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自己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如何正确认识自己”。
正确认识自己
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如何正确认识自己。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人海里,你认识许许多多的、各种各样的人,但是,你认识你自己吗?
认识别人容易,认识自己却不容易——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也是漫步人生的真实写照:人生在世,各自的脖子前后都挂着一个袋子,前面装的是别人的过错,而且经常摆在自己的眼前,看得清清楚楚;背后装的是自己的过错,既看不见,也不容易感觉到。
正确认识自己,就得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正确的估价。一个有理智的人,对自己的能力评估有一个客观的定位,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高估或低估。人生在走上坡路时,有些人往往把自己估计过高,认为凭自己的能耐,一切所求的东西都能唾手可得。这样的人往往把运气和机遇也看成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也总是觉得自己比别人高明。人生在走下坡路时,有些人又往往把自己估计过低,容易把困难和各种不利的条件看作自己的能力不足,自己怀疑自己,动摇生活的信心和勇气。过高或过低地估计自己,都会毁损自己,毁损自己的现在和未来。正确认识自己,就是要善待自己,不要自己与自己过不去。你可能貌不惊人,没有俊男倩女的自然条件,没有宽裕的经济,但英俊、美貌、宽裕的经济并不是成功的代名词。善待自己就是客观地分析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拿自己的长处与别人的短处比,也不拿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比,要做到扬长避短,把自己的心境调节到最好,把自己的行动发挥到最佳,做到愉快地生活,乐观地工作。
正确地认识自己,就是坦坦荡荡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人在职场,要懂得扮演好自己应扮演的角色,要懂得学会做自己该做的事。尤其是——对于职场某些规则你可以不认同,但不能不遵守规则,更不能“我行我素”。什么是聪明?什么是愚蠢?有人是这样定义的:做该做的事就是聪明,做不该做的事就是愚蠢。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认准这样一条道理:有个人主观臆测不要紧,要紧的是不要陷于个人主观臆测不能自拔而没有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如果把现在的工作做好,那人家就会肯定你,如果现在的工作做不好,什么都不是。
要想在不同的环境中保持明智的自己,最需要的是心静。在静中可以燃烧自己,也可以释放自己。心静就是一种境界,明自本心,见自本性。
一、客观的自我认识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前提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东坡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歌因为它真切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迷人景色而流传千古,如果细心揣摸一下,这首诗也包涵了对社会、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在认识自我的问题上,又何尝不是一个美妙的注脚呢?古往今来,人们想了解又最难了解的正是自己。“认识自我”是一直萦绕在人们心头的一个难题。中国不是有句成语叫“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吗?古希腊戴尔波伊神托所的入口处不是矗立着“认识你自己”五个醒目大字的石碑吗?其实,所谓“自我认识”,就是作为主体对自身的认识,对自己与周围关系的认识,如自我感觉、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尊心、自信心等等。自我认识是由主观的“我”(I)对于客观的“我”(me)的理解和觉察。自我认识在交往活动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有的人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给自己提出不切实际的目标,盲目冒进,结果弄得鸡飞蛋打(别人也可能认为他自命不凡、自命清高、骄傲自大,不愿同他交往)。也有的人过于自卑,对自己的评价低于自己的实际水平,因而畏首畏尾,萎靡不振,一事无成。甚至自暴自弃,破罐破摔,做出一些有损他人利益的举动。如果不能很好的认识自己,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言行,的确是很难处理好人际关系,成为一个受人欢迎的交往者的。所以客观的自我认识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前提。
二、了解自己的需要是自我认识的主要任务
对于自己需要情况的评判是了解自己的重要尺度。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看成是五个层次的金字塔,由低到高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自我评价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次。对于需要情况的评判,有助于你了解自己的需要,并有助于你从较低的需要层次向较高的需要层次迈进。需要是激发人们去从事某种活动的推动力,人的任何活动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因此了解自己的需要水平是自我认识的主要任务之一。
