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感_关于院感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04:49:48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院感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关于院感”。

医院感染相关知识介绍

一、医院获得性感染概念:简称医院感染,是指患者或医护人员在医院内获得并产生临床症状的感染。由于感染有一定的潜伏期,因此院内感染也包括在医院内感染而在出院后才发病的患者。临床上将入院48h后发生的感染称为医院获得性感染。

二、医院感染危害 :院内感染是当前医学领域备受关注的问题之一,其特点是起病急、不易控制,常呈爆发流行,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世界卫生组织(WHO)对14个国家55所医院开展的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显示,平均8.7%的住院病人存在医院感染,我国的医院感染率也在8%-10%。即使是在医疗技术普遍比较发达的欧盟国家,病人在医院救治时,其院内感染几率也高达10%。如在英国每年会有5000多人死于院内感染。院内感染是一个全球性问题。能否最大程度地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医院的战略发展等。而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消息称.每年全球有数百万人遭受过院内感染,并有数万人因院内感染而死亡。美国联邦医疗保险与医疗救助服务中心(CMS)规定,2008年10月1日之后出院的病人,如出现以下8种情况,将不再支付医院相关费用。这8种情况包括:手术留下异物、空气栓赛、配血不合、尿管相关尿路感染、褥疮、血管插管相关感染、手术部位感染—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纵隔炎,以及医院内获得的外伤—骨折、脱臼、颅内损伤、挤压伤、烧伤及其他外源性的影响等。从中可以看到,其中3项属于医院感染。也就是说,如果患者人院后,发生了尿管相关尿路感染、血管插管相关感染、手术部位感染—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纵隔炎,那么,CMS将不会支付由此发生的相关费用。换言之,医院就会受到损失。应该讲,在不久的将来,如果国内实行预付费制度,即对医院内发生的感染拒付费的话(暂且不论这种方法合理与否,因为医院感染未必就是医院的原因),那么就可以使“投一份的预防费用,避免一百份的治疗费用”的理念成为现实,就可以使医务人员重视病人安全,将预防医院感染切实转化为自觉行动。从这个角度讲“感染控制的推动者预计为医保部门”,是有一定道理的。在国外一些医院,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已经标准化、系统化了,这让患者可以知晓医院感染及其预防等。

院内感染是一个全球性问题。能否最大程度地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医院的战略发展等。如:西安交大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有8例患儿由于严重的院内感染事故在2008年9月5号到9月16号之间死亡,医院赔偿每个死亡患儿家庭18万元人民币,并退还所有治疗费用,直接经济“损失”144万余元,而且,患者对医院从此“望而却步”,间接损失不可估量。

