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乡土文化 提高德育修养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德育加强道德修养”。
立足乡土文化
提高德育修养
----初中《历史与社会》乡土文化教育的尝试
浙江省衢州市巨化中学
朱志云
(324000)
作者简介:
朱志云,男,1974年10,中学一级教师,浙江省衢州市巨化中学(324000),邮箱:zhuzhiyun1974@163.com
摘要:乡土文化知识是《历史与社会》新课标的重要内容,它包涵宝贵的德育资源,具有特有的德育功能。在《历史与社会》课堂内外充分发挥乡土文化的精髓,加强德育渗透,有助于学生逐步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人文修养,培养健康的人格,从而达到德育无痕化的最高境界。
关键词:乡土文化
人文修养
德育
在现代学校德育和学生人文精神培养中,《历史与社会》起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作用的学科优势,这门课融合了历史、地理及其他人文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包括民族精神、竞争合作精神、环境意识、劳动素质和心理素质等人文素养,充分体现“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在德育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历史是永恒的建设性的道德遗产”(杜威)。而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有机地融入乡土文化,如优秀人物事迹、秀美的自然人文景观、浓郁朴素的民俗习惯等等,其中深蕴着革命精神、集体主义、开拓创新、勤劳淳朴、诚实勇敢等丰富的德育内涵,有助于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人文修养,培养健康的人格。
一、《历史与社会》教学应立足乡土文化知识,发掘德育内涵
德育的途径很多,立足于乡土文化的德育则更具有亲和力和生命力。由于初中《历史与社会》教材主要着眼于全国而难以顾及一些重要的地方乡土文化知识,而乡土文化知识包涵宝贵的德育资源,具有特有的德育功能。因此以其作为补充,不但可以扩展学生的视野,而且发生在身边的事情更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乡土情结,引起共鸣,促使学生的健康人格在潜移默化中养成。
笔者所在的衢州是浙江西部的一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自然景观非常秀丽,令人留连忘返。例如有孔氏南宗家庙、衢州古城墙,风景秀丽的烂柯山、钱江源、湘思岛等。秀美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一代又一代勤劳善良的衢州人民。衢州博物馆、府山烈士纪念碑、开化革命烈士陵园等人文景观因丰富的历史内涵而被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乡土文化的表现形式,不仅表现为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还有各种民间故事、传说、歌谣、风俗习惯等,例如江山的仙霞古道、老虎山石柱等都有一段不寻常的经历和故事„„所有这些乡土文化载体中无不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作为《历史与社会》的一线教师,必须努力发掘乡土文化具有的德育内涵,才能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地德育渗透。我们的教育实践已证明,厚实的乡土文化能为德育提供丰富的资源。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恰当地运用乡土文化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景观,产生对家乡的认识、热爱,进而升华为热爱祖国的崇高情感;有助于学生了解人文景观,产生对先贤的崇拜、敬仰,铸就开创进取、勇不畏惧的意志品质;有助于学生了解民俗习惯,产生对优良传统的喜爱、认可,逐步养成文明理智、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从而达到德育无痕化的最高深境界。
二、《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应联系乡土文化知识,渗透德育内涵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实施德育的主渠道。《历史与社会》课堂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培养必须善于联系穿插一些带有德育意义的乡土文化知识,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自然而然地渗透于课堂教学中,既能增加学科的吸引力,也可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渗透。
1、渗透爱国爱家的情感教育
爱国主义体现了对祖国深厚的感情,表现为维护祖国统一的责任感和为国献身的使命感,在教学中可利用家乡的英雄人物的事迹来感动学生。热爱家乡相对热爱祖国来说就来的亲切、亲近、实际的多了,“家乡是看得见的祖国,祖国是扩大了的家乡。”在教学“多样的地形”中,穿插介绍衢州的山区、河流等地形地貌,使学生更贴近家乡、了解家乡,使学生的思想感情与家乡与祖国联系得更切实,更紧密,培养他们为建设家乡的志向。在教学“郑和下西洋”时,可以穿插讲述江山仙霞古道,当年主要的交通古驿道,曾经繁华,源源不断的将来自华东的货物运往福建,在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运往世界各地的故事,使学生了解衢州开放的精神和坚强不屈、奋发图强的优良传统。在讲“解放战争”时,可以穿插衢州“六烈士”的事迹(其中可通过观看影视《血洒黎明》),感受历史长河里有多少仁人志士为追求光明抛头颅、洒热血,表现出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从而使学生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并把自己同家乡和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2、培养环境保护意识教育
