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我国行政伦理失范的表现、成因及治理对策_社会失范原因浅析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22:39:3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转型期我国行政伦理失范的表现、成因及治理对策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社会失范原因浅析”。

转型期我国行政伦理失范的表现、成因及治理对策

行政伦理是指行政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它是一般社会道德在行政管理职业上的特殊表现,是行政人员在从事行政管理工作时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行政伦理实践关乎民心向背和国家兴衰,影响行政管理效率和管理效益的提高。行政伦理失范对行政管理构成严重挑战,有可能造成政策执行走样、行政效率低下、专业水准降低和公信力丧失,其结果会带来行政权力的合法性危机,最终导致行政目标难以实现。因此,必须重视行政伦理失范问题,并加以克服治理。

一、行政伦理失范的表现

(一)权力寻租泛滥

权力寻租又称“权力设租”,是指政府组织及其行政人员利用行政权力为部门窃取公共资源,为自身谋取私利,侵害和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以实现本部门或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个别行政人员在运用权力的过程中将市场的交换原则带入行政管理过程中,通过“买卖”自己手中的权力获取高额回报。寻租问题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几乎一切权力存在的地方,都存在寻租问题。在每一个政府层级中,都有借助行政权利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行为。一方面寻租者通过寻租行为获得一些支配稀缺资源的优先权,使自己在该领域中取得垄断地位。这样,市场就难以发挥其资源配置作用,而是由寻租活动来支配,而降低了资源的配置效率;另一方面,他们把本来可以用于生产性活动的资源浪费在一些无益于社会发展的活动上,如寻租者进行游说所花费的时间与精力等。权力寻租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而且,还会导致民众对政府失去信心、贫富差距拉大乃至社会不平等等恶劣的社会问题。

(二)贪污腐败频发

贪污腐败是社会的一颗定时炸弹,它严重威胁着社会主义国家安全,对社会秩序造成极大的破坏,给党的事业造成无法估量的危害。转型时期,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目的在于借鉴和利用世界各国一切现代文明成果。与此同时,部分党员干部不能有鉴别地吸收外国资本主义的东西,对资本主义乘虚而入的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照单全收,出现了部分党员、干部贪污受贿、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现象。在追求民主法制和依法行政时,出现了行政权力被少数人所窃取,并服务于少数人利益的问题。在试图通过分权解决高集权、低效率的问题时,出现了很多个地方集权,并运用该权搞地方保护主义和以权谋私,破坏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许多利益主体为了获取高额利润,运用各种手段引诱行政人员违法乱纪,一定程度上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虽然我国近来不断加大反腐败斗争的力度并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腐败现象从未销声匿迹。为了避免腐败行为向更多、更广的部门蔓延,必须加快治理解决的进度。

二、行政伦理失范的原因

(一)行政人员人格障碍的诱导

行政人格就是公共行政主体所特有的与社会其他成员不同的内在规定性。所谓人格障碍,是指人所特有的内在规定性发展的不协调,是一种偏离正常的个人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模式,因为偏离了特定的文化和时代背景,人格障碍就造成对社会环境的不适应。人格障碍并不完全是神经系统功能的丧失,它仅仅是存在某种障碍和缺陷,它仍具有一定的辨别能力和控制能力。行政人员也是普通人,一样也会有心理疾病,但我国对此一直没加以重视。公共行政人员的职责便是为公众服务,为其争取更多的公共利益。虽然他们拥有别人看来至高无上的权力,挣得可观的薪水,但是,这一工作也包含了一种无法克服的内在困境,即在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相冲突时,如何去取舍、调整。当不能妥善处理这一矛盾冲突时,就有可能出现人格障碍。在人格障碍的诱导下,许多行政人员产生了职业生涯的挫折感,为了寻求自己在职业上有所发展而不惜运用各种违法手段,实施违法行为。此外,目前我国为了推进领导干部年轻化,年龄日渐成为一道坎,许多人感到原来的职业晋升期待落空,随之产生很多消极的心理,对工作产生了衰竭行为。这种行政人格障碍将会导致一些大龄行政人员,在自己最后的职业生涯上,迈错步子,踏错步伐,把自己前期所做的一切丰功伟绩都毁灭掉。如一些老领导趁自己离休前,运用手上权利假公济私,中饱私囊。

(二)对行政人员行为监督的缺乏

近代社会,处于主导地位的行政权力是一种管理权力,它和统治权力不同,并不是通过夺取而被占有,是通过授权获得的。这种权力并不为权力的执掌者所 有,权力的主人与权力的主体相分离,是需要得到监督和制约的权力。行政人员有些违法行为之所以出现,并有所扩展,是因为缺乏强有力的监督机制,这也是导致我国行政人员伦理失范的客观条件之一。行政人员的权力来源于民,也必须用之于民。如果对行政人员的行为监督不够,那么势必会导致行政人员的违法行为抬头,使那些违法人员更加肆无忌惮。虽然我国加强了监督机制的建设,加快了监督立法,但还有许多并未加以实施,仅仅是空谈。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正常开展,必须加大对行政权力行使过程的监督与制约力度。

(三)传统行政文化的催化

一国的行政体系首先是一个行政文化体系。正是行政文化的不同,才决定了这个国家的行政体系是具有自己特色的行政体系。一个国家体系不仅包括行政机构、行政人员、行政法律和行政制度,还包括根据这个体系建立起来的思想理论和行政行为方式等。思想理论会沉淀为行政人员一定的心理定势,对其行政行为起着决定性影响,尤其是行政人员总是在既定的文化背景熏陶下成长,当他作出行政行为时,文化因素必然会潜在地发挥作用。中国是一个具有两千多年封建专制历史的国家,这既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也给我们遗留下了不少负面文化。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思想导致一些行政人员缺乏公仆意识,由于官职带来的特殊待遇滋长了某些干部的特权思想严重,利用手中的权力搞特殊化,为自己谋取私利,同时也带来了官僚主义。这种传统的行政文化既阻碍了民主政治的进程,也使行政伦理建设出现困境。

