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_刘邦特点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04:57:46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刘邦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刘邦特点”。

因为秦国的暴政,人民不堪忍受,所以从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之后,整个秦帝国短短几月时间内各地起义无数,国家的根基开始动摇,天下大乱!在众多的起义队伍里,有一个叫刘邦的人,他将成为我们的主角。

起义这种事,在大家的心目中总是正义的,伟大的,顺应了历史潮流,以大无畏及勇敢的品格带领受压迫的人民群众推翻万恶的统治阶级,最终建立光明的自由的世界。持这种观点的人,还是面壁思过去吧。其实起义的理由很简单:活不下去了。自古以来,我国发生的起义不下数万起,但成功者就那么几个,因为也就只有那么几个王朝,成功率万分之一。所以历来的起义都是被逼的,没有人会精神失常把起义树立成自己的理想目标。而把理想目标树立为起义的,那叫造反,只有心怀野心,眼红皇权的人,才会造反,造反的人都是藩王大臣外戚一类的人,我们淳朴的农民兄弟怎么可能会想到去夺取皇权。只有被逼无奈,才会起义。

刘邦,也是被逼起义的人之一。

公元前256年,一个男婴降生皇帝降生,一般都是红光高照,香气四溢之类的。刘邦也不例外,史书上说一天他妈在河边休息,就睡着了,梦见遇到天神,这个时候他爸过来了,顿时雷鸣电闪,看见一条龙趴在他老婆身上,然后就怀孕了,十月怀胎后生下刘邦。真实的情况是这样的,在刘邦出生之前,他的父母已经有了一个女儿和两个个儿子,刘邦是他们的第三个儿子,古代的老百姓是没有权利有名字的,女孩更是没有,所以他的姐姐只能叫刘氏,儿子还能用个序号来代替,由于他是第三个儿子,按照古代取名字以“伯、仲、季、交”的顺序,也就是一二三四的序号,所以他就叫刘季。一年后,他的母亲又给他生了一个弟弟。几个孩子的接连出生,没有给这个家庭带来喜悦,每个月交完税款之后,家里已经没有多少粮食,可是还要供着一家七口人吃饭,父亲的腰一天比一天弯,他把希望全部寄托在了自己的孩子身上,即使自己再苦再累,为了这个家也值了。

可能是缺少家庭教育,刘邦逐渐成长为一个不良少年,从小偷鸡摸狗,打架斗殴这类事没少干过。他父亲实在管不过来,就把他送去私塾读书,没想到刘邦天天逃课,一次好不容易老师把他逮回来了,结果刘邦反倒把老师揍了一顿。这样的学生谁敢教啊,于是刘邦光荣的被学校开除了。失学以后,刘邦不但不改过自新,没有做出深刻的自我检讨,反倒变本加厉,成为一个标准的社会不良青年、村里的不安定因素,没有一个人喜欢他的到了成年了,刘邦想想在这么混下去估计真要饿死,于是去参加了县里统一公务员考试。那时的考试不像现在发张试卷做题,还要面试审核什么的。当时的考试内容就一项,考长相,到了考试那天,一伙人排队站好,县里几个领导轮着看长相,长得不错的,身体好的,就选拔为公务员了。刘邦这小伙长得挺不错的,县长看着也满意,就任命他为亭长,相当于街道办事处主任,负责管理几条街道的事务。

刘亭长当了个小官以后,按照他的个性,叫他勤快干活是不可能的,继续成天游手好闲的日子,毕竟是公务员,还能拿到点固定工资,有了收入的刘亭长把所有的工资拿去吃喝嫖赌,钱不够就赊账,赊账还不还,毕竟他也是村里一霸,还是个不大不小的官,酒店老板也不敢问他要钱。他的反响在当地变得极为恶劣。

就这么又混了几年,一天,原来住在单父县(今山东单县)姓吕的一家人搬来了沛郡,搬家的原因很独特:为了躲避仇人。估计是在那边犯了什么事,混不下去了,正好吕家又和沛郡的领导(沛令)关系不错,才跑来沛郡的。这个吕家很有钱有势(不然怎么会和领导关系好),刚一搬到沛郡,这里的大小官员就赶来送红包。刘邦也是个官,所以也跑来祝贺,由于人来得太多,秩序有点混乱,吕家就委托沛郡公安局长(狱吏)萧何来维持一下秩序,萧何就在门口贴了个通告:红包少于一千钱的,就不要进来了,在外面院子里的酒桌上吃就可以了。刘邦这种月光族自然没有这么多钱,实际上,他这次来一分钱也没带,这时刘邦的流氓性格就表现出来了,老子来给你道贺就是给你面子了,没钱还不让进,今天大爷我偏要进去。于是叫人告诉吕家当家的,我带了一万钱来贺喜!