三、院内感染发生的因素: 1 不合理使用抗生素

大量抗菌药的不合理应用也是造成院内感染的重要因素。我国使用抗生素现状 1991年,卫生部在全国36家大型医院进行了一次用药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按药品消耗金额排位的前100名药品中,抗菌药排第1位,总金额占前100名的47%,品种32种,占1/3,排在抗感染药物前3位的是头孢唑啉针、氨苄青霉素和螺旋霉素。但在国际市场上,抗感染药仅占销售额的10%.另外,抗生素用药时间越长,种类越多,抗菌谱越广,发生重感染的可能性也越大。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导致耐药菌株增加和繁殖。目前在抗生素的使用上,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合理现象,尚存在许多预防性用药、联合用药和较多地使用昂贵抗生素情况,这不但使细菌易产生耐药性,而且机体失去了抗真菌的能力,破坏了正常菌群内部各种微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造成了微生物失衡,使正常情况下不致病的条件致病菌得以大量繁殖,从而引起条件致病菌和真菌的双重感染。侵袭性操作 导尿、气管切开、气管插管、血液腹膜透析、内镜检查、静脉给药、深浅静脉置管等,所用的器械、物体表面、工作人员的手、空气等污染或消毒不彻底或无菌操作不严格,导致院内交叉感染。有文献报道,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医院感染率最高(与空气中微生物含量有关),其次是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有研究表明气管插管中77%可造成气管内误吸,存在于咽喉的菌丝很容易沿气管插管侵入气管内。气管插管前无菌的气管,在插管72h后,气管内70%出现菌丝。再次是泌尿系统感染,泌尿道、尿路感染与导尿及尿管的留置关系甚为密切。日本广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报道561例医院感染中83%是尿路感染,其中93%是由尿管留置引起的。易感人群 老年因素已成为医院感染中易感因素,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近年来,随着社会老龄化,老年患者与日俱增,老年患者在医院内发生院内感染的发病率也逐年增高。因为高龄患者身体主要器官功能退化,生理防御能力衰退,免疫力下降,即使是微小的有毒微生物亦可导致感染发生。而婴幼儿免疫机制尚未发育成熟,而且生活护理主要依赖于医护人员及家长照顾,故易发生医院感染。住院时间 住院时间越长的患者,医院感染率越高。因为医院是各种病原微生物较为集中和较易流行场所,所以住院时间越长,受感染机会越多。操作及消毒隔离制度不严 治疗室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划分不明确,病室、治疗室、厕所所用拖布不分开,病床、桌抹布混用,用后不消毒,清扫床铺、地面不能湿式清扫,造成病室空气污染。终末消毒不彻底,造成病室之间的污染。医护人员、患者的手污染是造成院内感染的重要传播途径。由于医护人员接触患者污染的物品机会多,易将病原体通过手传递给其他患者或用品,造成间接污染,因此医护人员接触患者后不认真洗手消毒,就可成为输送病原体的工具。此外操作用具混合使用,可造成患者间病原体的直接传染。医护人员医院感染意识不强 在一些基层医院,医生和护士对院内感染知识不如对本专业学科重视,对院内感染的制度是被动的遵守和执行,甚至感到是一种压力。再则院内感染监控机构不健全。

四、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加强医务人员院内感染知识的培训 消毒灭菌、无菌操作和隔离是切断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预防院内感染的基本手段,也是护理工作的基础。因为患者的一些诊疗操作、生活护理都要靠护士去完成,患者的情绪变化、病情变化都要靠护士去观察,与患者接触最多的是护士。一旦发现患者有感染时,护士可针对患者及时施行隔离、防止医院内感染的扩散。所以护士既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主力,又是主要的传播媒介。如何提高护士的预防医院感染意识,严格无菌操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使其充分认识到护理工作对预防院内感染的重要性,只有提高认识才能加强责任心,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共同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医院感染管理科(或小组)要把对医护人员院内感染知识的培训,当作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制订出详细的培训计划,院内感染知识的培训还应与医务规范教育相结合,教育医护人员自觉地培养慎独意识和慎独行为,自觉地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树立严格的无菌观念。

2合理使用抗生素 尽早明确病原学诊断是合理应用抗生素的前提,也是保障患者尽快康复的条件。在使用抗生素时,要考虑到患者住院时间的长短,已用过的抗生素,全身情况,细菌培养结果,药物敏感性,感染的部位及目前院内细菌的耐药性和流行趋势。遵守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1)正确选择抗生素。严格按照各类抗菌药的适应证,并结合患者的生理、病理及免疫状态,有针对性地选用药物。临床细菌学诊断正确是选择用药的基础。另外,药敏试验也是选药的重要依据。(2)抗生素的联合应用。联合用药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高效的协同作用,并扩大抗菌范围;其缺点是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可引起二重感染和引起细菌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故必须严格把握联合用药特征,不得擅自用药。抗生素联合应用的特征有:①单一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或混合感染,如细菌性心内膜炎、败血症、烧伤感染等;②病因未明而又危及生命的严重感染;③需长期治疗而致病菌易产生耐药性者。同时执行护士必须掌握合理用药知识,根据药的半衰期决定给药时间,自觉按规定时间给药,积极观察药效,及时向医生提供停药、换药依据。减少侵袭性操作 尽量减少侵袭性操作,尤其对免疫缺陷者,如为避免尿路感染的发生,应尽可能避免导尿,必要时应采取消毒闭式引流系统,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引流袋应低于引流口位置,避免引流液反流。外科手术及一切侵袭性操作应严格无菌,保证与患者接触的一切器材都具有微生物学安全性。操作精细、减少组织创伤、止血完善等均可减少术后感染发生。保护易感人群 对身体虚弱、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尤其是对恶性肿瘤、糖尿病、昏迷等危重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更为重要。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必须加强支持疗法,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5缩短住院时间 院内感染的致病菌多是一些耐药菌,不仅症状严重,而且治疗上困难重重。由于患者长期住院,病房中感染与非感染患者共居一室,共用盥洗室,造成交叉感染。因此,患者痊愈后应立即出院,以免增加再次感染机会。尤其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在提高医疗质量的前提下,病情稳定后尽早出院,定期门诊随访,继续治疗。

