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读写之间的桥梁_用说架起读写桥梁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13:46:05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架起读写之间的桥梁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用说架起读写桥梁”。

架起读写之间的桥梁

永康市长城小学

黄芳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是两个重要的内容,两者有密切的联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下笔如有神”的 境界是建立在“读书破万卷”的基础上的。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知情意行“本身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阅读与写作只有融成一体,促进读与写之间的 相互转换,才能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提高,才能“实现语文教学1+1﹥2的 整体功能”。那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架设起读与写之间的桥梁呢?

一、阅读时的角色定位

同一篇文本,站在欣赏的 角度去阅读作品和站在写作的 角度去阅读作品,其阅读效果是有根本区别的。欣赏者阅读的心理台词是“高山仰止”无须思考与自己有什么关系;但一旦目标于写作时,阅读者的心理台词则是“彼可取而代之也”,或“我可不可以写得那么好”“我为什么写不 到 他那么好”“我怎样写才能写到他那么好”。站在写作的角度进行阅读思考,就能破除对文章作者盲目敬畏的心理,培养写作自信,增强对文章艺术功力的感悟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站在写作者的角度进行阅读的 角色意识,学生才有可能自主地、无羁绊地思考。这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一个关键,也是架设阅读与写作桥梁的关键。

二、把握读与写的联结点

(一)、学写中读

在教学范文之前,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写一篇类似的习作。学生在习作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许多的困惑,在他们“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时切入范文的阅读教学,一定会给学生带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

此时的读对学生来说犹如饥饿时的香甜面包,写中遇到的困惑也会一一迎刃而解。如教学老舍的《猫》,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四个步骤来教学。

第一步,布置学生在课前写一篇习作——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再找一篇别人写小动物的文章来读一读。

第二,学习课文《猫》,借鉴课文抓住动物的性格特点,通过举例子把文章写具体、写生动的方法,举一反三,读中学写,以写促读。

第三步,扩展阅读,举一反三,迁移练写。首先借鉴其他写动物的文章(学

生课前所找,老师提供老舍的同堂文章《可爱的猴子》)开阔眼界,增加文化和语言积累。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迁移练写,运用课堂上积累的语言材料和习得的写作技巧,修改和补充课前所写的习作,做到写具体、写生动。

如此,指导学生既取读于课文,又指导阅读借鉴其他同类作品,点面结合,课内课外双管齐下,学生的写作水平才能有教快提高。换言之,写中的读是学生主动获取写作内容和写作知识的过程,是学生进行自我指导作文的过程。

(二)读中学写

1、言语形式的仿写

教材中的选文基本上是一些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是学生语言学习的范本。对文章中作家个性化语言的品味,除了结合语境细细揣摩之外,就是进行形式仿写。大量的形式仿写构成意义集合,有利于学生把言语运用的本质和规律。言语形式的仿写包括句式仿写与句段仿写。句式仿写对象为比喻句式、拟人句式、排比句式、复说句式等既具有形式感又具有较强表现力的句式。段式仿写对象为排比句段、承接句段、总分句段、总分总句段等一些形式感较强表达效果独特的句段。

如朱自清的《匆匆》里有这样一句话: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这样的句式写写自己的时间是怎样从身边一点一点溜走的。学生练笔一例:聊天时,日子从嘴边过去;看电视时,日子从屏幕上滑过;打游戏时,日子从鼠标上跨过。这样的练笔不仅使学生学写了排比句,而且更深刻地感受到时间流逝的匆匆。

2、言语材料的仿用

所谓“言语材料的仿用”就是一种“移植”,即将课文情境中的某些言语材料提取出来,用来表现其他生活情境。如《全神贯注》一文描写罗丹如痴如醉地修改雕塑像的那些语句极其生动,极富积累、运用价值。对此,我设计了如下读写训练:

学了《全神贯注》这篇课文,罗丹全神贯注地修改雕塑像的情景已深深地印在你的脑海里了吧?你能不能选用课文中的相关语句来描绘一下自己或同学全神贯注地读书或写作业的情景?

