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太山村民情日记_来自大沟村民情日记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9 07:54:35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来自太山村民情日记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来自大沟村民情日记”。

3月22日 星期二 阴

今天我们工作组一行4人来到张湾区柏林镇太山村走访农户。太山村山大人稀,交通不便,山多地少,自然条件差,经济落后。全村国土面积为15.74平方公里,现有耕地100.5亩、人口74户306人。

我们首先实地察看了村上正在修建的小水坝,水坝已经砌了四五米高。据该村党支部李书记讲,这座水坝要修8.5米高,主要是为了解决附近住户的人畜饮水和农田灌溉问题。由于前几天一直下雨,道路还有些泥泞,加上水坝上空的电线高度太低需要改线,今天施工队没有过来施工。我督促村干部要抓紧施工,抢在汛期前完工,有什么困难可以找我们工作组。

从小水坝返回,没走几分钟,河对岸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菇房,一排排香菇菌袋整齐有序地摆放在菇架上。我们决定先走访这家香菇种植户。经过一座由两块大石板铺就的简易桥进入这家农户院子,主人家柯成军忙迎上来,跟我们逐一握手。在我们做了自我介绍后,他笑着说:“我知道你们,上周村里开村民大会,我也去了,谢谢领导们还惦记着我们老百姓啊!”说着,忙让家人给我们搬凳子坐、倒水喝。我们谢过,一一坐定后发现院子里还停着一辆面包车,忙打趣道:“你家条件不错,也是有车一族啊!”这样一说,主人家还有些不好意思起来了,交谈就在这轻松的气氛中展开了。

柯成军今年49岁,家有5口人,那辆面包车是新买的。他是该村的香菇大户,现有香菇菌袋14000袋,生产的香菇质量还不错,一部

分销到超市,年收入六七万元。我问柯成军:“香菇技术是从哪里学的?”他兴奋地说:“是在政府组织的香菇技术培训班学的。在学习中我认识了华中农业大学的朱兰宝教授,在种香菇的过程中,有啥不懂的直接打电话请教朱教授。”柯成军家还养鸡,目前存栏2000多只,一年下来收入在20000元左右。

我问他目前有什么困难?柯成军说:“现在想搞一个冷库,在香菇价格低时储藏起来,打季节差赚钱。可是现在搞一个冷库至少得10万元,贷款又不容易。”村党支部李书记插话说:“现在贷款要么需要几个农户联保,要么需要房屋抵押,或者有一个做公务员的亲戚担保,确实不太容易。”像柯成军家里目前的情况,应该有较强的还款能力,我当即表态,帮他到银行贷款。

接下来我们走访第二户。户主叫喻昌军,家有3口人,他是个能人,身兼数职,是村上的护林员(每月300元),还是东沟林场的队长(每月300元),还是十白高速公路某个项目的协调队长(每月1500元),这样下来,每月固定收入也有2100元了。另外他家里去年还养了25头猪,纯收入10000元左右,今年打算继续养。只是妻子前几年身体不太好,看病花了不少钱。当我问他有何建议和意见时,他说:“我们村里自然条件较差,集体经济薄弱,但山场面积不小。我想,我们村能不能利用这个优势来发展村集体经济带领乡亲们致富呢?”我们认真地将他的建议记在笔记本上,准备跟村上的干部共同商量研究。

离开喻昌军家,我们沿着来时的路往回走,看到路边的田里有一

人在干农活,连忙走上去跟他攀谈起来。他叫柯成明,今年45岁,至今未婚,家里两口人,抱养的儿子今年16岁了。家里条件较差,有耕地六七分,山场15亩,主要种板栗,年收入只有4000元左右,另外再做些零工一年挣个2000元。我问他有什么困难和想法?他说:“我们父子俩都吃低保,这都是党的政策好啊,谢谢党和政府的关心、照顾!另外我想提个意见,就是这段路能不能修一下?估计也就几百米,再往前是水泥路,可这段还是土路,每到下雨都是泥巴,难走得很啊。”我忙对他说:“我们前段时间来看水坝时就发现这段路需要修了,已经跟区交通局联系,马上就要修了。”听我这样一说,柯成明高兴地笑起来了。

一天下来,我们走访了20户农户。在心与心的交流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我们的父老乡亲多么质朴!多么诚挚!多么可敬!开展“三万”活动恰逢其时,意义深远,我们党员干部应牢记使命,情系百姓,多到群众中走走、看看,多为他们办实事、解难题。

(作者系市检察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吴跃辉)

来自青山村的民情日记

4月14日 星期四晴清晨六时,我便被窗外唧唧喳喳的鸟鸣声给叫醒了。揉揉惺忪的眼睛,打开窗户深深的呼吸,那带着清新的、凉丝丝的的感觉。雨后的鄂陕边界的竹山县双台乡青山村,远处......

来自小河村民情日记

3月21日星期二小雨白浪街办小河村是我区重点打造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这个村在集体经济发展、新村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搞得有声有色。下午2点,我前往小河村,想看看村里的搬......

来自王家村民情日记

5月8日 星期日 阴天十堰日报社“三万”活动工作组带着铺盖行李进驻茅箭区茅塔乡王家村,转眼两个多月了。来的时候,报社党委把我们召集到一起,提出了很高要求,一定要达到“机关转......

来自津城村民情日记

3月18日 星期五 晴郧西县上津镇是旅游名镇,津城村就在镇中心,我为能在古城开展“三万”工作而颇感欣喜。不过两个小时的时间,我们就从十堰到了上津镇。这座镶嵌在大山深处的袖......

来自桥儿沟村民情日记

3月23日 星期三 多云“三万”活动动员会召开后,我就打算好好利用这次难得机会,下乡进村看看村庄变化,听听村民的意见呼声。今天,我终于抽出空儿来,决定先到城郊的村去走一走,看一......

下载来自太山村民情日记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来自太山村民情日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