论证,缺乏透明的程序,忽视了老百姓的诉求。四是把推进布局调整工作的配套措施简单化。要么是学校已经撤并但相应的配套措施没有跟上,要么是认为只要有了寄宿制学校,有了校车,学生上学远就不成问题,殊不知寄宿制学校、校车同样也会面临种种新的问题。
最近有的地方提出,没有寄宿制学校、没有校车,布局调整工作就应当暂缓实施。把健全配套措施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提上议
事日程,这样做是推进布局调整工作的一大进步。但什么样的寄宿条件、什么样的校车真正能够让人放心?在全国1.3亿名农村中小学生中,有3000多万人每日三餐食宿在学校,如果没有良好的住宿条件、用餐条件作保障,学生的营养和健康也就无从谈起。近来各地频发的校车事故,引发了人们对校车安全问题的高度关注。校车的安全使用包括了车况、路况、驾驶员和乘车人的安全意识等诸多环节,只强调某一方面,都难以真正保障孩子的安全。
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农村经济条件相对落后,教育资源相对短缺,任何一种脱离实际的“简单化”做法,都会直接损害农村家长和孩子的利益。事实上,在同一时期,城市中小学的布局调整、包括撤并学校的工作也在同步进行,中小学校减少的数量也相当可观,但在教育资源相对充裕的城市,这一做法并没有引起人们更大的争议。由此看来,科学推进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必须从农村的实际出发,真正做到目标明确、标准合理、手段完善、配套措施健全。也只有这样,布局调整工作才能真正赢得民心。
其三,什么样的布局才是合理的?在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的原则应当坚持,在此基础上给老百姓提供选择机会。针对“就近”要求,各地设定了不尽一致的标准,但对于学校服务半径往往缺乏切合实际的科学认定。虽然也有农村学生放弃“就近”,选择到远一点但条件更好一些的学校就读的现象,但他们“就近
入学”的权利不应被剥夺。基于县、乡、村的不同特点,基于学校服务半径、学校服务人群和上学单程时限等因素的综合考虑,不同类型、不同规模学校的合理并存不失为一种现实的选择。当前,一些地方在布局调整中出现了“村无小学、乡无初中”的局面,即使在一些没有出现上述情形的地方,也正在努力将其设定为“十二五”时期的工作目标,更有地方甚至把它当作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不遗余力地加以推进。“村无小学、乡无初中”注定会成为中国农村教育的未来格局吗?中国农村教育究竟应当朝什么方向发展?应当承认,当前农村学校出现的“空壳”现象是中小学布局调整的一个重要诱因。而导致学校“空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龄人口下降和劳动力流动所引发的,也有学校自身的原因。由于老百姓对身边的学校不满意,希望自己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选择将他们送到县城学校、城市学校就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农村学校的“空壳”现象。
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强对农村学校,特别是加强对边远地区农村小学、教学点等小规模学校的扶持,已经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要在经费投入和师资配备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并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传送优质教育资源,努力促进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真正让老百姓对身边的学校充满希望。
一、教育经费投入及使用政策(一)加大市、区两级城市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发展费征收力度。并全部用于教育,主要用于学校布局调整与建设。(二)认真落实财政部、教育部《关于从土地......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中小学布局情况调查报告,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中小学布局调整情况一、2002年学校布局及学生、教师数全县共有中小学幼儿园269所,其中:完全中学1所,职业中学1所,初级中学6所,九年制学校1所,民办初中1所,县重点小学1所,乡镇中心小......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不仅仅是撤并校点,而是在于优化校点布局,调整的目的是要保证孩子就近上学的权利和公平接受教育。布局调整的再审视再出发 《 中国教育报 》 2012 年 8 月 1......
中小学布局情况调查报告中小学校布局的调查报告我带领市政府办的有关同志,对**区中小学校布局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调研,我们认为**区中小学校布局亟需调整。一、学校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