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思想史课程教学大纲_本科中国法律思想史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10:58:40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中国法律思想史课程教学大纲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本科中国法律思想史”。

“中国法律思想史”课程教学大纲 教研室主任: 执笔人:

一、课程基本信息 开课单位:法学院 课程名称:中国法律思想史 课程编号:

英文名称:The History of Chinese Legal Thoughts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总 学 时:42 理论学时:30 实验学时:12 学 分:3 开设专业:法学 先修课程:

二、课程任务目标

(一)课程任务

中国法律思想史是全国高等学校法学专业开设的十四门主干课之一,是针对法学本科生开设的必修课。中国法律思想史是关于中国古代、近现代法律思想内容及其发展变化的历史。“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学者、哲学家李泽厚说,之所以对传统保持尊重和敬意,是为“保存本民族的生存经验”。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丰富资源对于今天的法治建设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价值。思想更是法律文化的核心。中国人对法律的认识,对待法律的态度,在处理法律与其它社会关系的关系时的选择,比如法律与政治,与权力,与伦理,等等,也都可以从传统的法律思想中找到答案。中国人的人生态度,处世哲学,国民性格,都可以从这里面发现它的遗传基因。掌握中国法律思想史,对于一个法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基本了解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的法律思想的发展,掌握一些重要的学派思想和价值理论,提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论分析研究各种法律思想,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总结历史经验,古为今用,为今天的法治提供有益的经验。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 夏商西周时期的法律思想(3课时)教学要点:夏、商、西周时期的法律思想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神权法和宗法思想占统治地位是这一时期的基本特点。本章学习的目的是了解夏、商和西周时期的奴隶主“天命”“天罚”思想的内容和神权法思想的变化,以及周公法律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夏商时期的神权法思想

一、夏商时期的神权法思想概述

二、神权法思想的特点及其功能

第二节 西周对于夏商神权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一、明德慎罚思想

二、礼治思想

三、周公思想的影响 考核要求 掌握:

1.夏、商、西周奴隶主“天命”“天罚”思想 2.周公的明德慎罚思想的内容 3.何谓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思考:

1.为什么说周公法律思想是儒家思想的源头

2.中国夏商周时期神权法思想与西方神权法思想的有何变化 第二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思想(12课时)教学要点: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奴隶社会开始向封建社会转变的时期。这时的学术界学派林立,思想活跃。本章的学习目的就是要掌握儒、道、墨、法的思想,研究其法律思想,探索其理论价值。掌握本章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注意各学派之间的比较研究,比如儒家的仁爱和墨家的兼爱,道家对于人定法、对于礼德的态度,儒法对于道德和法的不同态度;二是要注意先秦诸子思想对于当今法治的影响和借鉴意义。

儒家学派的法律思想 第一节

孔子

一、礼与仁结合的思想

二、德主刑辅的思想

三、为政在人 第二节

孟子

一、仁政思想

二、民贵君轻说和暴君放伐论

三、尊贤使能和徒法不足以自行

四、重教化、省刑罚

五、性善论 第三节

荀子

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礼法起源论

二、重礼思想

三、重法思想

四、贤人治国论

五、性恶论

道家学派的法律思想 第四节

老子和庄子

一、崇尚自然法

二、抨击人定法

三、无为而治和愚民政策 墨家学派的法律思想 第五节

墨子

一、兼相爱交相利

二、法律起源论

三、立法原则

四、司法原则 法家学派的法律思想 第六节 商鞅

一、重法思想

二、垂法而治的法治论

三、刑无等级的思想

四、重刑思想和以刑去刑

五、以吏为师以法为教 第七节 韩非

一、韩非法制观的理论基础——历史进化论和人性论

二、以君为主,法术势结合三、韩非法治思想的主要内容

四、韩非法治观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 考核内容 儒家学派 掌握孔子礼与仁结合的法律思想 2 孔子的德主刑辅思想 3 孟子的民贵君轻说 4 孟子的仁政思想 5 孟子和荀子的人性观 6 荀子的礼法起源论 思考:孔子为政在人思想的影响孔子父子相隐思想对于当今诉讼制度的借鉴意义 3 荀子对于孔孟思想的发展 4 孔子无讼法律思想对于后世的影响 道家学派 掌握:老子的道法自然思想 2 老子无为而治的主张 思考老子的辩证法思想对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意义和影响 墨家学派 掌握墨子兼相爱、交相利的法律思想 2 墨子一统天下义的法律起源论 思考:比较儒家的仁爱和墨家的兼爱 2 墨子法律思想的消极因素为什么作为显学的墨家法律思想后来失去了影响力 法家思想 掌握:商鞅刑无等级的思想 2 商鞅的重刑思想 3 以吏为师以法为教韩非以君为主,法术势结合 5 韩非的人性论韩非法治思想的主要内容 思考:法家法治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法家的法治思想与我们今天所谈的法治的不同

