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职业健康安全监管工作的形势与任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职业健康监管工作制度”。
我市职业健康安全监管工作的形势与任务 时间:2011-03-16点击:
111次
过去的一年,我市在职业健康安全监管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通过组织开展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普查工作,基本了解了我市企业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情况,摸清了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企业数、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数、农民工数、企业的规模、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等基本情况;通过开展粉尘与高毒物品危害专项整治行动和木质家具企业尘毒危害专项治理,维护了劳动者健康和安全权益,制定了有针对性的监管措施;通过开展“蓝盾杯”职业健康安全宣教系列活动,培训了全市安全生产协管员及我市部分大中型企业主管职业健康安全工作的负责同志,把职业健康安全知识送进了厂矿、车间、班组;通过开展以“打非治违”为核心内容的“雷霆行动”,深入各区、县(市)进行职业健康安全大检查,明确了工作标准,提高了职业健康安监干部的业务水平,执法行动震慑了违法违规企业主;通过开展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工作,推进了职业健康安全领域的普法宣传。
以上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仅仅是为今后各项工作的开展奏响了一段序曲。通过对各区县部分企业的调研,我对全市职业健康安全监管工作面临的形势有了更明晰的认识,可谓形势极不乐观。对面临的困难和任务有了更准确的把握,可谓困难重重,任务十分繁重。现就我市职业健康安全监管工作的形势与任务做以下分析,对下一步的工作提出自己的思路,仅供参考。
一、我市职业健康安全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基础十分薄弱
一是企业主对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安全漠不关心。多数企业主只顾追求经济效益,不能做到守法经营,在职业健康安全方面基本不投入。多数企业没有职业健康安全设施,劳动环境不达标,根本不给从业人员提供劳动防护用品,少数从业人员自备的简易劳动防护用品不能有效防范职业危害。在接受检查时,企业主或说不懂得相关法律法规,或说本行业都这样,或说没有接到有关禁令,总之找一切可辩解的托辞搪塞行政处罚。
二是从业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淡漠,职业健康安全知识匮乏,不珍惜自身的健康和安全。相当多的从业人员没有自我防护意识,有的从业人员认为自己不佩戴劳动防护用品的行为是一种吃苦耐劳、不畏艰险的敬业精神之体现,是能够谋求就业岗位的一项资本,这种认识在相当大的范围内被认同。有的从业人员认为佩戴劳动防护用品会给工作带来不便,影响呼吸,易产生其他负面影响等等。
三是从业人员的维权意识差。极少数有防范意识的从业人员不敢主张自己的合法权益,只是自备简易劳动防护用品保护自身健康,有的为了保全工作和谋求生存之道,在接受检查时还为企业主不改善劳动环境和作业条件的丑相遮遮掩掩。
(二)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安全管理缺失
一是多数企业没有设置或指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机构,没有配备专职或兼职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人员,也没有建立必要的管理制度。有的企业内部虽然建立了管理制度,但执行起来不奏效。
二是多数企业没有建设职业健康安全防护设施,少数现存的设施也因维护不到位或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而不能正常运行,这种现象在冬季尤为严重。一些防护设施与作业环境不匹配,形同虚设,绝大多数从业人员在没有任何劳动防护的环境下工作。多数企业没有为从业人员提供合格的防护用品,少数配备的企业对劳动防护用品的管理也不到位,一些从业人员作业时不能做到正确佩戴和使用,除了应付内外检查之外,基本不佩戴劳动防护用品,安全管理人员检查劳动防护用品佩戴使用的过程类似于“捉迷藏”。
三是多数企业对职业危害因素申报变更备案工作不重视,迟迟不进行申报备案。四是多数企业没有对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安全培训教育,签订劳动合同时未告知从业人员职业危害真实情况,没有进行上岗前、工作中、离岗后的健康体检,没有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极少数企业能出资为从业人员进行在岗期间体检,但有的不是在有资质医院进行的有针对性的职业健康体检,从业人员职业健康档案不规范。
五是多数职业危害作业场所没有公布有关操作规程,没有设立符合规定的警示标识、标牌,没有进行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评价,没有进行日常监测,也没有制定应急预案。这样的现象在民营企业表现突出。大型国有企业和食品药品行业职业健康安全状况明显好于其他行业的民营企业。
