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一些看法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高中数学教学评一致性”。
对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一些看法 四川新闻网-宜宾日报讯:
宜宾县一中陈松强
“学生感到难学,教师感到难教”,是高一阶段数学的教与学中普遍反映的问题。一些在初中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甚至在中考中数学取得优秀成绩的学生,经过高中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甚至,少数学生对学习失去了信心。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根源还在于初、高中数学教学上的衔接问题。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本人在教学中的一些看法。
一、高一学生学习数学产生困难的原因
1、教材的原因
首先,初中教材偏重于实数集内的运算,缺少对概念的严格定义或对概念的定义不全,对不少数学定理没有严格论证,或直接用公理形式给出而回避了证明;教材坡度较缓,直观性强,对每一个概念都配备了足够的例题和习题。高中教材从知识内容上整体数量较初中剧增;在知识的呈现、过程和联系上注重逻辑性,在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发生了突变,高一教材概念多而抽象,符号多,定义、定理严格、论证严谨逻辑性强,教材叙述比较严谨、规范,抽象思维明显提高,知识难度加大,且习题类型多,解题技巧灵活多变,计算繁冗复杂,体现了“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多”的特点。其次,近几年教材内容的调整,虽然初高中教材都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初中降低的幅度大,而且有中考试卷的难度作保障;而高中由于受高考的限制,教师都不敢降低难度,造成了高中数学实际难度并没有降低。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调整后的教材不仅没有缩小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反而加大了。
2.学生自身原因
学生在初中三年已形成了固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由于初中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他们上课注意听讲,缺乏积极思维,遇到新的问题不是自主分析思考,而是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不会自我科学地安排时间,缺乏自学、看书的能力,而课后,也不看书,接按老师上课讲的例题方法套着解题,碰到问题寄希望于老师的讲解,依赖性较强。高一阶段课目多负担重,突出的就是不能真正理解知识、不会灵活运用,高一同学们普遍反映数学课能听懂不会做题,在数学上花了最多的时间去做练习,但收效不大。
二、搞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帮助学生度过学习困难期
1、教师明确要求:
高一数学教师应在开学初,要通过听介绍、摸底测验、与学生座谈等方式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学生的学习习惯,摸清学生认知结构;同时要立足于高中大纲和教材,特别要分析相对于初中数学来说高一第一学期内容的特点,从内容、结构、过程、方法、思想等角度考虑学生的困难。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初高中数学有很多衔接知识点,如函数概念、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相关知识等,到高中,它们有的加深了,有的研究范围扩大了,有些在初中成立的结论到高中可能不成立。因此,在讲授新知识时,我们有意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复习和区别旧知识,特别注重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和区别。这样可达到温故知新、温故而探新的效果。
2.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1)注意加强化归思想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联想转化能力。把一个复杂陌生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熟知的问题加以解决,这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这种方法在数学中应用十分广泛。(2)重视知识归纳,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合理的知识结构,有助于思维由单维向多维发展,形成网络。(3)拓宽吸收知识的途经,培养“授人予渔”的自学能力.数学教材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得知识,走培养能力的主要源泉。而事实上,由于时间的局限,老师讲课的内容是有很的,无限的知识探索和掌握还是靠自己,从这个意义上讲,培养自学能力比传授知识更重要,而学生有了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就能变被动为主动学习。
总之,只要我们善于从实际出发,以务实的态度,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正视教材及学生方面的存在问题,提高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一定能解决好高一学生不适应状况,提高教学质量。
对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建议(整理13篇)由网友“泪的天使”投稿提供,这里给大家推荐分享一些对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建议,供大家参考。篇1:对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建议 对初高中数......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实验与研究研究报告平舆县第一高级中学“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实验与研究”课题组执笔人:韩雨濛摘要: 国家教委在八十年代对初中数学教学要求和内容的调......
第一讲数与式 1.1 数与式的运算 1.1.1.绝对值 绝对值的代数意义: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仍是零.即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一个数的绝对值,是数轴上......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几个问题一、初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对比(一)两个标准的对比1.基本理念两个“标准”都强调数学课程的基础性和发展性。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 义务教育阶......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探求陈 琳初中生经过中考的奋力拼搏,刚跨入高中,都有十足的信心、旺盛的求知欲,都有把高中课程学好的愿望。但经过一段时间,他们普遍感觉高中数学并非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