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年人问题的调查与研究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研究”。
农村老年人问题的调查与研究
【摘要】关注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现状,积极解决他们生活中存在的各种
问题,努力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不仅关系到农村老年人的晚年能否幸福,也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利益,更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农村的老年人口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弱势群体。很久以来,人们关注较多的是城市人口的养老问题,而对在黄土地上一生辛勤耕耘的老年农民的养老问题却关注甚少。事实是全国1.43亿的老年人口当中就有将近70%的老年人居住在农村,由于农村生活条件与城市相比较差,加之农村绝大部分地区尚未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目前还处在试点阶段,因此目前农民的养老、医疗都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而能否妥善解决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关系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成败。因此,深入了解和分析农村老年人口的生存和养老现状,探讨现阶段农村养老的可行路径,是理论和现实都迫切需要面对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老年人口养老问题农村老年人问题的基本情况
1.1农村老年人问题的现状
对于农村养老,人们一般都认为,有儿女的老人由儿女家庭赡养,没儿女的作为五保户也由当地村庄集体供养,好像他们没有养老的后顾之忧。事实果真如此吗?近两年在乌鲁木齐贫困地区做过相关调查,结果表明,在当代中国农村,养老问题的矛盾变得愈发尖锐起来,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主要面临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家庭养老功能日渐弱化,农村老年人赖以养老的主要模式受到挑战。勿庸讳言,家庭养老依然是现阶段我国养老的基本模式。但从现实社会及调查材料看,它已不能承担所有的养老任务,正受到来自于计划生育政策和城市化、工业化社会共同引发的人口结构老龄化、家庭结构核心化等严峻挑战,也就是说,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正面临着种种矛盾和困惑。
1.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农村家庭拥有子女人数减少,即家庭人口小型化,从而削弱了家庭养老功能。尽管计划生育政策在农村不如城市取得的成效大,但其拥有 1的子女数也大大下降,导致家庭规模小型化、核心化的比例上升,家庭供养老人的功能逐渐削弱。过去一般是一对夫妇供养一对老人,现在乃至今后一般是一对夫妇供养两对及两对以上老人,不仅财力上难以支付,而且精力上力不从心,靠儿养老的传统模式逐渐改变。
2.随着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老年人原有的优势地位正在失去,年轻一代敬老爱老意识的匮乏,致使家庭养老的主体责任正在淡化、丢失。在过去自然经济条件下,农村老年人熟悉耕作技术,有丰富的生产经验,掌握着家庭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家庭和社会地位较高。现在赚钱靠科学、靠技术、靠外出打工。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使老年人失去原有的优势。3.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农村的“空巢家庭”越来越多,留守在农村的老年人需要承担劳务和家务的双重劳动,子女对老人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因打工在外难以较好实现。
4.农村老年人自养能力较低。到了老年,经济上只能依赖子女,由于代际之间经济交流存在严重的不平等,老年人的赡养费用远远低于供养子女的费用。
(二)农村社区养老发展严重滞后,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人口老龄化、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与发达国家成熟的社区服务体系相比,我国的社区服务体系发展滞后,尚处于摸索发展阶段。其中城市发展进程比农村快,近年来已取得长足的进步,而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与城市相比严重滞后。我们期待农村的老年协会组织在对家庭养老的引导和督促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使小问题不出村、大问题也尽量调解和化解。
1.2农村老年人问题的基本特征-以乌鲁木齐农村为例
据调查,乌鲁木齐农村老年人问题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家庭赡养形式简单,年轻人负担加重
