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学案 第1课2 钟吾中学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中学语文课内阅读大全”。
1.新闻两则·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特点,把握记叙的六要素;
2、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把握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教学重难点:
抓住新闻的文体特点,抓住战争的主题,体会本文准确精练的语言。学习过程:
一、预习与导学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遗憾(hàn)舆论(yú)胸脯(pú)B.泄气(xiè)溃退(kuì)覆灭(fù)C、歼灭(jiān)区域(yù)阻塞(sài)D.封锁(suǒ)大厦(shà)纤维(xiān)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英勇善战 兴高彩烈 放纵奔流 B.负隅顽抗 息了灯火 语速缓慢 C、横渡长江 当人不让 隐隐约约 D.不堪一击 料敌如神 锐不可当
3、选出表达方式不同类的一项。()A、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B、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C、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D、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二)阅读下面的一则新闻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
新华网巴黎2月25日电 巴黎时间25日晚,在法国巴黎大皇宫举办的“伊夫·圣洛朗与皮埃尔·贝尔热珍藏”专场拍卖会上,圆明园流失文物鼠首和兔首铜像分别以1400万欧元落锤。
(1)请为上面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
(2)你如何看待圆明园十二生肖青铜兽拍卖这件事?
(3)保护文物,人人有责。请为保护文物提一条合理的建议。
二、研讨赏析 1导入: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2检查预习作业
3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速读新闻,理清新闻六要素: 人物:中原我军
时间:1984年11月4日下午 地点:南阳
事件发生的原因:蒋军因全局败坏,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得兵力集中于以徐州为中心和以汉口为中心的两各地区。在我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下,困守南阳的蒋军被迫弃城南逃。
经过与结果:自去年七月,南阳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若干个据点外,全部为我解放。
4、思考品味:
划分层次:全文共分为五个层次:
1)导语,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南阳守敌弃城南逃的背景、时间
2)背景材料,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3)回顾过去一年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放弃南阳的变化,指出蒋军全局溃败的原因
4)由河南全省基本解放进而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
5)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暗淡。
三、当堂练习:
思考:俗语云:“得民心者得天下。”从文中选择论据来证明蒋军的大势已去?
阅读全文寻找证据,证明我军进行的是一场正义的战争。
2、完成研讨与练习三第三组,感受新闻语言的生动与形象 例:比较下面两段话:
A、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六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B、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而且扩大了根据地。我们的根据地不仅巩固了,而且赢得了人民群众衷心的拥护。
评价:A句好。语言生动形象,森林的形象,枝叶茂盛的形象,生机勃勃,富有气势。
4)、教师总结:
三、练习巩固 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攻势下,南阳守军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而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南阳为古苑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在过去一年中,匪首蒋介石极重视南阳,曾于此设立所谓绥靖区,以王凌云为司令官,企图阻遏人民解放军向南发展的道路。上月,白匪崇僖使用黄维兵团三个军的力量,经营整月,企图打通信阳、南阳间的运输道路,始终未能达到目的。最近蒋匪因全局败坏,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的兵力集中于以徐州为中心和以汉口为中心的两个地区,两星期前已放弃开封,现又放弃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豫北之新乡、安阳,豫西之灵宝、阁乡,豫南之确山、信阳、潢川、光山、商城、固始等地尚有残敌外,己全部为我解放。
1.这则消息最核心的内容应是()
A.河南全境已大部为我解放 B.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南逃
C.中原我军占领南阳 D.我军攻势迅猛,蒋匪全局败坏
2.本段表达方式的主要持点是()
A.采用倒叙 B.在记叙中穿插说明
C.以说明为主,记叙为辅 D.顺叙、倒叙、插叙全都用上
3.用横线画出说明的文字。这段说明文字主要介绍了什么?它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四、拓展延伸:
请阅读新闻《书中自有人生乐》,完成后面的问题。
书中自有人生乐
杨新元
不久前,某大报发表一篇题为《近半干部一年不读书》的文章,称“第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虽然高达80%的被访干部认为,在当今社会,阅读是“非常重要的”,然而,仍有高达46%,即近一半的干部在一年中没有读过一本书。
