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人信仰缺失的问题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中国人信仰缺失的原因”。
浅谈中国人信仰缺失的问题
摘要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但光鲜亮丽的背后却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在当今物质丰富的中国,人们却并不快乐,幸福度也很低,心灵上没有一个落脚点。现如今的中国人正经历着信仰严重缺失的时代,精神、道德开始迷失。本文就当代中国人的信仰缺失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关键词:信仰、信仰缺失、社会道德
一、什么是信仰?
信仰,是指对圣贤的主张、主义、或对神的信服和尊崇、对鬼、妖、魔或天然气象的恐惧,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信仰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是人对自身之外的物质或者精神的信任和依赖;是人类否定自身获得救赎的产物。否定自我,寻求依赖,是信仰的开始;否定自我,获得拯救是信仰的归宿。在信仰中,人摆脱了的实在的困苦和困惑,获得了精神宁静,实现了对自身和生命的超越。
信仰是人们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某人极其相信和尊敬,并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或榜样。信仰在本质上是一种价值性选择和追求,“是在不确定性中寻求确定性的努力”。信仰的建立与发展,都与文化的发展变化息息相关。同时信仰决定了文化的取向,文化表现出信仰的镜像。信仰对个人、民族、国家都是至关重要的。
二、国人信仰缺失问题现状
据有关数据显示,中国严格无神论者占国民比例15%,确认自己有信仰的中国人占49%。中国13.5亿人当中,仅有少部分人将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等宗教当做自己的信仰,还有一部分人信仰共产主义,但这两部分人加起来不超过1亿。同时中国的宗教信仰并不唯一,许多信教徒同时信仰多个教,严格意义上来讲,这部分人不能算做宗教信仰者。也就是说,近12亿中国人没有任何信仰。当代中国大多数人信仰缺失,党的信仰和终极目标似乎也在远离人们的视线,不再能很好的引导人们的信仰。但与此同时,信奉民间信仰或巫术的人数在中国国明显庞大。比起对人在精神和生理上有严格约束和底线要求的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相比,神医、风水、财神似乎更容易惹人喜爱。
三、信仰缺失容易造成的问题
信仰是人们对自身人性的约束和反省,信仰让人们相信世界是有规则和逻辑的,只有谨慎生活,有所敬畏,才能公德圆满。那么,信仰的缺失会造成许多问题。
1、道德缺失。信仰的作用之一就是帮助人们反省自身,让自身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得到进一步的完善。没有信仰的存在和支撑,人们就很容易逃离原本社会所规定的行为准则,做出违背人性甚至违法违纪之事。
2、信任缺失。大部分信教国家和地区都将非信教徒当成是不可信任之人,因为他们心中没有“神”来约束他们,即使是做了背信弃义之事也不会觉得内心有所过错。这可以从侧面反应出来信仰对于人们之间的信任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的。相对应而言,信仰缺失则可能导致信任缺失。
3、人性扭曲。在网络这个及时信息的传递平台上,经常可见一些社会上的负面新闻,如李天一案件、药家鑫案件。此等人性泯灭之事是由于三观的不正确引致,而三观又是被信仰所影响所约束着的。
4、破坏社会稳定。这一点是由以上信仰缺失所引发的问题综合造成的。
四、国人信仰缺失的原因
首先,中国宗教的人文化和世俗化。与西方基督教、伊斯兰教所重视彼岸世界的情况以及个人心灵的解脱截然不同,中国宗教向来有浓厚现实性。人们崇拜神灵,不是为精神解脱,而是求请神灵帮助解决民生问题,消灾免祸,治病驱邪,人丁兴旺,五谷丰登,功利性很强然而正是由于中国人信仰的人本化和世俗化导致了当今的国民信仰缺失。中国人在对待宗教信仰的态度上体现的是对现世的热爱,看中人世间的快乐,具有人本价值尺度。正是这个特点使得中国人的信仰具备了时效性和被检验性。对于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正如鲁迅所说“中国的根底全在道教”,是最能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特点的。道教教义说“长生不老,得道成仙”。暂且撇开后半句不说,就“长生不老”而言,生、老、病、死是人一生不可避免的,所以根本就不存在“长生不老”。这就使中国人开始怀疑自己的信仰是否真的对自己有好处,导致很容易放弃这个信仰。因为中国人的信仰是极具功利性的,惟灵则信,在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时,就会被淘汰,淹没在历史长河里。
