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思想史教学辅导材料(二)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中国法律思想史作业二”。
《中国法律思想史》教学辅导材料
(二)(练习作业二)函授07法学(本)一.单项选择题练习
1.宋代理学代表人物中,在政治法律思想上最有影响的是()。
A.丘浚
B.朱熹
C.王阳明
D.程颢 2.理学的最高范畴是()。
A.天
B.礼
C.仁
D.理 3.朱熹政治法律思想的基础和核心是()。
A.存天理,灭人欲
B.德理政刑.相为终始
C.以严为本,以宽济之
D.因事制宜 4.朱熹主张刑罚()。
A.严刑峻法
B.轻刑
C.以严为本
D.以宽为本 5.朱熹认为,治理国家必须把()放在首位。
A.政刑
B.德礼
C.天理
D.德礼政刑 6.主张“性善情恶”,提出“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的新概念的理学家是()。
A.周敦颐
B.程颢
C.李翱
D.邵雍
7.阐发孟子“万物皆备于我”的主观唯心主义命题,从“心”推衍出宇宙万物的理学家是()。
A.周敦颐
B.程颢
C.李翱
D.邵雍 8.客观唯心主义理学的集大成者是()。
A.王阳明
B.丘浚
C.程颢
D.朱熹 9.理学发萌于唐代中后期的()。
A.韩愈
B.周敦颐
C.柳宗元
D.邵雍 10.在理学家看来,()是“天理”,是立法和司法的指导。A.封建伦理道德观念
B.道 C.自然
D.法律 11.理学家认为,德礼刑政的目的是根除(),恢复“天理”。
A.人欲
B.利益
C.权利
D.自由 12.()主张“革尽人欲,复尽天理”。
A.柳宗元
B.丘浚
C.韩愈
D.朱熹
13.主张恢复“肉刑“的刑罚手段的理学家是()。A.王阳明
B.丘浚
C.程颢
D.朱熹
14.丘竣认为,在司法中,当法律与礼的原则发生冲突时,必须服从()。
A.君主
B.礼的原则
C.法律
D.天理 15.范仲淹主持的改革运动被称为()。
A.熙宁新法
B.庆历新政
C.一条鞭法
D.永贞革新 16.宋明时期的一些改革家,提出了变法的主张,其中明代的改革家是()。
A.张居正
B.王安石
C.范仲淹
D.丘浚 17.宋明时期的一些政治家和思想家。为挽救封建王朝,一图长治久安,主张()。
A.革命
B.变法
C.修法
D.立法 1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的名言。
A.滕子京
B.范仲淹
C.王安石
D.张居正 19.范仲淹主张打破贤愚并进的(),一律以为官的政绩和才能为标准。
A.世族门阀制
B.磨勘制
C.差遣制
D.轮岗制 20.()认为:“天地人了不相关”,“天变不足畏”。
A.张居正
B.王安石
C.范仲淹
D.丘浚 21.提出“审刑名”的司法原则的人是()。
A.张居正
B.王安石
C.范仲淹
D.丘浚 22.范仲淹变法图强的中心内容是()。
A.改革官制
B.开学校,设科学 C.君臣共理天下
D.设“明法科” 23.王安石认为,人治和法治的关系是()。
A.要法治,不要人治
B.推崇人治,贬抑法治
C.二者统一
D.人治为主,法治为辅 24.金世宗认为,“贤”的最低标准是()。
A.德
B.守法
C.礼
D.理
25.金世宗为了控制外戚贵族势力,在政治法律上主张严于()。
A.议功
B.议贤
C.议亲
D.议才
26.提出“赏罚不滥,即是宽政”这一政治法律思想的人是()。
A.完颜雍
B.王安石
C.张居正
D.耶律楚才
27.提出建立封建法制以取代落后的习惯法的人是()。
A.完颜雍
B.王安石
C.张居正
D.耶律楚才 29.明清之际要求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的启蒙思想家是()。
A.王夫之
B.顾炎武
C.黄宗羲
D.唐甄
30.黄宗羲认为,造成天下混乱,民不聊生的根源是()。A.君主制
B.法制 C.封建伦理道德
D.礼制
31.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家以()的方式提出了自己的社会改革思想。
A.推陈出新
B.托古改制
C.变法图强
D.揭竿起义 32.黄宗羲把()称为“天下之大害”。
A.陋习
B.恶法
C.封建伦理
D.君主 33.黄宗羲认为,应以“()为主,君为客”。
A.天下
B.良臣
C.百姓
D.国家 34.()提出,应将“严以治吏”与“宽以养民”相结合。
A.黄宗羲
B.谭嗣同
C.王夫之
D.韩愈 35.王夫之向往的政治制度是()。
A.总统制的民主共和制
B.议会制的民主共和制
C.中央集权的开明君主政体
D.社会主义制度 36.黄宗羲的国家法律起源论的核心是()说。
A.天命
B.公利
C.天理
D.民权
36.黄宗羲将()作为表达“天下之人”的舆论和代表民意参政的机构。
A.议会
B.政府
C.国会
