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学生教育管理法制化研究论文
学生教育管理法制化研究论文
一、依法治教的内涵
依法治教的内涵:完善好教育管理法制法规,不断提高教育管理的专业水平,实现学校法制化现代化管理水平,依法维护好学校、教师、学生的合法利益,保证学校教育事业、科研事业的顺利发展。依法治教的工作重点在于优化学校办学的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打造出政治理论过硬、思想功底深厚、熟悉中国国情发展的学校专业团队,不断创新学校法制人才的培养机制,提高学校、老师、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为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提供支撑。全面推行学校规章制度为重点,实现学校法制工作常态化、规范化、系统化的发展。为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和具有法律知识素养的公民提供保证。
二、学生管理实现法制化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法制化进程的加快,法制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无论是从宏观的角度出发,还是微观的角度呈现,加强学生法制化管理都是时代赋予学校的职责,更是高校更好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社会主义依法治国的延伸
学校作为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科技、文化、思想的辐射源。法制化水平的健全和完善对整个社会发展来说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学生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他们的言行举止对整个社会都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同时关系到社会主义法制进程的成败。
(二)学校自身办学方向的内在要求
新的法律法规、制度章程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不断出台,而学校依然采取旧的规章制度,并且长期一层不变的,已经完全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如果学校的规章制度不做及时的修改和完善,就可能面临更多的诉讼问题。任何学校只有在公平、公正、效率、秩序的法制环境下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性专业人才。
(三)学生人格魅力健康形成的客观要求
社会上很多不正之风正在腐蚀着学生的思想,比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功利主义,这些思想让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仅仅靠思想品德的教育是完全不够的,这就需要校规校纪和法律法规相配合才可以完善。用专业的法律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共同的指导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也为实施好素质教育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三、如何提升学生教育管理法制化水平
(一)强化学校管理者的法律意识
学校法制管理者身上肩负着社会主义建设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也是学校管理者法制化水平体系构建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学校的教职工首先要知法懂法,才能更好的教书育人。学校还可以多多举办法制讲座,督促老师和学生增强法律意识,尤其是民主思想、公正精神、法制理念等等,让学校的管理者多运用法律的规则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尊重好学生的权利。学校的法制管理者还要树立好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始终把学生的权利放在首要的位置上。
(二)确立完善学校内部管理规章
完善健全的法制规章是构建好学生管理法制化水平的精髓,在这个基础之上,学校要及时修订好原先那些不合理的规章制度,保证学校在学生管理方法具有相对的连续性、稳定性和一致性的策略,这样才能让学校今后法制化的发展创造好最良好的法制条件。充分保护好高校和学生的权利和义务,为促进学校学生管理水平提供保证。
(三)实现民主化的管理模式
在现代社会中,学生不仅仅是单纯的被动承担管理的对象,他们也在积极的参与学校的法制管理,推动着社会法制化的进程。学校的重要职责就是教育,根本问题就是要把学生教育和管理好,灌输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法律常识,最终实现学校民主化的管理模式。积极引导学生增强自我责任意识和遵纪守法的能力,让专业的法律知识和法律观念贯穿于整个学校的日常生活之中。
(四)建设法制化的育人环境
提高学校学生法律思维意识,让学生在社会的环境中或者是学校的环境中自觉运用法律的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这不仅仅是学校加强学生法制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进入到法制化进行的重要途径,学生的管理工作坚持法制、思想品德、道德情操的教育结合在一起,多多利用党课、团课的时间进行学生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成为合格的公民,做到时刻用法律的规章制度约束自己的日常行为,最终实现学校法制化的育人环境。
结论:
高校要提高自身法制化管理水平,就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用法的理念和法的精神解决现实发生的问题,树立好依法治校的观念,实现学校管理制度化、规则化,现代化的模式,提高学校管理学生的水平,切实把学生的管理工作推向法制化进程,为社会培养专业人才提供保证。
第2篇:高校学生管理法制化途径论文
高校学生管理法制化途径论文
概述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上层建筑也根据经济基础的变化而不断地完善,具体表现为依法治国方略的进一步推进、法制化建设的不断完善。而法制化、民主化的不断发展也要求高校学生管理实现程序化、法制化。因此,各高校必须改变旧有的高校管理制度,打破阻碍高校管理模式发展的“瓶颈”,推动高校管理走向法制化、规范化的道路,从而推动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进一步落实。