吕公听到有人带了一万钱来,心想肯定是什么贵客到了,慌忙带着萧何亲自出门迎接。刚一出门看见刘邦,萧何惊了一下:“居然是你小子”。萧何和刘邦很早以前就认识,两人经常一起喝酒,喝着喝着就称兄道弟了,一次刘邦出差咸阳,县里只拨给他三钱作为路费,萧何二话不说就给了刘邦五钱。这么好的关系,刘邦是个什么底细,萧何当然知道,只是当时这种场合,萧何也不好直接揭了刘邦的老底,不然弄得两边都没面子。吕公见刘邦长得也像当官的,以为是个什么高级领导,马上迎了进去,还让他坐了上座。萧何怕吕公不知道刘邦的情况,等下弄出什么尴尬来,悄悄的对吕公说:“刘邦这人喜欢吹牛,没干成过什么事,他就是个亭长,也没有一万钱”。可现在酒席已经开始了,刘邦又坐在上座,叫他走人的话气氛就尴尬了。于是吕公将错就错,把刘邦当成贵宾来接待,有什么事等吃完饭以后再说。其他的人看见刘邦居然坐在上座,不知道是什么情况,都呆呆的看着刘邦。刘邦脸皮也厚,管他三七二十一,自己在那吃的津津有味,免费的饭不吃白不吃。

这饭局就这么继续着,由于刘邦和吕公坐得很近,吕公就开始细细打量起这人来。吕公这人掌握了一门学问——相术。相术具体是什么我不太懂,大致就是从一个人的长相来算命,也就是我看你印堂发黑,两眼无神,近几日你必遭血光之灾之类的。一看刘邦长得不错(不然怎么当上官的),再看他天庭饱满目光炯炯,按相术的理论就推算出这人以后必然会大富大贵,吕公越看越舒心,就想结识一下刘邦。

酒足饭饱之后,其他人都告辞走人,吕公拉住刘邦,说你等下,我有事和你说。然后把刘邦拉到后院,对刘邦说:“我擅长相术,替很多人算过命,但还没见过长得比你还好的,我有个女儿,愿意许配给你,你看怎么样?”刘邦自然高兴,能成为吕家的姑爷,以后就不愁没钱花了,当场就满口答应。刚送走了刘邦,吕公的老婆就冲了出来:“你个死老头,你天天说着我家闺女以后是要嫁给个贵人的,原来多少当官的来提亲你都不答应,居然就这么许配给了这个穷小子刘邦,你想干什么你!”吕公说:“你们妇道人家不懂这些,这事你别管。”气得吕公他老婆几天吃不下饭。

在当时男权主义盛行的情况下,吕家什么事还是吕公说了算,过了几天,吕公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刘邦。结婚这种人生大事居然是根据看相,封建迷信害死人啊。

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吕公的女儿,叫吕雉,就是后来权倾朝野的吕后。

刘邦把吕雉娶回家后,继续过着安稳的日子,到了公元前207年,四十多岁的刘邦还只是一个小小的亭长,眼看他这辈子也就这样了,但一切却就此发生改变。

这一年又要征发徭役,刘邦被县里任命为负责人,带领这次被征调的人去骊山服役,刘邦打好背包,带上老婆(当时官员允许携带家眷)出发了。由于带的人多,大家也都明白这样的服役是有去无回,半路上很多人都逃跑了,刘邦也不可能一个一个的逮回来,没走出去多久,跑了就剩十多个人了。刘邦也看没办法了,自己一个光杆司令去到骊山估计连解释的机会都不给就拖出去砍了,索性对其他人说:“我放你们走吧,跑快点,我不会告发你们的。”人们感动了,还从来没遇到这样的官,要是别的官,早带着兵马一个个追回来砍了,刘邦不但不追(没办法追),还放走他们,好人啊!所有人马上就拜刘邦为大哥,表示愿意跟着刘大哥上刀山下火海。刘邦也实在,拜完把子就带着兄弟们躲进山林里去了。于是这支服役的队伍跑到最后连带队的也跑了。