(三)地方政府监管责任不落实,日常监管不到位,存在地方保护主义
一是监管组织机构尚不健全,人员不到位。一些地方政府对职业健康安全监管意识淡漠。区县层面没有设立专门的职业健康安全监管机构,分管这项工作的人员也都是兼职的,所接受过的培训大多是以会代训,部分安全监管人员业务技能与当前工作不适应,对企业的情况掌握不准,日常监管缺失。一些安全监管干部对职业健康安全监管工作的认识不到位,觉得处理安全事故、开展安全隐患检查都忙不过来,哪有精力去解决这些不痛不痒的问题。这正是头脑中缺乏从源头抓安全意识的体现。
二是存在地方保护主义支持违法违规企业的现象。有的地方政府为了完成招商引资的目标,为了获得税收,降低准入门槛,为一些没有长远打算、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职业危害严重的小型民营企业登记注册,实际上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根本没有受到应有的政府监管,甚至一些企业异地生产,办成了地下工厂,有的小企业甚至办在市区小学校园里,既扰民又影响师生的身心健康,有的企业厂房简陋得仅有不完善的四壁和一个危棚,现场管理及其混乱,原材料、工件、半成品的摆放杂乱无章,作业现场隐患随处可见。有的地方政府在接受检查时护短,为检查者提供较好的企业,把有问题的企业保护起来,以免受到处罚。在违法违规
企业主受到处罚时,有的地方官员出面讲情,政府的地方保护主义和乱作为、不作为现象在一些地方较为严重。
二、抓好我市职业健康安全监管工作的主要对策和建议
(一)做好职业健康培训工作
从普及职业健康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入手,抓宣传培训教育和普法教育,围绕《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09-2015年)》中提出的“十二五”末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开展一系列宣贯活动。对其主要精神及重点内容进行宣贯,对有关职业健康法规标准进行讲解培训,提高全市各级安全监管部门依法履职的能力。指导各区县做好职业健康监管人员和用人单位负责人及相关管理人员的培训,并督促用人单位加强对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知识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和强化用人单位管理层的守法观念和保障劳动者健康权益的意识。通过耐心细致的理性宣传教育,引导企业主守法经营,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安全意识。通过培训强化法规宣贯,实现 “两支队伍”的 创建(即监管部门职业健康安全监管队伍和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员队伍),落实“三项制度”(即职业危害申报制度、检测监控制度和警示告知制度),提高做好“五项基础工作”(即职业卫生“三同时”审查、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管理、职业健康监护管理、职业健康培训和用人单位作业场所监督检查)的能力。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努力推动用人单位落实职业健康管理主体责任,改善作业环境,保护劳动者的健康权益。具体方式方法是,由市安监局制定培训方案(详见《哈尔滨市职业健康安全培训方案》),聘请教师,以区县为单位,对辖区的乡镇政府领导、具体工作人员、企业领导进行一次全员培训,在此基础上,由企业组织从业人员进行进一步的培训。
(二)加大监管力度,严格执法
将法律法规中,涉及到职业健康安全行政处罚的条文,进行归纳整理,适时出台强有力的处罚措施,严惩不法企业主(详见《哈尔滨市职业健康安全监管十个一律》)。继续采取疾风骤雨式的打非治违“雷霆行动”,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用“铁拳、铁腕、铁面孔”规范不讲职业道德的企业。具体要以区县为单位,制定安全监督执法任务和计划,逐月落实并统计通报完成情况。坚持执行《哈尔滨市职业健康安全监督执法表》,对企业进行系统的、全面的监督执法检查,提高检查质量和工作效率。
(三)抓好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职业健康安全监管,从源头把好关口
中编办已经对全国职业健康安全监管工作的职能分工进行了调整,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也对职业卫生监管职责进行了分工,我们要尽快与市编办、市卫生局等有关部门理顺关系和职能,做好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交接工作,确保与卫生系统工作的连续性,认真做好受理项目的审查和验收,确保工作平稳延续。在局内明确职能,加强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进一步规范建设项目备案、审核、审查和竣工验收工作,把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职业健康安全“三同时”的审批工作抓实抓好,配合国家和省做好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
颁发试点工作。
(四)做好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职业健康监护工作
