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烽集中营实践报告(优秀)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优秀社会实践报告”。
息烽集中营-----实践报告
在6月6日这天,我和室友来到息烽,先到玄天洞参观,再到息烽集中营本部,对息烽集中营的爱国志士进行缅怀,同时为息烽的旅游提供点建议。基于上述理由,现将此次实践报告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我们到息烽这天阳光明媚,我们首先坐车到关押杨虎城的地方,提到杨虎城,大家都知道他与张学良逼迫蒋介石抗日的“西安事变”。但是“西安事变”后,他被蒋介石逼迫出国,“七七”事变后,杨虎城将军要求回国抗日,被蒋介石拒绝。1937年11月,他由法国回到香港,准备参加抗日工作,却被骗囚禁达12年之久。
玄天洞囚禁处深藏于高山峡谷中,系一自然天成的洞穴,洞口成上元下平的的半圆形,洞顶最高处15米,最宽处54米,进深130米,洞内面积3400平方米。因其地势险要,岩壁陡峭,偏僻难寻,人迹罕至,便于隐藏,成为民党军统关押“重要”犯人的秘密所在地,1938年10月至1946年7月,杨虎城将军与夫人谢葆真、幼子杨拯中、幼女杨拯贵一家曾在这个人迹罕至的地方被关押了八年。该集中营自1938年11月建立至1946年7月撤销,先后关押共产党人、进步人士1220余人,其中包括许多著名人物。虽然杨虎城将军被囚禁,但他依旧想着如何抗日救国。
通往玄天洞的石阶陡峭曲折,两旁的植物早已是枝繁叶茂。这不禁让我想到,当时的杨虎城,根本是对这样的景色视而不见,心里有抗日救国,四周有特务的监视,身心都倍受煎熬。当初他义无返顾地回国,为的是抗日救国,但是他的奋不顾身却换来关押的噩运。沿着石阶往上走,就到了玄天洞。这里给我的第一感觉是破败。管理员见有人上来,就提醒我们不要站在洞口,因为会有沙石掉下来。洞内很宽敞,有几栋木屋,但是木屋早已没有当年的样子,只有大概的轮廓,里面已经没有什么东西了。很多门口都有布条拦着,防止游客进入。参观了玄天洞,我们从马路返回,这马路的两旁也有木楼,同样是破败的,里面也是黑漆漆的。
这些木楼已经不适合游人参观了,但沿途的自然风景极好。那些木楼据说是特务们居住的地方。
现在这个时节,玄天洞的山下已是郁郁葱葱,马路上还有人赶者羊儿朝山上走。玄天洞早已没有当年肃杀的气氛,但是我的心情是沉重的。因为太急着来玄天洞,来时都没注意到沿途的风景。坐在离开玄天洞的车上,我觉得道路十分弯曲。道路对面的山上有碉堡,听说是战时遗留下的。在漫无边际的荒山野岭上,孤独地耸立着一座座土色的碉堡,黑漆漆的了望塔,若隐若现的射击孔,不免使人顿感阴森和恐怖。在一排布满铁丝网的高墙下,几个漆黑的哨兵楼依然矗立,仍可以想象出当年那三步一岗,五部一哨的骇人场面。看到这些碉堡,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那时的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有多少家庭妻离子散,有多少人流离失所,又有多少人尸骨无存。所幸改革开放20多年来,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们不只关心温饱的问题,而且还注意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我们沿着道路来到离息烽县城6公里的阳朗坝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这里陈列着许多革命志士的伟绩。烽地处贵州中部腹地,距贵阳约60多公里,远离城市,地处山区,人口稀少,交通不便,不易受各地革命和抗日运动的影响。这里四面环山,树木丛生,地势极为隐蔽。蒋介石所以把这个秘密监狱选在息烽,有取熄灭峰火之意。同时,蒋介石还把军统直属的“特训班”等16个机构设在息烽县城周围,这座仅2000多人的县城在1938年至1946年的8年中,就驻扎了国民党军统特务机关等各类人员15000多人,是当时县城人口的近8倍。息烽集中营是当时军统所设三所秘密监狱中规模最大、管理最严、关押人员“级别”最高的一所。军统特务将重庆望龙门看守所称作“小学”,将重庆白公馆、渣滓洞监狱称作“中学”息烽集中营则被称为“大学”。“案情”重大的革命志士从“小学”转囚于“中学”,再进一步转囚于“大学”特务们称之为“升学”。好一个“升学”,特务们把革命志士受苦美其名曰“升学”。
息烽集中营阳朗本部控制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设监狱8栋23间,监房按“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八字命名,称为“忠斋”、“孝斋”、“仁斋”等,其
中“义斋”为女监狱。被囚禁的人员主要有被捕的共产党员、抗日将领和社会各阶层的爱国知名人士。
阳朗本部的这些木屋里,是关押革命志士的牢笼,这里面所谓的床是破烂不堪。看到这些,我不禁感到心酸,冬天的息烽是很冷的,革命志士就连基本的温暖都不能保证,在那里,身心都受到摧残。但是他们仍然坚持斗争到底,我心里对他们的敬意油然而生。
据史料记载,就在这戒备森严、白色恐怖之下,许晓轩烈士为首的一帮革命先驱,仍然在这里坚持斗争,并成立了秘密支部,继续领导着难友们与敌人展开不屈不挠的斗争。如今,当年他们看书学习的地方还在,那里仿佛还留着他们的不屈的精神。
参观息烽集中营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小萝卜头”宋振中烈士,在息烽的铁窗中度过了艰辛的童年。我在上小学的时候就在课本上看过他的遭遇,但身临其镜,才知道他生活的地方比我想象的更遭。一个小孩子,本该是无忧无虑的年龄,却要承受着和大人们一样的痛苦,最后于1948年被枪杀于重庆渣滓洞,这能不让听者流泪,闻者伤心吗?