D.学校
37.中国近代史上率先提出向西方学习的人是()。
A.龚自珍
B.魏源
C.林则徐
D.梁启超 38.()是中国近代“开风气之先”的思想家。
A.龚自珍
B.魏源
C.林则徐
D.梁启超 39.()在其诗中写道:“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A.龚自珍
B.魏源
C.林则徐
D.梁启超 40.龚自珍揭露,()已成为摧残、扼杀人才的工具。
A.君主制度
B.社会舆论
C.封建名教
D.严刑酷法 41.龚自珍主张,()以禁绝种植、贩运和吸食鸦片。
A.运用法律手段,使用重典
B.运用德礼教化
C.运用刑罚与教化的两手
D.运用宣传手段 42.在魏源广收天下之才、任人唯贤的主张中,十分强调选拔任用()的人才。
A.造船造炮
B.军事指挥 C.有外语能力
D.立法和执法 43.()主张发展民用工业。
A.魏源
B.王夫之
C.林则徐
D.龚自珍 44.()对不设君位,“唯立官长贵族”等办理国务的瑞士,誉之为“西土桃花园”。
A.魏源
B.王夫之
C.林则徐
D.龚自珍 45.()认为封建社会已走向没落的“衰世”,好象一个气息奄奄的人一样。
A.魏源
B.王夫之
C.林则徐
D.龚自珍 46.龚自珍主张()来进行“更法”、“改图”。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学习西方民主制度
D.仿古法而行之 47.魏源认为,要实现富国强兵,要“师夷长技以制夷”,关键在于()。
A.民主议政,广开言路
B.变古愈今.便民愈甚
C.严修武备
D.广收天下人才
48.提出“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改革时弊观点的思想家是()。
A.魏源
B.王夫之
C.林则徐
D.龚自珍 48.太平天国法制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是()。
A.“斩邪留正”,“除妖安良”
B.“人无私财”,“逆者议罪”
C.“国家以法制为先”
D.“恩威并济”,“教、法兼行” 49.太平天国宣布废除一切土地私有制,将土地分配给农民,其分配方式是()。
A.平均土地
B.土地国有
C.计口授田
D.按官阶分田 50.太平天国主张,“人无私财”,“逆者议罪”,凡缴获财物据为私有者处以()。
A.枷刑
B.死刑
C.肉刑
D.杖刑 51.在刑罚的运用上,洪秀全主张实行()。
A.“恩威并济”,“教、法兼行”
B.“奉行天法”,“赏罚分明”
C.“刑外化之以德”
D.严刑峻法,轻罪重刑 52.洪秀全提出,在太平天国实行(),体现了经济上的公有思想。
A.圣粮制度
B.圣库制度
C.大同制度
D.均田制度 53.洪仁轩认为,()是治国之本。
A.军事上的胜利
B.向西方学习
C.立法
D.行德礼 54.洋务派的政治法律思想的基本主张是()。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西学为体,中学为用
C.中西结合D.采西法以补中法之不足
55.为了维护封建纲常名教,提出“以礼自治,以礼治人”的洋务派代表人物是()。A.张之洞
B.李鸿章 C.奕欣
D.曾国藩
56.洋务派以()相号召,开办洋务,以求挽救摇摇欲坠的封建统治。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自强、求富
C.大同自强
D.民主、富强 57.张之洞认为,中国“法律本原实与()相表里”。
A.德化
B.教化
C.礼治
D.经术 58.张之洞认为:“法律之所设,所以纳民于轨物之中。”“纳”就是强制,“轨”就是()。
A.统治秩序
B.痕迹
C.铁轨
D.法制 59.张之洞政治法律思想的核心是()。
A.一秉于礼
B.中体西用
C.法律本原与经术相表里
D.变法维新 60.“戊戍变法”运动的目的主要在于()。
A.师夷制夷
B.变法维新
C.救亡图存
D.君主立宪
61.康有为仿照日本明治维新,把()作为“维新之始”。
A.组织新式军队
B.办学校
C.定宪法
D.废君统
62.康有为把()推为“托古改制”的“圣法”的创立者。
A.孔子
B.孟子
C.董仲舒
D.周公 63.康有为在《大同书》里指出:“公羊三世”里的()即大同世界,是人类发展阶段上“至善至美”的理想社会。
A.“太平世”
B.“升平世”
C.“据乱世”
D.“治世”
64.康有为认为,只有《公羊春秋》才是阐发孔子“圣法“的真经。《公羊春秋》的核心是()。
A.“天下大同说”
B.“三世三典说”
C.“公羊三世说”
D.“公羊春秋说” 65.康有为认为,危害“公理”,阻碍社会进化,使人犯罪至刑的根源是()。
A.欲
B.私
C.情
D.礼
66.康有为认为,要致刑措,达大同,最根本的方法是()。
A.日张法律
B.日议轻刑
C.日讲道德
D.去“九界” 67.粱启超对孟德斯鸠的“政体论”推崇备至,并依照英国提出在中国实行()的方案。
