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新闻专业主义的历史衍变及其现实悖论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现实主义西方文论”。
西方新闻专业主义的历史衍变及其现实悖论
吴果中 西方新闻专业主义思想起源于美国。19世纪中后期,随着政党报纸解体和媒介商业化、煽情化,新闻专业主义兴起。至20世纪中期,由美国民主政体、实证科学原则和公民意愿的强烈催生,它从而发展成为诠释和评判新闻事业的主导话语,并于1947年以哈钦斯为首的出版自由委员会报告《一个自由和负责的报业》正式提倡媒介专业化:“我们建议将自己的职能视为从事专业化水平的公共服务。”由此,西方新闻专业主义成为成熟的话语实践,导演着新闻事业的一幕幕实践画像和争论图景。
一、西方新闻专业主义的历史衍变
19世纪30年代,美国便士报产生并逐步发展,其中立、公正的理想追求,带来了以新闻为主、关注百姓生活的新闻理念。如《纽约太阳报》创办者本杰明·戴倡导“刊载每天所有新闻”的出版宗旨;《纽约先驱报》设计“提供一幅世界的正确图画”的经营理想;《纽约时报》的雷蒙德树立要使该报成为一张“刊载每天发生在世界各地所有新闻的报纸”的鸿鹄之志,以及1896年的继承者奥克斯更明确提出“刊登一切适宜刊登的新闻”的经营意图。这些均显示报人对新闻报道以及新闻关注公众生活的高度重视和对政党信息的有意偏离,表明新闻专业理念在传播者意识领域的初步萌芽,体现出新闻从业者理想追求和职业伦理的单纯维度。当然,由于报人的商人属性、报纸的企业本质以及办报的盈利动机,便士报的新闻专业主义追求以及形成的办报模式都被视为“广告自我”,新闻专业主义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办报者手中能赋予效益和价值的“广告”魔杖,增强了传播者的职业神圣和受众的青睐程度,为报纸发展路向奠定了社会基础。
就专业水平而言,美国便士报时期,报界缺乏集体作战的“组织”形式,“个人新闻业”以主要的发展样式而存在,其出版宗旨、经营方式、人员组合模式均难以成为一门正式职业并得到社会的认同。这一时期的专业理念和职业道德以及由此而来的传媒实践都给新闻专业主义套上了无形的镣铐,致使其步调踏不上“专业”的正常轨道。从而,对新闻专业主义的追求就是一种缺乏自觉的职业意识,或是一种偏离本来面目的行业利用。而自觉以新闻为职业,并运用专业理想和专业实践逐步完善新闻专业主义,那是19世纪末独立报刊时期才有的历史事实。
19世纪70年代,美国独立报刊兴盛而促使雇佣专职记者逐渐涌现,直至80—90年代,记者已成为一个社会职业,以尊重事实、精确新闻报道的实践,开启了新闻专业主义的理论雏形。独立报刊在美国新闻史上的独特地位,及其呈现出的“职业化报刊样式”和“新闻信息模式”,为西方新闻专业主义实践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摹本,也为西方新闻专业主义研究提供了一条清晰的致思路径。
美国独立报刊是一个复杂的新闻现象。一方面,新闻专业理念已成为他们的职业道德理想以及新闻报道、写作和编辑的行为准则。《纽约先驱报》贝内特公开宣称:舆论是最高目标,为此,“一个编辑必须总是与人民在一起”;《纽约世界报》的普利策声称该报“是真正民主的……站在人民一边而不依附于任何有钱有势者”;格利里更是努力使《纽约论坛报》成为社会的改革者,“致力于促进人民的利益,为人民的道德、社会和政治的健康良好而起到推动作用”。在意识形态深处,报刊经营者遵循新闻成为一门职