刘邦占了个山头,当上了绿林好汉。平时也干点劫富济贫打击恶霸之类的事,慢慢名声传了出去,什么强盗小偷逃犯之类的人也就纷纷来投奔,两年时间,他的山寨发展出了两百多号人,眼看就要演出一部秦末版《水浒》,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了。

这次起义的影响很大,许多郡县纷纷响应,沛郡也不例外。官员不听话,不如召集一些流亡在外的人,反正我们举的是起义的旗帜,他们会来响应的。流亡在外的人,指的就是刘邦这种人。

于是沛令就叫一个叫樊哙的下属去召刘邦回沛郡,刘邦很快就跟着回来了,毕竟在山林里东躲西藏不说,煮野菜烤野兔的日子也不好过,现在有大部队带领,当然要跟着过来。刘邦高高兴兴的准备进城,还没过护城河城门马上就关了。原来沛令胆子也小,当初想跟着起义也是一时冲动,后来越想越怕,就想杀了刘邦去戴罪立功。萧何一看自己哥们要被害了,马上跑去找另一个结拜兄弟曹参,两人翻出城墙告诉正在纳闷的刘邦,刘邦也火了,老子来投奔你你还想害我。准备带着手下两百多人攻下城门,但一看也不行啊,毕竟也是个郡,城墙厚不说,守城的军队人数都是他的几倍,打到明年也打不下来。刘邦就想了个办法,写了封信,大意是乡亲们受到剥削很久了,你们早就受不了秦朝的统治,现在沛令又出尔反尔,反其道而行,政府已经知道你们反叛,准备杀了你们全部人,不如杀了沛令,响应陈胜起义,大家还有一条活路啊!

刘邦把这封信复制了几份,用箭射进城里。城里的人们看到这封信,觉得也对,于是一伙人把沛令杀了,打开城门让刘邦进去。进了城以后,大家就推举刘邦当沛令,刘邦也像模像样的推辞了几下,同意了,当场就搞了一套祭祀仪式,表示是为了天下苍生而起义,然后收编了沛郡的军队和起义的百姓,这时他的手里有了萧何、曹参、樊哙等一群猛人,也有了三千多士兵。现在是军队的首领,是起义的领导者。

他带着这三千多人打下了周边的郡县,收编了其他起义部队,很快,他手里就有了上万人。

全书共一百三十卷,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其中本纪和列传是主体。

“本纪”是全书提纲,按年月时间记述帝王的言行政绩; “表”用表格来简列世系、人物和史事;

“书”则记述制度发展,涉及礼乐制度、天文兵律、社会经济、河渠地理等诸方面内容;

“世家”记述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和特别重要人物事迹;

“列传”是帝王诸侯外其他各方面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和少数民族的传记。名句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史记·项羽本纪》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史记·项羽本纪》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史记·项羽本纪》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史记·张仪列传》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史记·太史公自序》

匈奴未灭,无以家为?《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陈涉世家》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史记·留侯世家》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史记·滑稽列传》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刘邦

刘邦,人们为什么那么恨你?1司马迁秉着“不虚美,不隐恶”的原则为高祖做传,可世人往往看到了“不隐恶”而忽略了“不虚美”,于是便造成了刘邦在历史上的尴尬的地位:英明的帝王,无耻......

刘邦 项羽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作者:毛泽东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毛......

项羽 刘邦

项羽的“笑”和刘邦的“哭” 文章作者:耿亚萍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羽面对刘邦的围追堵截是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刘邦安葬项羽后则是“泣之而去”。自古以来就是成......

刘邦项羽

项羽的刚愎自用、主观武 断,使得他不能采纳部属的正确意见;刘邦的知 人善任,使得他善于团结调动本集团内部的力量,这就是胜利与失败的分水岭。 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满意的,请发消息......

刘邦项羽

2000多年前的乌江边,霸王项羽,怀着壮志未酬的悔恨之情倒了下来。那边的胜者刘邦终于在这一刻结束了楚汉分割天下的局势,打下了这片得之不易的江山。乌江畔流传着霸王边下的慷慨......

下载刘邦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刘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刘邦特点 刘邦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