A.专制政体
B.民主政体
C.君主立宪政体
D.总统制 68.梁启超认为,“专制”与“立宪”政体的重要区别是:是否()。
A.“定君主”
B.“立国会” C.“选议员”
D.“举总统” 69.“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诗句是()留下的。
A.梁启超
B.康有为
C.谭嗣同
D.沈家本 70.()大声疾呼“冲决一切封建网罗”。
A.梁启超
B.康有为
C.谭嗣同
D.沈家本
71.梁启超论证“变法”是合乎事物发展规律的理论根据是()。
A.民约论
B.进化论
C.人性论
D.契约论 72.清末修律的指导方针是()。
A.“会通中外”
B.“变法自强”
C.“中外通行”
D.“博稽中外” 73.清末修律中礼法两派分歧的根本原因是()。
A.立法的体系问题
B.立法的宗旨问题
C.立法的任务不同
D.罪名的认定不同 74.旧中国第一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刑法典是()。
A.《大清律例》
B.《大清现行刑律》
C.《大清新刑律》
D.《大清新刑律草案》
75.沈家本认为中国历代王朝的刑法中,最“平恕”和最“得中”的是()。
A.清法、汉法
B.汉法、唐法
C.唐法、清法
D.秦法、唐法 76.主张法随时变,“会通中外”的法学家是()。
A.沈家本
B.张之洞
C.孙中山
D.劳乃宣 77.主张实行法治主义,“举全国之精神,胥贯注于法律之内”,就能使国家强盛的法学家是()。
A.沈家本
B.张之洞
C.孙中山
D.劳乃宣 78.沈家本认为法律与政治的关系是()。
A.法律决定政治
B.政治决定法律
C.政治与法律是平行的关系
D.政治与法律是互补的关系 79.沈家本认为,()对于立法和司法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
A.立法学
B.宪法学
C.刑法学
D.法理学 80.三民主义的首要问题是()。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 81.三民主义的核心是()。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
82.孙中山的“五权宪法”的宪法思想的理论基础是()。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 83.三民主义中最富有特色部分是()。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 84.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赋予民族平等、人民主权以法律效力的法律文件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三民主义》
C.《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D.《五权宪法》
85.在“资本”问题上,孙中山试图找到一条既发展大工业,避免资本主义的道路,即()。
A.社会主义
B.国家资本主义
C.公有制
D.官僚资本主义
86.章太炎主张用()来提高人民的道德水平和挽救革命派内部的道德衰亡。
A.教育
B.法律
C.宗教
D.儒学 87.章太炎认为,只有()的法律“宽平无害”。
A.秦
B.汉
C.五朝
D.唐 二.多项选择题练习
1.宋代理学的代表人物有()。
A.朱熹
B.程颢
C.丘竣
D.程颐
E.韩愈
2.朱熹以的政治法律思想有()。
A.“存天理,灭人欲”说
B.三纲五常说
C.德、礼、政、刑、关系论
D.刑罚以严为本的主张
E.恤民说
3.理学家们认为,因为人们的“气质之性”不同,因而“人欲”的多少也不同,所以统治者要有针对性地运用()等四项治国之策。
A.德
B.礼
C.政
C.刑
E.信
4.王安石“三不足”的变法理论基本内容包括()。
A.天变不足畏
B.祖宗不足法
C.天地不足畏
D.人言不足恤
E.古人不足法
5.明清启蒙思想家的主要代表有()。
A.王夫之
B.顾炎武
C.黄宗羲
D.唐甄
E.梁启超
6.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批睁眼看世界的先进人物有()。
A.魏源
B.王夫之
C.林则徐
D.龚自珍
E.梁启超
7.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在他看来,“夷之长技”有()。
A.民主政体
B.火器
C.战舰
D.养兵练兵之法 E.基督教
8.太平天国时期,在政治法律思想上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有()。
A.洪秀全
B.杨秀清
C.陈玉成D.洪仁轩
E.石达开
