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与道家[推荐]_道家与儒家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08:58:55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儒家与道家[推荐]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道家与儒家”。

无为而治是道家的基本思想,也是其修行的基本方法。无为而治的思想首先是由老子提出来的。老子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道化生的,而且天地万物的运动变化也遵循道的规律。那么道的规律又是什么呢?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二十五章》)可见,道的最根本规律就是自然,即自然而然、本然。既然道以自然为本,那么对待事物就应该顺其自然,无为而治,让事物按照自身的必然性自由发展,使其处于符合道的自然状态,不对它横加干涉,不以有为去影响事物的自然进程。

实际上,孔子与老子所讲的“无为而治”虽然字面相同,而实质却不同。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以虚无,清静为基础,既反对 道德修养,又反对举贤使能。一而孔子所说的无为而治却并不是说 领导者真正什么事都不做,完全不管,一放任自流。而是包含了如下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强调领导者“为政以德”。从修养自身入 手来治理国家和天下,如《吕氏春秋·先己篇》所说:“昔者先圣 王成其身而天下成,治其身而天下治。”或者如《中庸》一里面所说: “是故君子笃恭而天下平。”“君子笃恭”也就是孔子在这里所说的 “恭己正南面而已矣”。孔子所说的无为而治还有一层意思是说,作为领导者,切忌事必躬亲,而应该举贤授能,群臣分职,也就是 《子路》篇所说的“先有司,举贤才”。《大戴礼记·主言》曾说: “昔者舜左禹而右皋陶,不下席而天下治。”《新序·杂事三》也说: “舜举众贤在位,垂衣裳恭己无为而天下治”。说的都是这个意思。

所以,儒家所说的无为而治实质上是一个领导艺术的问题,从根本上说是积极有为的态度,与道家主张虚无清静,顺其自然的 无为而治思想是有根本区别的。换句话说,儒家的无为而治是个领导战术问题,道家的无为而治则是个社会战略问题。

人生天地间,要有所作为。儒家思想中包含了许多这样积极有为的思想。孔子周游列国,四处游说仁爱学说,试图以此来拯救天下苍生。他毕生实践生动诠释了其有为理念。但孔子也有自知之明,多次表示:“道之不行,吾知之矣!”一个守门人得知子路是孔门的弟子时,都这样问他,“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欤?”孔子郁闷的时候也发牢骚:“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我们看出,孔子主张积极有为,但又留有出口,即努力去做就好了,不往牛角尖上走,后世王安石说的“尽吾力已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就表达了这个意思。实在做不好了,我们漂流海外,去做一个与世无争的隐士好了。没有自绝于人民的意思。后世孟子也有“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理想抱负,并仿照孔子游说列国。同样,并不是头破血流不回头,所谓达则兼济天下,穷还可以独善其身。

无为,是《道德经》中的重要概念。其意为:道,就是严格按照自己的职责办事,职责范围以内的事,一定要做得恰到好处;职责范围以外的事,一概不做。后来演变为道教的信仰,无为成为道教徒对自然界的运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认识。《明道篇》有诗云:“自然之道本无为,若执无为便有为。得意忘言方了彻,泥形执象转昏迷。身心静定包天地,神气冲和会坎离。料想这些真妙诀,几人会得几人知。”《道德经》中有十二处提到无为。第三章称“为无为,则无不治”。无为是顺应自然,不妄为的意思。杜光庭称:“无为之理,其大矣哉。无为者,非谓引而不来,推而不去,迫而不应,感而不动,坚滞而不流,卷握而不散也。谓其私志不入公道,嗜欲不枉正术,循理而举事,因资而立功,事成而身不伐,功立而名不有。”由此可见,道家的无为,并非不求有所作为,只是指凡事要“顺天之时,随地之性,因人之心”,而不要违反“天时、地性、人心”,凭主观愿望和想象行事。

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并不是不为,而是含有不妄为、不乱 为、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有人认为“无为”就是毫无作为、消极等待,只是听从命运的摆布,这实在是误解了老子的本意。老子说过:“无为而无不为”(四十八章〉意思是说:“不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情作不成了。”这 里,“无为”乃是一种立身处世的态度和方法,“无不为”是指不妄为所产生的 效果。这和第三章所说的:“为无为,而无不治”的意思是相通的。“为无为, 而无不治”的意思是以“无为”的态度去对待社会人生,一切事情没有不上轨 道的。万事万物均有自身的规律,我们只能顺应规律,顺应时代的潮流,促其 前进。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是“有为”一一乱为、妄为。“为无为”是讲从“无 为”的态度去“为”可见老子并不反对人类的努力,老子说:“万物作而弗始, 生而弗有,为而弗持,功成而弗居。”(二章〉“生”、“为”、“功成”正是要人去 工作、去创造、去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贡献自己的力量,去成就大众的事业。“弗有”、“弗持”、“弗居”即是要消除一己的占有冲动。人类社会争端的根源, 就在于人人扩张一己的私欲。②因而,老子又叫人不要妄为、不要贪、不要争 夺、不要占有、不违背规律。

道家与儒家的关系

道家与儒家的关系一,论题在讨论这一问题前,首先应该明确先秦的道家和张角的太平道、张鲁的五斗米教,以及和以后的南北天师道、正一道,不是一回事。先秦的道家并不是宗教徒,而是一......

企业管理与道家儒家法家思想

企业管理与道家儒家法家思想道家思想:清净无为,遵行客观规律。儒家思想:“人之初,性本善”,注重教育启发,主张和谐。法家思想:“人之初,性本恶”,执行文化,一切按规章制度办事。企业管......

儒家的水,道家的水,佛家的水

儒家的水,道家的水,佛家的水儒家的水,道家的水,佛家的水”水,是位辨证哲人。三、禅语曰:“善心如水”水利万象万物,“善心”备焉。领略人生的“山清水秀”,“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诸子百家之儒家,法家,道家

儒家,道家,法家的主要思想儒家思想是一种人类社会道德伦理规范的学说,它最基本的理论基础是“性善论”。也就是说,人的本性是向善的,是好的,而且,这种本性是相同相近的,带有普遍性的......

儒家道家文化的精髓

儒家文化的精髓: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思想。它以心灵的自我修养与自我完善为主要目的。而儒家文化的精髓主要在仁、礼和中庸这三个方面,一直绵延至今。其具体意义如......

下载儒家与道家[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儒家与道家[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