业所应具备的行业规则和专业理想,在新闻写作、新闻报道和编辑实践中也履行着这些规则的专业操作。与20世纪30年代的便士报相比,美国独立报刊在新闻主导地位的确立背后,加重了新闻的公共性、人民性以及新闻对普通大众的思想辐射力度和舆论扩张能量。可以说,这是新闻专业主义理论发展的进一步深化,并指导新闻业发展的大规模尝试,从而也就导致新闻专业主义的纵深衍变。
另一方面,美国独立报刊时期的新闻专业主义衍变是一个复杂、多方面因素的聚合效应。由于传播者的新闻专业素养、传播动机以及舆论的历史生态环境,这一时期的专业理念和职业道德以及传媒实践致使报纸经营和新闻传播在社会中成了一门正式且得到人们认同的职业。19世纪中期,注重事实的新闻采访开始出现,专业化水平从媒介经营、新闻报道等领域逐渐提高,报纸记者对新闻职业的认同逐渐成为自觉追求,并且内化为一种职业道德自律。正如《纽约论坛报》的瑞德所说:“我们的最大报纸都是严格按照新闻业是一个专业的观念来运行。”因此,美国独立报刊事实上就是职业化报刊。这样的概括和认识是对历史事实的合理解释。就在这种简短精确、客观公正的职业追求环境和培养新闻采访、报道、编辑、评论等专业技能的舆论语境中,西方新闻专业主义内化了新闻从业者的新闻技能和新闻素养,新闻专业主义渐趋完善。
然而,发展到报刊的大众化时代,新闻业成为一种广泛的“集体组织”样式,新闻专业主义自然也脱离不了复杂的社会关系。传媒所有者、广告商或者政府的参与而产生的外界压力,迫使媒介经营者和新闻报道者不断调整媒介生产模式或报道的内容选择。“正如美国传播学者詹姆斯·凯里所言,在经历了客观新闻与专业主义的高峰期后,美国主流新闻又大有回到党派新闻和鼓吹性新闻年代的迹象。”面对金钱和政治利益的强大诱惑,传播者会以煽情的传播手段(如黄色新闻)、商业化的管理模式(如广告管理)或附庸权力机构的传播理念(如“喉舌”论)指导新闻业的发展走向。为了迎合政府、广告商和传媒集团本身的政治经济利益,新闻专业主义的核心——新闻的客观性和独立性原则不断遭到侵蚀。首先,他们在追求传播者的新闻自由、传播内容的客观性和深度解释及调查性研究等方面,仍然秉持新闻专业主义的行业操守,从而使之更加规范和完备。然而,在这些追求背后,他们不免制造或平庸或虚假或富于强烈倾向性色彩的信息,以哗众取宠的煽情方式勾起受众的低级欲望和情感偏向,削弱了新闻专业主义对新闻社会监督功能和大众服务功能的本质性规定。因此,在日益尖锐的媒介批评面前,新闻专业主义常常陷入理想与现实的尴尬处境。
二、西方新闻专业主义的现实悖论
理想与现实的悖论常常存在于一切形态中。西方新闻从业者在追求新闻专业主义的理想过程中,由于现实因素的规范与制约,常常陷入理想与现实的悖论,解构了西方所标榜的“自由”、“客观”、“公正”、“独立”的新闻专业主义神话。
新闻专业追求与现实表现的悖论。客观、公正、独立、真实地描述新闻现象真相以反映事实的本质,并以服务全体人民而不是某一利益集团为实践理念,最大限度地满足全体公众的信息需求和知情权利,这是新闻专业主义追求的核心内涵。但是,这种专业追求在现实表现中产生了困惑。早在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的媒介研究学派埃尔德里奇教授就已明确指出,“客观”在实践中的意义是千变万化的,而新闻是一定文化的构建。新闻文化的影响,形成传播者不同的文化差异和舆论环境,致使他们常常自拟一种既定的新闻操作模式和解读方式,从而,新闻从业者对客观与主观、公正与片面、真实与谎言、独立与依赖等概念的把握和判别存在模糊的、不可确指的多样性,意识形态的理解困难自然产生了实践的现实差异。另一方面,政府、国家和媒体所有者对新闻话语权力的直接操控,加强了新闻客观性中主流社会价值体系的蕴含,使新闻的客观独立原则受到政府权力话语的挑战。如“9·11”事件之后“美国主流社会价值体系的右翼化,甚至基督教原教旨主义化,使北美主流新闻的客观独立原则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一现象已经成为北美新闻与政治民主之间关系话语的明显体现。
