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师大网上作业中国古代文学史专题答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中国古代文学史作业”。
一、填空题30分(每空1分)
1》一改以往送别诗中的悲愁情绪,表现了初唐诗人崭新的精神面貌。骆宾王用比兴的手法,借咏蝉寄托身世之感的作品是《在狱咏蝉》。
2、盛唐山水诗人除王维之外,还有孟浩然、储光羲、3》,是脍炙人口的歌颂友谊的名篇。其原诗是“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4、杜甫著名的“三吏”诗分别是:《》《潼关吏》《
5元的寓言名篇《 三戒》则入木三分地讽刺了世态。
6,成语一梦、南柯一梦即从两篇小说而来。
7、《窦娥冤》的作者是、月飞雪、亢旱三年。
8、黄庭坚是他主要的论诗主张是是。
9、我国古代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是,作者。第一部文人创作的长篇人情小说是 金瓶梅。
10、望西都,意踌躇,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
二、名词解释。12分(每道4分)
1、初唐四杰
“初唐四杰”是指中国唐代初期四位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王杨卢骆”
2、江西诗派
元白诗派是指韩孟诗派同时稍后中唐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诗歌流派,他们重写实,尚通俗。他们发起新乐府运动,强调十个的惩恶扬善,补察时政的功能,语言方面则力求通俗易懂。
3、院本
戏曲名词,指金元时行院演剧所用的脚本。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院本,杂剧。”其实也是北方的宋杂剧向南方的元杂剧过渡的一种形式。演出时用五人,作品都已失佚,仅《南村辍耕录》载有院本名目
七百余种。元以后亦称宋杂剧为院本,以别于元杂剧。或泛指短剧、杂剧、传奇等等。
三、简答题。24分(每道8分)
1、赏析杜甫《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一班解释是花有感于诗句的*、人民的灾难,流下了眼泪;鸟也为了人们的生离死别之悲,而心弦震颤。以无情之花鸟的感时念乱,突出人在战乱中的深切痛苦。作者触景生情,移情于物,正见好诗含蕴之丰富。并运用互文手法,可译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的这前四句,都同在“望”字中。诗人俯仰瞻观,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从山河到城,再由满城到花鸟。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在景与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步地转入了低头沉思,自然地过度到后半部分——想望亲人。
2、简要谈谈《琵琶记》的文化意义。
总体上看作者主观希望“为文人立心”,宣传忠孝君臣的封建道德。但其思想内容比较复杂:
表明封建社会忠孝难以两全,在“全忠全孝”的同时又有一定批判。
在宣传封建道德时,对于当时的黑暗现实也有所批判,暴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如牛丞相的专横,地方官的腐败。
一方面要宣传封建道德,一方面要把戏写的动人。
3、李煜前后期的词作在风格上有何不同?为什么?
李煜的词,可以分为前后两期,以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年)他降宋时作为界线。前期的词已表现出他非凡的才华和出色的技巧,但题材较窄,主要反映宫廷生活与男女情爱,如〔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喜迁莺〕“晓月坠”、“宿云微”、〔一斛珠〕“晚妆初过”、〔菩萨蛮〕“花明月暗飞轻雾”等;也有写离别相思的作品如〔清平乐〕“别来春半”等,写景抒情,融成一片,比较健康可读。到了后期,李煜由小皇帝变为囚徒。屈辱的生活,亡国的深痛,往事的追忆,“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王□《默记》),使他的词的成就大大超过了前期。〔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反映了他身世与词风的转折。《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浪淘沙〕“帘外雨潺潺”、〔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无言独上西楼”等
是他后期的代表作,主要抒写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景,表达了对“故国”、“往事”的无限留恋,抒发了明知时不再来而心终不死的感慨,艺术上达到很高的境界。
三、论述题。34分。(每道17分)
1、李白号称诗仙,请你谈谈诗仙这个称号的具体内涵。
①、李白诗歌风格以雄奇飘逸,真率自然。为主,但也有多维度的呈现。他上承庄、骚的浪漫主义精神,又以个人的艺术天才创造性地运用了浪漫主义艺术手法,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他反对绮丽华靡、雕琢繁饰,倡导清新自然、朴素真率的诗风。他的诗歌绝句多清新隽永、明快自然,歌行多纵横飘逸、流畅自然,可谓做到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赠江下韦太守良宰》)。
