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教育理念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德国职业教育理念”。
德国民族的守纪律讲规矩举世闻名,无疑这和德国孩子从小就接受系统、正规的“规则教育”息息相关。而实际上在德国人看来,“规则教育”既是对孩子“意志力”的训练,又是德国式的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那么,德国孩子又是如何在家长的引导下学“规则”的呢?
★早早开始。早在孩子尚不满周岁而只会在床上乱爬打滚时,家长就会用手势等肢体语言努力让孩子明白:床边上可是危险区,摔下去是很疼的,故要求孩子不准越过用枕头或被子搭建的“篱笆”。如果孩子偶尔违反了规定,家长便会一边作出温柔的提示声,一边轻轻把孩子拖回“安全区”。如果孩子多次违反,提示即升格为语气温和的批评,如宝宝怎么又犯错了呢?这也许是孩子诞生后接受的首次“规则教育”,印象绝对深刻难忘,以至于不少德国人可以没齿不忘。德国大文豪歌德在一篇回忆录中就提到,在他开始蹒跚学步之前,曾在床上违反了妈妈的“不准将小脑袋伸进床栅栏”的规矩,导致小脑壳尴尬地进退两难——他还动情地声称,这可是他接受的由不守规矩引发的第一个教训,实在是“永世难忘”啊!
★深入浅出。要求抽象思维尚不发达的幼儿来正确“解读”种种抽象的“教条”自然有相当的难度,由此家长辅以图片、故事、演示、肢体语言等种种方式来加强孩子对“规则”的理解。如在引导孩子学“不能贪吃”这一“规则”时,就讲讲“贪吃麦苗最后被撑死的小马驹”的童话故事。
★从生活琐事做起。父母和孩子一起制定有关各种生活琐事的“规则”,其中包括定时起床和上床,坚持早锻炼、吃早餐和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用餐定量,看电视每天不超过2小时,见到老人要有礼貌等等,其中强调的是原则包括:按时起居、规律生活和自我控制等。
★随时随地,无处不在。德国式的“规则教育”实际上随时随地、无处不在。如当带孩子走在马路上时,孩子就会得到“红灯亮了绝对不能通过”的训导;甚至在孩子们玩游戏时,“遵守规则不准赖皮”也被提高到与人品相关的高度。
★让孩子自我监督。在许多场合下,监督孩子是否遵守“规则”的人并不一定非得家长,而完全可以由孩子自己充任。渐渐地,他们便可以逐步做到在没有家长催促或提醒的情况下,自觉地守规矩,可谓习惯成自然。
★循序渐进。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理应学会遵守不同“难度”或要求的“规则”。即以强调培养“集中注意力”,即“专心”的“规则”为例:2岁半的孩子,父母可以开始设立每天20分钟的“安静无话”时段,要求他在自己固定的位置专心做事情,不说一句话,如果孩子没有做到,那就需重新再“安静无话”20分钟。而待孩子长大到四五岁时,“安静无话”时段就分别延长至40分钟和1个小时了。
★不忘尊重孩子个性。每每在孩子着手做事之前,老师或家长便会把种种“规则”向孩子讲明,同时也允许孩子提出反面意见。此后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孩子便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或意愿去做他喜欢做的任何事。实际上,这样孩子往往不仅工作完成得较顺利,而且相关的“规则”也遵守得较好。
★不搞强迫体罚。德国人既不像美国人那样往往给予孩子充分乃至极度的自由,也不像中国等东方民族那样一味要求孩子“规规矩矩”,即听话或乖。他们认为: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同样有享受自由的权利,当然,这是一种在“规则”允许范围内的自由。德国家长在实施他们的“规则教育”时,从来不搞体罚,同时也和美国人一样,乐于肯定或赞美孩子做得好、较好甚至只有进步的事情。(唐若水)
德国教育德国位于欧洲中部,面积35.6万平方公里。人口3.8亿左右,居民大多为德意志人,主要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通用德语.德国的教育历史悠久。早在7世纪,就开始了宗教教育,8世纪建立了......
一、二战前德国教育的演进 1.帝国时期以前在16世纪以前德国教育还比较落后,学校都由教会控制,以教堂学校为主。16世纪后半期一些公国就开始颁布强迫教育法令。至1763年普鲁士公......
德国教育考察报告厦门集美中学校长、书记刘卫平前言:由福建省教育厅组织的中学校长境外培训班,于2002、4、11——2002、5、10对德国小学、中学、大学(含教育学院、教育研究院)进......
德国教育德国的教育历史悠久。早在7世纪,就开始了宗教教育,8世纪建立了古典学校,14世纪开始设立大学。不仅如此,在世界教育发展史上,德意志民族无论是在教育思想方面,还是在教育制度方......
德国的教育19世纪初,德国的普鲁士仍是封建国家,在与拿破仑的战争中战败,京城柏林陷落,被迫签定丧权辱国的和约。战后,普鲁士变法图强,国王接受教育部长洪堡的建议,优先发展教育,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