新闻价值要求与社会需求的悖论。从结构功能角度看,新闻对社会施以“中立的把关人”和“忠诚的看门狗”角色。在传播信息时,新闻专业主义要求按照“新闻价值”的中立标准进行取舍,凡符合新闻价值要求的信息,便责无旁贷地传播;反之,便铁面无私地舍弃。然而,“消费者对于他们想看的和想读的越来越挑剔”,而“主流媒体所做的仍然是把复杂多样的现实翻译成简单的、只有少数几种声音的符号世界”。于是,新闻价值要求与社会需求成为抵触的两个概念,致使媒介真实和客观真实之间产生较大的差距。正如格拉斯哥小组所论证的:媒体往往是为主流社会服务的,它往往反映的是一种精英意识。而实际情形表明,社会需求是大众化和多层次的。悖论由此而产生。
新闻职业道德与效益利润的悖论。新闻专业主义严格规范新闻职业道德,要求新闻从业者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须遵守职业的道德标准和团体组织的规范制约,以全体人民的利益为重。而新闻是“由新闻行业的商业运作、政府以及他们的媒体顾问操控的传播技术,以及公民的品位和娱乐习惯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就增加受众和收视率而言,它们也是影响新闻机构社会效益和经济利润的主要维度。而且,媒体不同传播样式以及同种传播样式的激烈竞争,新闻从业者往往偏离新闻职业道德的制约,以迎合企业、政府及受众的特殊企求,尽力地传播政治信息,新闻报道内容和形式、媒介的运营模式和管理流程以财团利益及其对媒介利益的影响为思考出发点。
三、西方新闻专业主义的本质属性
西方新闻专业主义向来宣称新闻与政府、政党的完全独立,政治上不偏不倚,宣称新闻记者在新闻报道时严格忠于事实,宣称国家资助的媒体不服务政府利益等美妙的“神话”。然而,真实的情形又如何呢?
2003年3月31日,正在巴格达采访伊拉克战争的美国广播公司(NBC)记者彼得·阿内特被公司解雇,其理由是仍留在巴格达的他在战时接受了伊拉克官方电视台的采访,并在节目中发表个人对于战争的看法。他说:“显而易见,美国的反战力量越来越大,布什总统在战争问题上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我们关于此间平民伤亡,关于伊拉克部队的抵抗的报道,都将反馈到国内,它对那些反战者质疑现行政策、论证自己的观点可以起到帮助作用”,“美国方面错误地估计了伊拉克部队的决心”。阿内特站在相对独立的立场,把自己在伊拉克境内的所见所闻和事实真相告诉受众,其言论正是新闻专业主义的要求体现。可是,尽管NBC竭力为阿内特辩护,在白宫的批评压力下,NBC不得不解雇阿内特。
2003年5月22日,英国广播公司(BBC)广播部《今天》栏目记者安德鲁·吉利根援引一名“匿名英国高级官员”提供的消息说,政府指示情报部门将伊拉克在45分钟之内部署并发射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句子加入到政府报告之中,以赢得国会和公众对发动伊拉克战争的支持。凯利被作为“匿名者”遭受政府的打击,于7月17日“自杀身亡”(赫
