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朵杏花 3_第一朵杏花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03:54:3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第一朵杏花 3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第一朵杏花”。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论文(设计)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

徐艺芳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初教教育学院09501班 0901015236

一、背景分析

㈠ 教材分析

《第一朵杏花》选自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2篇课文。本单元有4 篇阅读课文《走,我们去植树》、《第一朵杏花》、《燕子》、《古诗两首》,一篇习作和一个练习组成。这一单元的课文围绕“春天”这一主题,描述了少先队员的植树活动,描写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讲述了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小故事,还介绍了两首描写春天的诗歌,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春意。

这篇物候小故事叙写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前后两次向孩子们差选第一朵杏花开放的具体时间,并且郑重记下,指出他正是通过常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化的规律表现竺可桢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研究精神。

㈡ 学生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基础知识较为扎实,在记忆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上发展迅速,所以这一阶段也是培养他们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关键期,老师在教学的同时应当就以上几个方面着重培养。小学生有着丰富的想象力,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或者分角色演一演小故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真正让学生融入到故事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寓意的理解。

㈢ 条件分析

在学生没有预习的情况下,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PPT展示美丽的杏花的图片作为学习本课的教学导入,带领学生走近课题《第一朵杏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教师利用传统的板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在本课学习接近尾声时,师生共同配乐朗诵,有声有色,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印象深刻,并从中受到启发。

㈣ 小结

小学四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近2000个常用汉字,基本上具备了阅读的能力,四年级的阅读教学,应重点培养学生初步的感受理解、和评价的能力,尤其是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揣摩、积累、运用的能力。小学四年级处于生长发育的萌芽阶段,生理,心理都在不断的酝酿页 第 1 页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论文(设计)

而走向我们说的成熟,有了自己的想法已初步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竺可桢是位知识渊博的科学家,又是一位很有建树的教育家。他从小热爱学习,锻炼身体,培养了坚毅、勤奋的好品质。他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写日记、观测物候,在气象、物候、地理等方面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科学遗产。课文《第一朵杏花》就是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题为“第一朵杏花”,实际上是从把握第一朵杏花开放的精确时间来说明竺可桢严谨的治学态度。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例子,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三大板块,分别是第一次看杏花,第二次看杏花,以及竺爷爷意味深长的话。通过学生朗读、讨论、评议,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通过补充资料《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第一次”,知道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加深对人物品质的感悟。并以此为契机,发动全班搜集有关科学家的故事,举行一次“名家汇萃”的故事会,了解名人故事,体味名人情操,以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

二、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勾画圈点法——勤动笔墨,积极读书。2.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3.自主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4.悬念法——带着问题,巩固提高。知识与技能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书写部分常用词语;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处于四年级阶段的孩子对于世间的情感已经能够有所体会,但因他们的经验不足,所以这一阶段需要老师指导帮助他们正确看待自己,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页 第 2 页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论文(设计)

三、教学准备

挂图、黑板、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春天到了,各种各样的花儿争先恐后地开放着,多媒体出示娇艳的玫瑰,富贵的牡丹,高雅的梅花,优美的图片博得学生惊叹,吸引学生注意。

2.而有一种花却不起眼,多媒体出示一株淡淡的杏花,让学生说说画面,然而就是这样一株杏花却引起了一位大科学家的关注,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由此引出课题。板书:第一朵杏花。学生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

3.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疑问吗?请大家带着自己的疑惑到课本中去找答案。4.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设计意图】在课堂开始,以随和的谈话营造一种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条件与课文相联系,运用媒体进行图片展示,引领学生感悟杏花平常,极大限度调动学生表达欲望,让学生渐入学习佳境。)

(二)图文对照,学习生字词。

1.多媒体出示文中插图,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图上画的是谁?他们在干什么? 2.随机学习生字。

一株(zhu)杏树

绽(zhàn)开词

泛(fàn)出

仰(yang)起脸

【设计意图】将文中的生字新词与课文插图相联系,既避免了单一学习生字的枯燥,又给学生增添不少学习情趣,吸引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三)学习课文,精读感悟。

1.过渡:多媒体出示第一自然段,提问:竺爷爷从外面回来,看到院墙旁杏花开了,他是怎么看的?他看到的杏花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抓住“院墙旁”“淡淡的粉红”“走近”“数了数”“四朵花”“不同程度”等关键词句体会杏花的不起眼和竺爷爷看花时的认真态度。

2.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朗读、感悟,初步体会人物思想感情。3.自读2—5自然段,画出表示人物神态语言的词句。4.多媒体出示2—5自然段,学生自由练读。

5.学生表演仰起脸,天真地问,感悟文中小男孩童真童趣。6.从两次提问感悟竺爷爷的优秀品质。

①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②我是问第一朵是哪天开放的?

