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德育渗透到语文教学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语文教学德育渗透”。
把德育渗透到语文教学
河北省承德市营子区寿王坟镇中心校 刘桂秋
邮编 067250 电话*** 《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可见,德育教育应该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语文教学中,有意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塑造他们健康的人格,使学生不但“成才”,更能“成人”。
古人云:“教之道,德为先。”自古以来,教师就肩负“教书”和“育人”这双重重任。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师,在担任语文学科教学的同时往往还承担着班主任工作,因此,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无疑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我们如能在语文教学中把好教育度,找准德育点,选好渗透法,充分发挥语文教学这一主渠道的作用,就能让学生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受到生动而自然的思想品德教育,收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我作了如下的尝试:
(一)在揭示课题中渗透德育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也是课文思想内容的聚焦。因此,抓住题眼,揭示课题的内涵,既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有利于学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达到学文悟“道”的目的,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文章的兴趣。
如:在《丰碑》一课教学时,刚出示课题后我问学生:“碑”是什么?“石碑。”学生回答。“是用来干什么的?”“纪念去世的人”“这篇文章是纪念谁的?”“我们为什么要纪念他?”“文章为什么要以丰碑为题?”学生带着问题快速地阅读课文,寻找答案,几分钟后便争先恐后地回答:“军需处长在严寒的冬天把自己的棉衣让给其他战士,自己被活活冻死了。”,“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精神成为战士心中永久的纪念”,“他为革命战争所做出的丰功伟绩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从课题入手揭示文章的中心,通过层层深入地理解课文,让学生受到革命先烈爱国主义精神的感召,自觉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
(二)在剖析词句中渗透德育
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总是隐含在词句之中。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剖析和品味课文的词句,借以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想内容,可以较好地渗透品德教育。
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在描写“我”的内心活动这一片断中,我抓住“担心”、“不敢朝他那儿看”、“忍不住不看”这些词语引导学生思考:“我”担心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个担心?为什么“我”不敢朝他那儿看,但又忍不住不看?让学生知道“我”当时内心十分痛苦、十分矛盾,是因为邱少云所处的境地实在是太危险了,战友之间的心是紧紧相连的。然后抓住描写邱少云外表的重点句子:“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来剖析邱少云的内心世界。提问:为什么邱少云能在烈火中纹丝不动?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去想像他的内心活动,在学生心中树立起邱少云光辉的形象,使学生受到“不畏牺牲、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的教育。
(三)在创设问题情境中渗透德育
阅读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要使学生对文章真正理解,必须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产生求知的欲望,寻求正确答案的同时,又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
如我在教《小英雄雨来》一课时,提出如下问题:①雨来的家乡有什么特点?②雨来的家乡美吗?③为什么课文一开头要描写雨来生活的环境呢?④雨来掩护李大叔与雨来生活的环境有联系吗?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认识到课文开头用很大篇幅描写芦花村的美丽是有用意的,说明美丽的家乡、伟大的祖国培育了雨来高尚的民族气节和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所以在敌人的诱骗、威胁、毒打面前才会有不屈服的英雄行为,学生从中受到了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四)在分析故事情节中渗透德育
文章的思想,往往是作者情感的流向,而这又往往通过情节表现出来。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从情节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全过程进行剖析,在理解文脉的基础上,把握作者的感情发展,从而以情激情,掀起学生情感上的波澜,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例如《月光曲》一课,在揭示课题之后,我以贝多芬“听到、走近、弹奏、飞奔”为线索,引导学生对故事情节进行分析,理清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然后,扣住核心,层层诱导。在同学们理解贝多芬触发创作灵感和酝酿过程之后,抓住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两个因素:情和景,通过对人物语言、行动、心理的分析,引导学生体会贝多芬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从而激发了学生关心、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五)在指导朗读中渗透德育
古语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朗诵一些声情并茂、文质兼美的美文佳作,有利于体验祖国文字的音韵美,加深对课文内容、思想感情的品味,并培养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
如《再见了,亲人》一文情真意切。作者有意识地在陈述的语气中,较多地运用了祈使句、感叹句,以及设问、反问等句式,表达了赞美、感激、关切、崇敬等感情,字里行间洋溢着中朝两国人民的深情厚谊。为了让学生体会这种感情,我让学生弄明白朝鲜人民给志愿军做了哪些事,为此而付出了什么代价后,指导学生朗读重点句、重点段,从多次反复的朗读中,激发他们的感情,使他们产生共鸣,从而体会到中朝人民的友谊确实是比山还高、比海还深,是用鲜血凝成的。
语文教学与德育渗透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在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有所感悟,感情得到升华。而思想感情的升华,又促进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实现了语文能力与思想感情的共同提高,避免了人为地割裂语文教学与德育渗透之间的关系,从而避免了把语文课上成思想品德课,或者把语文课上成枯躁的纯文字训练课。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不仅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手段。它教会学生分辨假丑恶真善美。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美,人物形象美,课文结构美,文学意境美等,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高尚品质,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如有些以描写人物为主的课文:《我的战友邱少云》《詹天佑》等,以其人物形象的人格美、品质美,震撼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在教学的实践和探索中,我体会到,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只要老师选好切入点,随时都可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只要细心发掘德育工作和学科教学的最佳结合点,将二者融为一体,就可以得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更不会使德育成为空泛的口头说教,从而很好地促进学科知识的学习,为学科知识的吸收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注重内外部因素相结合,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渗透于教学过程之中,以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和谐发展。
把德育渗透到中学语文教学中中学语文教材,是一部进行思想教育的极好的教科书。语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应同时对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思想教育,做到即灌输知识,提高技能,又培养学生高......
把德育教育渗透到职高语文教学中去摘要:教育的核心是做人。作为人文学科的语文课教师,更应该注重人的培养。当我们有意识地增强文学性人生观对学生的教育时,学生便会从文学中去......
将德育注入课堂创新学校高中部语文组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我注重爱心感化法,情感教育法,激励法和诱导启发法,并将这些方法用在我的教学中,我觉得起到了很......
把爱渗透到德育工作所谓“德育”就是思想品德的教育。有些学校也称之为“政教”或“政训”。听起来给人的感觉就是政治教育。一般大家都会想到的是责骂,训斥学生。但我认为在......
让德育渗透到初中数学教学双八镇第二初级中学 陈贞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胡总书记殷切寄语广大教师:“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