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及网络条件下的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探究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探究”。
网络多媒体,作文教学好帮手
——多媒体及网络条件下的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探究
谢琼
在150分的语文卷中作文占据了50分,比重之大显而易见。但传统作文教学中,如此重要的内容却是通过“一张嘴、一个题目、一块黑板,甩两袖清风,战三尺讲台”来完成的。以至于学生们的作文是一代不如一代。笔者已从教八个春秋了,认为学生作文越来越乏味主要有这样两个原因:
一、作文材料老化。总是“重复昨天的故事”,特别是喜欢应用历史题材,到古人那里去讨救兵。殊不知“李杜文章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二、作文缺少深度。要么内容较浅显,只是关注身边俗情琐事,拘泥于学习生活中的烦恼,作文立意不高,不深刻。要么缺乏思辨性,即没有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未揭示出事物的本质、没有用发展的眼光看未来。
针对这几个问题,我们展开了“多媒体及网络条件下的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课题研究,以期运用现代手段提高学生的作文创作水平,并获得了一些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应用多媒体,借助网络精选材料,唤醒学生“说话”的欲 望。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而现在的学生说到写作文就头疼,因为作文对他们来说是“为作文而作文”,并不是通过作文来达到渲泻情感,表达观点的目的。还有一
个原因是学生们“朝七晚十”的学校家里两条线的生活轨迹使他们对学习以外的生活没有体悟。所以学生们的作文才会空洞无味,没有深度。因此我以为我们的作文训练应该是循序渐进的,要先培养学生们的创作冲动,然后再将这种冲动转化为文字。
比如在教学《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时,学生们开始对于作者对自己保姆的深情能理解但不会去由人及已。于是我从网络上下载了一些有关母爱方面的文章和图片,并配以歌曲《绿叶对根的情意》,应用多媒体展示播放出来。一张张真实的照片,一篇篇感人的文章再加上这深情的弦律一下就唤醒了他们生活中的记忆。大家畅所欲言,一些有关于父爱母爱,祖孙之情,朋友之谊的往事都再现了。于是我趁热打铁,要求学生当场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文章,记下这些细节片断。课后收上来,虽然有些学生的作文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至少感情是真挚的,是有感而发的。
所以除了书本教材之外,我在平常的教学中都会有意识地从网络中收集一些有代表性的“身边事”融入教学,引导学生养成勤思考、会思考、常思考的良好习惯。叶圣陶先生就曾说:“生活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一、应用多媒体,通过网络丰富学生们的创作素材,让学生有 内容可写。
基于第一点,学生们有了创作的冲动,但是有限的生活经历使学生生活实际经验缺少;有限的课外时间又使他们少有阅读,作文素材缺失,缺乏想象力。这些都限制了他们的创作。所以才会出现表现“气
节”就是文天祥,表现“田园”就是陶渊明,表现“忧国忧民”就是杜甫的现象。这时候,我们就要善于借助网络来丰富学生的素材库了。一方面利用多媒体技术,突破时空限制,运用音乐、图片、动画、影视等手段提供了学生身临其境的实践机会。比如:在学了报告文学《包身工》以后,有道练习题是“包身工在旧社会处在社会底层,受尽剥削、压榨,甚至丧失了做人的尊严。现代社会这种制度已经不复存在,这是社会进步使然,但个别地方仍然有不公正对待工人的现象。如果有条件,可对在工人和生活状况做些调查,在班上交流调查信息,然后写一篇短文。”但学生对这方面是缺乏感性认识,更没有时间没有机会去实地调查,因此无从下手。如果随便写呢,又很有可能写成“四不像”,不符合现代“包身工”的实情。为了让大部分学生能完成一篇高质量的调查报告,在上课之前,我精心准备了一节多媒体课。结合当今时代特点,下载了一些当代个别地方仍然有不公正对待工人的纪实短片让学生揣摩、思考,从而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充分调动思维积极性,通过视频和图象的刺激,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讨论、质疑、思考之中,为正式的写作过程打下基础,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另一方面,多媒体还能激发学生的思想解放,使思维的发散的广度和深度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就拿人教版高中必修一的写作训练《想象与联想》来说,如果不制作多媒体课件,仅仅是口头上引导学生来加以想象和联想,也就只局限于纸上谈兵,少了形象上的直观引发,少了音乐上的感染触动,当然学生的想象面和联想面就狭窄多了。例如:我在要求学生进行《易水诀别》的小作文训练时,就给出了一幅幅秋天萧瑟的图片,配上了一首《广陵散》,使学生自然而然的进入意境中去,用自己的心描绘出悲壮慷慨的送别场面,写作过程水到渠成。
当然,课堂之余我们老师还会选择优秀作文、经典事例、时事热点、名言警句等建立相应的作文资源库,然后引导学生在网上阅读。在学生适应了这种教学后,又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选内容,以网上发布的形式,组织大家一起阅读。网上阅读,是一种深受学生欢迎的阅读方式,因为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也不受老师和同学的干扰。同时还可以随时对自己在网上看到的材料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我想这是传统的阅读教学所无法体验得到的快乐。