7.还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竺可桢爷爷优秀品质?从“又”“习惯”可以看出竺爷爷不页 第 3 页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论文(设计)

是第一次看杏花,也不是第一次追问有关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这就说明竺爷爷注意实际观察,亲自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

8.从小男孩疑惑说起,联系学生实际,说说自己此时感悟,自己平时也注意过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吗?由此引发议论。

9.强调句型,我有用处,明年你可要留心点,设置悬念,竺爷爷到底有什么用处? 10.分角色朗读课文,感悟人物思想感情。11.学生读,学生评,老师评。12.补充竺可桢观察物候小故事。

【设计意图】以真实的对话,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通过简单表演,适当的肢体语言,体会孩子的天真,通过竺爷爷两次提问,水到渠成地引领学生感悟作为一位特候学家,掌握第一手资料是多么重要,由此引发更深一层的思考)

(四)读中悟理,点明中心。

1.作为一句物候学家,竺可桢对科学的追求做到实事求是,一丝不苟,他又是怎么说的?

2.多媒体出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结合这一段,学习生字新词(精确:估计、掌握)4.由“精确”再次感悟竺可桢治学态度。

5.结合前文理解“估计、推断”,突出强调,不能使用,也不能用。6.学生读,学生评。

【设计意图】由竺可桢所做,所问过渡到所说,让学生感悟出竺可桢是一个言行一致的人。结合课文学习生字新词,联系课文内容掌握精确、估计、推断)。

(五)课外延伸,深化主题。

1.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我们平时在哪些地方也使用估计和推断,今后又应该怎么做呢?

2.文中描述的是关注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其实在平时我们还可以观察,春天,第一声鸣叫;夏天,第一声雷鸣;秋天,第一片落叶;冬天,第一场雪„„发生在什么时间?

3.生活中很多处都需要精确观察,也只有精确观察,才能搞科学研究,竺可桢这样做这样说,也是这样要求我们的,所以课文经第一朵杏花为题。

4.冬去春来,第二年,出示第六小节,小男孩观察到了杏花开放的时间吗?他有什么表现?这是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5.我们不仅要学会观察大自然变化,还要学会关注人与人,关注社会的发展。6.赠送名言:处处观察皆学问。

【设计意图】由课文中第一朵杏花引发开去,引导学生对春、夏、秋、冬各具代表性页 第 4 页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论文(设计)

景物观察,由关注大自然到关注社会。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滋生向他人表达欲望,感悟课文内涵,感悟对他人,对社会关注。

五、板书设计

第一朵杏花

竺 精确 观察

桢 一丝不苟

六、设计反思

这篇文章主要告诉师生“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类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一定要“精确”。这一课是给孩子的,也是给我们老师的。我们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精确了吗?问这个问题其实是这篇文章教学的题外话,但个人认为,也是我们老师应该问自己的话。因为我们老师自身的精确,更能够影响孩子。关于竺可桢精确观察的故事是很多的,这篇文章只是其中的一篇,这个故事很有启发性。

教学中我发现,在引导学生与文中人物对话时,我们的重心都落在了竺爷爷的身上,因为这篇文章是写竺爷爷的,的确是让学生与名人对话,从而在母语学习中习得素养。但我认为这样教不全面,因为这里还有一个人物,那就是杏树主人家的那个没名没姓的孩子。我觉得这个孩子对孩子的启发意义更大,原因很简单,因为他的年龄与四年级的孩子差不多(从课文中的图可以看出),因为这个孩子能够记住竺爷爷的话,并且在一年后准确为竺爷爷提供了信息。现在的好多孩子忘的太快,缺少着这种长时间。而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我们老师为学生提供的问题,往往也缺少着这种长时间。因此利用与这个孩子的对话,引导学生把现在不能解决的问题留下来,记下来,以后时机成熟在去解答,也是一项重要的素养。

七、参考文献: [1]薛金星.小学教材全解[M].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2012.178-188 [2]张庆、朱家珑.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3.76-78 [3]朱海峰.非常课课通(江苏版)语文四年级上册[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145-151 [4]吴立贵.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教学参考用书[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13.116-121页 第 5 页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论文(设计)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页 第 6 页

第一朵杏花

《第一朵杏花》说课稿西营完小李艳松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西营完小的教师李艳松。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课《第一朵杏花》。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

第一朵杏花

《第一朵杏花》教学过程与反思定州市北二十里铺小学陈贵芝教学内容:《第一朵杏花》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他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

第一朵杏花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

第一朵杏花

16、第一朵杏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武汉市蔡甸区奓山中心小学小学万艳芹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脉络。3、初步体会......

《第一朵杏花》说课稿

《第一朵杏花》说课稿西苑小学董素娜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西苑小学的语文教师董素娜。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课《第一朵杏花》。下面我将从教材......

下载第一朵杏花 3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一朵杏花 3.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