第三章 秦汉时期的法律思想(6课时)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确立过程。由秦朝的法家思想,到汉初的黄老思想,到汉武帝时期确立了独尊儒术的法律思想。这一思想的最终确立,使得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封建正统思想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以三纲五常为立法和司法的指导原则;二是主张礼法结合、德主刑辅。第一节 秦始皇与李斯

一、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二、维护极端君主专制

三、崇尚法治,推行严刑峻法 第二节 贾谊

一、民为国本和攻守异势说

二、礼法结合,以礼为主

三、黥劓之罪不及大夫的特权思想

第三节 刘恒

一、奖励农耕,轻徭薄赋

二、约法省刑,去严除苛

三、严于律己,虚怀纳谏

第四节 董仲舒

一、罢黜百家与独尊儒术二、三纲五常说

三、德主刑辅说

四、《春秋决狱》与原心定罪 第五节 王充

一、批判君权神授与天罚论

二、主张德主刑辅,反对专任刑罚

三、法律观上的命定论 掌握:董仲舒的三纲五常说 2 何谓春秋决狱 3 何谓原心定罪 4 王充法律上的命定观 思考:董仲舒对于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形成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2 如何理解《春秋》决狱对于传统法律文化的历史影响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律思想(3课时)教学目的:从东汉到隋朝的建立,是中国封建制进一步发展的时期,也是中国历史由统一走向分裂,又由分裂走向统一的时期。通过学习本章,学生要掌握在这样特殊的时期,正统的法律思想以多样的形式出现,先后出现了强调名法、崇尚玄学和注重律学等不同的理论主张。重点掌握张斐的法律思想。

第一节 曹操

一、治定之化、以礼为首;拨乱之政,以政为先

二、唯才是举与选明达法理者持典刑

三、赏罚分明,以法治军

第二节 诸葛亮

一、审势立法,厉行法治

二、科教严明,赏罚必信

第三节 杜预

一、“文约而例直,听省而禁简”

二、立法“必审刑名”

三、“律以正罪名,令以存事例”

第四节 张斐

一、“以理统法”与“以礼率律”

二、《刑名篇》的内容和意义

三、若干法律术语的界定

掌握治定之化,以礼为首;拨乱之政,以刑为先 2 “以理统法”与“以礼率律”

思考:1 中国古代律学与西方中世纪注释法学的区别 2 张斐对于律学理论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第五章 隋唐时期的法律思想(3课时)教学要点: 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隋唐时期,已经到了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法律思想也有一个发展变化过程,立法趋渐完善,礼法结合已用法典形式固定下来。本章学习的重点是唐代法律思想的基本特点,了解李世民、柳宗元、刘禹锡法律思想的内容和特点。

第一节 唐太宗

一、“君依于国,国依于民”的重民思想

二、法务宽简的立法思想

三、纳谏任贤

第二节 韩愈

一、道统说与人性三品说 二是“自生”说

三、礼法兼用,以礼德为先

四、“君言必信”,“法令大行”

第三节 柳宗元

一、国家、君主与法律起源论

二、反对天罚论和司法时令说

三、礼法统一论

四、定经界,核名实,均赋税 第四节 刘禹锡

一、刑、礼、道迭相为用

二、先富后教,止狱措刑

三、理大罪,赦小过

四、慎选司法官吏

掌握:1 韩愈性三品说的法律意义 2 解析柳宗元的司法时令说刘禹锡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在法律思想上的体现 思考:柳宗元的礼法起源论

第六章 宋元时期的法律思想(6课时)教学要点:我国的封建社会到了宋朝开始已经进入衰落时期,与宋元时期的社会状况相适应,在法律思想方面有几个特点是本章的学习重点,其中要注意朱熹理学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宋时期改革法律思想家的核心内容及其历史地位。第一节