《历史与社会》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注重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在介绍“母亲河”时就讲到了水体污染、水土流失的问题,教学中笔者联系衢州的母亲河(衢江),展示两组照片,一组是衢江中上游清澈见底、人们游泳比赛的情境,另一组是衢江下游河水浑浊、垃圾成堆的场面,让学生比较探寻原因,使学生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在情感上引起共鸣,意识到破坏环境对人类本身造成的巨大伤害,从而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教材中“如画的梯田”则展示了哈尼族人民在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教学时笔者让学生联系本地区山区生产的情况,如七里乡关停小造纸厂,依靠当地环境资源,发展以农家乐为主题的休闲度假经济,取得良好的成效的事例,让学生认识到人类改造自然时,只要顺应自然规律,人与自然的和睦共存是可以实现的,这样就使教学内容中隐含的德育思想真正深入学生的心田。
3、培养竞争诚信意识教育
竞争无处不在,诚信无所不有,学习中有,工作中也有。如从教学“叔叔把握机会的启 2 示”得出把握机会要因时制宜、因物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我校学生许多来自衢州市区及农村中家庭条件较好子女,他们的家长大多从事工商业生产和经营,经商氛围很浓,许多学生家长本身就有事业成功的经验。教学中可以大力利用这一教学优势资源,请家长到课堂上来介绍商业竞争的例子,讲述诚信在商业中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成功的榜样就在身边,现代社会每个人都要树立竞争和诚信意识,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学习观、职业观。
三、让《历史与社会》回归乡土生活,升华德育内涵
德育的终极目标是回归生活,社会可以丰富学生的体验,深化学生的认识,而学生的行动是检验德育是否成功的最好办法。《历史与社会》专门设计了综合探究课,目的就是让学生从学校走进社会、走向生活。如在教学“探究身边的历史”时,由于本课带有很强的乡土色彩,可以带领学生对自己的家乡进行考察调查。向一些老人询问在家乡发生过的历史,组织学生参观本地区的文化古迹,使学生能通过亲身的观察,了解历史的真实情况,认识到历史发展过程,体会到历史与现实的区别和联系。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特别是通过考察和参观访问,组织学生座谈写论文、出专刊、墙报等,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和理解问题能力、语言表达等能力,从而实现智育和德育等全面发展。
教学中渗透德育应鼓励从课堂走向社会,重视学生实践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实现从知到行的转化。社会是教育的大舞台,应充分利用博物馆、纪念馆、历史古迹、书籍等德育资源,创设情境、寻找课题,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除了书本上的探究外,利用寒暑假期间,布置一些与《历史与社会》有关具有乡土气息的作业,让学生更亲密的接触社会。如“红军革命战争足迹寻访”、“衢江——衢州母亲河污染现状调查”、“衢州小吃文化漫谈”、“衢州古村落建筑考察”等有关乡土文化探讨的系列主题。使学生在实践中快乐学习,陶冶情操,使活动不仅仅是成为做学问的过程,更成为学生的是非观、责任感、鉴赏力、意志力、交往合作力、创造力等这些人格要素升华的过程。从小培养学生传统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培养以“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为核心的人文关怀情感,从而在社会实践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强烈情感和独立完整的健康人格,以实现德育目标,最终实现德育的升华。
在《历史与社会》中运用乡土文化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实践还刚起步,实践中我们应该正确地对待和应用乡土文化。乡土文化延续到今天,面临着新时代新观念的重新验证,并非所有的乡土文化都是有用的,对那些带有封建时代的烙印,并不符合现代健康人格的要求的乡土内容,如果不加辨别地实行“拿来主义”,不但达不到育人的目的,反而会破坏德育的功能。因此在运用乡土文化进行教育活动时,必须对乡土文化有所甄别,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好地服务于德育。
总之,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育者应认识到它的必要性、艰巨性,努力在教学中立足乡土文化,强调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渗透德育内容,塑造爱家乡、爱祖国、讲诚信、负责、进取、树立环境意识、具有良好人文素质的公民,构建美好的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武 文:《历史与社会教学实施指南》[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崔允漷:《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4、衢州旅游网(http://tour.qz.gov.cn)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提高文化修养作文,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提高文化修养作文提升文化素养要一心一意重视。小编收集了提高文化修养作文,欢迎阅读。第一篇:提高文化修养一个民族的文化是该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的根基。在......
学乡土文化 建精神家园山东省嘉祥县第四中学 张忠先摘 要:挖掘乡土人文故事,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游览乡土人文景观,拓展传统文化内涵;收集地方俗语、谚语等,丰富语言材料。有效地开......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美术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同时也迎来了新的挑战。由于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城市孩子拥有良好的美术学习环境,但是农村小孩受到种种因素的限制,他们......
创特色校园 亮校园特色——浅谈如何让乡土文化走进校园乡土文化,是人民在漫长的劳动和生活中创造和积累起来的精神与财富,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乡土文化是养育人的精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