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经典_抗日战争对现代化进程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18:51:08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抗日战争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经典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抗日战争对现代化进程”。

抗日战争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以往人们对抗日战争历史经验的总结,主要集中在抗日战争对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影响方面,而实际上,抗日战争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也发生过重要影响。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日本的侵华战争打断了中国原有的现代化进程。如果说甲午战争已经表明日本的侵略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那么到了20世纪30年代,日本对中国发起的全面侵略战争,则完全地打断了中国原有的现代化进程。在抗日战争爆发前的10年里,中国现代化工业每年的平均增长率约为7.6%,而且这种增长突出地表现在基础工业上,1936年资本主义生产已占工业总产值的65%,占工农业总产值的24.48%。假设没有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中国的工业化步伐必将大大加快。这种假设虽然已经无法得到历史的验证,但正如毛泽东所说:没有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始于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这都是有事实为根据,因而也是合乎逻辑的假设。

但是,假设毕竟没有成为现实,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彻底地打断了中国原有的现代化进程。先是日本对中国东北的占领,使中国丧失了1/3的森林、铁矿和煤矿;4/10的铁路;7/10的大豆产量;2/5的出口贸易;以及93%的石油;55%的黄金。另据统计,至1932年底,中国政府在东北的损失达178亿元,加上私人损失,不下200亿元。在全面侵华的8年间,日本占领了中国城市总数的47%以上,其中包括大城市的80%以上。这些城市聚集着中国几乎全部的现代化工业。这些工业,有的直接损毁于炮火之中,有的因战争而失去运转的条件导致关闭,有的被迫内迁损毁于途中。在沦陷区,日军不仅任意掠夺公私财产,还截留税收,把持金融,并建立起依附于日本的以掠夺中国资源财富为目标的殖民地经济体系。据1995年中国政府公布的数字,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的直接财产损失是1000亿美元,间接损失是5000亿美元。对于一个本来就十分贫穷的中国来说,上述战争损失不仅使中国原有的现代化进程难以为继,还足以使它的经济全面崩溃。

第二,中国的抗日战争积累了新的现代化因素。有人认为,中国的现代化本来就不是中国社会内部自身现代性积累和成熟的结果,而是对外部挑战所做出的回应,因此主张将其称为“后发外生型”现代化。抗日战争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现代化的“后发外生型”性质,同时使得新的“自发内生型”现代化进程在中国反抗日本侵略的过程中悄然开启。

首先从政治层面来看。抗日战争无疑地为中国民主制度的发展,在客观上提供了条件。中国共产党于“七七”事变不久即在著名的《抗日救亡十大纲领》中提出了“改革政治机构”的要求,与此同时,其他政治派别也先后发出了开放民主的声音。而在民族生存受到日本侵略严重威胁的时候,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政府也只能顺应潮流,在全国开放了民主。尽管这种民主是十分有限的,但却是前所未有的。但是,国民党因抗战所需开放的“民主”

是以国民党执政地位的巩固为条件的。如果离开了这个条件,“民主”随时都要被关闭。因此,政治民主还需要另外的社会条件作为支撑,这个条件就是进步力量能够很好地发挥对社会的主导作用。而这个条件,在抗日战争之前的中国社会是不具备的。但在抗日战争开始之后,由于以共产党为代表的进步力量已经在中国社会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在民主与独裁的较量中,后者就很难占到上风了。而进步力量的发展和壮大,同样是中国现代化因素积累的一个重要表现。

另外,关于民主政治建设,就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而言,也同样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基层政权的普遍选举制和抗日民主政权中的“三三制”原则,与现代国家的民主制度仍有很大不同,但这些政策的制订和实施,确实表明了中国社会出现了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雏形。这也是现代化因素的积累。

其次从经济层面来看。前述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打断了中国原有的现代化进程,指的就是日本侵略对战前中国积累起来的现代化经济的严重破坏。但是,也正是由于日本侵略对中国经济的摧残,迫使中国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去应对,战时经济体制的建立就是应对的结果。战时经济体制是一种被迫的应变措施,它的实施一方面是通过金融、物资、资源的统制,集中了抗日战争所需的财力物力,一方面又使官僚资本扩大了势力,从而压缩了民族资本的发展空间。但是,如果从现代化的视角来审视,这种体制下的现代金融体制的建立,工业结构的调整,资源的调查与统筹开发,工业发展的布局调整等等,都表现出了现代化因素。尤其是被称作工业化传动的沿海工业的内迁,改变了中国西部工业落后的状况。

