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法制化探析4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学校管理目标案例四则”。
学校管理法制化探析
摘要:管理,是影响学校办学质量、制约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教育发展与改革进程的加快,依法治校已成为我国学校管理的必然选择。依法治校的本质是学校管理者在学校管理中体现法治精神,并以法律为最高权威。实施依法治校必须从管理体制、具体管理行为等各方面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和措施,要注意法与国家政策、法与学校规章制度的有机统一。实施依法治校,对学校本身的建设与发展、对我国整体教育水平和综合国力的提高都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学校管理法制化依法治校
老子曰:“以正治国,以道莅天下”。此话用于学校管理,更显示其历久弥新的指导功效。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这一重要治国方略在学校管理中的体现,早在2003年7月,教育部即发布了《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见》,今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再次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依法治校”。
一、何谓“依法治校”
所谓“依”,是指依据和根据。要澄清一种模糊认识,即把依法治校理解为“以法治校”,一字之差却有着重要区别,所以,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仅仅是把法律作为工具和手段来治理学校和办一切事情,而是把法律作为管理学校的依据和最高权威之意,即作为管理者,要体现一种法治精神。所谓“法”,是指学校管理之法源,有广狭两种理解,广义的“法”不仅包括专门的教育法律、法规和规章,如《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继续教育法》等,还应包括《宪法》中有关学校教育之内容,同时其他与学校教育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如《未成年人保护法》、《妇女权益法》、《残疾人权益保障法》等,也涉及有关民法、刑法、行政法等各部门法。狭义上主要是专指有关学校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依法治校所依之法,宜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事实上,依法治校既应依专门规范教育事项的特别法律,又必须依全社会共同遵守的一般法律。所谓“治”,是指管理,而非管制,是管理和服务的统一,不是消极地运用法律来管治学校,而是指在学校管理中能动地开展依法育人、依法管理。不能把依法治校片面地理解为“以罚治校”,法律除了具有惩罚、警戒、预防违法行为的功能,还有评价、指引、预测人们行为,保护、奖励合法行为,以及思想教育等基本功能。实行依法治校,不能仅仅注重法律的惩罚功能,而忽视法律的其他基本功能。从“以罚治校”或“以罚代管”的认识出发来理解依法治校,则是对依法治校的曲解,会给依法治校工作造成误导,应当予以纠正。所谓“校”,是指为我国境内的各级各类学校,并非专指某类或某种学校。
二、依法治校对学校发展的重大意义
1.依法治校是学校管理方式的重大改革。过去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统得过死、管得过细、干涉过多,学校没有办学自主权。学校在内部管理上无法可依,单靠行政指令开展工作,决策不够民主,监督机制不健全,这不利于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也影响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步伐。学校管理者依法行政,依法办学,势必推进学校管理方式的重大变革,即从封闭的集权式管理向开放式的民主化管理转化。
2、有利于规范办学行为。应该说目前国家出台的法律法规及规章,从总体上已经覆盖了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学校各项工作已经臵于统一规范之下,认真执行这些法律法规,将有利于规范办学行为,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3、有利于营造学校教育的法制氛围,积极推动全社会依法维护学校合法权益、依法支持学校建设。对教师依法从教和学生遵守法纪也有积极作用。
4、有利于维护学校及师生的合法权益。一是对外当学校及师生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要寻求法律保护,捍卫法律尊严,严惩不法之徒;二是对内明确学校与教师、学校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规范各方的行为,依法保护学校、教师、学生各自的合法权益。
三、当前依法治校存在的一些问题。
目前,我国教育法制还不够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比较滞后,教育管理还普遍存在着法制观念比较淡薄的问题。如在一些学校领导中,还存在着与现代法治精神相悖的思想概念:一提法治,首先想到的是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立法首先是给教师、给学生立规矩,执法首先是管教师,管学生,普法首先是教育教师,教育学生,似乎与领导关系不大。除了认识上的问题,笔者认为目前还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学校规章制度不够健全。
2、权大于法、有法不依的现象时有发生。
3、学校管理中还存在依靠行政管理手段为主的现象。
4、民主与监督机制不够完善。
5、教职工的整体法律素质还不是很高。
四、依法治校理念建构之策略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明确了依法治校势在必行,关键在行。第一项重点工作:打好一个基础——学法普法:加强法制教育,增强法制观念,打好依法治校基础。江泽民指出,“一种观念的树立,一种意识的培养,需要相当长的过程,要充分认识法制宣传教育的长期性、艰巨性,并逐步使之制度化、规范化。”学校属国家事业单位,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必须依法管理,严格执行教育政策法规。在《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第三章“学校保护”第十四条规定: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从而改变了过去学校动辄以开除学生作为教育手段的不恰当做法。再如收费方面,学校不能私立名目乱收费,不能擅自提高收费标准,增加收费项目,在收费上严格执行收费报批制、收费公示制、收支两条线制等等。这些规定都进一步规范了学校办学行为,避免了腐败现象的滋生。一是建立学习制度。领导干部应继续带头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法制意识,依法履行管理职责。应把法律知识作为各级各类学校校长培训、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把具备较高的法律素质和落实教育法律法规的情况,作为校长、教师考核和学校评价的重要内容。二是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继续把法制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计划, 将法制课纳入教学大纲, 依学习者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经验水平, 选取各种法律尤其是关于教育方面的法律及相关案例作为执教内容, 实现法制教育课堂化,配齐配强法制副校长和法制教师, 使法制教育具有连续性和系统性, 真正实现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
