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江市临江物流业发展状况调研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全物流业发展情况分析”。
靖江市临江物流业发展状况调研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紧紧围绕“五年再来一次大跨越”和率先在苏中地区融入苏南“第一方阵”,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两个率先目标,着力构建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物流基地,培育形成了船舶修造、特色冶金、粮食加工、木业建材、石化能源五大临江产业,成为未来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但在现代物流基地建设方面,受客观条件的影响,仍处于起步阶段。随着一类口岸的正式对外开放以及港口建设的稳步推进,如何扩大港口优势、发展临江物流业、建设现代物流基地、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当前需要重点研究的一个课题。靖江市境内拥有长江岸线总长52.3公里,是江苏省拥有长江岸线最长的县市。其中条件优良的一、二级岸线占71.9%,可满足万吨级以上船舶航行与停靠的深水岸线长28.1公里,占岸线总长的53.7%。可建造100个万吨级以上码头泊位,具备了建设现代化物流业的必要条件。随着我市长江岸线的进一步开发利用,临江物流企业不断增多,港口经济快速发展必将成为我市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江苏三江现代物流中心是“江苏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江苏省重点物流基地”。中心自成立以来,紧紧围绕靖江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以港兴市、港城相依”主体战略,按照“龙头企业带动、配套企业跟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路,以建设“亿吨大港”和“亿元产业区”为发展目标,大力开发沿江港口,培育沿江物流产业,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的物流企业,加快建设临港物流园区。到目前为止,先后引进了江苏中油、德桥仓储、扬子江粮食现代物流中心、扬子江港务(扬子江金属加工)、盈利港务(万林木业)、新华港务、龙威港务(龙威粮油)、信达物流、仲阳物流商贸城、太和物流、联合安能石化、苏农物流等物流项目近50家,计划总投资达450亿元,其中投资规模超亿美元的重大物流项目有18个,基本形成了木材、金属材料、粮油、能源石化、农业生产资料等五大特色物流基地,大运输量、大吞吐量、大用水量的临港物流项目陆续建成并运营,园区物流业务量也开始释放。为此,我们选定了物流业比较集中的江苏三江现代物流中心为对象,对其物流企业发展状况进行专题调研。
一、我市临江物流业现状
今年上半年,我市物流业入库税收5204万元,同比增收2461万元,增长89.7%,成为今年地税增长的亮点。其中营业税入库3429万元,同比增收1480万元,增长75.9%。截止2011年上半年江苏三江现代物流中心现有物流企业共40家,其中以运输为主的物流企业23家,2011年上半年开票销售额7.45亿元;以仓储装卸为主的物流企业10家, 2011年上半年开票销售额2.98亿元;以简单加工为主的物流企业1家,2011年上半年开票销售额5.43亿;以船舶代理为主的物流企业6家, 2011年上半年开票销售额0.07亿元。
2011年1-8月份江苏三江现代物流中心登记注册企业数为303家,登记注册资本41.9亿元,入库税金1.8亿元,营业收入93亿元,其中物流业务营业收入17亿元。
我们设计了《靖江市现代服务业试点企业情况问卷调查表》对物流企业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企业的基本情况、从事的业务活动、目前执行的税收种类、企业处于何种发展阶段、企业获取资金的主要来源、是否获得资金扶持、企业需要哪方面人才、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等。共计发放问卷20份,回收15份,有效问卷15 份
根据问卷调查情况看,我市物流企业现主要从事货物装卸、货物代理代办及货物仓储,企业主要执行的税收种类是营业税,都处于发展阶段,企业获取资金的主要来源是银行贷款和自有资金。近两年内有2家企业获得省以上资金扶持,企业急需物流方面的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
二、我市发展临江物流业存在问题
(1)发展方式比较粗放。目前,我市物流业仍表现为一种较为分散、低效的物流组织形式,虽然成立了江苏三江现代物流中心,但大多数物流企业仍从事单一功能的运输、仓储和配送,尚未形成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运输、仓储、加工、包装等一体化的现代物流产业链,物流标准化、集约化、现代化水平还不高,远未达到现代物流的标准和要求。由于经港口运输的大宗散货主要是生产性原料,绝大部分物流仍为简单的货物中转,既不在我市加工增值,也不在我市开票交易,致使物流增值功能不强。现有物流企业和物流设施规模较小,临港物流专业人才匮乏,缺乏功能齐全、竞争力强的物流骨干企业,特别是能够提供全国性或全球性物流网络服务的企业,导致整体经营管理水平较低,存在“小、散、乱、差”现象。
(2)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我市港口现有物流基础设施、运输工具与仓储设施的总体水平仍处于发展过程中,港口码头大多为企业自用码头,且建设相对分散,等级不高;公共码头建设缺乏投融资平台,在现行的港口建设投资体制下,筹资压力多、难度大,数量偏少,与日益增长的港口吞吐能力不相适应。疏港公路和锚地还不能满足临港物流发展的需要,尤其是港口功能配套问题短时间内得不到解决,将成为我市发展临港物流业的一大障碍。在岸线整合过程中,部分企业漫天要价,协调难度较大,影响了岸线的使用和功能的发挥,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市临港物流业的发展。
(3)公共交通设施使用成本过高,抬高了当地的物流成本,影响了三江现代物流中心长远竞争能力。靖江市地处长江北岸,与苏南的江阴市隔江相望。从地理区位上看,靖江市既可承接长三角经济发达区的经济辐射,又可利用苏北广袤的腹地,地理优势十分明显。特别是长江江阴大桥通车后,长江不再是天堑。但从运输成本角度看,江阴大桥高昂的过桥费,使得靖江的物流成本要比苏南等地高出许多。因此,无论是将三江现代物流中心沿江港口的货物运输过江,还是充分利用长三角南部地区丰富的物流资源,江阴大桥的过桥费都成了一个难以克服的成本瓶颈。