除了那些冰冷的监舍,还有让人听了就毛骨悚然的猫洞。那是个对犯人用刑的地方,听说犯人无论在里面痛苦地叫得多大声,外面都听不见。在息烽集中营这座阴森的人间魔窟里,特务们绞尽脑汁,对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软硬兼施,或酷刑拷打、肆意虐杀;或花言巧语、威胁利诱,企图在肉体上和精神上瓦解革命者的斗志,但他们的阴谋始终未能得逞,如意算盘一再落空。猫洞里的刑具到现在都还能看得清,那刑具上仿佛还留有革命志士的鲜血,那鲜血正昭示着国民党军统的罪行。这些历史的遗迹就是要我们铭记革命志士的精神,展望美好的未来。1988年,国务院公布息烽集中营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贵阳市将旧址修复一期工程列为当年15件实事之一,投资400多万元修复了集中营营区旧址,1997年正式对外开放。1998年,玄天洞杨虎城将军囚禁处也修复
开放。一个占地80多亩,包括英烈事迹陈列展、营区、烈士陵园和玄天洞等“一线四点”参观线路的大型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初具规模。前不久,息烽集中营旧址被中宣部公布为第二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虽然国家致力保护这些历史遗迹,但是修复的速度远比不不上自然的破坏力量,但是那些珍贵的红色记忆会永远留在我们心中。听说蒋介石选择息烽设立集中营就是取其熄灭革命之火之意,但烽火非但没灭,革命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蔓延开来,而且这烽火将永不熄灭,它将代代相传。
从息烽回来的路上,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们应该把爱国主义教育落到实处,将来去那里的人会越来越多。息烽不但可以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加以宣传,还可以发展旅游业。因此,我有如下建议:
(一)玄天洞的木楼已经年久失修,参观者去那里也没什么可看的,应该加大修缮的力度,把玄天洞打造为现代的旅游与避暑的地方。玄天洞顶部也要修葺一翻,以免沙石掉下,误伤游客。
(二)在息烽县城内设公交车开往集中营和玄天洞,有了方便的交通,游客和息烽县城的人去参观都方便。
(三)息烽有温泉,发展旅游有优势。温泉有舒缓心情的作用,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对身心的健康也更加关注,愿意去泡温泉一扫烦恼的人也很多。在贵阳应设立站点,专门接待那些想去参观息烽集中营和泡温泉的人。
(四)在各大报纸和媒体多宣传息烽,让大家都知道那里有什么,了解的人多了,去的人多了,息烽的旅游也就发展起来了。
息烽有着清新的空气与悠久的历史,而且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共产党领导下的今天,息烽的发展会越来越好。生活水平越来越好的息烽人民更应该好好保护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红色记忆永存”。
这次实践活动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对中国共产党的不屈不挠的精神也有了更深的体会。正是在共产党的带领下,我们过上了好生活,坚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们将创造出新篇章。
参考文献:永不忘却的历史—息烽集中营
永不熄灭的烽火—息烽集中营
永远的丰碑—红色记忆
杨廷康 雷秀明 罗勇 欧阳广程 2011年6月23日星期四
息烽集中营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将游览的是具有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息烽集中营。我是大家此行的导游小刘。 息烽集中营呢位于贵阳市息烽县,是抗日战争时期军统局设立的......
息烽集中营参观后感贵州红色之旅回杭后,我连夜整理了相机上的沿途的风景,一组不太轻松的照片摆在我的面前--息烽集中营。这个建立在大山之中一片葱茏里的集中营,改造前是一个地......
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极为重要的精神财富和宝贵的历史经验,通过这次革命传统教育,我们重温了革命历史,缅怀了革命先烈,再次点燃了爱国热情。同时,通过切身感受革命老区日新月异的变化......
不能忘却的记忆——息烽集中营有感 四天的贵州行飞快地流逝了。可是我的内心总是无法平静,像有无数的风浪泛滥在心头,难以消逝。其中,最让我感到震撼与悲愤的莫过于息烽集中营......
简报第10期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修文县六广中学支部委员会2014年5月26日5月24日,六广中学全体党员干部教职工,到息烽集中营开展党的群众到达息烽集中营后,在纪念馆讲解员的带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