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德国和日本的广播战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二战中的德国和日本”。
二战时期德国和日本的广播战
摘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广播被称为除了海、空、陆之外的“第四战线”。“第四战线”是由德、意、日轴心国首先发起广播出击战,然后受到侵略的中、英、美、苏等反法西斯同盟国积极应对。在二战时期,广播的优势发挥到极致。本文综述了德国和日本在二战期间“广播战”内容以及德国和日本“广播战”特点。关键词:二战;德国;日本;广播战
Abstract:Broadcasting wars were called as “the fourth battle line” in the second World War expect sea fights, air battles and landings.The Axis including Germany, Italy and Japan started broadcasting wars, which is the beginning of “the fourth battle line”.Then China, England, American, Soviet Union, those be-invaded Anti-FascistAllies, beat back actively.During the second World War, advantages of broadcast were carried to extremes.In this paper, features of broadcasting wars in Germany and Japan is reviewed.Key words:the second World War;Germany;Japan;broadcasting wars 引言
从1906年Feenden广播到今天已经整整地走过了100年的历史。在历史上,不仅有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样的集团化战争,更有像越南战争、科索沃战争、海湾战争、两伊战争等这样的局部战争的不断发生。大众传媒加速战争的发生、发展和结束,而战争同时又为大众传媒提供了生存与发展的肥沃土壤。
1939年希特勒通过所有的德国电台, 发表了混淆公众视听、子虚乌有的波兰“和平建议”的广播,并在第二天以此为借口, 悍然开始了对波兰的侵略战争。1945年日本天皇裕仁亲自宣读的“终战诏书”,并通过广播向全世界播发。所以,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以广播开始,以广播结束。
去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70多年前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仅是一场法西斯轴心国和反法西斯同盟国之间军事的较量,还是一场国家间广播宣传的较量。广播战在当时被称作除了海、陆、空战之外的“第四战线”,并以其时效性强、没有文字障碍、受众面广、抗自然灾害能力强、跨国传播等优势在大战中被运用得淋漓尽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第四战线”是由德意日法西斯轴心国首先发起广播出击战,受侵略的中英美苏等反法西斯同盟国积极应对反击,最终以反法西斯同盟国的胜利宣告终结。
本文所研究的广播战是指以人的心理为目标,以信息媒介为武器,运用多种手段对人的心理施加刺激和影响,造成有利于己不利于敌的心理态势,达到分化瓦解敌人巩固己方阵线,[1]以小的代价换取大的胜利或不战而胜效果的特殊作战样式。2德国的广播心理战
2.1“轴心国莎莉”的广播特点与影响
德国心理战宣传的一大“创新”在于,他们开创了以女播音员进行情感诱导的模式。这方面名气最大的要数“轴心国莎莉”米尔瑞德·吉拉斯(Mildred Gillars),她是俄亥俄州韦尔斯利大学的肄业生,曾在巴黎当过平面模特和裁缝,后来在柏林结识了“嘻哈勋爵”的副手克罗施维茨。后者为她量身打造了一档节目《家,甜蜜的家》,以激发美国士兵的思乡症,1943年后还增加了播报被俘美军家信的环节。大部分美军官兵把她的节目当成是茶余饭后的消遣,不过“莎莉”刻意营造的温情氛围在某些时段的确导致了年轻士兵的情绪波动。诺曼底登陆期间,她演出的广播剧《入侵的幻象》引起了一些新兵的恐惧。