虽然说老年人在家庭就可以完成养老,但实际上农村的老年人传统的养老形式是非常简单的,换一句话来说就是维持基本的生存,即提供生活资源,是名副其实的“养”。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计划生育的施行,农村自1978年以来实行两个孩子的生育政策,大部分家庭都是两个儿子以内的,过去由几兄弟共同承担的对父母的养老今天基本上是由一个儿子独自承担或两个儿子分担的,这样,在家庭规模小型化之后,同样赡养形式简单的完全家庭养老却加重了年轻人的负担。特别是儿子外出打工后,儿媳妇既要承担农活、家务活、照料下一代的责任,又要承担对老年人的赡养责任,家庭负担更重。
(二)社会化保障程度低
传统的农村约定俗成的家庭养老,没有任何社会保障措施,除了一小部分丧失劳动力的孤寡老人可以被镇里的敬老院所吸纳之外,国家所为老人所作的就只有保留老人的那一份自留地直到其去世。现在一些农村地区也在大力推广社保养老,这只是对未来的农村老年人所作的一些提前措施,而对于现在已经60岁以上的老人来说,与这样的养老“保险”无缘。
(三)医疗困难、水平低
与城市不同,农村老年人本来就没有医疗保险,看病全由自己掏腰包,而老年人失去劳动能力之后也就失去了经济来源,看病的钱全由子女(主要是儿子)负担。
(四)文化生活贫乏
农村老年人的生活需要还停留在物质生活的满足上,除了看电视,听新闻,打牌,下棋外,文化生活非常贫乏。这一方面是由于农村的物质生活水平低下,另一方面是由于农村社会工作的主要精力放在养老上,为老人提供的文化设施太少甚至几乎等于零。
(五)生活质量低下
前面提到,在农村赡养老人是儿子的传统责任,但是赡养并没有一定的标准,换句话来说,只要将老年人养着,你给他什么样的伙食、住什么样的房子都不会受到谴责。因此,尽管儿子生活越来越好,但老年人的经济状况却变化不大,甚至随着物价的上涨,老年人的生活变得越来越艰难。另外,大部分农村家庭的养老都是管老人的衣食住行,而很少照顾到老人的精神生活需要。农村老龄化的基本状况
人口老龄化是一个全球性的话题。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老年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和人口转型的双重进程中,老龄化具有自己的特点:一是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不高;二是大规模和高速度;三是地区差异性大。在我国,农村老年人占全国老年人人口比例已高达80%。
2.1 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基本形势
当前,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形势已经十分严峻.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总量过多的双重压力。
按照国际标准,我国已处于老龄社会,并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44亿,占总人口的1l%,并将以年均3%速度增加。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也是发展中国家大国崛起过程中人口老龄化最严峻的国家。据预测,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约占总人口的17.2%。从2005年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要净增1亿。之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到2050年前后提升到30%以上,进入重度老龄化。届时我国老龄人口总量比美国全部人口还多。从本世纪前半叶开始,我国将始终是世界上老年人口规模最大国家。我国老龄化水平从10%提高到30%,仅用不到50年时间,而英国、法国和美国等西方工业化国家要用100年左右的时间。
2.2 农村人口老龄化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是现行养老保障体系还不适应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要求。充足稳定的养老金供给是养老保障制度的核心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二是医疗保障体制不适应老年群体迅猛增加的要求。老年人是医疗卫生资源消费的主体,据统计,60岁以上老人余寿中约有2/3时间为带病期。
三是老年照料服务体系不适应老年人服务需求增长的要求。不断增多的高龄、病残、独居老人。要求提供社会照料服务需求的日益增多。目前,我国约有3250万老人需要不同形式的长期照料护理服务。但社会养老床位数占老年人的总数只有0.84%,而发达国家约为7%。这表明,我国老年照料服务体系建设严重滞后,服务能力需要大力加强。农村老年人生活存在的问题
3.1 知识的匮乏
老年人知识的普遍缺乏是农村存在的首要问题,由于过去的生活条件和历史原因。老人大部分没有或则仅仅接受了少量的教育。
3.2 精神生活匮乏
我所发现的最后一个问题是,老人精神生活的相对匮乏。农村中基本上没有什么娱乐设备,也很少有老年人相互交流的场所。农村老年人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一)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差。
(二)农村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普遍差并且看病困难。此次调查的老年人中身体非常健康的仅有9.55%,基本健康的占45.73%,有点小毛病的占31.15%,很不健康的占13.57%。身体很不健康的大多是肝脏、心脏的问题。就此次调查来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普及情况不理想。
