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传统文化香溢语文教学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语文教学传统文化”。
让传统文化香溢语文教学
发布者: 邵强文
发布时间: 2012-10-29 19:48:39
中华民族的经典文化源远流长,语文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传承的主要方式。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它承载着民族精神,承载着民族灵魂。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语文的课程价值定位为“使学生能够站在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具有足够的自信心和独立性,在文化扩张或冲击中得以创造性地发展。”《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民族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信赖于语文。
纵观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我们不难发现,传统文化的影响博大精深。从诸子散文到名篇经典,从《诗经》到唐诗宋词,从文本解读到综合探究,甚至书法、对联、戏曲、民俗等,无一不在向我们展示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对学生进行着潜移默化的人文熏陶。
目前,传统文化现状不容乐观,受西方外来文化的冲击,中国传统文化在学生心中已经越来越淡漠了,相当部分学生对祖国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古文化常识严重不足。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我通过多种途径,倡导学生学习、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在灵魂深处构筑起民族文化殿堂,让传统文化香溢语文教学。
一、走近古诗文,增加学生在传统经典文化方面的积累和精神积淀。初中语文课本中不乏传统文化的经典,而且内容丰富多彩,流传千古之佳句不胜枚举。因此,吸收经典营养,激发学生诵读兴趣是教学中的突破口之一。在教学中,我尝试采用以下对策:
1、天天有积累:要求学生每天利用课余时间诵读一首古典诗文;语文课前交流一句自己喜欢的座右铭;回家向父母背诵一首古诗文。
2、周周有积淀:要求学生每周写一篇以古诗文为内容的书法习作;读一篇经典文言散文;写一段阅读心得体会。
3、月月有交流:我在每月上旬开设一节有关古诗文阅读的专题讲座,如:《古代哲理诗词名句赏析》、《古典诗词的意境创造》、《诗人风格漫谈》、《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等;每月中旬举行一次班级古诗文学习沙龙,交流学习方法和心得;在每月下旬全班举行一次古诗文竞赛活动,如:“千古美文”朗读比赛、古诗文名句理解性墨写比赛、诗词短剧表演赛、书写座右铭比赛、古诗文知识比赛等。
4、学期有评价:每学期举办一次成果展,如:优秀古诗文摘录笔记、名联书法荟萃、古诗文研究优秀小论文展、诗词短剧汇报表演等;评比一次班级“读经小先生”;每个学生拥有一张“亲近古诗文”成绩记载卡,记载学生背诵默写成绩、参加活动次数和成绩(态度)等。
通过开展上述活动,有效增加了学生在传统经典文化方面的积累和精神积淀,培养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克服目前青少年学生中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文明、思想脆弱、民族意识淡薄、奉献精神不强等不良倾向。通过诵读含咀,熏陶渐染,在“润物细无声”中外化为良好道德、丰富学识和文明行为,使传承经典蔚然成风。
二、营造语文课堂的文化氛围,领略民族文化风采,接受人文熏陶。
语文本来就是“文化”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载体,历来是一个人文化水准的最外在、最鲜明的标识。因此,它本来就该满贮着文化的精华来到课堂。我们要努力营造语文课堂的文化氛围,力求语文课多一点文化气息,让学生在课堂上领略到“文化”应有的魅力。
1、创设文化课堂教学情境
①空间情景: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古代名人的画像和书法家撰写的名言警句,在黑板报上专门开辟“民族文化快餐”一角,以此来营造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
②导语情景:引用与课文相关的典故诗文,铺垫蓄势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兴趣。
③音乐情景:据课文内容选择恰当的播放音乐,或激昂慷慨或沉缓婉转的音乐语言有利于把汉语言文字之美烘托出来。
④影像情景:利用多媒体制作相关影像材料,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中国文化艺术的精湛与美妙。
2、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
课文不仅贮积了丰富的语文知识,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韵,字里行间处处流淌着中国文化浓浓的鲜活的血液。如何挖掘教材内在的文化因子,引导学生求真、求美、求智慧。结合学生实际和教材,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从课文注释、引语、背景入手,挖掘有关民族文化信息。②从故事情节入手,挖掘整篇(部)著作的文化内涵。③从课文主题入手,挖掘优秀的传统美德。
④从课文词句入手,挖掘相关文化背景、哲理境界。⑤从课文插图、课后练习入手,挖掘文化意趣。
3、探索“导引—诵读感知—合作探究—拓展迁移”课堂教学新模式。
导引:通过与教材相关的名言警句、诗词赋文、传说故事、名人轶事、写作背景等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诵读感知:通读(侧重读准字音、理解词语、读通句子的基础上,掌握句读、语气、停顿)与精读(侧重在字斟句酌、深入研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上)相结合;美读(读出节奏、读出情感)与品读(品味语言的音韵美、品味语言的意境美)相结合。让文学作品穿越千年的情感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脉脉地滋润学生的心田。
合作探究:引导学生探究古汉语的词法、句法现象;探究课文中蕴涵的思想美和情感美;探究课文中的民俗风情和民族情结;探究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美丑等等。
拓展迁移:以课文为基点,进一步向这个作家的其他作品扩展;以节选的文章为基点,向整篇(部)著作拓展;以课文为基点,向同类题材的作品扩展等。
只要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材,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挖掘、体验课文中具有文化气息的内容,就能让祖国五千年丰富多彩、波澜壮阔的文化画轴,透过一堂堂氤氲着文化精神气息的语文课展现出来,使学生大开眼界、大饱耳福。
三、开展“寻访家乡传统文化”实践活动,继承和弘扬本土文化。
(1)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①引导学生调查了解家乡特有节庆、传统习俗,传统文化艺术及渊源。
②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有关家乡的文选典籍,并初步了解家乡婚嫁文化、饮食文化、节令文化等传统文化形式。
(2)开展考察活动
①考察家乡的名胜古迹与由来。
②考察家乡的历史名人和遗迹。
③考察家乡某些地名的由来。
④考察家乡的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特点。
⑤访问民间艺人,了解传统工艺。
(3)组织学生为宣传家乡的传统文化开展实践活动。
①鼓励搜集相关资料:以作业的形式鼓励学生利用假期搜集家乡相关资料:“古代神话传说人物”、“成语故事”、“歇后语、谚语”、“历史人物事迹”、“传统节日传说故事”。
②与有关部门合作,制作广告牌或网页张挂在学校“艺术长廊中”或校园网上,宣传自己的家乡。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需要留给学生什么?我想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给学生渗透传统文化时,留下的应该是让学生把高尚的情操当作自己永远的追求,在他幼小的心灵播下远大志向的种子,在他人生抉择的关头脑海中浮现出我们传统文化的精髓,让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永不褪色。对一个教师而言,这是很有价值的。
让传统文化充溢语文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中华民族有着源远流......
让传统文化和地方传统文化点燃小学语文教学教育的根本出发点是育人,而育人的根本问题首先是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问题。《语文新课标》指出: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应该培养学生爱......
传统文化语文教学论文写字如何抓起——姜叶 有人说低年级以识字为主,写字次之。可我认为一年级的写字教学不但与识字密切相关,相辅相成,而且起着重要的作用。一年级学生一开始......
“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海南侨中“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课题研究组一、课题研究背景:民族自豪感与文化危机感的交汇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历经数千年,绵延不断走......
《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之《让民俗走进语文课堂》2012年度课题研究计划一、指导思想: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息息相关,在今天的国际上学习汉语热的背景下,作为我们母语教学的语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