②、李白的诗歌虽不乏对现实生活的深刻体验,但在艺术表现上却偏重于内心感受的抒写,因而他的诗歌感情充沛、率真豪放,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他的诗歌无论是何种题材都具有浓厚的主观抒情色彩,充分地表现着生活中诗人的喜怒哀乐、好恶爱憎的感情,使我们时时体会到诗人自我抒情形象的存在。
③、李白的诗歌善于运用丰富而奇诡的想象,创造出绚丽多姿的艺术形象,并寄托着诗人的情感意蕴和精神境界。诗人常将想象与比喻、夸张、象征、拟人等手法相结合,把现实与理想、人间与幻境、自然与人事,巧妙地熔铸成篇,创造出瑰丽神奇的艺术境界。
④、李白能自驾驭多种诗体,尤擅长乐府歌行和五、七言古诗,绝句的成就也相当突出,尤以七绝佳作最多。
2、辛弃疾词作的艺术成就主要有哪些
首先,他继承了苏轼以诗为词的创新精神,进一步以文为词。即将散文的章法句法入词,将议论、对话的手法移到词中。他还大量引用经、史、子、诗、赋入词,因此他的词词汇丰富,而且生动、形象、幽默,雅俗共赏。《菩萨蛮·商心亭为叶丞相赋》中:“人言头上发,总向愁里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清新明快,活泼生动。著名的《贺新郎》中:“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首句即从《论语·述而》中化出。他用散文的句法,同时也遵从词的格律,使词在协律可歌的情况下,气势更为流注奔放,感情更加显得起伏跌宕。在这一方面,他比苏轼取得更大的成就。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说到辛弃疾的语言时说:“稼轩词龙腾虎掷,任古书中俚语、庾语,一经运用,便得风流。”
其次,他的词善于塑造奇伟不凡的形象,如“水随天去秋无际”,“红旗铁
马响春冰”,“倚天万里须长剑”,“乱云急雨,倒立江湖”,“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等等,这些奇特壮伟的景象以及曾经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形象,激扬着作者建立功业的强烈愿望和血性男儿的阳刚之气。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楼》中,他塑造了孙权的英雄形象: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作者登楼远望,只见长江滚滚东逝,而系念中的中原故地却渺远难见,于是一种抚今追昔之情油然而涌上心头。想当年,孙权于汉末群雄纷争之际,“年少万兜鍪”,称霸江东,北拒强曹,成就三国鼎立大业,不失为一代青年英主,致使曹操慨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
”。而如今,国难当头,北伐大业难以实现,孙仲谋这样的英雄又在哪里?在对古人的缅怀中,寄寓着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慨和浓郁的怀古伤今之感。
其三,辛弃疾词能刚能柔,既有雄深雅健、沉郁顿挫的一面,又能兼收并蓄,化刚为柔。辛弃疾发扬了苏轼词的豪放清雄,又继承了传统词的婉约含蓄,所以形成了他的刚柔相济的词风。刘克庄《辛稼轩集序》在肯定辛弃疾词“横绝六合,扫空万古”的豪放杰出之后,也承认“其穠纤绵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小晏”,指晏几道,“秦郎”,指秦观,两人都是北宋著名的婉约派词人。上举《摸鱼儿》词表面上就相当地婉约缠绵。所以,夏承焘评此词道:“刚肠似火,色貌如花”(《唐宋词欣赏》)。辛弃疾暮年所作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也是具有这种风格的作品: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词借凭吊历史上和京口有关的孙权、刘裕等人的业绩,含蓄地表达了时无英雄、人物具非、时势消沉的感叹。回首四十三年前自己的抗金经历,而想到如今金人依然猖狂的现实,不由感慨万端、悲愤莫名。最后以廉颇自比,犹有“铅刀冀一割之用”的雄心,十分悲壮。词极为沉郁跌宕、曲折含蓄,但壮怀郁勃、悲愤激切。
辛弃疾在词史上的影响深远而持久,这不仅是因为他创作的作品数量最多,还因为他思想的深刻、艺术手法的丰富、他在改革词体方面所作的贡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辛弃疾的词时说:辛弃疾“其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倚声家为变调,而异军特起,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充分肯定了“稼轩体”的意义。
论柳永艳词中的女人形象特征(20110252047 张伟)【摘要】北宋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词人柳永为我们留下了大量词作,至今仍广为传唱,他的才气令人赞叹不已;但其创作多与花房之事有关,流......
1.简述朱自清散文题材的四种类型。答:(一)写景抒情:有以写景物为主的游记和写景文,如《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松堂游记》等;有以写地方史迹为主的地方志,如《南京......
单选题 1、元代“铁崖体”的代表性诗人是 D 。A、戴表元 B、赵孟頫 C、萨都剌 D、杨维桢2、赵盼儿是元代杂剧 C 中的主人公。A、《拜月亭》 B、《倩女离魂》 C、《救风尘》......
秋《中国古代文学史》(二)作业15秋《中国古代文学史》(二)作业4_0001 单选题1.《闲情偶寄》的作者是谁? A.A李玉 B.B钱谦益 C.C李渔 D.D徐渭2.关于《聊斋志异》的艺术特征表述......
《陌上桑》教案一、引子 两汉乐府诗1诗为焦仲卿妻作并序》和《陌上桑》。2、汉乐府的艺术特色。 a,汉乐府中某些抒请具有生动真切的艺术效果。b汉乐府艺术上的又一特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