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
再论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内容摘要:语文是最重要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源于语文的交际和实用功能,人文性是因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在语文教学中得到完美的统一。
关键词:语文 工具性 人文性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在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化后,汉语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而学习汉语主要是在语文课上。那么什么是语文呢?叶圣陶先生曾做过说明:什么叫语文?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
语文作为教育实施的一门重要的主学科,从幼儿教育到大学教育都由它的性质决定。语文课程的性质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根据语文课程阶段目标的划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在不同的教学阶段的体现是不同的。小学、初中、高中这是不同的阶段,但是每一个阶段都是分五部分的: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每一个阶段都体现了语文的性质,但是又都有自己的特色,这样既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的发展,又有利于教学。吕叔湘说过:“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语感是比较抽象的,但是它就体现在一个人的听、说、读、写方面,所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就必须从这四个方面入手。根据我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大量的阅读是必不可少的,“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文心雕龙?知音》),要培养学生的语感,必须要让学生积累语言,实践语言。
幼儿教育阶段,主要是识字与写字,还有简单的阅读。这和我国古代流传最著名的蒙学读物的教授是相通的。当时的读物主要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和《千家诗》。当然,我们在继承优秀的民族文化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发展,现在的幼儿读物主要有《三字经》《新编三字经》《唐诗三百首》等,主要作用都是集中识字。我们从读物的内容来看,《三字经》中有:“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堕;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新编三字经》中有:“红国旗,随风飘;五颗星,冲我笑;银鸟巢,中国造;办奥运,我骄傲……说脏话,羞羞羞;讲文明,优优优;小蜜蜂,采花忙;飞花间,真勤劳。”这些幼儿教材在教授幼儿识字,体现语文工具性的同时,也教育幼儿要养成勤奋刻苦、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等许多美好的品质特征和良好习惯,让孩子在诵读中学会诚实、勇敢、坚强!塑造完美品格,这就是语文课程的人文性的体现。
小学教育阶段,是学生认字和写字的关键时期,相对来说语文的工具性表现得更突出些。但是,汉字,本身就是音形义的结合体,识字不再是单独的单纯的讲字,只知道横竖撇捺,而是要了解字词的意义的,在阅读教材课文中认字和识字的。学生在阅读中就会感受到语文的人文性,获得心灵的收获的。学生在学课文《最后的常春藤叶》时,首先学习里面的生字词,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学生了解到文章中老画家贝尔为了鼓励贫寒交迫的青年画家琼珊坚强的活下去,在风雨夜挣扎着在墙上画了一片永不凋零的常春藤叶,他为此杰作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是,青年画家因此获得了勇气活了下来。文章歌颂了艺术家之间真诚、质朴的友谊和老艺术家苍凉人生中那份弥足珍贵的感情――舍己救人。学过这篇文章,学生们相信生活充满真善美和友谊的伟大。教材中大都是这类经典的美文,这些都升华了学生的心灵,影响学生的人生之路。这些都体现着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统一的。
教育是阶段性的,也是连续性的,这符合人的发展规律。由于汉字的丰富性和创造性,汉字的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初中教育阶段也是学生识字和写字的一个重要阶段,但是这时期学生的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都比较的突出些。在学习初中语文时,学生开始掌握技巧和方法,有意识的提高自己,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学习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学生是带着好奇心的,然后根据文章的诗意化的语言,去想象美丽的“紫藤萝瀑布”,感受大自然的美。或许学生不能够理解那个特殊的背景年代,但是,对亲情的珍惜和对生命的热爱使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学生获得身心的愉悦,在语文中不断的成长成熟起来。
如果说在幼儿园、小学,初中学诗词是在背诗词,那么上高中就是在欣赏、在品读、在鉴赏,这是一种享受。那些美丽的文字承载了民族优秀的文化和传统,不管是楷书、隶书、草书、行书,都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陶冶我们的情操,增加我们生命的重量。我们因为学习语文而变得更加的富有。我记得在我们学习高中课文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时,学生的心灵经历了一次洗礼,一个人要活得有意义,即使死得不能“重于泰山”,那也不能“轻如鸿毛”,和蝼蚁没有区别。司马迁的“隐忍苟活”,不是怕死,对他来说,或许在那时死倒是一件痛快的事。他的事业“草创未就”,父亲的嘱托和他自己的一个颗正直的史官的良心给了他活下来的勇气,讲到这个地方,我曾经让学生看过《麦田里的守望者》这部外国小说,我给学生写下了里面的两句话:一个不成熟的男人是他愿意为了某种事业英勇的死去,而一个成熟的男人是他愿意为了某种事业卑贱的活着。司马迁是后者。