三、行政伦理失范的治理对策

(一)完善行政品德的养成机制

行政品德养成和一般美德的养成一样,它不是自然生成的,是需要人们精心培养的。公务员的行政品德不是孤立存在,它是在公务员的行政生活中形成的,又通过公务员行政生活呈现出来。行政品德的养成机制主要包括行政教育培养机制、习惯形成机制和良心调节机制三方面。行政教育培养机制是指政府部 门依据公务员行为规范,对公务员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培养,使公务员逐步接受这些原则规范,并将其转化为自己内在的信念和品德。它是行政品德形成机制最重要的一环。其次,良好的行政道德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扬善弃恶的过程。随着行政道德习惯的养成,个人完成道德行为就越来越容易,以致达到自动化的地步。在这一过程中行政道德意志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行政道德习惯的形成,使个性与道德相互磨合,融为一体,形成品德。习惯对于品德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如何形成良好的行政习惯也就成为行政品德培养的主要机制。在行政道德行为构成中,行政良心对行政行为朝着善的方向发展起着监督和保证的作用。对于动机不纯的行为,良心发现可以使不道德行为得到及时校正。而且道德行为本身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行为动机受良心检查已被证明是善的,但并不能保证在行为过程中出现恶的偏差。这样,以良心的发现为表现形式对行为过程的监督就显得特别重要。可见,行政良心在行政品德的形成、发展乃至转变的过程中都起着不可忽视的调控、支配作用。

(二)健全对行政人员的监督机制

一是政党监督机制。在中国的行政伦理监督机制中,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的监督是其中作用最为巨大的监督。因为国家机构和各级各类公共行政主体的主要 负责人以及绝大多数公务员都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在这个意义上,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的党风问题,就成为中国行政伦理与公务员行为规范的核心问题。刘少奇同志提出可以从三方面着手:其一,加强民主集中制。其二,完善党对政府部门的领导方式。其三,防止领导人员特殊化。二是立法监督机制。依法治国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依法行政与依法治国一样,都具有极其深刻的行政伦理意义。依法治国反映了新时期执政党领导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从全局上、长远上统管一切的。依法行政作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主要组成部分,反映了行政机关运作方式的基本特征,同样是从全局上、长远上统管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的各项工作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就必须切实加强立法监督。

(三)加强行政文化建设

加强行政文化建设,在指导思想上要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强化以人为本为行政理念为核心,以培 育公正廉洁的行政意识为基础,以树立务实高效的行政作风为关键,以行政道德文化建设、行政科技文化建设、行政文化环境建设为重点,努力体现先进性,增强活跃性,富于创造性。不断发展和创新行政文化,形成和落实“为人民服务”的行政价值观、“民主集中”的行政决策观、“公正廉洁”的行政道德观等,构筑社会主义行政文化体系。在行政文化方面,改变还存在的一种“崇上”、“唯上”、“唯书”的行政思维模式,行政人员要把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很好地统一起来,与共产党执政的先进性要求相适应。我们要加强行政文化建设,实现科学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使行政文化与行政实践两者之间形成一种相互促进的积极关系。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提高公务员队伍的综合素质,他们要切实行使手中的权力,为人民服好务,不仅要依法行政,还要遵循一定道德规范。要通过建立健全一系列规范化、制度化的行政规则,把某些道德准则具体化为若干细则和条款,指导和规范公务员的行政行为。推进行政道德文化建设,贵在经常和坚持。参考文献:

[1] 张康 之.公共行政中的哲学与伦理[M].北 京 :中 国 人 民 大 学出版社,2004.[2] 方福前.公共选择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3] 李春成.行政人的德性与实践[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4]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5] 张文静.论寻租性腐败的原因及其治理对策[J].法 制 与 经 济(下旬刊)2009(1).[6] 王伟.行政伦理概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7] 沈士光.公共行政伦理学导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8] 徐家良,范笑仙.公共行政伦理学基础[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5.[9] 支小波.关于转型期行政伦理失范及其治理的思考[J].江 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2).[10] 高培勇.公共行政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11] 蔡如兴.中国转型期行政伦理失范分析[J].漳州师范学院学 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12] 高培 勇,崔 军.公共部门经济学[M].北 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3] 许云霄.公共选择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4] 孙宏宇.行政伦理失范及治理对策[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10).

我国公务员行政伦理失范与对策探析

我国公务员行政伦理失范与对策探析时间:2011-05-22作者:谢宜家来源:中国论文库字号:T|T 摘要建设服务型政府,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加强公务员行政伦理建设是社会进步与时代发展的必然......

行政伦理失范

学院:管理学院专业:行政管理学号:L201102014姓名:张明明浅谈我国转型期中的公务员行政伦理失范[摘要]21世纪初的中国, 正处在一个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传统农业文明向......

行政伦理失范行为的调研对策

行政伦理失范行为的调研对策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行政伦理失范行为的调研对策2010-06-29 19:01:58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行政伦理失范行为的调研对策行政伦理失范行为的调研......

行政伦理失范行为的调研对策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行政伦理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行政伦理失范行为的治理问题已成为公共管理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公共行政人......

中国政府行政伦理失范的原因及对策探讨

中国政府行政伦理失范的原因及对策探讨一、中国现阶段行政伦理的价值标准行政伦理实质上是指国家公务员在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过程中,在公共行政领域所应遵循的伦理道德要求......

下载转型期我国行政伦理失范的表现、成因及治理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转型期我国行政伦理失范的表现、成因及治理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