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学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基础教育学1”。
基础教育学
填空题
1.我国战国末期所出现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著作。2.柏拉图在其作品《理想国》中展示了自己的教育观。
3.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教育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开始。4.赫尔巴特出版《普通教育学》
5.英国洛克《教育漫话》卢梭《爱弥儿—论教育》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6.蔡元培提出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教育方针和“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指导思想。
7.陶行知提出“生活教育”理论,并主张实行普及教育和平民教育。
8.杨贤江是我国教育史上最早比较系统的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理论的人,其代表作是《新教育大纲》,这是我国第一本以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9.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动作目标,此目标分类为人们研究和评价教育过程提供了依据。
10.最早的学校出现在世界上第一个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埃及。中国在夏朝就已经有了学校,成为“庠”“序”。欧洲最早出现学校的地方也是进入奴隶社会的文明古国—希腊。名词解释 1.教育:广义的教育泛指有意识的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影响或是改变人们的某种思想意识,增强人们体质的一切活动。这种活动可能是无组织的、零碎的,也有可能是有组织的、系统的。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即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已培养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基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指狭义教育,即学校教育。
2.德育:即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教育。具体而言,它指的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个体需要及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一定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内化与外化,以养成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
3.培养目标:是对某一级、某一类学校培养人的质量规格的设想或规定。
4.教育的目的: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5.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简答题
1.素质教育及其特征:就是培养、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它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身体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与社会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一种现代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素质教育着眼于人的可出续发展,能够使学生充分发挥其个人的潜能,也使他们各方面素质得到综合发展;素质教育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素质的特殊要求体现,是落实全面发展教育发展方针的一种教育模式,是面向21世纪的新型社会主义教育。P75 特征:全面性、主体性、全体性
2.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p77)教育的性质与目的不同 课程体系不同 教学方法不同 教育评价手段和评价标准不同 教育结果不同 人际关系不同 社会效应不同 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并非是彼此独立、绝对对立的关系,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借鉴的。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模式,各有自己的侧重点,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朴素的愿望,即让受教育者得到发展。因此,在考察两种关系时,应保持科学的、完整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方法。因为没有应试教育的存在,就不可能有素质教育的提出。素质教育是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中产生的,同时素质教育的发展必须以应试教育的革新为前提。3.古代教育的特点:阶级性和等级性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 专制性和刻板性 不完善性 P9 4.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P87):完善农村义务义务教育管理机制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加快实现基础教育现代化 建设一支适应现代化要求的师资队伍 完善督导评机制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趋势:(1)彰显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概念(2)强化基础学科和学科基础知识(3)重视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4)课程内容的综合化、生活化和社会化(5)课程形式的个性化和多样化(6)课程操作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结合(7)课程教材改革的法制化
5.教师劳动的特点复杂性: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主要体现在教师劳动对象、劳动目的以及劳动方式的复杂性三个方面。创造性:教师的劳动具有丰富而独特的创造性,变现为对教学内容的加工和处理、对教育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对教育教学偶发事件的机智处理等方面。示范性:教师劳动与一般劳动不同,其主要区别在于,一般劳动与劳动手段是分离的,而教师既是劳动的主体即劳动者,也是劳动手段。长期性:教师的劳动不是一种短期见效的行为,而是一种具有长期性特点的特殊劳动。P129 6.自主学习: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觉运用元认知策略、动机策略和行为策略,主动而有效的进行学习的学习方式。
自学:是根据社会和人的发展需要,借助社会力量,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自我学习,不断积累知识、获取技能和培养能力的活动。P169 7.教学的地位和作用: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必须以教学为主。P216【大题】
(1)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2)教学是促进学生掌握间接经验的有效方式
8.上课:它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核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1)目的明确。教学的目的是以教学内容为依据从学生实际出发制定的,它既包括知识教学的目的,又包括能力培养的目的,还应包括思想教育的目的。教学时教师自己不仅应明确这些目的,而且还要让学生明确这些目的,使整个教学活动从这些目的出发。(2)内容正确。首先要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在此基础上做好教学内容的组织工作(3)方法得当。既包括教学方法选择上的得当,又包括教学方法运用上的得当。得当的方法来源于对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等多因素的综合考虑,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使教师乐教,使学生乐学。(4)结构紧凑。教学要有高度的计划性和严密的组织性,结构紧凑,能以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取得最大限度的教学效果。(5)积极性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应处于积极的状态,教师应积极发挥其主导作用,学生积极发挥其能动作用,且实现两者的结合。P270 9课外作业的形式:口头作业、书卖作业、实践作业【*】