学习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学到了坚强面对苦难和尽早感恩母亲,学习巴金的《怀念萧珊》,学会了真诚和珍惜……太多的震撼心灵的美文和故事,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进行着。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就是培养良好习惯”。是的,任何学段的教育归根结底都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品质。学生只有养成好习惯,在学习和生活中才能够克服重重困难,不断前行,不至于半途而废,自暴自弃。任何的成功都是要付出艰辛的努力的。全国各个初中高中名校虽然各具特色,但是归根结底,都是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好习惯这个立场,兖州一中、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等都是这样的。洋思中学是一所农村寄宿学校,学生水平与基础较差。然而凡是在洋思经过三年自学训练的学生,学业水平提高很快,平均每年80%学生升入省级重点高中,其中包括一部分中差生。调查表明,升入高中的洋思学生,后劲很大,他们自学能力比别人强。自主能力比别人好,课间操认真,起睡正常,学习成绩呈正态分布。这也是我们经常说的,好习惯是成功的保证。我想,语文课在培养学生好习惯和良好品格这些方面是占有绝对优势的,这是因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的工具性首先因为它是一种语言,任何语言都是人们用来交流的,承载着人们的思维、思想、意志、感情的,一个人的思想再丰富、再深刻,如果没有语言作为载体的话,很难充分的体现出来。叶圣陶先生说:“语言是一种工具。”工具是有价值的,是用来达到某种目的的,所以,我们学习汉语,首先把它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语言来学,从拼音学起,从横竖撇捺写起,从一个一个方方正正的汉字认起,当我们能够在汉字的王国里随手翻阅和欣赏各个时代的文章的时候,我想我们会感到骄傲的。当然,要做到这些,是必须要好好学习的。由于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我们必须要能够非常熟练的掌握和运用自己的母语。这是一种责任和义务,就像现在推广普通话一样。从本质上讲,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学习一种语言,就是在学习了解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文化和历史。随着我们中国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现在,全世界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近3000所高校开设了汉语课程,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已经超过2500万,目前已经有近300所孔子学院遍布在全球一百多个国家。这更充分的证明了语文是语言的工具性和独特的人文性的结合。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历史,我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在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修养。我们的语文教材,所选用的都是文质兼美的经典之作,古今中外的都有。尽管教材不断变换,但是,那些经典的文章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无论是在语言方面还是思想方面,都是不能删掉的。因为经典,所以永恒。在高中,语文的人文性变得突出了,学生在初中升高中和高中阶段,正是确立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德育工作显得非常的重要。语文就是实施德育工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阵地,当然,它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在一节节语文课上潜移默化实现的。新课改非常重视这一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语文是人们创造的一种文化,这种文化又在潜移默化中创造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科学和人文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一双翅膀。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语文是一条河,绵绵流淌的是上下五千年的智慧。我们在掌握好和运用好我们的母语的同时,更要传承灿烂的民族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李霞,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
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摘 要:语文学科既有工具性,又有人文性,二者内涵不同、相对独立,又相互融合、密不可分。语文学习过程的特殊性表明,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本......
也谈语文教学人文性与工具性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在注重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的同时,还必须明确在关于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的具体教学活动中,不是单纯的有关语言文字的教学,还要让......
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起来文金平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工具性是其本质属性,语文学科的教学目的就是叫学生“学习语言”,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这一工具的能力。但是,如果在......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语文人文性之我见,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之统一铜陵县东联乡西埂小学范美景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阅读理解与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