6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 医院感染科的专职人员,每月不定期的到各门诊有关科室及各病区检查消毒的浓度和浸泡时间,无菌包的有效时间,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使用及处理,进行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技术操作等方面的检查、监督、指导。每月不定期对供应室进行抽查消毒保的消毒效果。通过检测使各个科室能对本科消毒不合格的项目及时了解,查找原因,重新消毒,合格后方可使用。避免医院交叉感染的发生,加强医护人员的无菌意识。重视监测工作 加强监测控制是预防医院内感染的主要措施,应按照卫生部医院内感染监测协调小组的要求,建立院内感染管理委员会,将预防院内感染列入工作规则,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健全院内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完成医院内感染的各项监测工作,如不定期的检查医护人员、病房、门诊及各有关科室的无菌操作及消毒隔离制度的执行情况,微生物污染指标的监测情况,并定期由卫生防疫机构对医院卫生状况进行抽检,举办院内感染有关知识的培训班,提高全体医护人员的无菌观念和消毒隔离技术水平,使院内感染管理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严格的手卫生制度

洗手是一门技术,一般需要达到“6步洗手法”的标准,但是,有很多医务人员自身并没有重视“洗手”。不重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医务人员的工作的确很忙,如果按标准洗

手,很可能要“耽误”很多工作时间。例如按照有关标准去洗手,那么假设一个医生每工作1个小时看20个病人,至少需要20分钟(20次洗手,每次1分钟)来洗手。而我国医疗卫生资源紧张,大城市里二三级医院的医生每天看50—100名病人是很常见的,要这些医生按照标准去洗手很不现实。另外就是一些医院和医护人员自己并没有把“洗手”重视起来,因为一般不会发生大的感染事件。但是,在这样的麻痹大意下,不出事则已,一出事往往是以“生命为代价”。据有关数据统计,医院感染有1/3可通过遵循简单的洗手指南而得到预防,因此洗手依然是降低院内感染最简单和最重要的方法。但有关部门在对国内8家三级甲等医院的500多名医护人员调查后发现,只有41%的护士、16%的医生每天能按规范进行手卫生,而且34%的医生和20%的护士在洗手后会习惯性地在白大褂上擦。

洗手指征:直接接触病员前后,当医务人员的手有可见污染或被病员的血液、体液污染后,接触不同病员间或从病员的污染部位移到清洁部位时,无菌操作前后,处理清洁或无菌物品之前、污染物品之后,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接触病员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粘膜、破损皮肤或伤口敷料后,接触伤口前、护理特殊易感病人前后。医务人员的手未受到病员的血液、体液等可见污染时可采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可节约时间,方便临床。

院感

中风一科第四季度自查自纠总结报告通过医院对我科院感工作的检查,经科室业务学习会议及组织学习讨论,发现我科存在以下问题:1、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淡薄。2、医护人员进入治疗室......

院感

一、单选题1、紫外线灯在使用过程中应保持表面清洁,应多长时间用何种消毒液擦拭?(D) A 每天,70-80%乙醇棉球 B 每天,80-90%乙醇棉球 C 每周,80-90%乙醇棉球 D 每周,70-80%乙醇棉球......

院感

2016年外科院感工作计划计划一:科室院感年度工作计划 在新的一年里,医院感染管理将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保障病人安全的目标认真抓好医院感......

院感

第一篇院感管理目标1、大力普及医院感染知识,使全院职工树立自觉预防和控制感染的意识,年普及率>90%。2、在职人员培训面达100%。3、新上岗人员岗前培训率100%。4、无菌技术操......

院感

朝阳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院感染习题库1 医院感染按其病原体的来源可分为:(*) *.外源性医院感染 *.内源性医院感染*.外源性医院感染和内源性医院感染 *.交叉感染内源性医院感染......

下载院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院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关于院感 院感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