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探讨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初探”。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探讨
邮编:417717 电话:***
湖南双峰杏子中心学校
曹楚平
中学一级教师
关键词: 留守儿童
创新教育管理理念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创造良好环境
摘 要:针对留守孩子的成长教育问题,进行创新式综合治理,为他们营造一种处处受关爱的成长氛围。学校创新教育管理理念,拓展教育服务的时空范围,成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园地。其次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创造良好的学校物质文化环境,为农村留守儿童创造精神物质的基本保障。
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为追求幸福的生活,他们纷纷离开固守多年的家园,暂别亲人,外出打工挣钱。但随之而来的家庭子女成长教育问题,却缠绊他们的内心,成为挥之不去的痛楚。
由于缺乏正常的家庭教育,由于监护人对其学习关注过少而导致的学习问题,缺乏亲情抚慰而导致的任性、自闭等生活问题,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导致的心理健康问题等等,让我们不得不高度重视。我镇王毛村的初一学生罗某,父亲早逝,母亲长年在外打工,后来音讯杳无,他就和爷爷奶奶生活。爷爷奶奶都是七十开的人了,生活起居十分困难,只能管孩子吃饱穿暖,至于他的学习、道德等方面就无能为力了。而教育的重担全部落在了学校身上。据了解,像他这样的孩子,学校就有20%。杏子铺镇斗盐中学片经济条件差,位于山区,父母都不在家的学生达二分之一以上,父或母一人不在家的达75%,只有极少数的孩子是父母陪伴着成长的。而这些留守儿童的教育重担基本就落在了学校身上
怎样化解这些亟需解决的矛盾呢?笔者认为除了国家应该出台一些相关的政策法规外,全社会都应该加以重视,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针对留守孩子的成长教育问题,进行创新式综合治理,为他们营造一种处处受关爱的成长氛围。
(一)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有责任、有义务,也有可能,挖掘学校教育的内在潜力,发挥学校教育的长效优势,创新教育管理理念,拓展教育服务的时空范围,成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园地。
我们学校的教师自发地在节假日当“代理家长”,无偿服务,让留守孩子有了临时而温暖的家,深受农民工的赞赏。但这只是局部的短期行为,难以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导入一套有偿服务,教师全员参与且做代理监护人的教育管理机制,以学校为阵地,创建留守学生生活教育服务中心,有效地管理、教育留守儿童,让他们幸福健康地成长。
学校创建留守学生生活教育服务中心,实施教师代理监护人制度,是否可能呢?答案是肯定的。目前,农村中小学学生入校高峰期已过,就读学生逐年减少,农村中小学已处在整合教育资源,在区域中心创办寄宿制学校的阶段。但在不少偏远地区,学校或教学点依然保留,而学生人数很少。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完全有可能拓展学校的服务范围,承担更多的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另外,1
还可以动员一些退养在家的中、老年教师,发挥他们的余热,建立跟踪教育服务网点。
留守儿童、少年的成长和教育,牵动着每一个农民工家庭的心。如果农村中小学在社会各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以学校为中心,创建留守学生生活教育服务中心,建立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全员教师代理监护人制度,本着“就近、就熟、就亲”的原则,关照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既可免除农民工的后顾之忧,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贡献,又能使中小学与农村与农民建立更加密切的血脉联系,为学校的发展,为农村教育的发展,拓展新的空间。学校创建留守学生生活教育服务中心,实施教师代理监护人制度
(二)在亲子关系疏远,感情无以寄托的条件下,学校教师往往成为了留守儿童情感依恋的对象。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独特的心理、情感、需求和渴望,更需要教师有一颗爱人之心,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在了解了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才能确保其有效性。农村留守儿童群体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有着独特的情感、独特的心理、独特的需求和渴望。那么,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学校领导和教师必须深入留守儿童群体进行调查研究,了解这一群体的特点,总结和归纳出一个针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和特殊的教育体制,从而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教师的职业是研究人。”但是,当前许多教师对留守儿童的研究很不够,他们往往停留在表面上,对留守儿童的认识非常肤浅,只是凭感觉得到一些认识。这种研究也还往往停留在不自觉的状态中,很少把研究留守儿童当作当前工作的重点。因此,在笔者的访谈中,相当数量的学校没有形成针对留守儿童的特殊的管理方法和措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仍然是“一块黑板、一盒粉笔、一个教师、一言堂、一群被‘预想’有优差之别的学生”。所以学校的政治思想教育应该多方位多形式,以身边事身边的人去教育学生,并且可以利用多媒体用优秀人物典型事迹教育学生。
(三)创造良好的学校物质文化环境,为农村留守儿童创造物质的基本保障。
学校物质文化环境是校园文化的硬件和最直观的表现形式,是长期陶冶学生品性和心理的因素。校园内各种物质环境因素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最关键的有两种因素:一是校容校貌,二是学校的各种文化设施。校容校貌是学校外部形态、整体面貌的综合表现。学校的各种图书杂志、影视音响、宣传板报、文体活动等文化设施也是构成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重要因素。一个人长期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在幽静、雅致的学校公园里游乐玩耍,在既发人深思又激人上进的中外学者或杰出人物的画像、塑像、历史遗物前徜徉,他一定会受到这种环绕力的巨大影响,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留下难以磨灭的美好印象,使其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
但是,在相当多的农村学校里,校园物质文化氛围不佳,主要表现为教学条件差。很多学校只有一栋教学楼,却低矮破旧,教室阴暗潮湿,四面通风,课桌椅缺腿少胳膊,教师上课只有课本、粉笔头,没有城市学校那样的实验室、语音室、电脑室、图书室,更不可能有丰富、直观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学生课间活动2
场所少之又少,那并非标准的操场、高低不平的跑道,既是学生锻炼身体的场所,又是他们的玩乐之处。对大多数学生而言,物质方面的贫乏常常会导致精神领域的贫乏。低下的教学条件,会影响他们的视野,妨碍他们对知识的涉猎。而相当数量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境况不好,他们没有多余的钱去购买书籍,无法通过电视、电脑或其他媒介去了解国内外的动态,没法了解古今中外伟人的事迹。因此,物质文化氛围不佳,降低了农村留守儿童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当然,并不能说教学条件差就培养不出杰出的、思想政治素质高的人才。如果学校负责人和教师能正确地利用已有的条件,培养学生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奋发向上、坚强不屈的良好品质,就能增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现在笔者所在中心学校正在就“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系统工程”的湖南省级课题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教育教学质量一年一个台阶,为建设和谐美好的新农村做出贡献。
叶澜教授指出:“学校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人的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因此,营造良好的学校教育环境,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素质,对农村留守儿童这样一个生命群体给予更多的关怀、更多的无私的爱,提升他们的生命质量,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是学校教育固有的不容推卸的责任。
浅谈淮北地区教育情况摘要:教育,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代社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文化等各方面联系愈来愈密切的今天,教育成为社会热烈讨论的话题,中西方的对比......
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暑假社会调查报告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调查报告调查目标:通过调查提高社会关注度,关注农村建设 调查时间:暑假调查对象:在校生、村民、家人调查方式:走访调查、问......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论文(精选4篇)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以下是......
洒一滴甘露 圆一片浓荫——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有感隆阳区丙麻中学 段祯明2013-11-29洒一滴甘露圆一片浓荫——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有感(隆阳区丙麻中学 段祯明)内容摘要:留守儿童的......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总结导读:“留守儿童”主要是特指农村的,现在社会中“留守儿童”的情况还是存在且比较严重的。这是社会发展造成的必要的问题,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