课外作业不至于批改的基本要求是:作业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创造性;作业分量要适当,难以要适度;教师对所布置的作业要提出明确的要求,规定完成的时限,并对其中的难点和疑点作必要的指导;教师要及时检查和批改作业,并做必要的讲评或个别指导。10.个体身体发展的一般规律:(1)个体身心发展的统一性(2)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3)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4)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5)个体身心发展的差异性(6)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关键期理论:人类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漫长过程中,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水平和速度是不同的。个体在其发展过程中的某个特定时期对某些能力或知识信息的获得特别敏感,如果接受了适当的刺激和培养,错过了,就难获得。
要点
1.说理疏导和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疏导原则):要求德育坚持说理启迪,疏通引导,启发自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辅之必要的纪律约束,使学生的品德健康发展。
基本要求:1.要正面说理,疏导引导,启发自觉。2.要树立先进典型,用正面榜样教育引导学生前进3.要以表扬为主,批评处分为辅4.把细心细致的说理疏通和必要的严格的纪律约束结合起来
2.长善救失原则:在德育过程中,一分为二的看待学生,依靠和发扬学生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并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3.教师:受过一定专门训练,接受一定社会的委托,在学校中专门从事向受教育者传授知识,发展智力,完善品德,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的专职人员。4.学习方式:指学习者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的基本行为特征和认识取向。不仅包括相对的学习方法及其关系,而且涉及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状态、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心理能力要素。学习策略:指学习者完成学习任务或实现学习目标采取一系列的步骤,其中某一设定步骤就称为学习方法。
现代学习方式的特征: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 5.课程计划: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不同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部门所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6.教学原则:(1)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3)直观性原则(4)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在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容桂贯通的掌握知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循环渐进原则(6)巩固性原则: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的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使所学知识和技能能够持久的保持在记忆中,并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的提取出来,加以运用。(7)可接受性原则(8)因材施教原则
7.教学模式(1)传递---接受教学模式(2)自学---指导教学模式(3)引导---发现教学模式(4)情境---陶冶教学模式(5)示范----模仿教学模式 8.分组教学:根据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或其他标准把他们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分组教学类型:(1)按能力分组和按作业分组(2)内部分组和外部分组。分组教学优点:它比传统分班上课更能较好的适应学生的个别特点,照顾个别差异,有利于因材施教。缺点:第一,不易科学的鉴别学生呢个的能力与水平。第二,分组后造成的负面的影响比较大,进入快班的学生容易滋生骄傲自满的心理,而慢班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会受到打击。第三,在分组教学的问题上,学生、家长、教师与学校的意见不易一致,容易引起矛盾。第四,为保证分组的合理性,分组就必须经常进行变化,情况一变,就得重新分组,大大增加了行政管理工作的难度。9.复式教学:使班级授课制的特殊形式,它是指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一位教师在同一课堂内,分别用不同的教材,交叉地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主要在小学实行,一般适应于人口少、时间少、教师少、经济较落后的地区。
科学编制复式班表:要制好复制班课表,关键的是要处理好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之间的动静搭配关系,合理安排好教学路线。
10.说理教育法: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等方式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以真实情感来启发引导学生,使学生心悦诚服地弄懂道理,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提高思想认识的一种方法。
11.运用榜样示范法要做到以下:(1)注意先进事迹的真实性、典型性、权威性。群众性。对于青少年学生树立榜样,尤其要注意榜样的相近性。(2)引导学生对榜样事实求是的分析。使学生明确应该像榜样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做到心服口服,从而调动学习榜样的主观能动性。(3)为学生学习榜样开展多种教育活动,在活动中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行动要求。(4)教育者必须严于律己,注意自身行为的示范作用。
12.实际锻炼法:教育者根据德育任务精心组织各种实践活动,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受教育者成为具有品德行为习惯的一种方法。13.班级授课制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第一章1、根据试试教育的机构与场所,教育课分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2、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比有着以下4个特点:第一,教育内容生活化;第二,教育方式情感化;......
二.名词解释1、教育影响: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的选择,传递和反馈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2、班级组织:是一个有一定人数的......
学前教育学基础国教育学家杜威的儿童中心教育,对全界产生了重大影响.现代儿童观认为:儿童是与成人平等的,独立的,发展中的个体,社会应当保障他们的生存和发展,应当 尊重他们......
是什么决定了现在的你有人曾说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同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相同的人,即使是孪生姊妹。这不仅仅是说他们在外貌上有所不同, 更多的是在性格以及个人发展方面......
第一章1、教育的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2、教育要素:教育者是指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