试想在枯燥并且有些残忍的战争中,每天面对的都是战友、敌人和医生,现在突然广播中有一个温柔的女声,向士兵们描述家的甜蜜,势必会产生思乡之情,影响士气。
2.2“哈哈勋爵”的感化式广播宣传
《德国来电》是二战中最具知名度的心理战广播的开始。在1940年夏天,这档节目拥有600万固定听众和1800万不定期的收听者,它对英法领导人嬉笑怒骂的评论和别出心裁的广播剧成为伦敦街头热议的焦点。
威廉·乔伊斯(WilliamJoyce)一直担当主播直至1945年战败。他在年轻时曾与人斗殴,右侧脸颊被剃刀割伤、留下一条疤痕。由于嘴唇无法合拢,他的发音带有明显的气声,笑起来也很夸张;英国人根据那独特的笑声给他起了一个绰号——“哈哈勋爵”(Lord Haw-Haw)。
和“哈哈勋爵”打过交道的人对他的第一印象都不错:除去狂热的反犹主义和对希特勒的过分推崇外,乔伊斯是个机智、幽默、能言善辩的人。他会在节目里即兴念起顺口溜,并用尖刻的言辞讽刺他敌视的英国政客,因此赢得了不少赞赏。
这档节目不同于其他法西斯广播宣传的特点在于,他们没有采用让人一下就能分辨出是战争宣传的广播——否则容易使部分人产生戒备心理,而是以一种和风细雨的生活化的方式“感化”听众,们以浓厚的英国乡音、甜蜜悦耳的声音及幽默辛辣的语言,通过在感情上的煽动、理性的倾诉制造精神上的诱惑。这种方式后来被轴心国与同盟国广泛应用。
2.3德国战时广播心理战的思考
二战中,广播以快速的传播速度,广泛的跨国传播范围,没有文字障碍等特点,成为德国的宣传工具。并且广播语言具有快速冲击力、亲和力和煽动性。在协同作战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鼓舞了自己军民的士气,并且削弱了敌对士兵的士气,勾起他们的厌战情绪。但是由于处在紧张的应战时期,德国也制定了相应的有利于本国的战时新闻政策,使新闻的言论自由受到束缚。此时的广播作为战争中的一枚棋子,因为战争的需要而被摆布,甚至成为了制据造谬论、打垮敌人的战争工具。
德国除了广播台的广播员煽情动人的广播宣传,希特勒自己的广播演讲也起到了鼓舞自己国民的作用。希特勒的演讲有着鲜明的特点:强烈的情感与煽动性,甚至有的时候并不觉得是他在向我灌输思想,而是可以从他的演讲中自己感受到,是理所当然的。其实,希特勒的演讲之所以这么成功,是因为他的演讲就是他的思想,是他根深蒂固的思想,而且他自己也是一个争强好胜、好战的人,将自己的思想充满激情的表达出来就很容易感染人。
所以,虽然德国是战败国,但是它广播宣传依旧是成功的。
3“东京玫瑰”对美国大兵的心理战
3.1 户栗郁子的广播特点
《零点时间》遵循“柔性宣传”原则,以亲情、爱情等话题激发美军士兵的厌战情绪,从而减少“皇军战无不胜”之类的空洞吹嘘。户栗郁子很好地领会了这一精神:她的节目甚少提及正在进行的战争,更多是在谈论音乐、英语笑话、体育比赛以及和平时代的市井生活。她借用《纽约每日新闻》著名的连载漫画“小孤儿安妮”的标题,自称为“孤儿安”,把美军士兵叫作“我的孤儿兄弟”、“小笨蛋们”,播音结束前还会用诙谐的口吻来一句:“这里是你们最亲爱的敌人安!”由于“孤儿安”开始播音时日军颓势已显,美军士兵对广播中的恫吓和威胁当然不会在意;但这位温柔、幽默的女主播却赢得了他们的好感,大兵们甚至给她起了个绰号叫“东京玫瑰”。在战争结束多年后,一位美国老兵提及这位“东京玫瑰”时还称当时在深夜零点听她的广播由一种特殊的浪漫。
除了柔情幽默的报道,户栗郁子还曾经有过虚假报道。例如在二战结束前夕,美国士兵明明击退了日本侵略者,但是她还是在广播中按照原先的演讲稿说:美国大兵们,你们的舰艇又被击沉了几艘?你们还能回到家园吗?这个虚假的报道也成为了她回美国被宣判叛国罪的证据之一。
3.2 日本战时广播心理战的思考
户栗郁子是第二代移民美国的日本人,有着美国国籍她在美国长大,精通英语,了解美国,而且母亲,甚至包括她自己也还是日本人,从这种身份特征来额看,做这个播音员再合适不过了。但是户栗郁子却不这样想。当时日本和美国开战以后有一个政策,就是在日本的美国籍的人和在美国的日本籍的人交换,双方将人用轮渡送回到双方本土,在宋辉过程中不能相互攻击。所以,户栗郁子多次申请了船票,但是由于日本政府希望她可以留下来服务,多次没有放她走。最终还是逼迫她当了播音员。
户栗郁子接手《零点时间》,开始在半夜向美国大兵传递“柔情”,这时也正是日本在太平洋战场失利的时候。日本这次没有自我麻痹,宣扬皇军多么强大,而是用柔情攻势向敌人展开攻击。不知道这之间到底有没有关系?是否是巧合呢?