(4)港口电子化建设工作还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不利于三江现代物流中心临江物流的长远发展。港口作为现代物流的一个重要节点,将水运与陆运联接起来,为现代物流提供了综合解决方案。现代港口通过电子化网络,将港务、海关、边防、商检、运输设施等整合起来,解决了相关信息的及时与准确传递,优化了政府审批流程,加快了审批速度,提高了作业效率,降低了物流综合成本。但是,三江现代物流中心在建和已建的港口码头,电子化建设工作还没有受到相应的重视,各港口码头还是按传统方式向相关部门报送资料,这无疑极大地降低了工作效率,不利于临江物流的长远发展。
(5)临江物流产业集中度过低,承担不起物流技术的投入,导致物流操作水平低,影响三江现代物流中心的综合效率。现代物流产业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但信息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应用,一直是困扰物流企业的投资难题。没有一定资金的投入,就无法建立能发挥效能的物流信息系统。只有具有相当规模的物流企业,才能承担得起应用现代物流技术、建设物流信息系统的高昂费用。但是,靖江市当地的物流企业规模小,业务十分分散,物流操作手段原始,物流技术的应用水平很低,离现代物流的要求相距较远。因此,要高效率的为沿江港口企业服务,特别是为具备现代港口操作水平的港口企业服务,要求三江现代物流中心同样具备现代物流技术水平。
三、建议与对策
1、研究制定发展临港物流业的政策环境。我市临江物流仍处于起步阶段,政策导向应立足于加快发展,努力形成“在苏中最优惠,比苏南更优惠”的优惠政策。财政扶持政策。长期以来,我市对临江物流设施投入少,临江物流基础薄弱,难以适应现代
物流发展的需要。加大对物流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并给予财政贴息扶持企业自建临江物流基础设施,银行应对符合条件的给予融资支持。安排临江物流或现代物流发展引导资金,加大对临港物流龙头企业、重点项目、新型业态等各个层面的扶持,培育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税费减免政策。继续加强与省有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力争免收我市物流运输车辆的过桥费,充分享受江阴大桥给我市经济发展带来的实惠。
2、积极打造信息化、现代化的物流平台,提升临江物流业发展层次。
抓好信息技术平台建设。建立公共信息平台。信息化、网络化是物流从原始向现代转型、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物流速度的重要手段。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周期长,因此需要把这一系统的总体规划放在优先考虑位置,做到统筹考虑、统一标准,明确每一阶段的目标任务,避免造成重复建设,贻误发展机遇。以港口信息资源为依托,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现代物流技术,充分整合、挖掘、利用信息资源,逐步实现与海关、海事、国检、口岸办、税务、外经贸等政府监管部门,与船代、货主、货代、理货、金融、保险等各类企业的联网,建立广覆盖的网络信息平台,实现各企业、客户和有关管理机构的信息共享和数据交换,形成港口与海关、港口与货主、港口与承运商连接的有机整体。建立市场交易平台。构建综合市场体系,培育市场主体,提倡多元服务,加快建设粮食交易、钢材交易、木材交易、能源交易中心。以粮食、石化、特色冶金、木材等产业为基础,以龙头企业为抓手,发展专业特色经营,带动中小流通贸易企业发展,打造资源集合、产业集群、服务集成的区域性临港物流商贸集聚区。同时,借助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构建网上货运交易虚拟市场和网上物流综合服务交易市场,发展各种形式的物流服务中介业务,形成实物交易与虚拟交易相结合、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相依存、现货交易与期货交易相补充的市场条件。
3、加大培养临港物流人才力度。针对我市目前临港物流专业人才匮乏、管理水平较低的突出问题,注重培养临港物流人才,采取各种形式加快物流专业人才和物流管理人才的开发和培养。加快“育才”步伐。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通过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学校培养与在职培训等多种形式,培养和造就一批熟悉物流业务的专业人才。加快“引智”步伐。培养和引进一批高层次、高素质的物流人才,努力造就一大批熟悉物流运作规律,并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为加快我市临江物流基地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物流基地的建设为物流企业的成长提供了基础,以物流基地为中心,逐步整合沿江物流业务。随着临江物流业务的集中运作,逐步建设区域物流网络,提升物流企业的规模,由此提高本地物流产业的集中度,形成物流企业业务不断集中、企业规模不断壮大、投入不断增加、物流专业水平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不断优化、物流业务得到进一步集中的良性循环。
松滋市物流业发展状况调查报告物流产业是现代社会化大生产和专业化分工不断加深的产物,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和“第三利润源泉”,其发展程度是衡量一国现代化程度和国际......
奎期,我们采取实地调研和书面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全省17个市进行了现代物流业发展情况调研。实地考察调研了青岛、烟台、临沂、日照等8个市,听取了50余家物流企业和制造企业物......
县物流业发展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洁。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帮大......
新加坡物流业发展调研报告发布时间:2009-2-18信息来源:现代物流业是新加坡的支柱产业之一,是新加坡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新加坡物流业对GDP贡献在8%左右。物流相关公司8000......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7篇县物流业发展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