9.为解决清末的社会弊端,洪秀全主张建立()的社会经济制度。
A.兴车马之利
B.重农抑商
C.人无私财
D.天下为公
E.自由竟争
10.洪秀全的政治法律思想中,夹杂着严重的封建毒素,其表现是()。
A.封建小农思想
B.等级特权思想
C.宗教迷信思想
D.皇权思想
E.平等思想
11.洪仁轩的政治法律思想包括()。
A.严刑峻法,轻罪重刑
B.“斩邪留正”,“除妖安良”
C.国家以法制为先
D.“恩威并济”,“教、法兼行”
E.法律必须体现“以天下为先”
12.张之洞所说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的“中学”是指()。
A.中国古代文学
B.儒家学说
C.封建之“道”
D.法家学说
E.中医
13.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代表人物有()。
A.康有为
B.孙中山
C.梁启超
D.谭嗣同
E.严复
14.“戊戍变法”后,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代表人物中变为保皇派的有()。
A.康有为
B.孙中山
C.梁启超
D.谭嗣同
E.严复
15.梁启超认为法律起源于()。
A.人的“良知”
B.“契约”
C.人类理性
D.“命令”
16.清末被任命为修律大臣的人有()。
A.沈家本
B.康有为
C.伍廷芳
D.劳乃宣
E.张之洞 17.清末礼法之争中,礼教派的代表人物有()。
A.沈家本
B.康有为
C.伍廷芳
D.劳乃宣
E.张之洞 18.《大清新刑律》中采用了()等资产阶级的法律制度。
A.罪刑法定主义
B.犹豫(缓刑)制度
C.假释制度
D.律师制度
E.辩护制度
19.沈家本认为法律与政治的关系是()。
A.法律决定政治
B.政治决定法律
C.法盛而政不一定盛
D.法衰而政必衰
E.法律与政治无关
20.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政治法律思想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A.反封建性
B.民主性
C.民族性
D.一定的反帝性
E.社会性
21.孙中山把民生主义归纳为解决()等两大问题。
A.土地问题
B.政权问题
C.资本问题
D.主权问题
E.人权问题 22.“五权宪法”在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的基础上,增加了()两权。
A.监察权
B.罢免权 C.创制权
D.考试权 E.选举权
23.“五权宪法”的核心是把政权和治权分开,其中“政权”包括()。
A.选举权
B.罢免权
C.复决权
D.行政权
E.创制权
24.孙中山关于司法改革的观点有()。
A.禁止刑讯
B.建立律师制度
C.法官独立审判
D.维护司法主权
E.建立陪审制度
25.章太炎设计的“中华民国”方案,从宪法思想上看,具有如下特点()。
A.民主性
B.浓厚的民族主义色彩
C.否定代议制
D.主张直接民权
E.主张间接民权
26.章太炎提出的道德要求主要有()。
A.知耻
B.重厚
C.耿介
D.必信 E.守信
三.概念解释题练习
1.天理
2.理
4.磨勘制
5.一家之法
7.师夷长技以制夷
8.天朝天亩制度
10.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1.三民主义
四.简答题练习
1.简述朱熹政治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2.简述朱熹的德、礼、政、刑关系论。3.简述朱熹的刑罚以严为本的主张。4.简述朱熹的恤民说。
5.简述范仲淹主持的“庆历新政”的改革措施。6.简述范仲淹的政治法律思想。7.简述王安石的政治法律思想。
8.简述王安石“三不足”的变法理论。
9.简述王安石“大明法度,众建贤才”的主张。10.简述王安石的司法思想。11.简述张居正的政治法律思想。12.简述张居正整饬吏治的思想。13.简述金世宗的政治法律思想。14.简述耶律楚才的政治法律思想。
15.简述黄宗羲具有民主因素的“法治”理论。
16.简述黄宗羲对封建君主及其“一家之法”的批判。17.简述黄宗羲的政治法律思想。18.简述王夫之的法律思想。
19.简述王夫之“趋时更新”的法律时变观点。20.简述王夫之“同条共贯”、“相扶成治”的法律体系说。21.简述王夫之具有民主因素的立法思想。
22.简述龚自珍对清王朝腐朽的封建专制的批判。
23.简述近代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思想家的政治法律思想。24.简述龚自珍对清王朝司法制度的批判。25.简述龚自珍“更法改图”的思想。
26.简述龚自珍的禁绝鸦片,宜用重典的主张。27.简述龚自珍的政治法律思想。28.简述魏源的政治法律思想。29.简述洪秀全的政治法律思想。30.简述洪秀全的“斩邪留正”,“除妖安良”的思想。31.简述洪秀全的“人无私财”,“逆者议罪”的思想。32.简述洪仁轩的政治法律思想。