对用人单位的职业健康监护情况开展专项检查,督促用人单位建立健全职业健康监护制度,做好职工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和应急时的健康检查,建立健全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如实、无偿向职工提供。要制定我市《关于开展职业危害场所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的工作方案》。全方位地开展从业人员体检工作,及时发现职业病患者。要与市卫生局协调,做好具有职业健康检查资质的医院与区县的对接,明确时限,明确责任,明确方式方法,服务上门,服务到区县。做到应检必检,早发现早治疗,切实维护广大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和合法权益。要通过分片督查和专项检查等方式,加大职业卫生监管执法力度,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促进企业履行职业危害防治义务。继续抓好重点行业(领域)粉尘与高毒物品危害治理工作,督促在专项行动中工作不力的地区和企业采取有效措施,限期整改到位。深入推进木质家具制造企业、石英砂加工企业、石棉生产和使用企业的职业危害治理工作,促进企业加强工艺技术改造等各项治理措施的落实。
(五)落实职业危害申报、定期检测和警示标识制度。督促指导企业建立完善职业危害申报制度
加强职业危害申报情况的监督检查,督促指导企业在对本单位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定期检测的基础上,认真填写《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表》,如实申报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督促指导企业建立职业危害检测监控制度。加强监管与引导,督促企业按照相关规定,指定专人负责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日常监测,确保监测系统、设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聘请技术服务机构开展定期检测,检测结果存入职业卫生档案并及时向从业人员公布。督促指导企业建立完善的职业危害警示告知制度。开展专项检查和执法,督促企业认真执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2003)和《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GBZ7203-2007),建立完善企业内部警示标识及危害告知卡悬挂、设置管理制度,在作业场所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告知卡、划定警戒线等。准确掌握职业危害因素的现状,及时发现职业危害场所的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整治措施,淘汰落后的装备,有效防控职业危害因素。
(六)加快信息化建设,建立职业健康安全信息库,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要开发一套管理软件,以现有的职业危害企业普查表为基础信息,采集有关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监管的各类信息,录入信息库,从而实现动态监管,实时掌控。同时要进一步完善职业病危害普查表,夯实基础。
(七)树立典型抓好示范引导
在具备条件的区县选择若干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先进单位,作为我市的职业健康安全宣传教育基地,由各区县组织辖区企业参观学习典型企业的经验,发挥典型的引路示范作用,带动周边企业提高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水平。
(八)发动社会力量加大监督力度
要进一步向全社会公布举报电话,公布奖励规则,相信群众,依靠群众,鼓励举报,发动广大群众发现、检举身边的不法企业、违法违规行为,形成全社会关注职业健康安全的舆论氛围。
总之,要通过以上扎实有效的工作,夯实基础,巩固成果,使我市职业健康安全监管工作迈开新步伐,跨上新台阶。
职业健康安全监管工作总结职业健康安全监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抓好“一个行动”、健全“两支队伍”、突出“三个重点”、落实“四项措施”、夯实“五项基幢,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
国土资源形势与任务本讲主要回答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国土资源是什么样的形势?第二个问题是在新形势下国土资源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在回答这两个问题之前,先来了解一下国土......
1.新《保密法》规定,定密责任人为( )。(单选题3分)o o o o得分:3分 A.机关、单位负责人B.机关、单位负责人及其指定人员 C.机关、单位负责人及承办人员 D.机关、单位负责人指定人......
第一题1.构建共赢挑战的伙伴关系。首先是世界经济复苏乏力,需要开辟新的增长空间和动力。国际贸易持续低迷,需要注入新的活力。其次,全球经济治理处于重要历史阶段,二十国集团面......
根据市委的部署,我们安排农口各部门分析了上半年的情况,研究了下半年的工作,并下去进行了调研,现将情况汇报如下:上半年形势分析上半年农村经济的 基本估价 : 宏观环境进一步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