三、自我认识的主要途径
(一)自我开放有助于认识自己
如果一个人离群而居,把自己锁闭在自我心灵的小圈子里,他就不可能得到
友谊和友情,也不可能真正地认识自己。因此自我开放是认识自己的前提条件。当然自我开放也是有一定限度的,一个人不可能也不应该没有自己的隐私。而且自我开放也有个地点、对象的问题。如果你在大街上当众披露自己的个人隐私,别人一定觉得你神经有毛病;同时你也不会对这些搬弄是非、喜欢把你的事张扬出去的恶人开放。一般是向彼此比较了解、知道对方情况的知心朋友倾吐个人的心事。
(二)通过别人的态度认识自己
把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作为一面心理镜子借以认识自我。正如心理学家柯里所说:“人与人之间可以互相作为镜子,都能照出他面前的人的形象。”别人是肯定你、尊重你还是否定你、怠慢你?是乐于和你交往还是故意和你疏远?这是不难察觉的。如果是前者,那就说明你有一些令人愉悦的优点应加以发扬;如果是后者,说明你有一些令人讨厌的缺点,应赶快改正。但是别人的态度只能作为参考,难免会有歪曲、夸张、偏爱、成见和缺乏了解等原因,因此不妨与更多的人接触,那样对自己可以了解得更真实些。
(三)与别人相比较认识自己
马克思说过:“人起初是以别人来反映自己的。„„”在自我认识的形成中经历了一个“社会比较过程”。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结成了一定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难免把自己与其他的社会成员进行比较从而确定自己的位置和形象,有比较才有鉴别。与自己生活圈子内的人相比较,往往会限制自己的视野,使人故步自封,夜郎自大。因此还要常常与历史上的圣哲、英雄、学者相比;与外地的同行相比,这样可以使自己看到“山外有山”,发现差距,从而激发向上的力量。
(四)通过工作和学习成果认识自己
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具有各自的特点和才能,有人擅长书画;有人精于琴棋;有人具有高超的组织能力;有人具有突出的科研能力„„俗话说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现实生活要求我们主动参加活动,通过活动的结果发现自己的特长,挖掘自己的心理潜能,提高自己的社会价值。同时通过活动的结果发现自己的弱点,从而有针对性的克服弱点扬长避短。
四、培养自信心、自控力和自尊心是认识自我的主要目的在交往过程中,自信心、自控力和自尊心等三种心理品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三种优秀心理品质在自我认识的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只有树立自信心,才能使人冲破害羞的屏障,主动与人们结成友谊;只有具备自控力,才不会过于顶真,为区区小事而得罪朋友;只有形成自尊心,才能尊重自己的人格,维护自己的荣誉,做一个高尚的交往者。
(一)自信心及其培养,自信心是人生重要的精神支柱,是人们行为的内在动力
只有自信,才能使人自强不息,不达目的不罢休。而自卑只会使人自暴自弃,无所追求。建立自信心是我们每一个人宝贵的需要,是我们交往成功的前提条件。自信心的形成有三个途径:成功经验的获得、客观环境的期望和评价(尤其是权威人士的评价)、正确的自我评价。
(二)自控力及其培养,自控力又叫自制力,是人们控制和调节自己行为的一种能力
自控力是坚强意志的一种表现,有自控力的人才能为了达到目的而控制自己的情感,约束自己的言行。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伟大的意志不仅善于期待并获得某种东西,而且也善于迫使自己在必要时拒绝某种东西。没有制动器就不可能有机器,没有抑制力也就不可能有任何的意志。”自控力在交往中主要表现是能够用理智和意志的力量去驾驭冲动的消极激情。要培养自己的自控力必须做到明理、适时奖惩、宽容、自制、转移和自警。
(三)自尊心及其培养,自尊心是自我意识的重要内容,是指尊重自己的人格,维护自己的荣誉的心理品质
自尊心在交往过程中表现为能恰当地看待自己,不卑、不亢,爱惜名誉;同时能够尊重别人,但不容自身的人格受到侮辱。要形成和培养自己的自尊心,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我是一个勤奋的脑力劳动者,是祖国的好公民,是父母的好儿女,是一个有着高尚的志趣、激情和不断取得进步的完美的人。培养自尊心必须做到以下三点:要有知耻之心、要学会尊重人(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在街上散步与一个乞丐间有一段精彩的对白)、要激发上进心,努力充实、完善和丰富自己(不甘落后,奋发进取)。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在交往的实践中重视认识自己,有一天能够乐观而愉快地对自己说:我能告诉你:我是谁!
2011年10月28日
正确认识自己一、教学目标1、通过认识自己课堂的学习,让学生意识到认识自己,并且领悟认识自己的途径,从而在学习、家庭、生活中,有更多方面的自我的认知和成长。2、课堂之中有更......
敬爱的党组织:(正确认识自己)2012年5月23日,我参与了网上投票推荐优秀共产党员的活动,看看那些有名气的、无名气的共产党员资料,他们在各自的岗位默默奉献着,实现这当初入党时对......
我也不错--吴小明主题: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活动目的:1、帮助学生寻找自身的缺点,并明确自我努力的方向和途径。2、学会如何保持良好的自我形象。理论分析:自信心是个体自我意识中......
各位老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正确认识自己》,我说课的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一 说活动设计理念刚刚进入青春期的初一学生,随着身心的迅速发展,对自我的关注持续增强。由于该......
正确的认识自己尼采曾说过:“聪明的人只要认识自己,便什么也不会失去。” 纪伯伦在他的作品里讲了一个狐狸觅食的故事。狐狸欣赏自己在晨曦中的身影,说:“今天我要用一只骆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