33.简述洪仁轩的“国家以法制为先”的思想。34.简述洪仁轩的“恩威并济”,“教、法兼行”的思想。35.简述洪秀全的政治法律思想中的封建毒素。36.简述曾国藩的政治法律思想。36.简述张之洞的政治法律思想。
3.理学 6.天下之法 9.圣库制度 12.五权宪法 37.简述曾国藩的“一秉于礼”的思想。
38.简述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39.简述张之洞“法律本原与经术相表里”的思想。40.简述康有为的政治法律思想。
41.简述康有为“托古改制”的变法维新的思想。42.简述康有为主张实行“君主立宪”的思想。43.简述梁启超的政治法律思想。44.简述梁启超的变法维新的思想。
45.简述梁启超的“三权之体皆莞于君主”的三权分立说。
46.简述梁启超的法治、人治并重,法律、道德“相须为用”的思想。47.简述谭嗣同的政治法律思想。48.简述谭嗣同的变法主张。49.简述沈家本的政治法律思想。
50.简述沈家本的实行资产阶级法治主义的思想。51.简述沈家本的“平恕”为审断之本的思想。
52.简述沈家本的“有其法者,尤贵有其人”的思想。53.简述沈家本的法学盛衰说。
54.简述资产阶级革命派政治法律思想的特点。55.简述孙中山的政治法律思想。
56.简述孙中山的“自由、平等、博爱“的政治法律思想。57.简述孙中山的五权宪法学说。58.简述章太炎的政治法律思想。
59.简述章太炎的建立总统制资产阶级民主国的方案。60.简述章太炎设计的“中华民国”的方案的特点。61.简述章太炎的维护人民权利平等的思想。62.简述章太炎的“专以法律为治”的主张。五.论述题练习
1.试述理学兴起的历史过程。2.试述理学兴起的的背景.
3.试述理学对中国封建正统政治法律思想的影响。4.试述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说。5.试述朱熹的刑罚以严为本的主张。
6.试述范仲淹改革官制,革故鼎新的思想。7.试述范仲淹限制君权,君臣共理天下的主张。8.试述范仲淹的司法改革思想。
9.试述黄宗羲具有民主因素的“法治”理论。
10.试述黄宗羲对封建君主及其“一家之法”的批判。11.试述王夫之“同条共贯”、“相扶成治”的法律体系说。12.试述王夫之具有民主因素的立法思想。
13.试述王夫之任法与任人、宽与严结合的政治法律思想。14.试述龚自珍对清王朝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的批判。15.试述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16.试述谭嗣同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批判。17.试述谭嗣同对封建纲常名教的批判。18.试述清末修律的概况。
19.试述清末修律中的礼法之争。
20.试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的思想。
《中国法律思想史》作业二一、填空题:每空2分1.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提出了()和"无为而治"的思想。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著名的"百家争鸣",其中在法律思想史上最重要......
中国法律思想史自检自测练习二一、单项选择题1.天命、天罚的神权法思想最早出现于( B) A.西周 A.荀子 A.农家 A.秦始皇 A.儒家A.《白虎通德论》 A.心B.夏 B.孟子 B.墨家 B.李斯 B.道家 B.《......
《中国法律思想史》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称:History of the Chinese legal thinking syllabus 课程编码:013A2180学时:36学时学分:2学分一、课程教学对象适用法学专业本科生 二、......
名词解释 表。A30、安人宁国B12、不法先王,不是礼义B9、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42、参考古今,博稽中外C56、春秋决狱P271C8、《春秋》决狱D18、兼相爱,交相利D63、道法自然P115D64、......
《中国法律思想史》选择题1.周公制礼的基本原则是( )。AC A.亲亲 B.仁 C.尊尊 D.爱 2.宗法等级制的核心内容是( )。 C A.男尊女卑 B.氏族同婚 C.嫡长继承制 D.分封制 3.明德慎罚”中“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