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桥头堡建设呼唤小语种人才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云南桥头堡建设”。
云南省桥头堡建设呼唤小语种人才
记者日前获悉,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云南民族大学东南亚南亚语言文化学院(以下简称东语学院)从今年起新开设马来西亚语本科专业,首届招生35人。自此,该学院共拥有东南亚小语种本科专业6个。
随着桥头堡建设步伐的加快,既懂专业知识,又有语言沟通能力的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备受瞩目。
人 才 供不应求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区域化的背景下,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的不断推进和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不断深化,云南在不断扩大与东南亚、南亚各国的交流合作过程中,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也在进一步扩大。
据悉,云南省每年对东南亚、南亚小语种翻译人才的需求量急速增加。其中,越南语、老挝语、印地语、印尼语、柬埔寨语等的需求量最大。据云南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处长王永全介绍,截至2009年底,云南有小语种教师169人,专业学生3616人,公共选修课学生10067人。
云南民族大学是全国高校开设东南亚语种专业较早的学校之一。早在1993年,云南民族大学(云南民族学院)就率先在云南省开设了泰、缅语等东南亚语种专业,并于2003年成立了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2006年更名为东南亚南亚语言文化学院,历经18年的发展,现已开设有泰、缅、越、老、柬和马来西亚语6个本科专业及“亚非语言文学”硕士学位授予点,被省政府授予“中国—东盟语言文化人才培养基地”,是国家教育部、财政部批准的“非通用语种群”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
“近3年毕业生就业率为100%,毕业生供不应求。”东语学院院长杨光远自豪地说,历届毕业生大多分配到省市及各地方政府的外事部门、公安部门、边防武警、科研单位等政府事业单位、有涉外业务的大中型企业及各旅游服务行业等单位工作,还有一些在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等30多所省内外高等院校任教,东语学院已成为国内本学科专业领域内重要的师资来源。
培 养 多措并举
“桥头堡建设需要一大批相关的高素质人才来支撑,加快东南亚、南亚语言文化学科建设,是促进改革开放和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杨光远认为,加快相关人才培养的步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东南亚南亚语言文化、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复合型人才,为云南建设中国向西南开放桥头堡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撑,是当前摆在教育界人士面前的一件急事、大事。
“培养小语种人才是提高我省高校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围绕产业特色打造学科特色,促进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适应市场的人才需求,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和就业的重要举措。为此,我省采取积极措施,加强了对小语种专门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王永全说,2006年10月18日,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加强我省高等学校小语种人才培养工作有关问题。会议对促进高校小语种人才培养工作作出5项议定意见。即:明确我省小语种教学工作主要定位在周边国家泰、缅、越、老、柬等东南亚国家语言;科学确定专业方向及专门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规模;加强小语种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有计划地选派人员到周边国家学习语言,另一方面积极利用现有资源,通过引进、返聘、外聘高水平的教师到校从事小语种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创新教学管理,对小语种人才的培养采取专业学习、第一外语学习和第二外语学习等方式,引导、鼓励学生选学、选修小语种课程;充分发挥我省地方公派留学基金与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特别项目经费的作用,积极鼓励小语种教师到相应语种国家留学、培训。2007年至2010年,省财政每年补助200万元资金,专项用于高校小语种教师培养和学科、专业、教研室建设工作。
云南:迅速行动起来抓住机遇加快推进桥头堡建设23日至25日,云南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进行集中学习,要求各地各部门迅速行动起来,抓住机遇,推进桥头堡建设;坚持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出发,坚......
从云南省“桥头堡”战略析云南小语种导游才人培养现状与发展 摘要:云南省“桥头堡”战略建设中指出,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作为云南云南省优势产业之一的旅游业将成为该省重......
桥头堡建设与人才强企战略论文腾冲翡翠旅行社普加晓 2011年10月1 实现桥头堡建设与人才强企战略密不可分桥头堡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物质建设、制度建设和精神建设三者的有......
推进桥头堡建设要充分依靠科技和人才(处科级领导干部进修班心得体会)根据组织安排,2011年11月14日至12月8日,我有幸参加了省直机关党校第十二期处科级领导干部进修班的培训学习,......
“桥头堡建设”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心得体会隆阳区瓦房乡党校寸嘉喜 解放思想的中心,我的体会就是“改革创新”,只有改革创新,才能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把各项工作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