包拯

一、立法当以恤民为本

二、肃吏治,选清官

三、执法严明、不避权贵

第二节 王安石

一、革除弊政、因时立法

二、创立善法,抑制兼并

三、礼法兼用,德主刑辅

四、“有司议罪,惟当守法”

五、“吏不良,则有法而莫守”

第三节 朱熹

一、“法者,天下之理”

二、德治与重刑并用

三、变法改革与人治

四、义理决狱,明谨用刑

五、恤民与省赋

掌握:1 如何评价王安石变法 2 朱熹法律思想的内容 3 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思想 4 义理决狱

思考:为什么说朱熹的法律思想是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在封建社会晚期的主要形态

第七章 明末清初的法律思想(5课时)教学要点: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制进一步衰落的时期,统治者加强了思想上的钳制,法律思想方面也进一步显示出各种文化的冲突,学习本章后要求学生在理解明清时期背景的前提下掌握这一时期的法律思想的特点,尤其是黄宗羲法律思想的基本内容和特征。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丘浚

第一,圣人制法的起源论和“养民”、“安良”的目的论。第二,德礼刑政,始终相成的立法并用说。第三,立法为民和“明理”守法论。第四,“民穷犯法”的犯罪论。

第五,原情定罪、慎刑恤狱的刑罚论。

第二节 黄宗羲

一、批判君主专制

二、君臣共治

三、学校议政

四、立“天下之法”,去“一家之法”

五、工商皆本 第三节 顾炎武

一、唯物主义哲学

二、批判君主专制

二、思想与经世致用之学

三、立众治之法,以礼为先,疏法省刑

第四节王夫之的法律思想

一、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与“天理寓于人欲”说。

二、“趋时更新”,因时立法。

三、“必循天下之公”的立法原则。

四、“法贵简而能禁,刑贵轻而必行”。

五、任法与任人结合,严以治吏

掌握:1 黄宗羲“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的法律意义 2 黄宗羲学校议政的思想

思考:明末清初中国法律思想启蒙与西方近代法律思想启蒙有何异同 第八章 近代的法律思想(5课时)教学要点: 自1840年到191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近代时期,也是中国传统法律思想受到西方资产阶级学说强烈影响的时期。本章的学习就是要理顺中国近代历史上法律思想变革的脉络和历史背景,主要掌握康有为、梁启超的变法维新思想和君主立宪思想,沈家本法律思想的基本内容和孙中山的“五权宪法”思想和“权能分立”说。

第一节 梁启超

一、救亡图存的变法维新思想

二、提倡民权和君主立宪

三、法治与人治相结合的思想

第二节沈家本

一、重视法理学研究

二、中西结合的修律思想 第三节 孙中山

一、法治与民主相结合的思想二、五权宪法与权能分立

三、锐意改革法律制度 掌握:沈家本中西结合的修律思想 2 孙中山权能分立的思想 思考:沈家本对法律文化近代化的历史贡献孙中山的五权宪法与西方资本主义三权分立的异同

中国法律思想史教学大纲

《中国法律思想史》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称:History of the Chinese legal thinking syllabus 课程编码:013A2180学时:36学时学分:2学分一、课程教学对象适用法学专业本科生 二、......

中国行政管理思想史教学大纲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中国行政管理思想史教学大纲葛荃 编著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二零零九年九月目录 绪论 中国行政管理思想史的总体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第一章 殷商时代......

中国法律思想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表。A30、安人宁国B12、不法先王,不是礼义B9、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42、参考古今,博稽中外C56、春秋决狱P271C8、《春秋》决狱D18、兼相爱,交相利D63、道法自然P115D64、......

中国法律思想史 选择题

《中国法律思想史》选择题1.周公制礼的基本原则是( )。AC A.亲亲 B.仁 C.尊尊 D.爱 2.宗法等级制的核心内容是( )。 C A.男尊女卑 B.氏族同婚 C.嫡长继承制 D.分封制 3.明德慎罚”中“慎......

中国法律思想史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周公制礼”记载周公主持下,对以往的宗法传统习惯进行了补充,整理,制定出一整套以维护宗法等级制为中心的行为规范以及相应的典章制度,礼节仪式。 “礼不下蔗人,刑不上......

下载中国法律思想史课程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法律思想史课程教学大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