2、第二项重点工作:制定一部章程——守法遵法:依法设校, 建章立制,做好依法治校的保障。现如今学校都在实现大的内部变革,比如逐渐实行教师聘任制、绩效工资制,传统的大锅饭打破了。涉及到部分人员的安臵、转岗、待岗以至下岗,都是领导、教师要面临的实际问题。创设和谐校园,依法办事,按制度办事,是解决矛盾、化解冲突的最有效的办法。一是学校要获得独立的法人地位和最大限度
地拥有办学自主权,实现学校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程序化和民主化,逐步形成政府宏观管理和监督下的学校依法自主办学、民主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 诸如学校的设臵要遵循法定程序, 具备组织机构章程、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等条件, 须经教育主管部门的审核、批准、注册或者备案手续。这既是依法治校的主要内容,也是学校管理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和重要指标。二是学校要建章立制。学校建立的规章制度须包括教职工和学生的人事管理制度及经费、收费及学校设施资产的财和物的管理, 学校制度一经确定落实, 须严格遵守、执行, 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这样学校工作才有章可循, 有制可依。包括:①建立和完善学校章程, 按照章程自主管理。依法治校在制度建设层面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制定学校章程。②建立健全教育教学制度,依法推进素质教育。要建立一整套的体现国家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精神(包括专业建设、课程计划、教学改革、学分、教学质量评估、教学管理)在内的教育教学制度体系,依法保障学生全面发展,建立义务教育通知书、缓学、免学等制度,依法保障学生的受教育权利。③完善学校保护机制,依法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学校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自觉尊重并维护学生的人格和其他人身权益;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学校教学、生活、活动设施的安全检查,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维护校园的安全与秩序;要加强对教师、学生的安全教育,实现安全教育制度化、规范化,预防和减少学生伤害事故。建立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工作预案,健全学生安全和伤害事故的应急处理机制和报告制度,增强学校预防和妥善处理事故的能力。④学校要严格依法执行教师资格制度,推进教师聘用制度、考核等制度的实行,逐步形成教师队伍的优化机制。在依法落实和保障教师权利和待遇的同时,对品质恶劣、严重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教师,要依法予以处理。⑤建立和完善学校内部财务、会计和资产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收费的规定,健全监督机制,依法管理好学校法人财产。⑥学校要加强校内民主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建立教职工对学校重大事项决策的议事、表决与监督程序,切实保障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建立学生代表大会、家长代表大会及社会各界人士代表大会制度, 广泛征求不同意见和建议, 接受来自校内校外的监
督,为家长、社区支持、参与学校管理提供制度保障;全面实行校务公开制度。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重大决策、学校的财务收支情况、福利待遇以及涉及教职工权益的其他事项,要及时向教职工公布;学校的招生规定、收费项目与标准等事项,要向学生、家长和社会公开, 实现学校的规范化、法制化管理和民主化管理的统一。⑦建立校内教师和学生申诉制度,健全校内法律救济机制,保护师生的合法权益。完善学籍管理制度,中小学一般不得开除学生,学校依法对学生做出的处分决定应经校长办公会讨论通过,保障学生的知情权和申辩权。⑧要健全和完善学校解决纠纷的机制。
3、第三个重点工作:明确一条思路——知法用法,以人为本,保障程序合法,实现依法治校和谐。一是制定制度的程序要合法。依法治校之法,毫无疑问,应以国家法律为基准,与国家的法律、法规保持一致。校内的“小政策”不能违背“大政策”,更不能“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建议学校效仿国家《程序法》,制订一项程序制度,对如何制定制度依法进行规范性规定,并根据该制度,全面清理学校依法制定章程和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对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学校管理制度和规定,要及时修改或废止,同时,对不健全的各项制度抓紧修订。内容上、程序上应充分体现民主,发挥教代会、学代会和工会作用,允许教职工与学生参与教师学生权益条款的讨论和制订。二是使用制度程序要合法。学校在管理过程中要注意程序的合法性,特别是在对教职工与学生作出不利处理时,应有法制观念,既要有充分的事实和法律依据,又要充分重视证据的收集和处理时所依据的法律法规的准确性、恰当性,同时还要尊重教职工与学生的知情权、申辩权和申诉权。三是决策程序要完善。推进依法治校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通过体制性和程序性的建构,形成权责分明、高效有序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和民主、科学的决策机制,实现学校管理领导体制和决策机制从人治向法治的转变。总之,作为学校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把教育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充分树立依法治校的管理理念,以法治精神为指导,充分发挥并有效运用已有的法律、法规的作用,认真制定学校《章程》及各项配套的规章制度,真正做到从理性的高度实施依法治校,从而实现和谐有序的法制化学校。
学校加强法制化管理机制一、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结合上级教育部门、司法机关的指示和要求,建立和完善我校安全工作的各项制度和规定,调整成立了我校安全......
1.管理更加法制化。地铁交通管理的法制化期初不完善。现在,很多地铁交通实行法制化管理以保障地铁持续、稳定和高效的运行。地铁交通的全面法制化管理是地铁交通发展的重要趋......
为贯彻执行省公司“关于印发《公司法制化管理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精神,进一步落实《公司法制化管理五年规划》和《xxx法制化管理实施计划》要求,切实推进“依法治企”,同时......
为贯彻执行省公司 “关于印发《公司法制化管理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精神,进一步落实《公司法制化管理五年规划》和《xxx法制化管理实施计划》要求,切实推进“依法治企”,同时......
浅析公务员制度法制化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我国的治国方略,政府的一切社会活动和行为也应纳入法制的轨道。依法治国表现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各个层面,其中对国家公务员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