在不读书的原因一栏中,称没有读书时间的占了63%,没有读书习惯的占了35.31%,不知道读什么的占13.44%。而认为读书没有用和没有可读的书的分别占了2.81%和9.06%,这份调查的精确程度如何,我们暂且不论。然而,现在有许多干部平时基本上不读书、不看报,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其实,这些把读书看得可有可无的干部是想错了。一个人读不读书、读了几本书,虽然一时看不出来,但是,这些干部以工作忙和没读书习惯为理由而长期不读书、不看报,那么,这个人一定像古人所说:“便觉面目可憎。”翻翻那些贪官污吏在狱中的忏悔书,虽然犯罪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有一条是共性的,那就是放松学习,不读书不看报。曾国藩曾对儿子曾纪泽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古之精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看看那些站在被告席上的贪官污吏,一个个神态萎靡,外强中干,我想是从反面验证了他的话。不读书者连气质也变得粗鲁俗气,铜臭味十足了。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窃以为,如此读书,未免功利色彩太浓。但撇开读书的功利因素,读书还有其他几点好处:一是益知增见,开阔眼界;二是培养情趣,改变气质;三是修身养性,平衡心态。
高尔基说:“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而富兰克林对读书的看法是:“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谈使人清醒。”人生短暂,精力有限,不可能什么事都亲身感受一下,什么地方都去走一走。而读书,就是我们将古今中外优秀人士的经验、智慧转化为自己的经验和智慧的过程。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扩大视野、增长见识;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历史、了解世界。长期不读书的人,不光人要变得浅薄,而且会被社会的前进步伐所抛弃。当年北魏拓跋珪问群臣:“天下何物最益人智?”对曰:“其惟书乎!”于是下令求书天下。
读书可以培养情趣,改变气质,这也是为无数人所证实的。培根说过:“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确实,读书可以潜移默化,改变一个人的气质。读书好,还必须读好书。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益友,对人的言行举止,处世方式都有益处。因为,读一本好书就是在与一位智者对话,他讲着,我们的灵魂答着。当然,我们的干部队伍中,不读书的人很多,而嗜书如命的也大有人在。有很多“学者型官员”,带头多读书,提倡多一些笔墨书香,少一些浮躁喧嚣。
科学研究已经证明,经常读书用脑的人,他的脑力衰退比一般人要慢得多。所以古人说:“养心莫如寡欲,至乐无如读书。”而孟德斯鸠认为:“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
“书中自有人生乐”,书读得越多,我们与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们也会变得更加光明和有意义。
1.请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2.文章开头一段有何作用?
3.文章旁征博引,引用了许多名人名言谈读书的益处,试举一例,谈谈你的理解。
4.请你写出两个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
5.当今,社会发展的步伐较快,很多人内心浮躁,不读书或不爱读书,读了这篇文章后,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
五、作业反馈:
课外查找有关渡江战役的一些故事,写下来,加点感想,成一篇作文,班上门交流
教师点拨要点及练习答案:
1预习导读二答案:(1)圆明园流失文物鼠首和兔首在法国巴黎大皇宫被拍卖。(2)看到国宝被拍卖我非常的痛心,我觉得:一个民族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比一个民族祖先遗产的是否丰富或价值多少,更能展现文明与理性的一面。当然,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保护我们的文物不再流失。(3)示例:有关部门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学校经常利用一些宝贵的文化资源,对学生进行热爱文化、珍惜文物的教育;文化遗产部还会举办以历史和文化为题材的音乐会、研讨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帮助公众增加对历史文化知识的了解,提高自身艺术修养等
2课堂巩固答案1.C 2.B 3.南阳为古苑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介绍背景,说明南阳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突出解放南阳的重要意义。
3课外阅读答案: 1.书中自由人生乐。2.指出这种现象的严重性,引出下文;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示例:高尔基说:“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理解:读书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人生短暂,精力有限,不可能所有的事都去亲身体验,而大量的经验是从学习中得来,向别人学习,向书本学习,我们才有机会与古人对话,与智者交谈,进行心灵的沟通,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
4①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②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5.我们的时代,是信息时代,一切都在飞速地发展。倘若一个人在这个时代中不读书,不学习,脑子中只保留那仅有的一点小聪明,我想,即使这个人天资聪明,很快地他也会被人们所抛弃,被社会所淘汰,被时代所遗弃。况且读书还能使人修身养性。爱书吧!它是知识的源泉。
1、《背影》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 2.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以及学习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 3.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培......
课题:第一课 鸦片战争主备人: 审核人:、、课时: 1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侵略中国的基本史实。掌......
邓州市课改联谊师生共用教学案年级:八年级科目:语文执笔:郭静审核:八年级备课组 课题:蓝蓝的威尼斯课型:新授课时: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威尼斯的风光和文化艺术2、进一步学习移步......
第1课 鸦片战争【学习目标】1、能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2、能简要叙述《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3、能归纳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重点难点】重点:中英《南京条约》......
古诗文复习·作文审题指导一、诗词鉴赏示例【例1】《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①说说你对诗歌思想感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