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根据地,由于它是建立在中国经济最为落后的地区,在那里并不具备实现现代化经济的条件。但是共产党制订与实施的包括减租减息,鼓励垦荒,发放农贷,发展商业等一系列经济政策,不仅使抗日力量在贫困的地区得以生存,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人民的物质生活,阶级构成的比例也由此发生变化。而这些变化,最终又为后来的土地革命准备了条件。从这点来看,这是现代化因素的积累。

再次从国家主权层面来看。自1842年中国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以来,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强加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了诸多基本主权,因此,中国一直没有取得完整意义上的主权国家地位。但是在中国全面抗战爆发之后,尤其是中国的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融为一体的时候,这种状况很快得到了改变。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的时候,中国已经独自与日本作战4年,并且牵制了日本陆军的大部兵力。正是由于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表现出来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使得美、英等国不能不对中国加以重视。1943年初,中国先后与美、英等国签署了废除旧约、签订新约的协议。从此,中国摆脱了束缚百年之久的不平等条约,获得了一个独立主权国家应有的尊严。

给中国造成的损失

从1931年到1945年,是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展开了人类史上最凶残的屠杀,对中国的物质财富进行了疯狂的掠夺与破坏,对中国文化遗产进行了罕见的摧残与毁灭。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研究所卡修跃博士在北京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造成的损失与破坏是多方面的。

人口损失;残害中国同胞达数千万人

日军不仅在战场上给中国抗战官兵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也使无数无辜的中国平民成为冤魂。北起黑龙江,南至海南岛,东起海滨,西到重庆,日军铁蹄所至,生灵涂炭;屠刀所向,尸骨成山。从1937年到1945年的8年间,日军在中国制造了数万起杀害中国平民的血案,其中较大规模的杀人血案不下4000起,遇难的中国同胞达数千万人。

侵华日军在中国犯工会日暴行,在地域分布上极其广泛,几乎占中国2/3和国土;在时间持续上极其久长,几乎涵盖了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开始直其败亡的14年。

在对中国人民实施的残杀暴行中,日军用尽了能够了想象出来的所有残忍的手段。日军对中国人民所采取的残杀手段,多达250多种。其中绝大多数为人类理性所无法想象。“更令人发指的是,这些手段,大多数也用在中国妇女和儿童的身上。”

财产损失:间接损失至少有5000亿美元

“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造成的财产损失,数目同样是巨大的惊人的。”战争期间,日军所到之处,疯狂地掠夺公私财产,破坏文化遗产,开采矿藏森林资源,发行伪钞,焚毁炸毁军民用设施,中华民族的物质精华,几被侵者洗劫一空。

数年来一直进行抗战时期中国损失问题研究的专家认为,当时中国只有西藏、新疆两个省级行政区末直接受到战祸摧残,其余省份曾全部或部分的沦陷,或局部成为战区,许多城市、乡镇遭日军飞机狂轰滥炸。

整个战争期间,中国遭受的直接财产损失高达1000亿美元,间间接损失达5000亿美元。

当然,由于战争状态下的局限,抗战损失调查不论从时间的完整上,还是从空间的覆盖上,都极不完全,”“日本侵略战争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巨大社会物质财富的破坏与毁灭,几乎不可能寻出准确的答案。

日本侵略战争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巨大的伤害,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的严重阻碍,需要学术界进行深入研究。

社会进步:延缓中国发展近半个世纪

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灾难,它严重破坏了中国国家安全、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给中国造成巨大的物质、文化财产损失,对中国社会发展与进步产生严重滞碍作用。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期间遭受损失最惨重的国家,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为了这场战争,付出过像中国这样惨重的牺牲与代价。

战后中国政府迫于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出于中日两国人民友好的美好愿望,放弃了战争损失赔偿要求。

但是,中国放弃对日本的战争损失赔偿要求,并不意味对我们民族所曾受到灾难与损失遗忘。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日本军队当年在中国犯下的战争罪恶与反人道暴行。

事实摆在眼前,这是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带来的XX(我无法找到一个合适的词来形容这段沉痛历史给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带来的伤害。

八年抗战为中国赢得大国地位 洗雪

百年耻辱

中国人民经历八年的艰苦抗战,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不仅赢得了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而且为中国赢得了应有的国际地位。