顿报告结论),这时,BBC才由当初的矢口否认转到公开承认:凯利是吉利根的消息来源。由此,在政府的指控和赫顿报告的双重压力下,BBC记者吉利根、董事会主席戴维斯、总裁戴克相继辞职。2004年2月1日,BBC董事会考虑集体辞职,后被劝阻。BBC 面临新闻专业主义合法性与共识危机,“凯利事件”,更确切地说,“BBC事件”显示出政府权力及其法律权威对新闻专业主义的杀伤性侵袭。
这就是西方所标榜的“新闻专业主义”,一个新闻从业者所尽力维护,而外界力量所竭力解构的专业门类,一个西方政府歪曲事实,不顾民主和人权、维护自身利益的美丽幌子。依托这个幌子,缺乏新闻职业道德和专业理念的个别人员进一步侵入新闻专业主义的机体,为西方新闻专业主义虚假的本质属性添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99年3月,《纽约时报》曾发表过一篇被白宫称为“爆炸性新闻”的所谓“独家报道”。该文无中生有,对美国华裔科学家李文和进行了百般诬陷和恶意中伤。这篇报道不仅使李文和被解雇,遭到9个月的无辜监禁和可能被判死刑的迫害,而且还在美国煽起了一股反华风,给中美关系的正常发展造成很大伤害。本应对此负全部责任的《纽约时报》,后来只是很不情愿地发表了一则道歉声明,对“制假”记者未作任何处理。
2003年5月1日,27岁的《纽约时报》记者杰森·布莱尔在半年内发表的70多篇报道中有36篇是杜撰、剽窃、失实的,因而被迫辞职,成为《纽约时报》152年来的最大丑闻,致使执行总编豪威尔·莱尼斯与总编辑杰拉尔德·博伊德双双辞职。正如美国一些有识之士指出的那样,“布莱尔事件”只是美国新闻丑闻“冰山的一角”。
2005年5月9日,美国《新闻周刊》报道称:古巴关塔那摩美国海军基地的美国审讯人员曾把《古兰经》放进厕所,甚至将其冲入便池,以此作为对信教者的惩戒。此报道引发阿富汗等国穆斯林的抗议,经证实报道事件内容是不准确的,美国《新闻周刊》不得不就此道歉。尽管《新闻周刊》编辑惠特克声明,在报道未刊登时已派出记者让两位美国国防部官员过目,一位官员拒绝表态,另一位官员也没有驳斥亵渎事件的报道。然而,从本质上说,新闻工作者对真实报道的专业理念在许多因素的侵袭面前常常摇摆不定。
在《芝加哥每日论坛报》关于1948年总统竞选而出现“杜威击败杜鲁门”假报道之后的近60年,即2006年1月21日,不仅《纽约邮报》、《纽约每日新闻》等小报,而且《纽约报》、《华盛顿邮报》、《今日美国报》等大报,对美国西弗吉尼亚州萨戈煤矿矿难的报道,将13名矿工只有一人获救的事实报道为“12人仍活着,1人罹难”的新闻,从而受到美国受众的激烈批评。虚假报道的不断出现,再次证明美国媒体从业人员及美国媒体在专业领域未能过关。
可以说,美国主流大报代表主流社会的意识形态,在和平时代如此,在战争时期更是如此。伊拉克战争中美国政府和军方对媒体报道的严格限制、对萨达姆生死报道的虚假操作等,都显示出美国政府对新闻媒体舆论的左右,新闻专业主义的专业理念和职业精神严重缺失。
四、西方新闻专业主义形成悖论的三个因素
新闻专业主义不是真空中的绝对存在,新闻媒体是一定阶级的产物,都会受制于国家和集团利益,新闻从业者的道德伦理也将影响新闻专业主义的实现。
西方新闻专业主义的悖论主要受三个因素影响。一个因素是政府。以美国为例,媒体报道是美国政治的生命线,政府与媒介的关系一直是社会政治生活的一个焦点,在非常情况下甚至能左右政局的发展。“美国政府多年来已经建立了一个包括美国新闻署在内的庞大新闻传播体系,而这个传播体系的核心是白宫的新闻局和总统新闻发言人办公室,主导行政当局日常新闻工作。”媒介影响政府、政府操纵媒介成为200多年美国历史上各界总统控制舆论的一贯政策。一方面,选举政治、上任后的政治运作、国会议员的政治活动都需要借助新闻媒体的报道建立起在民众中的民主形象;另一方面,在政府的支持下,新闻媒体能赢得发展的自由空间和宽松环境,也会乐此不疲地效劳政府,自愿接受政府通过新闻发言、信息封锁的影响和左右。由于新闻媒体与政府圈子纠缠在一起,西方新闻媒体漠视民众的意见,渐渐地失去了公民精神,既使民众无法得到准确的新闻资讯和参与他们处身的社会,也使政府官员无法听到民众的声音,从而堵塞了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沟通渠道。
