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文体特点,建构读写桥梁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用说架起读写桥梁”。
关注文体特点,建构读写桥梁
——以《詹天佑》教材为例
文体,指文章的体裁。在小学教材中有诗歌散文、寓言神话、戏剧小说等各种文体,关注文体特点,有效展开教学已经成为老师们的共识。但是,我们,还需要深入一步,根据文体的特点,有效地指导学生学活教材,运用教材,将阅读和写作有机地融和在一起,才能使学生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詹天佑》是六年级上册一篇优秀的写人的文章,课文以人物的名字为题,重点记叙了詹天佑一生中突出的成就——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为读者勾勒出了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的高大形象。
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具体写出了詹天佑的所言、所行和所想。透过詹天佑的语言:‚‘大概’,‘ 差不多’,不能出自工程人员之口‛可以感受到詹天佑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透过詹天佑的行为:在塞外勘测,白天、黑夜接连工作,可以感受到詹天佑不辞辛苦的工作表现;透过詹天佑的心理:不愿让外国人讥笑,不能使中国的工程师失去信心,可以感受到詹天佑的爱国。很多的课堂教学都只达到了这个层面,如果想根据文体把阅读和写作相结合,就要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写法。
詹天佑说了那么多的话,作者为什么只选择了这一句,因为这句话最能体现詹天佑身为一名工程师一丝不苟的精神。教师可相机出示《第一朵杏花》中气候学家竺可桢的语言:‚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类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相似的话语对比品读,可以让学生揣摩到作文中该如何让人物的语言与人物的身份相匹配。对比詹天佑的行为,教师可出示谈迁编写《国榷》时的行为——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郊外去考察历史的遗迹。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作者在描写人物的行为时都是选择了最困难的场景,兼顾了白天、黑夜,勾勒出主人公一心扑在事业上的形象。对比詹天佑的心理,可请出司马迁的心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从而让学生明白心理活动要给予人物行动的力量源泉。通过对比、品读,学生逐渐明白写作文时该如何写好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怎样写才是符合人物的身份。《詹天佑》一文选择了三个典型事例来凸显人物,即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线路,许多老师在教学时关注文本内容的理解,让学生通过画图、演示,明白中部凿井法、从两端向中间凿进法、人字形线路,其实从‚用教材教‛的角度出发,教师更应该带领学生分析作者为什么选择这些事例来刻画人物,主要是为了凸显詹天佑是杰出的工程师。尤其是人字形线路,它是詹天佑的创举,这样的路线设计在当时在全世界也是最先进的设计,是独一无二的伟大创举。选择这个事例,极其有力地证明了詹天佑是杰出的工程师。从而指导学生明白写作时,要根据文章中心选择材料。
一篇成功的文章就是最有说服力的例子,《詹天佑》一文无疑是一篇写人的优秀范文。教学时,如果能从教材本身的特点入手,关注其写法,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对比,揣摩其精妙之处,对学生的习作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张謇学校 顾玉梅
(南通专家面对面诊断课堂活动心得体会)
《兰亭集序》文体特点......
《兰亭集序》文体特点导语:朴素自然的优美散文《兰亭集序》,不但在东晋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关于文体特点《兰亭集序》是一篇序言。“序言”简......
关注文本文体特点,提高语文阅读效率【摘要】文章结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依次对记叙文、说明文、古诗词等文体教学进行了简要阐述,认为教师要善于从纷繁的语文文本中建立起......
架起读写之间的桥梁永康市长城小学黄芳在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是两个重要的内容,两者有密切的联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下笔如有神”的 境界是建立在......
议论文的文体特点当我们了解生活中的某件事情、某个现象或某些问题时,总会形成自己的看法、主张和观点,把这些看法、主张和观点表达出不来,并加以阐释、说明,就是议论;写成文章,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