(三)农村老年人精神慰藉少,精神生活匮乏。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有的子女重物质赡养,轻精神慰藉,认为从物质上、经济上供养好老人,让老人不愁吃、不愁穿就行了;有的子女忙于生计,与老人之间沟通交流少;在部分多子女家庭中,有些子女为了平均分担赡养义务,迫使老年夫妻分居各随一家,使老年人失去了夫妻间的温暖,得不到相互慰藉,这种无奈的精神状态,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四)少子女和独生子女一代的父母养老问题堪忧。农村老年人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针对农村老年人的主要问题,我们来探讨建立完善的农村养老体系的基本蓝图,主要包括以家庭养老为主体,加强老年人的自我保障,提倡集体助养和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一)加大对农村《老年法》的宣传
为了更好地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让全社会形成尊老、助老、敬老的良好氛围。加大对《老年法》和涉及老年人的优待政策的宣传落实,让更多的老年人在物质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医药保健以及维护权益等方面享有实惠,宏扬中华民族敬老、助老、养老的美德,形成全社会树立尊重、关心、帮助老年人的社会风尚。
(二)基层政府应实施及时补位养老服务
农村外出务工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工程,务工时限没有固定性,基层政府应实施动态补位养老服务。“好钢用到刀刃上”真正做到“对症下药”。把贫困老年人救助纳入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既解决了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又解决了老人的生活问题,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鼓励外出人员回乡创业
外出务工人数多的地区,绝大部分是贫困落后地区,由于经济基础差,无致富门路。基层政府应因地制宜,为村民找准致富门路,发展农村经济,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特别要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鼓励部分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来,减少空巢老人数量。
(四)加强老年人的自我保障
加强自我保障主要是要有较稳定的经济来源,即蓄备一定的养老储蓄金。即在老年人有劳动能力时将个人的收入参加适当的储蓄和养老保险,积累养老基金;其次,在年老时如果在身体条件允许,可参加适当农副业生产,靠劳动收入来补充老年的经济生活。
(五)集体助养
集体助养的主要对象是孤寡老人和困难老人。敬老院是解决孤寡老人和困难老人的经济生活和精神生活、生活护理的主要场所。一些经济富裕的农村,可建立农民退休制度,以便更有效地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六)建立老年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
在农村老年人看病难主要是经济困难和交通不便,因此,今后农村的老年人社会工作方面还应考虑到老年人的特殊情况,在农村建立便利医疗点,发动一些城市的医疗组织机构志愿定时定点的去农村为老年人提供义诊和体检,探索多种形式的农村健康保障办法,改善农村落后的医疗面貌,普及卫生保健知识,增强老年人的自我保健能力,使老年人能够“老有所医”。
除此之外,农村老年社会工作在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设立老年人生活服务中心,为老人提供各种服务;兴办老年教育中心,提高农村老年人的文化水平,满足经济生活较富足的老年农民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程贵铭.农村社会学[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
[2] 丁建宁.社会政策概论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3] 佟新.人口社会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宁国市老年人家庭赡养问题调查与研究化学化工学院10级化学(1)班刘丹内容摘要: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老年人家庭赡养问题成为一个必须面对且很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在宁国市内,那些老年......
关于农村老年人家庭赡养问题的调查报告姓名:邱国霞 专业:服装设计 班级:10服装班 学号:2010081622内容摘要:众所周知中国不仅仅是个人口大国,也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随着人口老龄......
农村老年人家庭赡养问题调查调查目的:我国是世界上老龄人最多的国家。联合国将一个国家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超过7%定义为“老龄化社会”,依此标准,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中......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社会学2009级期中论文姓名鄢胜威学号 专业班级09社会学一班指导教师李国珍课程名称老年社会学题目 老年人犯罪原因及对策问题研究老年人犯罪......
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一、基本情况:底庙镇位于陕西省旬邑县的北边,经济处于全县中等水平,以农业为主。全镇有12个行政村,总人口为20610人,60岁以上的人口为2462人,60岁人口占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