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发改委来自磨滩村的民情日记_柳州市磨滩村未来规划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22:09:55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市发改委来自磨滩村的民情日记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柳州市磨滩村未来规划”。

2011年4月21日星期四阴转多云

天气阴,山间大雾笼罩,加上昨日小雨,山路湿滑,出于安全考虑,工作队决定今天整理前期工作资料,这同时也是对“三万”活动开展以来驻村生活的回顾、总结和思索。

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十堰市发改委在“三万”活动中驻点联系竹山县上庸镇磨滩村和吉鱼村。我和另外二名同志被分派到磨滩村。磨滩村由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全村版图面积17660亩,其中耕地面积3141亩,有6个村民小组,人口1300多人,其中常年外出打工680人。活动开展期间,工作队们克服生活、工作条件差,山区天气变化快、昼夜温差大,村民居住分散、走访不易等困难,以顽强的毅力、奉献的精神扎根农村,扎实工作,访民情,汇民意,在活动中与村民建立了朴实、深厚的感情。

在入户走访调查和填写调查问卷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磨滩村教育、医疗卫生、交通运输等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落后,村民普遍反映看病难、出行难、孩子上学难等问题,由于适龄劳动力大部分都在外打工,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也很严重。村民生活仍然停留在上世纪末水平,95%的群众住的都是土墙房子且居住分散,没有像样的猪圈、厕所、沼气,房屋没有粉刷。打工是每个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同时调查问卷显示仅有17%的受访者2010年收入在3万元以上且2005年以来家庭收入有大幅度提高。通过和农户的交谈,我们体会到了农民渴望发展的心情,也感受到了农民对政府的热切期待,这又督促我们沉下心来,去思考磨滩村如何发展,如何在发展中解决百姓的民生问题。

磨滩村虽然地处深山,但气候温和,土质肥沃,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山上植被茂密,肚倍、核桃、板栗、木瓜等经济树种在村民房前屋后随处可见,林间遍布竹笋、藓香椿、蕨菜、薇菜、葛花等天然无污染有机山野菜,同时还适应人工培养蘑菇、藓耳等食用菌。由于市场需求信息不畅,缺乏资金、技术支持,加上村民居住分散,主要劳动力大多在外打工,各项种养殖、种植产业均未形成规模,丰富的资源并没有给村民带来富裕的生活。产业发展的滞后,直接影响了村中各项公共服务事业的发展和村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那么,如何解决这种矛盾,让村民依托当地资源富裕起来,过上幸福的生活呢?我在走访之余也在思索着。新农村建设,就是磨滩村发展的一个契机,而新农村合作社则是解决磨滩村

发展和民生问题的一把钥匙。新农村合作社是以农民为主体在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联合工业企业、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等社会各界力量支持农民走共同富裕道路的经济互助联合体。磨滩村的自然资源优势,是建立新农村合作社的基础,各种天然无污染农产品,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是建立新农村合作社的驱动力。建立、扶持或引进龙头企业,并争取金融、科研机构的支持,结合当地资源,发展茶叶、天然有机蔬菜、特种养殖等现代农业,可以解决磨滩村产业发展资金和技术缺乏的难题。而当地村民以所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入股的同时,也可以在合作社企业中上班,转变为产业工人,实现本土就业,这样即取得股份分红,还有一份工资收入。在村集体范围内开展承包土地置换流转集中工作,将分散在各个山头的零散承包土地置换集中到地理位置较好的村委会周边山头,村民也集中搬迁,统一规划安置到村委会附近,这样一方面解决了承包土地分散带来的茶叶等经济作物难以集中种植,形成规模效应的弊端,另一方面村民集中居住,也解决了居住分散带来的公路、安全饮水、文化娱乐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成本过大的问题,可以通过较少的投入,做到最多的覆盖。这样企业、农户、金融机构、科研机构等产业发展主体以土地为载体、以产业为纽带联合起来,发挥各自优势资源,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将磨滩村建设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作者系市发改委社会发展科副科长 罗义)

来自磨滩和吉鱼村民情日记

3月12日 星期六 晴早晨8:30,我们一行9人从市区出发,向市发改委“三万”活动联系点村——竹山县上庸镇磨滩村和吉鱼村进发,经过近4个小时的颠簸,到达上庸镇政府所在地。在上庸镇稍......

市安监局来自上营村民情日记

3月28日 星期一 晴市安监局、市人民商场“三万”活动工作队进村已整三周,按照计划,今天应到郧西县涧池乡上营村参加村民代表座谈会并走访农户。到达上营村,20多名村民代表和村......

来自小河村民情日记

3月21日星期二小雨白浪街办小河村是我区重点打造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这个村在集体经济发展、新村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搞得有声有色。下午2点,我前往小河村,想看看村里的搬......

来自王家村民情日记

5月8日 星期日 阴天十堰日报社“三万”活动工作组带着铺盖行李进驻茅箭区茅塔乡王家村,转眼两个多月了。来的时候,报社党委把我们召集到一起,提出了很高要求,一定要达到“机关转......

来自津城村民情日记

3月18日 星期五 晴郧西县上津镇是旅游名镇,津城村就在镇中心,我为能在古城开展“三万”工作而颇感欣喜。不过两个小时的时间,我们就从十堰到了上津镇。这座镶嵌在大山深处的袖......

下载市发改委来自磨滩村的民情日记word格式文档
下载市发改委来自磨滩村的民情日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