一、高校在学生管理方面的现状与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民主化、法制化观念深入人心。我国各高校逐渐出现新的发展趋势,即公民受教育权逐渐受到重视、高校行使的教育权不断体现服务化性质,因此,各高校应当顺应社会发展规律,改变旧有的高校教师管理为主、忽视学生管理主动性的僵化模式,而应当以保障学生受教育权为前提,对学生管理层面的权限、程序等要素给予明晰和扩大。然而,反观现如今某些高校,为了方便学生的管理,在出台一系列本校的《校园管理准则》中过分的强调学生的义务性条款,而对应的学生的权利性条款则故意模糊化甚至淡化,这种行为不仅会阻碍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活动的积极性,甚至会扼杀学生的责任感,以至于使得高校脱离正常发展的轨道,阻碍高校的发展道路。因此,各高校应当切实保障学生权利,建立起民主、合法的学生管理规范,从而让学生真正参与学校管理。
二、推进高校学生管理法制化的措施
(一)革除旧观念、深入依法治国方略
随着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不断推进,民主化、法制化的观念深入人心,并且这也使得社会上的微观主体,小到学生群体、大到学校主体的指导思想、行为方式发生转变。如今针对于各高校衍生出了依法治校理念,这是一个由依法治国延伸而来的新观念、新思维,也是依法治国理念的`进一步深化。因此,各高校应当主动接受依法治校理念,革除旧有的“人治”为主的管理方式,以“法治”来取代“人治”。应当顺应我国新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内容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工作,适当减少教师的管理参与实践,让教师起“指导”作用,学生起“管理”作用,从而使得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校乃至于整个社会的主体,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以法律为准,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
各高校的学生管理条文应当与国家有关法律条文同步,达到与社会发展进步与时俱进的目的。然而,当前的各高校的管理制度中仍旧存在着不足,具体表现为管理条文遏制人性、阻碍学生自由发展、甚至与国家法律条款相冲突等特点。例如,前几年北京大学出台的校园管理规定中禁止学生在学校中摆摊规定、最近安徽师范大学针对学生实行军事化的管理方针等等,都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上述高校行为也压制了大学生发展的自由,不利于学生进一步融入社会。因此,各高校应当要以法律为准绳对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彻底规范和清理,还应当在制定法规时考虑学生的个性自由、人身自由等等权利,而绝不能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与学生的自由发展权利相违背。
(三)完善相关学生管理制度
学生管理新模式要求权衡学校官方和学生群体的权利和义务,具体制度建设我有一下几点建议:
1.建立学生听证制度:将学生融入到学校管理的核心层面,当学校要制定有关于学生利益的制度时,要积极听取学生建议、接受学生监督。学校的听证会成员应当以学生为主体,例如学生代表、各班班长、学生会主席以及有关部长和干事、各社团负责人等,从而集思广益、听取各方意见,切实制定出符合学生利益的规定。
2.建立学生申诉制度:此制度设定的目的是切实维护学生的权益,改变学生面对高校处分只能够被动接受的局面。建立学生申诉制度,给学生一个表达自己想法以及提供证据的平台,从而切实维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3.建立学校监督机制:学校在积极听取各方建议后可以制定师生年终考核评优条件、建立绩效奖励和责任追究制度,并且将有关条件和有关制度给予公示,实现学生和教师的平等,让师生树立责任感,监督自身行为。
(四)树立探索精神、不断探索适应本校学生管理法制化途径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因此高校应当树立探索精神、不断探索适应本校的学生管理措施,跟上时代发展脚步。例如现如今我国社会不断的民主化、法制化,未来社会也更加的强调个人的自由,因此新模式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积极探索出适应大学生个性发展自由的管理模式,呵护学生发展的特殊性,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从而为社会提供创新型人才,实现高等教育的目的。
总结
高校学生管理法制化是一个庞大且兼具复杂性的工程,可是伴随依法治国理念的深入,各高校只要打破以往“人治”色彩浓厚的管理模式,深入贯彻依法治国理念以及依法治校理念、积极坚持坚持以人为本,强调学生发展自由,强化法律意识,树立服务意识,就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使得学生管理法制化工作的不断完善。
第3篇: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法制化建设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校 学生管理 法制化 现实意义 现实问题实践
论文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高等教育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越来越强。本文阐述了推进高校学生管理法制化的现实意义,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学生管理法制化的措施与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近些年,学生对母校提起诉讼的案件时有发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观念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社会各方面的关系在变化;高校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在发生着变化,已经不是以前单纯的管与被管的关系,其法律关系日渐凸显。在高等教育领域,大学毕业生因种种原因起诉母校的事件时有发生。2006年7月,广州五山黄某所在学校下发通知,称其“由于黄某未能缴清学费,决定暂时不发放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事后,黄某多次找学校的各级部门反映,要求领取
第4篇:电动车纳入法制化管理探讨论文
电动车纳入法制化管理探讨论文
(一)电动车的标准问题
电动车国标一出,立刻引来民众的广泛热议。电动车的使用群体实在庞大,国内电动自行车的数量如今已超过1.4亿辆②。据业内专业人士估计,在此标准以下的可能不超过20%。这个标准只要正式实施,数千万民众便面临一道难题:或选择上机动车道,或改变这种相对环保的出行方式,无论哪一种选择都涉及民生之本,我们应该慎之又慎。标准中有两项规定,“40公斤以上、时速20公里以上”,就时速20公里以上的限制,笔者认为比较合理,对40公斤车体重量限制有待进一步商榷。出于重量的考虑,电动自行车的材料厚度、结构强度、电磁容量等均受到了限制,故有待专业技术人员制定出更加合理的标准。目前对标准的主要的异议来自两方面的人群,一是电动车的制造厂商,害怕失去已有的成熟市场,同时由于电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