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题(初二下)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初二下历史试题”。
1.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词中说:“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对此你
如何理解?答: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历了艰难而又漫长的道路,英勇奋斗,终于推翻了压在中国人身上的三座大山,人民当家做了主人,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建设我们的国家。中国的历史,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2.你能列举出至少两位志愿军战斗英雄及其英勇实际吗?试试看。答:用身躯堵住
敌人机枪射口的黄继光;严守潜伏纪律宁愿被烈火吞噬也不暴露目标的邱少云。3.你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中的土改政策与抗日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
有何不同?为什么会出现上述不同?答:第一问:抗日战争时期,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中的土改政策则是没收土地阶级的土地分给农民,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第二问: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为了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进行抗战;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共是为了彻底解放农村生产力。4.阅读下列材料:
请完成:
(1)上面一组数字说明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答:有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私有经济占主导地位,到社会主义公有制占主导地位。
(2)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答: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及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完成。
5.(1)大跃进时期反映了群众一种怎样的情绪?答:反映出广大群众迫切要求改变
我国经济落后的普遍愿望。(2)这种情绪存在的积极意义是什么?答: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社会主义的积极性。(3)阅读材料:谁说我们笨,步入西洋人,有了总路线,英美落后尘。回答问题:材料中的总路线是什么?总路线暴露出当时党和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方面还存在着哪些不足?答: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不足:对国情认识不足,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忽视客观规律。
6.东北石油会战的成功有什么重大意义?答:东北石油会战的胜利,是我国石油工
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不仅从实践上验证了李四光理论的正确性和前瞻性,也打破了“中国贫油”的悲观论点。东北石油会战也锻炼和培育了以
“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一代石油工人。他们在会战中展现出来的那种奋发图强、为国争光的志气,排除万难、渐露创业的精神,胸怀全局、忘我劳动的风格,认真负责、埋头苦干的作风,体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优良品质。大庆油田是先进生产力的典型,20世纪60年代以后,全国展开群众性工业学大庆活动,推动了各条战线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7.焦裕禄被誉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你认为焦裕禄在那些方面堪称“榜样”?答:
第一,不畏困难,不怕艰苦的革命精神。焦裕禄在兰考受灾、粮食减产的严峻时刻,依然受命,担当重任。第二,深入实际,讲究科学的工作作风。焦裕禄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尊重科学,改进方法,把改变落后面貌的决心和科学、踏实的态度有机结合起来。第三,廉洁奉公,为民谋利的高尚品德。焦裕禄一身正气,为党为民,严于律己,鞠躬尽瘁,体现了党的优良传统。
8.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答:第一,坚持以经济
建设为中心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的。第二,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因为社会主义的目标就是为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这只有坚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做到。
9.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成果之间有什么联系?答:邓小平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10.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优越性体现在那里?答:1.责任到户有利于劳动力的自然调
节与合理配置,增强农民生产自主性和积极性,推动农民关心生产、关心市场。2.三者得利。农村生产的农产品,“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兼顾国家、集体、生产者个人三方面利益,也克服了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3.切合实际,我国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低,农民劳作的个体差异性大,分户承包适合大部分地区的生产实际。
11.你如何看待改革浪潮中出现的一些社会现象,如企业破产、职工下岗、东西部差
别、环境污染等。答:1.任何一项改革都是要复出一定代价的,都会影响到一部分人的利益。判断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准在于是否有利于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大多数人的利益。2.任何一项改革都不会一帆风顺,总会有困难,甚至挫折。3.任何一项改革都是探索的过程,老问题解决了,可能又有新问题出来,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研究,不断总结,不断探索,与时俱进。4.对于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的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调控,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科学发展观,关心和保护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发展。
12.党和政府为什么十分重视解决农村和农民问题?答:农民人口众多;农村稳定了,政局才能稳定;农民富裕了,国家才能富裕。(意思相近即可)
1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共中央在农村采取了什么土地政策获得了土地生产自主权?
这一政策取得了怎样的效果?答:以家庭联产为主的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积极
性,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
14.在2005年,国家在农业方面又制定了什么政策?简要分析这一政策实施的重大意
义。答:政策:免除农业税。意义: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将进一步改变农村的面貌,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15.你认为党和政府制定农业、农村、农民政策的着眼点是什么?答:让农民生活富
裕。
16.请用史实说明,建国以来我们党的第一代和第二代领导集体,在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上,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过哪几次调整或变革?结果如何?答: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农业合作化,进一步调动了劳动者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人民公社化,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17.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有哪些?答:1.中国在历史上长期就是一个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中国的国情和历史传统。2.各民族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族只适宜于合作互助而不适宜分离的民族关系。
3.近代以来,各族人民在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革命斗争中,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形成了相互离不开的政治认同。
18.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哪些优越性?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既符合历史的发展,又
符合现实情况,合乎民意,有很大的优越性。1.有助于把国家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既维护了国家主权统一,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食物的权利。2.有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做到因民族制宜,因地区制宜,从而有利于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3.有助于把国家富强于民族繁荣结合起来。4.有助于把各民族热爱祖国的情感和热爱本民族的情感结合起来。
19.我国少数民族总人口还不到全国人口的10%,为什么还要实行“民族平等、民族
团结”的民族政策?答:从地域上看,少数民族分布面广,编辑全国面积的60%;从历史沿革看,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虽然有过隔阂和纷争,但更多的是交流与合作;从革命实践看,各民族在反抗内外统治者的斗争中,并肩作战,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共同缔造了新中国。
20.西起东输工程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你还知道那些类
似的项目?答:西部生态环境建设工程、西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西部教育卫生服务设施建设等。
21.说说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意义: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给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
部地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繁荣以至民族问题的解决,有着重大意义。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实现共同富裕,保护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边疆安全的迫切要求。22.解决台湾问题存在哪些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答:有利因素:1.两岸关系的缓和,为相互间的人员来往和交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2.,两岸经济合作交流是促进两岸结束敌对的状态,逐步实现和平统一的重要基础。3.大陆方面坚持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积极促进和平统一,为两岸关系和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影响扩大,大陆拥有巨大的感召力,两岸人民希望实现和平统一。不利因素:1.“台独”势力猖獗。2.美国的干涉。23.澳门回归祖国的主要原因: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
初二(下)历史教学工作总结随着期末学业考试的到来,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也即将划上句号,回顾本期的历史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本期所做的主要工作:(一)学习新教材中的新课程、新理念,转变......
初二下历史复习提纲1.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的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决定了新中国的国家象征有:以五星红旗......
八年级历史下材料题精选1、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充分准备的一次会议是什么?请说一说这次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和具体内容。答:(1)这次会议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2)时间:194......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初二历史《戊戌变法》强化训练题,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初二下压轴题131、已知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中, P是对角线AC上的一个动点(与点A、C不重合),过点P作 PE⊥PB ,PE交射线DC于点E,过点E作EF⊥AC,垂足为点F.(1)当点E落在线段CD上时(如图1),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