下面是一篇学生的课堂练笔,言语学习的价值可见一斑。林畅坐在窗前,捧着一本书全神贯注地看着。有时,他的眼睛里会闪着异样的光,似乎书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令她十分兴奋;有时,他会不是地痴痴地微笑,似乎看到了一个精彩的片段,令他产生了共鸣;有时,他嘴里不住地叽里咕噜的,好象在跟书里的主人公对话„„他越看越入迷,像喝醉了酒似的,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象已经消失了。(加线部分为从文中选用的词语)

3、补白中练笔

有的课文在叙述过程中,基于主题和表达的需要,省略了某些内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更深入地走进文本,感悟人物形象,应引导他们对文本中没有之间表达出来的部分展开合理的像进行解释、补充和说明。这样的小练笔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思想内容的感悟,而且由于简短、易写、教师指导及时,更有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

(1)变省略号为文字描述。文章中常会出现一些省略号,对于这些省略号千万别轻易放过,因为在这些看似“无”的空白之处,实际上却存在着极其丰富的“有”。如《穷人》一文中许多处用到省略号,在教学桑娜抱会两个孤儿后矛盾的心理活动时,抓住作者在这里所使用的七个省略号,引导学生想象主人公此时此刻内心是怎样的矛盾,写出来在全班进行交流。这样,学生在想象补白的过程中,不仅理解了省略号“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而且真切地感受到人物的内心活动,加深了对人物形象的感悟,同时也学习到了独具匠心的语言表达形式。

(2)、变课文插图为文字叙述

在教材中有许多紧扣课文内容,生动有趣的精美插图。它是编者根据文意绘画的,大都紧密配合课文内容的重要部分,集中反映了文章的中心。我们在教学可以利用这些插图引导学生进行练笔。如《圆明园的毁灭》,在教学圆明园被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后,变成了一片废墟后,我们可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圆明园的废墟,写一写《被毁灭后的圆明园》。通过这一文字“补白”练习,使画面在学生的头脑中灵动起来了,在把“画”变成“话”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更激起了学生对侵略者的仇恨,再读圆明园被毁灭这一段时,仇恨和惋惜之情就水到渠成了。

(3)、古诗改写

古诗语言精炼,意境优美,教学时可启发学生展开合理想象,进行改写。例如学习了《送孟浩然之广陵》后,学生懂得了李白对老朋友情深谊厚。教师可启发:李白在什么情况下为老朋友送行?他怎么为老朋友送行?他们在黄鹤楼上怎么想的?会说些什么?看着孤帆远去,李白心情怎样?学生受到启发后驰骋想象,李白和孟浩然依依惜别的情景跃然纸上。读写结合应该结合得确切自然,不能牵强。如果能坚持进行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的训练,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4)、写一写读后感

有些文章的内容能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力。如《触摸春天》、《生命,生命》、《永生的眼睛》等文,都是围绕“生命”这一主题展开的。生命的真谛是什么,生命的意义是何在,这是人生思考的永恒主题。学文后,我要学生抓住文中感受最深的一两点来写一写读后感。一名学生写出了这样的感受:......在我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一定会遇到很多困难、挫折,我将以无所畏惧的勇气面对一切艰难险阻,以百倍的信心迎接光辉的未来!

总之,读写结合是一条传统的写作教学经验,“新课程标准”也强调“引导学生从读中学写,正确领悟作者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 方法”,读是自外而内的吸收,写是自内而外的表达;读是理解语言能力,写是运用语言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学中必须架起读与写之间的桥梁。

参考文献

1、《语文教学案例》 教育科学出版社

2、《小学语文教学》2008年第八期

爱,架起师生心灵之间的桥梁

爱,架起师生心灵之间的桥梁人们常说,学生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遇上技艺精湛的雕刻师就会成器成宝。哪一位老师不想让自己的学生成名成家,但只有那些用心去雕琢的人才可能领会到......

架起心灵桥梁

以心换心——架起心灵桥梁初一 林通莉有人说,当班主任的感受就像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涩。在我的学生时代,我也曾恨过我的班主任,恨他的唠叨,恨他的不解人情,恨他的严厉……而当......

用沟通架起心与心之间的桥梁

用沟通架起心与心之间的桥梁作为一个教书30年的老教师,我担任班主任已有26年,对于和学生的沟通问题,感悟如下:一、用爱心接纳每个孩子爱护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

架起沟通的桥梁

架起沟通的桥梁(演讲稿)甲:沟通是一块磁石,可以把两颗心紧紧系到一起;沟通是一盏明灯,可以照亮彼此的内心;沟通是一地甘霖,可以化解紧张的关系.乙:在发生争执的同时,必将有解......

架起友谊的桥梁

架起友谊的桥梁架起友谊的桥梁“鸟需巢,蛛需网,人需友谊”。友谊是一抹彩虹,染饰我们的生活;友谊是一泓清泉,润泽我们的生命;友谊是一座火炉,温暖我们的人生;友谊是一股清风,卷起......

下载架起读写之间的桥梁word格式文档
下载架起读写之间的桥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