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_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02:23:3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怎样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继承了邓小平同志关于发展以民生为本的重要思想,提出了经济更加发展和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内容,而且把政治民主、科学进步、文化繁荣、可持续发展等,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标之中。这样,小康社会就不仅是人民安居乐业、生活普遍富裕,而且是充分体现发展以人为本、体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社会模式。从这里也清楚地反映了我们党关于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思考,已经站在了新的理论制高点上。但讲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们不得不了解什么是“小康”。所谓小康,在历史上是相对于大同而言的。据考证,“小康”一词指的是一种生活状况或生活水平,即“富有仍嫌不足,但温饱已经有余。”而中国现代的小康步伐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首次提出了中国现代小康的概念,明确指出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就是“小康之家”。首先,它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提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在20世纪80年代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温饱;第二步,到上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现在,前两步目标已实现,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现在的小康是一个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不但明确提出新世纪头20年翻两番的经济发展目标,还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目标;不但注重“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推进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且注重可持续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不但强调发展要有速度,而且要有质量;不但更加注重提高效率,而且更加兼顾社会公平,是一个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全面发展的目标。其次,它是一个与加快推进我国现代化进程相一致的目标。

过去的“三步走”战略,把现代化建设划分为温饱、小康、基本实现现代化等三个阶段。党的十六大提出到202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基本实现工业化,把现代化建设进程拓展为温饱、小康、全面小康、基本实现现代化四个阶段。由此可见,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丰富和发展了“三步走”战略。再次,它是一个顺应时代要求、符合我国国情和人民愿望的目标。当今的时代特征是:和平与发展仍是世界的主题,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曲折发展使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当前我国的基本国情是:虽然人们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但生产力和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实现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改变,人口多带来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明显;经济体制正在完善,民主法制和思想道德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小康社会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发展需求、生活环境需求有新的变化。正是在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的基础上,我们党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当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还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那么,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从哪儿入手呢?同样,应当坚持发展以民生为本,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这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我们不妨对现实生活作一番观察分析,就会发展这样一种现象:自然和人文条件相似的两个地方,改革开放初期可以说是处于同一个起跑线上,可20多年以后再回头看看,两地却拉开了长长的距离。为什么出现这样大的反差?关键是人,是人的思想解放的程度,是冲决束缚人们手脚的传统体制的勇气和闯劲的大小。这就清楚地说明,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必须按照《共产党宣言》里提出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的原则,破除思想障碍和体制障碍,大胆进行理论创新和体制创新,这是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的前提条件。还有,它是一个现实的目标,我们有确保能够胜利实现既定目标的指导思想和经验。为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十六大报告不仅提出了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科学地总结了过去13年的十条基本经验,并提出“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

一、什么是全面小康社会

在谈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我们要了解什么是“小康”。所谓“小康”,是与“大同”对应的社会发展状态,意味着居民生活无忧,安居乐业。小康生活,是中国老百姓梦寐以求的幸福生活;小康社会是一个历史范畴。指的是财产丰富、生活宽裕、上下有序、家庭和睦、讲究礼仪的社会状态。尽管这种社会理想从来没有实现过,但在中国老百姓中却影响深远,成为普通百姓对富裕生活追求的目标,是中国共产党苦苦奋斗、孜孜追求、一心想为老百姓创造的一种幸福社会。经过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建设小康社会,是由小平同志提出的。1979年,邓小平同志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方的时候说,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最低目标是实现小康社会。后来,小平同志又进一步说小康社会就是要在20世纪末,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800美元。小平同志后来又提出了一个时间表,说实现小康要分三步走,第一步从1980年算起,用10年时间,使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翻;第二步再用10年时间到2000年再翻一翻,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800美元,进入小康社会,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小康社会,但是这个小康是很不宽裕的小康、在全国也是很不平衡的小康;所以,下一步也就是第三步,从现在起再经过50年的发展,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那个时候,我们国家就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一种比现在的小康水平要高得多的宽裕型小康社会。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

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当代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水平等具体情况相结合的产物,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特色和中国特色,并包含着丰富的时代内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符合人民的愿望,催人奋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强国富民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实现强国富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但这一美好愿望的实现并不是轻而易举的,特别是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而言就更是如此。我国目前的生产力和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生活水平的差距也太明显,要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现状,就是要缩小城乡差别;人口总量继续增加,老龄人口比重上升,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我们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经济体制和其他方面的管理体制还不完善等等。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在现有小康水平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就是要求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贯彻上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把目前这种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推进到更高水平、更全面和发展更平衡的小康,无疑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因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本质上就是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也就是说,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历史的、逻辑的统一。

总之,小康社会就是现实中的正在建设并发展着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论文怎样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论文11秋船舶与海洋工程(船舶与海......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2年11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代表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中共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作了报告,报告中明确指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建设中国......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第三课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㈠教材分析1.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2、教学目标⑴正确认识我国的小康水平;⑵了解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的目标;㈡学生分析⑴......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战略机遇期及其政策选择1.判断战略机遇期的依据能不能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不能赢得主动和优势的关键所在。 我们对我国目前所处的......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011级市场开发与营销1班Bocker20号内容摘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

下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