其次,经济转型对人们价值观的影响。目前中国正处在转型时期,转型的外部环境也对信仰的缺失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首先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引发的价值观矛盾。改革开放以前,人们不管是在思想上、心理上还是行为上,都是有依赖性的。相信毛主席就是真理,依赖计划经济体制能让大家有饭吃有水喝,很少有自己独立的创新思想。比如在“*”期间,你吃什么、穿什么、干什么都不是个人能够自由选择的,而都是由上面或其他人给规定好的,你不能自主,只能照办。改革开放以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人们受到了来自各个方面的冲击。从大统一的价值观向多元价值观转变。由于对大量的新鲜思想和事物都没有做好应对的准备,导致一直有依赖性的人们突然失去了依靠,变得手足无措,迷茫了,不知道该相信什么了。人们在“物质至上”“、财富导向”的价值观中,很容易就偏离了正确的思想引导和调节,以至于完全背道而驰。
最后,东西方文化冲突和西方国家信仰危机的影响。西方国家的信仰危机,是从“上帝的死亡”开始的。“上帝的死亡”不仅招致了传统道德的崩溃,而且还带来了生活根基和人生支柱的摧毁。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人生已经缺少了具有终极意义的绝对根基,已经丧失了尺度和支点。自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好处与方便,使人们对科学技术的发展空前的崇拜。但同时科学技术的进步也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两次世界大战让人们深深感受到了科学技术发达的危害。这样,人们一度陷入了悲观两难的境地,对科学的信仰也开始动摇了。当时,西方许多思想家想家、哲学家对信仰的缺失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探讨,多数进行了悲观的抒发。这些思想传入中国后,对国人的影响是相当负面的,使本来就摇摆不定的国人对价值观的信仰更加矛盾了。
五、信仰缺失的解决办法
“离地三尺有神明”,我们需要一个信仰来约束我们自身,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个人尚且如此,更何况国家?那么,我们该如何来建立我们的信仰之邦?
1、政府的引导作用。政府首先要表明国家对信仰的态度,鼓励人们去了解认识信仰,进一步的去改变人们对信仰的认识和态度。同时政府要以身作则,树立自己良好的信仰观(信共产主义也是一种信仰)。
2、教育体制的改革。我国应该深化思想启迪在教育体系中的作用,提高其地位。教育是国家之本,表明思想的重要作用,从教育抓起、从基本抓起,这样才是思想启迪的应有之路。
3、个人的自觉性。从经济学角度上来说,个体都是理性的。人们应该自觉的去关注思考与信仰有关的问题,从内心出发,找寻自己的信仰。理性的个体组成理性的集体,只有集体与个体都关注信仰问题,认识到信仰问题的严重性,才能迅速的推进信仰改革的进程。
结语
坚定持续的行动需要巨大的精神支持,这就是信仰。拥有信仰的人会十分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和价值追求,也使得他们无论面临任何挫折和困境,都会百折不挠,不言放弃信仰确立了个体的人生意义和价值标准,也成为个体毅然前行的巨大动力。反之,信仰的缺失将使人生变得迷惘彷徨,了无生趣。信仰是一种能影响人们价值观和思维理念等的存在,是对我们行为的约束。信仰可以是科学的、宗教的或其他各种形式的。但信仰的缺失,将会破坏社会稳定,造成道德缺失、信任缺失等一系列问题。个人和国家都要有自己的信仰,只有拥有信仰,才会有支撑自身的力量。
及其题在方2012年11月论 人存式文目:浅谈信仰目录中文摘要„„„„„„„„„„„„„„„„„„„„II Abstract„„„„„„„„„„„„„„„„„„„„III 前言„„„„......
当代中国人的信仰缺失与重建重建中国人的信仰,重塑中国人的人格 一,从道德有没有滑坡说起当今中国民间有一个说法:“中国道德严重滑坡”。当今中国官方也有一个说法“中国道德......
在论坛里看到“儒、释、道——中华民族信仰之本”这种题目,不禁一笑。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功利的世俗社会,谈不上什么“信仰”。能沾上点边儿的,就是从远古传承至今的祖先崇拜,基本......
浅析当代信仰缺失问题摘要:一个人需要信仰,一个国家需要信仰,信仰是成“人”之基、立国之本。[1]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出现了信仰危机,表现为信仰的缺失、科学信仰的迷失和主导信仰......
中国人为什么没有信仰?有人说,中国人是世界上少数没有信仰的可怕国家之一。今天的中国,最普遍的信仰是权力和财富。所以如今,在大力发展经济,GDP至上的口号的鼓舞下——经济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