二、借助网络搭建同学们自主交流的平台,激发学生的创作兴 趣。
传统的作文评改,教师在台上读,学生在台下听,耳听为虚,学生的注意力得不到高度集中,往往是听了前言忘了后语,效果很不明显。即使是感觉到了语言表达上的问题,但动手修改却感到困难。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作文的评改环节后,效果立刻有了天壤之别,它以方便、快捷的接收信息并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高效的反馈能力,让学生“眼见为实”,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通过集体修改,还可以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上课时,教师将有代表性的学生作文投影到大屏幕上,引导学生围绕作文要求逐字逐句逐段地进行评改。既方便地实现增添、删除、调序、变换等修改,同时也将一系列的修改符号教给学生,而且还可利用计算机对文字有针对性地处理。如精彩之处和
欠缺之处都可变换字体颜色或加入下划线。既使学生直观地感知了修改过程,又一步步地掌握了修改作文的方法。如此这般,加强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作文交流,实现多向互动,有效地提高了学生作文评价和修改的能力。
不过网络环境下我们还可以扩充作文教学的应用的模式。
1、网络作文,互评互改。学生有了创作的冲动,并将这些感受形诸于文字后,在网上可以随时加以修改。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如果发现自己不满意的地方随时都可以更改,非常方便,绝对不会影响卷面的整洁。这对于那些文字书写比较差的同学来说,更能使他们重拾信心,这样就可以调动起每一位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达到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参与的目的。文章写出来了,还要加以修改,俗话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所以网络作文也不能忽视作文修改这一环节。在传统的“评议批改”环节中,通常学生是在教师指导下,参与评议和修改。而在网络环境下利用WORD写作,学生还可以先自己自我修改;接着用WORD内的文字修改工具辅助修改语句和错别字;最后还可以通过网络发送给老师或同学,让老师或同学帮助修改。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选择学生中的优秀作文或有典型错误的作文发送到每个学生的终端机上,供全班同学共同赏析和评议。这种基于网络的评议批改,由于全班学生都能看到同一篇作文,大家可以同步对一篇文章加以剖析,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而且可以免去站在课堂上解剖别人或被别人解剖的尴尬,这就能使每个学生都来积极参与评议和修改。在这一种互助活动中,学生往往会表现出很高的参与热情,因而能
收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2、完善作品, 网上发布。学生可以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加工整理,使其成为正规发表的刊物,然后通过BBS上传,把自己的成果呈现在网络上,让大家共赏。这样让学生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能激励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发展性能力。当然在此过程中,我们教师会定时在学生作文的网络留言板上写几句真挚的评语,这对于学生的成长更为有利。
多媒体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摘要〕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实施,我国的教育思想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多媒体教学手段已经成为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不可或缺的手......
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有效教学探究【内容摘要】:关于多媒体网络环境下语文的“有效性”教学探究问题,本文以转变学习方式为基础,从教师、学生方面探究如何结合多媒体网络学习......
多媒体网络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摘要】越来越深刻的感觉到现代教学媒体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只凭借教师通过口头讲述和教授的方式往往让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浅谈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古诗教学 古诗词以其独特的魅力,在小学语文课本中,独占一席之地。每一册小学教材中都编排了一定数量的古诗,《语文课程标准》也对小学阶段古诗的学习提出......
网络环境下,中职语文教学的新尝试近年来,随着中职学生入学门槛越来越低,已经到了没有分数限制的境地。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逐步面临着学生生源素质整体下滑,基础越来越差,传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