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诵读经典为切口 将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中(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语文教学与传统吟诵”。
以诵读经典为切口 将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中
——新课程下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方法初探
德国学者恩斯特· 卡西尔指出:“历史学不可能预告未来的事情,它只能解释过去。但是人类生活乃是一个有机体,在它之中所有的成分都是互相包含互相解释的。因此对过去的新的理解同时也就给予我们对未来的新的展望,而这种展望反过来成了推动理智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动力。”历史的推进源于对民族过去经验的“新的理解”,同样,民族的发展必须立足该民族的文化传统,继承是创新的基础。而批判继承民族文化的精华,主要是靠以传承民族文化、涵化民族情感和培养民族精神为特有功能的语文教育。
汉语文教育作为中华民族的母语教育,它传承着我们民族的文化历史传统,负载着我们民族的情感、思想和哲学,包蕴着独属于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智慧。它是以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为土壤和血脉的母语教育。语文教材中一篇篇文本既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又是民族文化的荟萃。《故宫博物院》介绍了中国古代的建筑文化,《鱼我所欲也》讲的是汉民族的道德文化,《信陵君窃符救赵》体现了中国古代的礼仪文化,《归园田居》蕴涵着丰富的隐士文化。即使同为体现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文本,有注重仁义、强调德化的《季氏将伐颛臾》《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有纳谏用贤、取信于民的《出师表》《曹刿论战》,有以史为鉴、明乎得失的《过秦论》《六国论》,有严明法纪、依法治国的《五蠹》《察今》,有忠君爱民、清正廉洁的《屈原列传》《庄暴见孟子》,等等。这里,有“庄周梦蝶”的浪漫,有“塞翁失马”的哲思,有“精卫填海”的执著,有“飞
民族精神的培育与生长的过程。要达此目的,须重视传世经典的诵读,因为实践证明这是一条最为直接也最为有效的途径。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都对诵读的重要性做了反复强调。前者指出:语文教学要让学生“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的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后者强调重在提高阅读古诗文的能力,要求学生精读一定数量的优秀古代散文和诗词曲作品。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精神,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这些规定肯定了中国古代语文教育中重诵读、重体悟的传统。我国历代的童蒙教育都以“诵读”为主,以“日通万言”为美谈,“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读书之声满天地”是对这一重读风气的生动描写。清代王筠《教童子法》载:才高者,全经及《国语》《国策》《文选》尽读之,即才钝亦《五经》《周礼》《左传》全读之,《仪礼》《公》《谷》摘抄读之。据程羲《中国历史轶闻》一书统计:清代应考生要背诵精通几十万字的书,其中《论语》11,750字,《孟子》34,685字,《书经》25,700字,《诗经》39,234字,《礼经》99,010字,《左传》196,845字,此外还要阅读几倍量的注释和其他非读不可的典籍、史学文学书籍等。这些书籍相当于1000篇《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每篇包括标点约400字)类的课文。而《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古典诗文总量还不足400篇。语文教育要回归本性,须时时反观传统、汲取智慧。
中国古代语文教育重视诵读,暗含了语言学习规律和汉语文的性质。语言的学习先来自说、读,因为语言先是诉诸声音的,是语音、语义的结合体,对语言的记忆首先是声音的记忆,诵读有助于形成这种记忆,促进
智慧的思考分析基础上的超越。
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中,要给学生留下读书的机会和足够的时间,让琅琅的读书声回归课堂,要肯定并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心灵随着诵读的反复、深入安放到文本世界中,去自我体验、感悟,去发现、探讨文本蕴涵的真义、情思。学生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悟是最可宝贵的,它体现了人的精神的无限开放和自由,这恰恰是教育的价值之所在。当然学生有时因没有积淀而无从感知体悟,陷入混沌、焦躁之中,教师也应及时点拨,或作精要讲析,以达到拨云见日、豁然贯通之功效。
社会上越来越重视传统经典的诵读,据统计目前中国大陆有50个城市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影响中小学生达300多万。有人认为,面向21世纪我们应该站在五千年民族文化的肩膀上,保持自己的根。古诗文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是青少年了解民族传统,接受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熏陶的便利捷径。我们要追溯过去,放眼未来,关怀当下,致力于学生人生幸福的智慧培养和精神完满的自由建构。我们的传统经典的民族文化底蕴突出体现在对过去的追溯,孔子、老庄、荀子的智慧跨越千年,李白、杜甫、苏轼的诗文光照后人,更有《诗经》《楚辞》将这个世界点染得瑰丽、灿烂。作为民族根性的的沃土,这里汇聚了鲁迅、巴金、朱自清、冰心等一大批民族作家,他们是民族精神的化身。让我们大声诵读经典,寻找民族自信,激发民族热情,凝聚民魂,为复兴伟大的中华文明不懈努力!
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幼儿园环境中**幼儿园香江分园积极构建“育美文化”特色,强调把整个教育过程变成一个无论施教者,还是受教者都能感受美,享受美的过程。近两年,该园又以传统文......
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教学中【摘要】母语教育就是人的教育,人文素养就是人的素养。只有全面而深刻地把握好传统文化之根,使学生精神受到圣哲前贤思想的滋养,让学生既学文化,又学......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摘要:随着外来文化的渗透,越来越多的中国孩子热衷于外来文化,越来越远离自己的传统文化,甚至对祖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冷漠感,许多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正......
将语文教学融入生活[作者]安阳中心学校 焦晓瑜[摘要]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题研究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作文教学之中李场小学鲁艾二根据教学原理我们知道,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实际上就是“观察、思维、表达”三者能力的结合。因此,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