一、八年抗战为中国赢得大国地位

1.跻身四强之列。太平洋战争爆发后,26个抗击法西斯的国家于1942年1月1~2日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联合国宣言》的签名是分两批进行的,美国、英国、苏联和中国比其他国家提前一天签字,排在26个国家之首;其他22国则于第二天签字,并按国名的字母顺序排列。这种签名方式表明中国作为“四大国”之一正式出现在国际文件和国际舞台上。1943年11月,举行开罗会议,美国总统罗斯福亲自向蒋介石表示,中国应取得它作为四强之一的地位,以平等的身份参加四强小组机构并参与拟定该机构的一切决定。在美国人眼中,中国与美、英、苏同属二战四大强国。“美国人把中国看作几乎同大英帝国相等的参战大国,并且带着偏爱把中国军队同俄国军队相提并论”。“当民意调查机构向美国人民询问,他们认为哪些国家在一个国际组织中应拥有最

大的发言权,13%的人把中国同英国、俄国、美国相提并论”。(《罗斯福与美国对外政策1932~1945》下册第474页,[美]罗伯特·达莱克著,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2.频频出席大国会议。1943年11月,在开罗会议上,中国领导人第一次以平等的身份同西方大国领导人坐在一起谋划世界格局,这次会议不仅为中国收复日本占领的领土提供了法律依据,也奠定了战后中国的大国地位。1944年8月中国代表团参加了首次筹建联合国的四大国会议——敦巴顿橡树园会议;1945年4月,参加了在旧金山召开的联合国制宪会议。另外,1944年夏天中国还出席了布雷顿森林会议。

3.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在1943年10月莫斯科召开的美英苏外长会议上,在美国的坚持下,中国作为四强之一签署了《四国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宣布要建立一种世界普遍安全的制度,并成立一个国际组织进行监督,从而肯定了中国在建立未来的联合国组织中的特殊地位。1944年8月中国代表团参加了首次筹建联合国的四大国会议——敦巴顿橡树园会议,并积极参与了联合国章程的制定工作。1945年4月,在旧金山召开联合国制宪会议,中国共产党和国民政府的代表共同组成中国代表团出席会议,表达了全中国人民的意志。会议期间,中国代表团反对强权政治,强调国家和各族平等、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积极为弱小国家伸张正义,使中国在创建联合国中有了自己的特色和独特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也被与会国一致肯定,中国被确认为联合国安理会的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这进一步在国际法上确认了中国的大国地位。

二、八年抗战为中国洗雪百年国耻

1.1943年废约高潮的掀起。1943年1月11日,中美、中英分别在华盛顿和重庆签订《中美关于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与换文》和《中英关于取消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其有关特权条约与换文》,宣布取消美、英两国在中国的治外法权及有关特权。取消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终止该条约及其附件给予两国的一切权利等等。在美、英的影响下,其他在华享有特权的国家也相继宣布放弃在华特权,与中国签订新约。

2.收回并明确了台湾的领土主权。由中、美、英首脑在开罗会议上发布的《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1945年7月在波茨坦会议上以中、美、英三国名义发表的《波茨坦公告》再次宣布:开罗宣言之条件必须实施。这就在国际法上明确承认了台湾是中国领土这一重要的历史事实。1945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终于收回了台湾、澎湖等领土主权。

遗憾的是抗战胜利后,中国又陷入内战的深渊,中国依然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上踯躅不前。一个不独立不富强的中国是没有实力保障在战时取得的政治大国地位的,因此中国也没有真正获得美、英、苏等国的平等相待。只有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的世界大国地位才真正得以确立。

中国现代化进程

中国的现代化历程现代化,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其核心是工业化,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经阶段。罗荣渠认为:“广义的现代化主要是指工......

传统文化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资料收集

传统文化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资料收集1.中国传统文化含义:“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惯等凡是作为社会的成员而获得的一切能力、习性的复合整体,总称为文化。在中......

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文化思考

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文化思考现代化是指人类社会从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化工业文明转换的巨型社会变迁过程。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文化积累的继续和开拓,是人类历史上文明演化的进......

浅谈洋务运动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

浅谈洋务运动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鸦片战争打破了中国士大夫及其统治阶级的天朝幻梦,进步知识分子开始探索西方强大、中国贫弱的原因,于是便有了洋务运动、戊......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影响(材料)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影响时间: 2011-03-26来源: 论文在线【摘要】进入21 世纪,我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重大问题。由于人口再生产过程中的惯性和大力控制人口过速......

下载抗日战争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经典word格式文档
下载抗日战争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经典.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