西方新闻专业主义形成悖论的另一个因素是垄断资本集团。美国新闻业大多是私有的,商业巨头、金融寡头、媒体大亨等国家的权力利益集团操纵了新闻媒体,美国广播公司、全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老板能决定全国观众将看到什么,2000家左右的报纸每天从垄断集团支配的美联社和合众国际社得到他们所需要的大部分全国性新闻,期望顺当地从垄断集团获得媒介的经济收益。当今,美国新闻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来自商业和金融业的压力:40%的压力来自国内市场,37%的来自地方市场。新闻产业成为资本主义商业,成为垄断资本攫取高额利润的工具,在金融财团的利诱下,新闻专业主义举步维艰。
西方新闻专业主义形成悖论的第三个因素是新闻从业者的“失律”。“失律”的重要表现就是“自律”的缺失。一方面,商业和资产阶级新闻道德的核心是“利己主义”的,把一味追求利润看得高于对社会应尽的职责,因而,新闻规范和原则在“巨无霸”公司和政府的干扰面前以及一味迎合受众、赢得“卖点”,最终赢得效益和利润面前常被忽视,新闻职业道德和专业理念被“异化”为效益和利润,新闻“自律”条文失效,新闻从业者游离于自我约束和内化记者角色的体制之外,缺乏自主的独立人格。新闻传媒“失律”了,美国新闻媒体发生严重的信任危机。另一方面,被冠以“无冕之王”、手中握有“第四权力”的新闻从业者权力自我膨胀,肆无忌惮,“谁来监督媒介与媒介工作者”是美国新闻界一个没有完美答案的问题。
当政府、财团力量和社会需求超越于专业理念、新闻价值要求和新闻职业精神的整合力量时,西方新闻专业主义就会在权力利益的诱惑下,忽视新闻的专业要求,呈现出西方新闻专业主义的本质特性。
(载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参考资料》335期)
新闻专业主义新闻专业主义作为一种职业理念和专业控制模式,19世纪70年代以后,特别是美国独立报刊开始盛行时就已初露端倪。从最初的“新闻精确性”报道的要求,到1986年阿道夫·......
新闻专业主义目录[隐藏] 新闻专业主义的由来新闻专业主义的内容新闻专业主义的特点新闻专业主义的作用新闻专业主义(profeionalism)是资产阶级新闻学的重要概念,也是西方新闻工......
邵飘萍与新闻专业主义1、报纸的地位和角色:独立的监督政府的“国民舆论代表”媒体的独立地位是新闻专业主义思想的前提条件,邵飘萍在当时政治权力纷争之时,借鉴西方新闻事业之......
新闻专业主义在“正本清源”中发展——浅谈当代中国的新闻专业主义新闻专业主义产生的背景是美国政党报纸的解体和商业报刊的泛滥。它的出现可以说是对美国政党报刊时代和商......
新闻专业主义的文献综述【摘要】:社会学的创立者之一加布里艾尔在其名著《模仿律》中指出:“一切事物都可以追溯到不同的模仿潮流;历史事件是这些潮流的交点,这些交点本身注定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