事实证明,户栗郁子的半夜柔情的确起到了效果,流利的英语、甜美的声音及撩人的话题尽力勾引起美国士兵的乡愁,并试图挑起美国士兵对派他们出来作战的美国政府的怨恨。播音员们习惯用暗示性的语言评论说他们留在家里的妻子和情人在和一些人干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而这些“太平洋的孤儿们”却还稀里糊涂地在外为她们拼命。“东京玫瑰”们能够洞悉美国大兵和军舰的方位,善于勾起美国大兵的饥渴难耐的生理欲望和浓重的乡愁,劝诱他们放弃企图打败日本帝国这种无望的美梦,对美军太平洋战争的推进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当然,日本选择在半夜0点播出这个节目应该不仅仅是因为晚上大多数人都在休息吧?一群远离家乡的士兵,半夜0点的温柔声音的攻击效果不言而喻。4总结
为什么在二战时期,各国都把广播当做有力武器呢?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原因:
(1)广播媒介消除了人际传播的空间障碍,实现跨国传播。广播媒介把其所传达的信息加速扩散,从而大大提高了其在舆论鼓动和舆情引导方面的作用。并且广播消除了文字不同的障碍。
(2)由于政界名人普遍具有政治权威, 很容易在大众心目中产生“光环效应”和“名人效应”,因而当社会危机到来时,他们往往会利用这一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亲自出面进行广泛深入的舆论动员工作[2]。例如希特勒的广播演讲。
(3)战争旷日持久,士兵们远离家乡与妻子儿女,难免心中郁闷空虚。有些国家就抓住了这一点,轻易攻破了士兵们的心理防线。
法西斯轴心国德国和日本运用广播的最大特点,是报道的战争消息全都经过粉饰,甚至完全虚假,“渲染成就”成为二战中法西斯轴心国广播出击战的主旋律。日本关于战果的报道,是实际情况的六倍;关于损失情况的报道,是实际情况的五分之一;关于商船损失的报
[3]道,是实际情况的十六分之一。1942年4月东京遭美机空袭后,新闻媒介的报道故作轻松,一再声称损失轻微,直到广岛上空出现蘑菇云,才被迫承认伤亡惨重。二战期间,利用广播宣传是希特勒的家常便饭。例如希特勒入侵波兰时,就借助广播编造入侵借口。此外,广播的目标群众精确,比如,日本的“东京玫瑰”就是针对美国大兵,用娇柔的声音打破他们的防线。还有新颖,精确的广播形式和内容。例如“轴心国莎莉”的广播剧和“哈哈勋爵”对英国官员的幽默讽刺。
不可否认,广播宣传在二战中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首先就是削弱对方士兵的士气,勾起他们的思乡之情,这也是本文主要介绍的一种作用。其次,广播还起到了混淆敌方视听的用处。例如,“新BBC 广播电台”是德国设立的对英国广播的秘密电台,许多英国人却错误[2]地以为是英国电台。盟军设立的“德国之音”电台聘请一些专家作为播音员,他们以地道的德意志音调,先是吹捧希特勒,取得德国人的信任,然后再制造混乱。二战中这些三色电台亦真亦假的广播,使得战火焚烧的战场变得更加扑朔迷离。此外,进行隐语广播,使广播成为了战时的“公开”指挥所充分利用电报的加密技术,在广播这种公开的媒体中,加入只
[3]有己方才能听明白的隐语,使广播成为一座空中“公开而隐蔽”的战时指挥所。参考文献
[1]王文利.二战中的广播心理战.军事记者,2005,10:44-46 [2]艾红红.二战时期广播演讲的省察与反思.新闻史话,2007,01(55):109-110 [3]姚宝权,唐芬艳.二战中的广播舆论战.青年记者,2006,24(31):55-56 [4]刘怡.出卖口音也出卖灵魂谁在为轴心国心理战广播.国家人文历史,2015,10:85-89
《大国崛起》——德国和日本看完《大国崛起》我必须谈谈我对德国和日本的看法:首先:我要说说德国,无庸置疑,德国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国家!但是,这是有理由的!曾经的四分五裂,多达300......
国外学者观点:1.美国学者康芒纳早已认识到分类对于处理垃圾问题是十分重要的,认为垃圾可以通过循环再生利用达到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双重目的。 2.美国学者内贝尔认为人之......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www.daodoc.com)提要日本自明治维新后不久至1945年,汉语教育曾长期被作为服务于政府对华侵略扩张政策的工具。该阶段日本有关机构于在华日本人中开展的汉语教......
德国、日本、加拿大汽车保险概况德国德国汽车保险市场繁荣而严谨,车险种类丰富,有第三者责任险、机动车部分保险、机动车总括保险、诉讼费用险、机动车畅行保险、租车意外附加......
日本与德国的工会模式2010年05月29日 21:21 《时代风采》 【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2条二次大战后,日本作为战败国,由美国主持它的立法和建立劳资关系体系,只看法律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