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人扼杀创造力的俗语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关于创造力的成语”。
中国人扼杀创造力的俗语
默认分类 2010-06-18 09:43:09 阅读667 评论7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徐明达
我国常用的成语有5000多条,许多是催人奋进、鼓励创新的上乘之作,但也有极少数的成语和俗语对创新事想的形成很不利,甚至扼杀人们的创造力。
1、出头的掾子先烂 《金瓶梅》第86回:“自古没有不散的筵席,出头掾子先烂。”意思是放在檩上架着屋顶的木条,如果比其它掾子长出一截,必遭风吹雨淋先烂掉。比喻抢
先出头的人先遭受不幸。
在西方文化中强调个性,每个人度尽量做到与众不同,能冒尖都是大家羡慕的、提倡的。而一个社会的生机与活力就在于每个人都能充分展示自己,把自己的才能和潜能发挥
到极致。
由于“出头掾子先烂”等思想观念根深蒂固,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理论屡屡得到验证,更强化了这种意识。以至于个人做出了成绩,都归结为组织和大家培养的结果。有新的想法也
不敢直抒己见。
2、人怕出名猪怕壮 猪太肥了,就要被人杀了吃肉,同样,人越出名,遭到的横祸也就越多。《红楼梦》第83回:“俗话儿说的,人怕出名猪怕壮,况且有是个虚名儿。”人出了名以后,为了保住“名位”,顾虑重重,做事小心翼翼,再也没有了独创精神。人如果整天被人从早捧到黑,那他肯定不会安身的。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招惹许多是非,轻者徒添麻烦,重则还会丢掉性命。人们说“树大招风”就是这个意思。某人做出了点成绩,不断地采访、报道、作报告,根本没有时间或心思作研究,这种捧杀也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人们的创造性。
3、几十年如一日 这句话的积极意义是:做工作要始终如一,任劳任怨,几十年一直坚持。进入21世纪竞争和创新的时代,几十年如一日这样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显然与时代的节奏不合拍。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产品的不断更新,要求人们的知识不断更新,我们生活在一个寻求变化、注意差异、张扬个性的时代。如果一个老教授三十年如一日地教书,我们只能说他教了一遍,重复了三十年;如果一个人总是墨守成规、不思创新,几十年如一日地生活,我们只能所说他活了一日,而重复了成千上万遍。
4、知足长乐 对生活没有更高的要求,处在任何环境中都安然自得,感到满足,所谓随遇而安,接下来的思想状态就是不思进取,碰到自己真的不满意、不理想的事情,也会“阿Q”一番。发明家循着“不满-企图改进-取得成果-提出新的要求-产生新的不满”这条路线逐步完善的,如果我们很容易满足,汽车不会逐步完善到今天这个样子。
5、先入为主 指把先听进去的话或先有的印象认为是正确的,再也不能耐心听取后来的意见或改变原先的印象。先入不可避免,关键是要掌握好度,不要为主,不要形成一种思维定势,使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固定化。我们只有多视角、多方位地看问题才会在大家熟视无睹的实物中发现新的东西。
6、异想天开 中国的文化传统教人务实,忌幻想,最厌恶“吹牛”,其实,创造需要想象、幻想,甚至是吹牛。今天人类享用的物资文明,都是昨天异想天开的结果;今天的异想天开就是明天的科学发明。许多天才人物就是在众多的异想天开者中脱颖而出的。想象力和“异想天开”是人类特有的天赋,如果人类失去想像力,不敢异想天开,社会将会停止发展。
7、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顺从我的就可以得势,违抗我的就遭到毁灭,这样一种思维理念在大一统的中国,上演了多少人间悲剧,也扼杀了多少有思想、有见解、有创造的仁人志士。中国传统文化的“孝顺”一词,“顺”是“孝”的前提和基础,没有“顺”就谈不到“孝”,还有“恭敬不如从命”、“做事不随东,累死也无功”都是顺从文化的反映。应该指出:科学上许多创造发明并不是“少数服从多数”,恰恰相反,应该是“多数服从少数”,如果大家都认同的东西也就没有多少创造性了。
8、随大流 随大流最能准确反映从众的心理,它是阻碍创造且较顽固、较难克服的心理障碍之一。类似的成语还有:随波逐流、随风转舵、随声附和、随遇而安、入乡随俗等等,可谓影响深远。随大流是阻碍个体创造力发挥的重要因素。具体表现为个体盲目服从权威,被迫屈从于多数人的看法,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由于屈从于大家的压力,丧失主见,从而养成了亦步亦趋、顺从众意的思维习惯。以至于发展到只会模仿、追随、抄袭、请示、似乎只有这样才会感到安全。
随大流是和创新性负相关的,从众者自觉创新意识淡薄,内在的创新动机弱化,思路狭窄,即使真有了创见,也不敢大胆求证和否定。
9、不敢越雷池一步 我们每个人都承受着“遵守规则”的压力。小时候常听大人的告诫,走向社会将面对各种规章制度。一味重复书本、遵守纪律、不越雷池的学生,经常得到老师的奖励;而自己运用思想去探索并做出一些破坏规则的学生却屡遭批评。人们觉得遵从规则比向规则挑战愉快得多,同时,人们的创造精神也被束缚得更多。只有问题所限定的范围越宽松,思维创新的天地就越宽广。
10、十全十美 请你画个圆,但留下一条小圆弧空缺,再看它一秒钟,你的脑中会无形地产生填满这条弧的冲动,以画成一个完整的圆。心理学家把将事情尽量做完善的心理称
为“封口心理趋势”。
人们总希望把事情做得最好,在这种趋美心理的作用下,让自己每一项创新都达到十分完美时,才肯将创意化为行动。这无疑为创造活动设置了新的障碍。进化论学说是达尔文和华莱士几乎同时完成的,如果达尔文发现了“物种起源。适者生存”这一理论,总觉得不完善,若是迟几天发表,那么,人们记住的是华莱士而不是达尔文的姓名。道学家说得好:“完善就是不完善”。至善论者为了寻找卓越的完善状态而付出了很高的代价,追求至善至美的思想,只能抑制创造的能力。
月亮是灯吗?一天夜里,一位父亲带着3岁的儿子到外边散步,儿子忽然指着天空中的明月问:“那是灯吗?”父亲机械地回答说:“那不是灯,是月亮”。但儿子还是坚称月亮就是灯,父亲开始觉得......
There have been three themes running through the conference, which are relevant to what I want to talk about.One is the extraordinary evidence of human creativi......
Ted演讲(肯.罗伯逊)学校扼杀创造力早上好.还好吗?很好吧,对不对?我已经飘飘然了!我要飘走了.(笑声)这次会议有三个主题这三个主题贯穿会议始终,并且和我要谈的内容有关其中之......
所谓创造力就是指创造新东西的能力, 这种新东西包括新的思想,新的艺术品,新的观点,新的产品,新的理论。这种能力主要体现在发散思维的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方面。 当然,它要以一定的......
谁说死记硬背会扼杀创造力?6.坚忍不拔胜过天分。近几年,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心理学教授安吉拉·达克沃思(Angela Duckworth)一直在对拼字比赛的冠军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