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几点思考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思考”。
关于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几点思考
文尚卿
来源:《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年第20期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农村劳动力为主的跨区域流动无论在流动速度和流动规模上都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伴随着大批青壮年劳动力背土离乡,中国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殊群体:因父母双亲或单亲外出务工,一大批未成年子女被留守在家,成为“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他们的教育面临诸多困难,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变得十分突出。建立健全“留守儿童”的教育保护机制,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任务。
一、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
留守儿童由于远离父母,得不到父母的及时的良好引导,家庭道德教育的缺失等原因,受教育状况不容乐观。
1.入学率偏低。根据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抽样调查显示:“流动儿童中在学者占全部流动儿童的90.7%,一直未入学者占6.85%,失学者占2.45%。”调查结果还表明:在流动儿童中,达到上学年龄却不能适龄入学问题表现十分突出。
2.学习成绩差。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的学习辅导者出现空缺的较多,学习监督力度不够。父母(尤其是父亲)的外出,使留守儿童失去了很好的学习辅导机会,部分孩子的辅导者出现了转移,少数孩子的辅导者出现空缺。临时监护人的监管不力造成留守学生学习落后,不少留守儿童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习惯不好,不能完成家庭作业,逃学和辍学等情况时有发生。
3.存在心理问题。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在家里缺少与父母交流的机会,在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得不到满足,长期下去往往出现消极情绪和性格缺陷,表现为冷漠、内向、孤独、自卑等。当他们遇到问题时多半会自己去解决,缺乏家长的正确引导,他们更容易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
4.缺乏安全保障。由于缺乏正常的家庭保护环境,得不到家庭和父母的有效监管,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因得不到家庭和父母的有效监管而溺水、触电、车祸、自杀、小病拖成大病等意外伤亡事故不断发生。这对我国农村教育提出了严重的挑战。
能否解决好这些问题,关系到全体儿童、少年平等受教育权利的实现和公民素质的提高,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国家长远发展。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产物,其产生原因主要有:
1.家庭教育长期缺失。由于留守儿童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在外务工,与子女接触的机会较少,因此留守儿童普遍缺乏相应的家庭教育,即使有隔代亲人或其他人监护,也无法弥补留守儿童在亲子感情上的缺失。由于早期教育缺位和亲情教育缺乏,留守儿童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享受不到家庭的温暖,与父母的直接情感交流及其缺乏,他们的许多不良行为长期得不到纠正,以致放任自流,走上违法犯罪之路。
2.学校教育不到位。学校教育问题主要表现为学校体系的不完整、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较差或呈下降趋势、留守儿童长期缺乏来自家庭的道德教育往往在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上较为缺失、寄宿制学校设施较差。学校是留守儿童学习生活的最主要场所,也是能够对留守儿童施加影响的最佳机构,学校教育的不足同样会加剧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严峻性。
3.社会教育任重道远。由于农村留守儿童所处的特殊环境,社会教育往往被忽略,具体表现为:留守儿童社会活动方式单调。由于农村缺乏相应的活动设施,因此对倡导留守儿童参加有益社会活动造成限制。农村环境对留守儿童的不利影响。赌博、游手好闲等社会环境往往深刻影响留守儿童,使他们放弃学业,整天在外游荡,甚至参与赌博、盗窃等不良社会活动,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三、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保护的政策建议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共同构建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教育监护网络,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学业有教、亲情有护、安全有保。具体对策与建议如下:
1.明确政府责任,加强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统筹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保护工作。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大,在未来一段时期还可能逐步增加,这个相对弱势群体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农村的未来和国家的长治久安。“留守儿童”教育保护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仅靠教师的责任心、妇联的爱心难以整合社会资源共同参与,必须依靠政府行政力量组织实施。政府主要职能部门应权责相称,能够协调相关部门行动一致统筹实施“留守儿童”教育保护工作。
2.以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保护为契机,促进农村教育的整体改革与发展。“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与农村教育尤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留守儿童”身上出现的问题,“非留守儿童”也可能发生,针对“留守儿童”教育保护的诸多措施也适用于“非留守儿童”,如亲情活动室、心理咨询室、寄宿制教育等。“留守儿童”教育保护中遇到的困难,如教师缺编、心理教师素质急需提高、寄宿制学校建设等涉及到整个农村教育的发展与改革。而集学习、娱乐和党建于一体的亲情活动室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社区教育的有益尝试。我们建议以“留守儿童”教育保护为切入点,以社会主义新农村教育为蓝图,整合“留
守儿童”教育保护及西部农村建设中的诸多资源,对西部农村教育发展做出整体规划与部署。
3.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数据库,全面把握“留守儿童”教育保护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经费不足是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建议设立“留守儿童”教育保护专项资金,可采取以政府财政资金为主、社会资金为补充的方式,用于改善“留守儿童”的就医、就学和生活条件。同时对基层开展的针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保护的试点和科研工作给予资助,推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4.进一步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保护的专题调研和试点。从掌握的调研材料来看,两县均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保护开展了很多调查研究,也提出了一些想法和问题。对其中一些问题还需要展开进一步的研究。例如基层力推的解决“留守儿童”监管缺位的寄宿制教育,其成本如何核算、如何与农村中小学改造和农村教育布局相结合、如何防范寄宿教育本身所带来的问题以及“留守儿童”的监护权如何依法转移等,都需要进一步研究。对于一些试点如亲情活动室、托管制家庭也需密切跟踪,以保证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
5.设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保护专项经费。国家用于西部农村建设和“留守儿童”教育保护的资源是有限的,而农村“留守儿童”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现象。用有限的资源解决长期存在的问题,必须明确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可依据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信息及存在的问题,对“留守儿童”群体进行分类,针对问题相对集中的“留守儿童”分布情况及表现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要做到分类实施和重点突出,需要通过较大规模的数据采集和统计调查。目前,青神、金堂两县均已开展了针对“留守儿童”的统计调查。可在此基础上扩大数据采集范围,建立省级和国家的“留守儿童”数据库,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6.发展社区教育,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教育和相关法律的宣传。解决“留守儿童”的根本途径是发展本地经济,让外出打工的父母都能在本地就业,而这对于经济落后的西部地区来说,在相当长一段时期都难以实行。在“留守儿童”现象将长期存在的现实背景下,一方面需要加强对外出打工家长的辅导和培训,增强他们对子女监护的责任意识,并帮助发展他们的远程监护能力(如对子女学习、生活指导及与子女的沟通技能等),这需要在劳务输出地和输入地积极发展针对外出打工父母的社区教育和援助中心。另一方面,要加大《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和执行力度,对侵害“留守儿童”合法权益的责任人、尤其是家长应追究责任,切实保护好“留守儿童”的权益。
参考文献:
[1]王江荷.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及教育问题对策研究.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1).[2]邹先云.农村留守子女教育问题研究.中国农村教育,2006,35-37.[3]谭寒.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科技创新导报,2008,213-214.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李培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明确指出要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应包括社会各阶层......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建议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涉及到很多方面,政府、家庭、学校都不可袖手不管,作为一个政府主导型社会,政府在发挥其中坚作用的同时,更要适当协调好三......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文献综述外国语学院2011级2班彭丹20110541138前言: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
对农村低龄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甘肃张掖民乐三堡寄宿制小学:项秀兰内容摘要:“留守孩子”的教育问题是当前我国社会转型中一个独特的问题, 思考并探寻解决“留守孩子”教育......
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长期外出打工,留在农村和祖父、母或其他亲属生活或单独生活的孩子。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加,留守儿童逐渐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